地球地运动练习题

地球地运动练习题
地球地运动练习题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练习》

1.填写“自转与公转比较表”。

2.填写“五带的天文、气候特征比较表”。

3.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

5.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

D. 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8.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9.12月22日这一天

A.北半球是夏季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C.南半球是冬季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当太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11.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6月21日或22日B.3月20日或21日

C.12月22日或23日D.9月22日或23日

12.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

13.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

A.高纬地区B.温带地区C.低纬地区D.回归线附近地区

14.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C.北寒带

B.北温带 D.南温带

15.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寒带,南侧是温带,该点地理坐标是

A.南纬66.5°,西经20°B.北纬66.5°,西经20°C.南纬23.5°,东经160°D.北纬23.5°,东经160°

16.世界上属于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最大的分别是

A. 北美洲、南极洲

B. 亚洲、欧洲

C.南美洲、南极洲

D.非洲、南极洲

17.右图是地球

表面的光照图,

请问下面问题。

(1)A点比B点的照射角度

________,A点照射角度

是________度,称为直射;B点称为________射。

(2)A点比B点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热________,

地面气温较________。

(3)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此时我国是________,

欧洲是________。

1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图、填表。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3)根据图上A、B、C、D的位置,完成下表。

19.根据图中①、②两点的位置,认真思考分析,并完成下表容。

20.在右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填写五带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五带的划分是根据________。(2)五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和

________。

(3)赤道所在的带有________现象,两极所在的带有

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________带。

开放探究

21.讨论: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道理?如下面两幅图所示。

(1)计算:请利用地球的平均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

少千米?

(2)假如三毛坐在赤道附近某一地点,一天随地球自转一周,三毛“运动”了多长距离?为什么?

22.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检测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 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 A.0个B.5个C.3个D.4个 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A.23时56分4秒B.24时C.23时3分56秒D.一个恒星年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o08′ B.46o52′ C.23o26′ D.26o2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B.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图中α是黄赤交角2010年6月26日出现月偏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 A.A点后的几天B.B点后的几天 C.C点后的几天D.D点后的几天 7.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慢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快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快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慢 8.当地球公转到B点附近时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最新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二、判断: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 ×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B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B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B )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B )个时区。 A、12 B、24 C 、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 B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 5分钟训练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10 分钟强化类训练 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4.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图1-3-1 5.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读图1-3-2,完成6—7题。 6.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图1-3–2 7.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9.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0.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图1-3-3 (3)在A、B、C、D、E、F六点中,近日点为__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点,每年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__点。 (4)A、B、C、D、E五点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 11.读图1-3-4和图1-3-5,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1地球运动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xx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xx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题“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综卷更是如此。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 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自转及地理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 1 A. 2 A.2 1.B 2.B 1 2 每小时约15°可推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4小时。 考点:自转的特征。 地球自转即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标识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

A.太阳西升东落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无昼夜现象D.地球无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3.D 4.A 【解析】 3 因此 4 °经线 5 A.a C.a 6.a点经度为 A.45°W B.0° C.135°E D.135°W 【答案】 5.B 6.D

【解析】 5.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a、b两点处于不同的经线,地方时不相同。bc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6.c点在180°经线上,a点位于c点东侧,a、c两点相距45°,因此a点经度为135°W。 7 A.① 8 A.8 7.B 8.A 7 8°E地方时为8:00,即北京时间为8:00。 考点:时间计算。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甲、乙两处河流剖面(阴影部分为流水堆积物)正确的是 【答案】 9.C 10.B 【解析】 9.图中河段均较为平直,河水水平运动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 10. 甲地 乙地 丙地 11 A B.乙地区时比甲地区时早1小时 C.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05°E的地方时 D.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20°E的地方时 12.甲、乙、丙三地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B.乙>丙>甲

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18时59分57秒 B.未到18时59分57秒 C.已过18时59分57秒 D.次日18时59分57秒 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没有大气层B.有自转运动 C.有公转运动D.存在生命现象 【解析】1选A,2选C,3选D。该题利用“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背景条件,分别考核天体系统、地方时的计算及地球的特殊性等相关知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形成天体系统地月系。北京(东八区)发射时,东经150°(东十区)的地方时应该为20时59分57秒,地球的特殊性是有生命存在。 4.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解析】选A。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即使没有地球自转,也有昼夜现象。

5.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 D.1月初到9月23日 【解析】选A。越接近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越快,1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6.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因为倒时差而不适应,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解析】选B。因为地球的自转,使得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因而产生了时差。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火炬于10月13日上午9:00在中山开始传递。回答7、8题。 7.火炬传递时,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的区时是( ) A.10月13日1点 B.10月13日4点 C.10月13日12点 D.10月12日1点 8.火炬从中山开始传递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图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 图1 A.甲到乙之间 B.乙到丙之间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题

1 地球的运动专题——选择题(一)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71°N 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每年“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 ②昼夜更替 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 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A.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C.某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纬度高的地方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6、在酒泉向正东方向发射的火箭,由于地球的自转,火箭实际飞行的方向会 A.向北偏 B.向南偏 C.向东偏 D.向西偏 7、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B.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8、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B.23°26′ C.45° D.90° 10、该地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左图是一幅经纬网图,在ABCD 四点中,最早沐浴到新世纪阳光的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2、下中图为昼长时间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abcd B.cadb C.dcba D.bcad 13、下右图是一年中不同节气晨昏线图,在北半球按季节更替次序排列顺序与图幅相符的是 A.a 冬至b 秋分c 夏至d 春分 B.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 C.a 冬至b 春分c 夏至d 秋分 D.a 夏至b 春分c 冬至d 秋分

{高中试卷}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2[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我国酒泉发射火箭的条 件比美国休斯敦好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基本相同。 3、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 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二分日,图4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昼长相同而 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自转运动的绕转面:平面 公转运动的绕转面:平面 5、7月9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行将移动的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6、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的依据是………………( ) 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 7、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永远朝南的地区是 ………… ( ) A、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B、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以南 8、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 B、没有昼夜交替 C、没有四季变化 D、不存在地方时差 9、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B 该地位于热带范围 C 该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D 此地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 交角的存在 的周年移动

高中地理试题地球运动(有答案)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AOD=75°。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B.20时30分C.19时00分D.18时30分 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 则北京时间为() 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 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 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 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29日12点05 B、30日11时55分 C、30日12点05分 D、31日12点05分 5、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1100E,400N)比乙地(1150E,300N)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A、日出早28分钟 B、日出早56分钟 C、日落迟20分钟 D、日落迟48分钟 图1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 6.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 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7.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当整个东半球正好进入夜半球时,某科学考察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8.其地理位置可能是………………() A.0°,110°W B.0°,70°E C.23°26′N,20°W D.23°26′N,160°E 9.此时的日期可能是………………() A.6月22日左右B.12月22日左右C.春分日D.夏至日 10.此日以后,有人看到太阳总在南方,自己的影子也总在南方,一直持续近半年。此人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右图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中心点为北极点ANB为正三角形。 11、若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0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12、此时,一艘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正途经北印度洋海区,船员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正午桅杆影子朝正南方向 B.这一天,船员经历的昼长于夜 C.这一天,船在行驶过程中顺风顺水 D.这一天,日出时间堪培拉比上 海早

有关初中地理地球运动测试题

有关初中地理地球运动测试题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1单元:达标训练(地球的运动)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读图1.10,请在赤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面向地球仪,靠近身体的一侧半球,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应该在赤道上向右画一箭头。 答案:如下图 图1.10 2读图1.11,完成下列各题。 图1.11 (1)在图1.11中,用///描绘出夜半球的范围。 (2)当北半球的节气时会出现这种光照情况,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解析:此题考查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等。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北半球有可能是春分,也有可能是秋分。 答案:(1)如下图 (2)春分或秋分相等

3请在图1.12中填写如下纬线的名称及其纬度: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在正确位置填写南北极点的纬度,在正确范围内填写地球五带的名称。 图1.12 答案: 4北极圈范围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解析: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全部范围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答案:C 5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全年昼夜等长的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北回归线上 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而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昼夜等长的地方只有赤道,而赤道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也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选项C。 答案:C 6下列四个纬度中,最有可能四季分明的是() A.40°N B.80°S C.21°S D.0° 解析:五带中具有四季分明特点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其

历届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部分精选)

地球运动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春季高考文综卷)我国最西端(约730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回答1~2题。 1.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2.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答案】1.B 2.A 解析: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能力及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掌握不住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易出错。 1.由题干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刻为6时,北京时间为120oE的地方时,通过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9时8分。2.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最晚时,表示昼最短,此时为冬至日,地球公转到 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接近最快。 (2002年全国文综卷)2002年1月1日,作为欧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据此回答3-4题: 3. 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在当地时间9时开市,17时闭市。若某投资者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 东京(139.5°E) B. 香港(114°E) C. 伦敦 D. 纽约(74°W) 4. 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各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 A. 法兰克福、新加坡(104°E)、伦敦 B. C. 伦敦、香港、旧金山(122.5°W) D. 【答案】3. D 4. C 解析:这两道题目是以区时的应用为核心,区时的准确计算为前提来设问的。第3小题通过区时的换算即 可得出答案。第4小题根据题意推出三个城市须分别相差8个时区即符合题意。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5-7题: 5.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6.此日在(

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测试题及答案及知识点

知识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月底国内众多网上论坛上有关“太阳耀斑烧毁手机”的传言沸沸扬扬:“根据美国太空总署消息, 9月4日,木星、地球和太阳成一条直线,届时将发生太阳耀斑大爆发,这次爆发将会干扰通讯、损毁手机,建议用户当天关闭手机。”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4题。1.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2.太阳活动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对气候产生影响 B.产生磁暴 C.在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D.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太阳耀斑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约 A.1恒星年 B.11年 C.28年 D.76年 知识点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4.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知识点三:天体系统 5、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6、以下有关小行星带的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金星与地球之间 B.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C.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 D.位于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 9月3日5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智能1号”以撞向月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科学探索使命。读右图回答9~10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知识点四:地球运动 8、地球自转速度是: A.角速度处处相等 B.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线速度处处相等 D.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一月初,日地距离最大 B.每年一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每年七月初,日地距离最小 D.每年七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10、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 A.日出时间相同 B.自转速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1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与夜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12、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东八区)时间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13、以下属于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春分—秋分 B.夏至—冬至 C.秋分—春分 D.秋分—夏至14、下列地理现象只符合赤道情况的是: A.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B.终年昼夜等长 C.一年中太阳有一次直射 D.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为90度 1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16、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上一定是极夜B、南半球一定昼长夜短 C、地球一定位于近日点上D、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 17、北京和重庆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重庆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重庆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18、关于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 D.北京的地方时 1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3.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小时分钟小时分钟 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的时间是() 10月1日点9月30日点 10月1日点10月2日点 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9.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赤道以南地区 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0.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1单元:达标训练(地球的运动) 达标训练基础?巩固?达标 1读图1.10,请在赤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面向地球仪,靠近身体 的一侧半球,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应该在赤道上向右画一箭头。??答案:如下图??图1.10 2读图1.11,完成下列各题。??图1.11 (1)在图1.11中,用///描绘出夜半球的范围。??(2)当北半球的节气时会出现这种光照情况,此时南北半球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解析:此题考查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等。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北半球有可能是春分,也有可能是秋分。??答案:(1)如下图??(2)春分或秋 分相等 3请在图1.12中填写如下纬线的名称及其纬度: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在正确位置填写南北极点的纬度,在正确范围内填写地球五带的名称。??图1.12 答案:?? 4北极圈范围内全 部出现极昼现象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 日 D.冬至日??解析: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全部范围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答案:C 5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全年昼夜等长的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北回归线上??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而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昼夜等长的地方只有赤道,而赤道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也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选项C。答案:C 6下列四个纬度中,最有可能四季分明的是()??A.40°N B.80°S C.21°S D.0°??解析:五带中具有四季 分明特点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其纬度范围介于南北纬??23.5??°到南北纬66.5°之间。选项B属于南寒带,选项C属于热带,选项D 位于赤道,也属于热带,符合题意的只有选项A,位于北温带。??答案:A 7关于地球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东向 西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公转方向自南向北 D.地轴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练习题及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知能演练提升 1.地球自转和公转(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运行轨道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第2~3题。 2.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5°S~23.5°N B.66.5°S~66.5°N C.90°S~90°N D.始终直射赤道 3.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是( ) A.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 C.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S——夏至日 D.23.5°N——冬至日

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的公转 B.气候的变化 C.板块的运动 D.海陆的变迁 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昼夜交替 C.连云港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 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 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热量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9.此时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这一天图中N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夜平分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