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作业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

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1. 采样方法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

在采样设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处理。

监测人员应熟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处理。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空间分析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并能够合理解读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引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引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引关键信息项:1、监测作业的目的和范围2、监测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3、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安全使用规范4、作业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5、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要求6、应急处理程序和救援措施7、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8、违规操作的处罚和责任追究11 监测作业的目的和范围环境监测作业的目的在于获取准确、可靠的环境数据,以评估环境质量状况、追踪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范围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类生产、建设活动。

111 明确具体的监测项目,如空气质量监测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水质监测中的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112 确定监测的地理区域,包括特定的工业园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区等。

12 监测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从事环境监测作业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监测人员需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21 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122 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123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规范。

124 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技能。

1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安全使用规范131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

132 在使用前,监测人员应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手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3 对于涉及高压、高温、强电等危险因素的设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34 严禁私自拆卸、改装监测设备和仪器,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14 作业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141 在进行监测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高空坠落风险等。

142 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通风换气、佩戴防护装备等。

143 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作业现场,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保障环境监测作业的安全进行,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完善的安全设施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之前,必须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包括紧急疏散通道、防火设备、应急药品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2. 作业场所的准备环境监测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理,确保通道畅通、作业区域清洁,并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

三、个人要素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环境监测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作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 健康状况检查每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状况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暂停作业。

3. 遵守作业规程作业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不得随意更改作业方式或程序,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四、设备操作1. 检查设备完好性在进行环境监测作业前,必须对所需设备进行充分检查,包括仪器的完好性、电源的稳定性以及连接线路的正常度等,确保安全操作所需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正确操作仪器作业人员应熟悉并掌握所使用的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严禁擅自调整和拆卸仪器。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触摸敏感部位,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3. 确保仪器维护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寿命。

当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向相关工作人员报告,并暂停使用。

五、现场环境管理1. 合理的作业布局对于环境监测现场,必须进行合理的作业布局,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对于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应另行设置专门区域进行储存和管理。

2. 废弃物的处理所有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封装和储存,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以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3. 定期培训与演练每个环境监测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开放大学环境监测作业一

开放大学环境监测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20039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评阅教师秦品珠第 1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作业一➢问答题1. 什么是环境监测?2. 环境监测的目的?3. 环境污染的特点?4. 环境监测的分类?5. 常用环境监测技术?6. 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7. 什么是环境优先监测?8.简述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9.水质监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10.简述方法测定下限与检出限的关系。

作答结果:[请大家统一把作业写在这个下面,答题不需要大家手写,尽可能详细,完整!!]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三种. ①研究性监测:研究确定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过程,鉴定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污染物.这类监测需要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生物和生理生化检验技术,并涉及大气化学、大气物理、水化学、水文学、生物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如果监测数据表明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时,则必须确定污染物对人、生物和其他物体的影响. ②监视性监测:监测环境中已知有害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建立各种监测网,如大气污染监测网、水体污染监测网,累积监测数据,据此确定一个城市、省、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③事故性监测:对事故性污染,如石油溢出事故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核动力厂发生事故时放射性微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进行监测,包括用监测车或监测船的流动监测、空中监测、遥测、遥感等,确定污染范围及其严重程度,以便采取措施.按监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按污染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卫生(包括病原体、病毒、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的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等.完成日期:得分:评阅时间:课程名称:《环境监测》第 1 次任务评阅教师:。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流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流程

环境监测作业安全作业流程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作业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作业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作业前的准备1、了解监测任务在接到环境监测任务后,监测人员应仔细阅读任务书,明确监测的目的、地点、对象、时间和要求等关键信息。

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监测任务,应组织团队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2、收集现场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当地部门或居民等方式,收集监测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周边环境、污染源分布等资料。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作业风险,并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3、人员培训所有参与监测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情况。

4、仪器设备检查对即将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校准准确、电池电量充足,并配备必要的备用零件和工具。

对于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5、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根据监测任务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

同时,确保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二、现场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现场勘察到达监测现场后,首先进行勘察,观察现场的交通状况、地形地貌、危险区域(如陡坡、深沟、高压电线等),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在进行勘察时,应至少两人一组,相互照应。

2、采样安全在进行水样、土壤样、气样等采样时,应注意避免采样设备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对于高浓度、有毒有害的样品,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采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采样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登高作业如果监测任务需要进行登高作业(如在烟囱、塔架上安装监测设备),必须使用合格的登高设备(如脚手架、升降平台等),并系好安全带。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ml、ml、ml、ml、ml、ml、ml、ml;加入,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Fe(NO3)3 + 2H2O+NO×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NO3)3溶液5 娶,浓度为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1 求a;2 求k。

答:1 已知A=abc则a=Abc=0.192×5.0×10−4=190L·cm-1g-1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所以k=a×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ml、ml、ml、ml、ml、ml、ml、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监测》在线作业(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监测》在线作业(二)

《环境监测》在线作业(二)采集一定深度的土壤样品时,应依各剖面层自上而下进行采集。

A:对B:错参考选项:B采集挥发酚样品时,加入硫酸铜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作用。

A:对B:错参考选项:A自动监测系统无论是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还是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都是由一个中心检测站和若干个监测子站组成的。

A:对B:错参考选项:A溶解氧的测定中,采用Mn(SO4)2和碱性碘化钾固定溶解氧。

A:对B:错参考选项:A测定SO2时加入0.60%氨磺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NOx的干扰。

A:对B:错参考选项:A采集石油类水样时,要先用水样洗涤采样瓶三次,再取样。

A:对B:错参考选项:B固体废物具有浸出毒性,浸出液中六价铬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是1.5mg/L. A:对B:错参考选项:A据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性,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是相同的。

A:对B:错参考选项:B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在水中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A:对B:错参考选项:A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A:对B:错参考选项:A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失控的。

A:对B:错参考选项:A自然保护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

A:对B:错参考选项:B网格状布点法适于对面源进行大气布点采样。

A:对B:错参考选项:A红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A:对B:错参考选项:A生物监测法是通过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来研究环境污染情况的。

A:对B:错参考选项:A储存水样的容器都可用盐酸和重铬酸钾洗液洗涤。

A:对B:错参考选项:B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2或pH≥10的废物。

A:对。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 ml、 ml、 ml、 ml、 ml、 ml、 ml、 ml;加入,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答: Fe + 4HNO3 = Fe(NO3)3+ 2H2O+NO×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3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NO3)3溶液5 娶,浓度为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 铁的质量浓度为×L 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 、比色皿厚度为2cm 时,测得A=1 求a ;2 求k 。

答:1 已知A=abc则 a =A bc =0.192×5.0×10−4=190L ·cm -1g -1 2 已知a=190L ·cm -1g -1且Fe 的摩尔质量为56g ·mol -1所以 k=a ×MFe=190L ·cm -1g -1×56 g ·mol -1=10640L ·cm -1·mol -1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作业3 一、 酸度(pH 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 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 2OH ·HCl ),摇匀,放置2min ,各加入2ml ,L 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的NaOH (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 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2. 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3. 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作业1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 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答:Fe + 4HNO3 = Fe(NO3)3 + 2H2O+NO t5.6g 0.5mol/L X 0.8L0.1mol 0.4mol1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2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3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4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3 溶液5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作业2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 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1 求a ;2求k。

答:1 已知A=abc则a胡=2三毙丄=190L5-1『2 已知a=190L • 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 • mol-1所以k=a X MFe=190L • cm-1g-1X 56 g • mol-1=10640L • cm-1• mol-1作业4参考教材P528直线和回归作业3一、酸度(pH值)的确定: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0H・ HCI),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 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 (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作业5一、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在酸度较大的溶液中进行测定?为什么要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Cr2O72-(橙红)+H2O=2H++2CrO42-(黄色)答:1 分光光度计法是根据仪器侧得的吸光度求溶液浓度,所以需要保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稳定,减少副反应及杂质分子(特别是有颜色的)生成,否则将会使仪器受干扰而无法准确测量吸光度。

在本题中,待测组分为Cr2O72-离子,,干扰离子为CrC42-(由Cr2O72-与H2O反应生成),而在H+浓度较高,也就是酸度较大是,会抑制Cr2O72-与H2O反应生成H+和CrO42-,减少CrO42-的生成,从而使Cr2O72-的量保持在真实水平,同时也减少了CrO42-对测量的干扰,因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2 因为分光光度法适于测量微量及痕量的溶液,如果浓度较大,则可能超过其测量范围的最大值,而无法准确的测量出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浓度较大的溶液应选用滴定分析法等化学分析法。

作业6一、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答:1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包括:①基础材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2 对河流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方法如下:为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一般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和短浅的水质情况而设置。

对照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存在支流时刻酌情增加。

③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水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④削减断面: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 以外的河段。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

监测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3 采样点的确定: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w 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w 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二、水样有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答: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 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一般加入HgC 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一般用HNO3酸化至PH在1~2,防止金属离子沉淀及被吸附。

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和物理挥发、化学反应,一般采用冷冻保存。

三、水样在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1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2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解和富集与分离两部分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四、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答:1色度: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反映指标2浊度:反映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3透明度:反映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区别与联系:色度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所引起的,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不溶物质所引起的。

所以,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是并不浑浊,反之亦然。

透明度是与水的颜色和浊度两者综合影响有关的水质指标。

五、说明电阻分压电导仪测量水样电导率的工作原理,水样的电导率与其含盐量有何关系?书上P72答:被测组分溶液电阻R<与分压电阻Rm串联,接通外加电源后构成闭合电路,则Rm上的分压U m为:Rm-U一Rm-U ------ ------Um二欢+丽気+丽由上式可知,因为输入电压U和分压电阻R m均为定值,故被测溶液的电阻Rx或电导变化必将导致输出电压U m的变化,通过测量U m便可知R m或R<,水样中的盐电解离为离子状态,具有导电性,离子浓度越高(即含盐量越高)则导电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作业7一、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镉的步骤答:分为两步:水样的预处理和样品的测定1 水样的预处理:取100ml水样加入200ml烧杯中,加入HNO3 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蒸至100ml 左右,加入5ml HNO3和2 ml高氯酸继续小姐至1 ml左右,如果消解不完全,再加5 ml HNO3和2 ml高氯酸再蒸至1 ml左右,取下冷却,加蒸馏水溶解,残渣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2 样品测定:按表所列的参数选择分析线和调节火焰,仪器用0.2%的HNO3调零,吸入空白样和试样,测其A (吸光度),并扣除空白样的A (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式样的A (吸光度)作业8一、简要说明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的优点?答:ICP-AES法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发1 原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温度可达6000〜8000k,当将样品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炉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故根据特征光的波长可以进 行定性分析,元素的含量不同时,发射的特征光的强度也不同,据此就可以进行定 量分析2 流程作业9 P143一、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 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答:1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 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 253.75nm 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 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2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 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二、 说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答:1原理:使待测元素变成基态原子,用特定波长的特征光对其进行照射,特征光 因被火焰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的关系,故只要侧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 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三、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 取四份等体积的水样, 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镉标准溶 液(加入体积见下表),稀释至50 ml ,一次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侧得吸光 度列于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

参考教材P82的相关内容编号 水样体积/ ml 加入镉标准溶液(10 [1 g/ ml )的体积/ ml 吸光度1 20 0 0.0422 20 1 0.0803 20 2 0.1164 20 4 0.190 进样器 雾化器 氩气 焰炬 激发 出特 征光 原 化离 E )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 3 优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 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 具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检出限低,测定快速、 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