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主要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罗·罗宾·克鲁格曼百科名片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保罗·罗宾·克鲁格曼外文名:Paul R. Krugman别名:保罗·克鲁格曼国籍:美国民族:犹太出生地:纽约长岛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职业:教授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目录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学术名望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人物概述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编辑本段人物概述保罗·克鲁格曼1953年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保罗·罗宾·克鲁格曼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1991年年轻的克鲁格曼获得被视为诺贝尔奖重要指针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2000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学院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一、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其主要思想观点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和经济与地理学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其无法解释现实。

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但是,生产规模不可能无限地扩大,当规模报酬达到最大后,单位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由于垄断的存在,厂商就能够运用自己的垄断力,扩大产量,获得规模报酬。

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厂商都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2)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由于进入行业的企业增加,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产品价格降低,使得产品能够出口到国外市场。

而之所以有更多的产品供出口,是因为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量。

(2)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坎姆模型”。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两国最终将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3)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参与国际贸易的结果都是产量的增加。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的经济学原理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领域,他的研究和理论对理解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洞见。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将地理空间的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产业和经济活动会在特定地区集中。

他的研究揭示了地理位置和空间因素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并对全球产业组织和贸易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2.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对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选择约束理论,强调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他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

他的研究对于指导货币政策制定者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非常有价值。

3.经济危机和全球经济政策:克鲁格曼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指出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并建议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来应对危机。

他的研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而闻名。

他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观点在学术界广泛传播,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他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支持过于强调,而忽视了市场机制的潜力和作用。

另外,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和模型过于简化,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

总之,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价值的。

他的研究和观点对于理解全球经济现象、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他的理论也受到一些争议,但无疑他为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了当代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克鲁格曼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一 模型 可 用 来 表 明 , 对 外 贸易 不 仅 会 在 ( 如 传统 理论 中所 说 的 ) 彼 此 不相 同 的 国家 之 间发 生 , 而且 会 在 以对 技术 的可及性 与要 素察赋 而论 为完全 相 同 的国 家之 间 发生 。 此外 , 还 可 以 证 明行业 内贸 易会 大 范 围地 发 生 。 事 实上 , 一 个 国家专 业 化制 造 一种 特定 品牌 的汽 车 并 为整 个 世 界 市场 而生 产 、 而 另一个 国家专 业化 生产 另一种 不 同品牌 的汽 车将会 是 一种 好 的安 排 。 这将允 许每 一个 国家有效 地利用 规 模经 济 , 这 也意 味着 : 与每一 个 国家仅为 自己 的国 内市场 生产 而不展 开 国际 贸 易 的情 形相 比 , 全 世界 的消 费者会 因低成 本 和更大程 度 的产品多样 性所导 致 的更 大福 利而 受益 。
克鲁格 曼最初 那篇 论文 既简 洁又直观 。 由于它 的简 洁性 , 国际理 论界 很快认 定 , 它道 出了经济中的 一些 至关 重要 的机制 。 在很 多后来 的论文 和论著 之 中 , 克鲁格 曼本人 以 及 其他 的研究 者 赋 予 其理 论 以 更大 的现 实性 。 今天 , 一般 的观点认 为 , 由克鲁格 曼 所指 出 的那些基 本机 制构成 对传统 的赫 克歇尔 一 俄 林理 论 的重要补 充 。 如众 多其他 的例子所 表 明的那 样 , 真正 的情形 是 , 现 实 世 界 囊括 了两 种 理 论 的 特 点 。 这就 导致 了 活 跃 的 经验 性研 究 , 这 些 研究 旨在 确定 对 外 贸 易 能 为 早 期 的理 论 ( 与 新 的理 论 相 比 较 )所解 释 的程 度。 一 般而 论 , 新 的 国际 贸 易 理 论 已 经创造 了一个 巨大 的研 究 领 域 , 这通 常是 理论 品 质 的一个 可靠指 标 。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理论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有:垄断竞争贸易理论(Krugman,1979a,1980)、战略贸易理论(Brander & Krugman,1983)、新经济地理(Krugman,1991a)、金融危机理论(Krugman,1979b)、汇率动态变化(Krugman,1991b)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Krugman,1988)等,其中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竞争贸易理论的自然延伸。

克鲁格曼获奖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在克鲁格曼的所有理论贡献中,其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影响最大,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本文侧重对此进行述评。

我们希望通过对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的介绍,梳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与当代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展示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主流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基础之上的。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克鲁格曼理论对中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一)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有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劳动),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技术的差异。

赫克歇尔和俄林(HO模型)把要素禀赋看成国际贸易的基础,其理论本质也是比较优势,只不过比较优势的基础是要素禀赋差异而非技术差异。

该模型假设一国利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而且市场完全竞争、同类产品同质和规模报酬不变。

在这些前提下,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所以贸易主要应该在存在一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家之间发生,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

但该理论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反差,“二战”后,绝大部分国际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横向贸易,而不是发生在有着较大要素禀赋差异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的新发展——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的新发展——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者喜好消 费的 多样性 ” 这一假设作 为基础 。虽然克鲁格 曼的新 贸易理 论也有 一定 的弱
点, 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 , 其新贸 易理论 的优 势在于能够与传统 贸易理论 自然地 融 但 合在一起 。通常认 为新 经济地理 学 出现 的标志是 19 年克 鲁格 曼的 开创 性 文章—— 91
杂 志》 发表 了一篇经典论 文—— 《 规模 报 酬 递增 、 垄断 竞争 和 国 际 贸易》 他 用 十分 简 ,
单、 通俗、 易懂的数 学模 型论证 了资源相似 的两 国也 可 以进行 国际贸 易, 贸 易可 以发 且
生在 同一行业。“ 这是 现代 国际贸 易理论 发展 史上 一篇具 有 里程碑 意 义的论 文 , 近 对 3 年 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 展具 有深远 影响 ” 0 。在这篇 文章 中, 克鲁 格 曼提 出了 垄断竞 争 贸易理论 。 这一理论 最核 心的创新 就是把 不 完全竞 争和规模报 酬递 增 引入 了国际贸 易研 究。克鲁格 曼不仅 在他的新贸 易理论 中引进 了规模经济这一 因素 , 而且还将“ 消费
斯顿 大学 经 济 学 与 国 际事 务 教 授 至今 。19 9 1年
3 的克鲁 格曼 获得 了颁 发给 4 8岁 0岁 以下 经 济 学
家的克拉 克奖 。他是 主流经 济学派 的衣钵 传人 和 捍卫者 , 是萨缪 尔森 和索罗 的爱将 。但 同时 , 鲁 克
格曼 又是一位 急先锋 , 敢于 向任何传 统理论 开 战 。
[ 关键 词 ] 诺 贝尔经济学奖 新 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 学 金 :7 0 文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07—16 (09 6 19 0 F4 A 10 39 20 ) —0 1 — 6
北京时问 1 O月 1 3日晚 l 瑞 典 皇 家科 学 9点

新贸易与新经济地理的融合及发展——保罗·克鲁格曼经典理论评介

新贸易与新经济地理的融合及发展——保罗·克鲁格曼经典理论评介

新贸易与新经济地理的融合及发展——保罗克鲁格曼经典理论评介李燕;罗琳【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0)002【摘要】保罗·克鲁格曼是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将规模经济纳入到贸易和经济地理模型中,强调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运输成本对于分工、贸易和区位的决定性作用,使得贸易与经济地理研究越来越趋向融合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极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文章结合克鲁格曼的3篇经典文献及后续研究介绍其理论贡献.%Paul Krugman is one of the major founders of New Trade theory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He has integrated economies of scale into the models of trade and economic geography and emphasized th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es of scale, different products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on division of labors and trade of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so that the study on trade and new geography has been becoming a united framework for analysis. This way of modeling has come to be the influential New Trade theory and New Geography theory which has moved forwar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New Geography. With a reference of three Krugman's classical academic paper or books and his later stud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ies.【总页数】5页(P66-70)【作者】李燕;罗琳【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相关文献】1.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2.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3.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4.保罗·克鲁格曼把脉富迪—记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广州行[J], 陕丹;覃澈5.多样性偏好、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保罗·克鲁格曼的世界——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评述 [J], 盛斌;王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国贸有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与国贸有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克鲁格曼,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

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

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

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

人们普遍认为,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

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

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Noble Prize for Economics in 2008 is rewarded to Paul Krugman, an American economist, 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 and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 Krugman introduced scale economy, imperfect competi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alyzed the reas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reated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is basis, 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then he analyzed the convergence and muster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a nation or region by this thought, and put forwar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Key Words: scale economy; imperfect competition; trade pattern; strategic trade polic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分析 取得的突出成就 。 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 、 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 , 分析了国 际贸易发生 的原因 , 提出了 国际贸易新 理 论 。以此为 基础 , 克鲁格曼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同时将国际贸易新理论 的思路运 用到分析国 家或地区 的生产活动 的 集中与聚集 , 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 。 [ 关键词 ] 规模经济 ; [ 中图分类号 ] F740 不完全竞争 ; 贸易模式 ; 战略性 贸易政策 ; 新经济地理学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7362( 2009) 01- 0027- 06
2008 年 10 月 13 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2008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 罗 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 以表彰其 在贸易模式 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的分析 。瑞典皇家科学院 在公告中称: 贸易模式和区位是经济讨论的两个主 要问题。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 世界范围 内城市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 保罗 克鲁格曼构 建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新理论, 并因而将国际贸易和 经济地理这两个此前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结合在了 一起。 克鲁格曼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 国际金
由于克鲁格曼在这些方面的突出成就, 他曾经获得 1991 年的克 拉克奖。那时 , 就有人认 为, 克鲁 格曼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迟早的事情。 克鲁格曼曾因成功地预言了 1997 年的亚洲金 融危机、 1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等而备受人们关 注。在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 , 克鲁格 曼更是对小布什的经济和外交 政策进行了广 泛抨 击, 认为布什政府减税、 增加公共开支产生的巨额财 政赤字和发动伊拉克战争将使美国经济发展不可持 续, 必然引起严重经济危机。因此 , 有学者在评价克 鲁格曼获得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 2008 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鲁格曼 , 与美国在该年发生 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有一定关系 , 虽然瑞典科学 院发布的公告中并未突出克鲁格曼在金融危机或经 济危机预言方面的突出表现。应该说, 克鲁格曼获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因为其在国际贸易模式和地 理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 本文主要阐述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和战 略性贸易政策与经济地理学方面的理论成就。除引 言外 ,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阐述克鲁格曼以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提出的国际贸易新理 论; 第二部分阐述克鲁格曼以国际贸易新理论为基 础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克鲁格曼 在运输成本不为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经济地理学 ; 第四部分是克鲁格曼其他的经济学成就; 第五部分 对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理论进行评论。 一、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 解释国际贸易为什么 发生的理论主要是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李嘉图 的比较优势说和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李 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强调国家之间贸易发生的根源在 于各国家在不同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差 异, 只要两个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就应该进行贸易 , 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强调各国家由 于要素禀赋的差异 , 各国家要生产以本国丰裕要素 为密集要素的产品 , 而进口以本国稀缺要素为密集 要素的产品 , 这是国际 贸易发生 的根源。然 而, 20 世纪 40 年代, 针对要素禀赋论进行的实证研究并未 证实该理论, 即 里昂惕夫之谜 。 许多经济学家早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 就开始 了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引入国际贸易研究的努 力, 如格雷厄姆 ( Graham, Frank Dunston, 1923) 、 俄林 ( 1924) 、 哈 伯勒 ( Haberler, Gottfried) 等就 提 出了 将 2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主要理论述评 李增刚
( 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院 ( 中心 ) ,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授予了美国经济学 家保罗 克鲁格曼 , 以表彰其在 贸易模式和 经济活动的区位方 面的
27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Survey on Economic Theories by Krugman Who Received Nobel Prize for Economics in 2008
LI Zeng- gang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 基金项目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双 层博弈框架下的贸易政策选择理论研究 ( 项目编号 : 06JC790025) 系列 成 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李增刚 ( 1975- ) , 男 , 山东新泰人 , 经济学 博士 , 山东大 学经济研 究院 ( 中心 ) 副 教授 , 制 度经济 学研究 编 辑 部主任 , 研究方向是新政治经济学和内生贸易 政策理论 。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济 引入国际贸易研究的重 要性, 而且也确实有经济学家这样做。到 20 世纪 60 年代, 更多的学者强调了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 济 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巴拉萨 ( Balassa, 1966) 、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 Grubel and Lloyd, 1975) 证明了相 同产品的大规模产 业内贸易的情 况; 同时 , 巴拉萨 ( 1967) 和科拉维斯 ( Kravis, 1971) 提出不考虑规模经 济和不完全竞争就不能够解释战后的贸易增长; 迈 尔文和沃纳 ( Melvin and Warne, 1973) 将垄断部门放 入传统的贸易 一般均衡模型中探索贸 易得益的问 题。但是, 对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济 在国际贸 易理论中应用的研究却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取 得成功的。 1977 年, 迪克 西特 ( Dixit, Avinash) 和斯蒂格利 茨发表 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 研究论文。他 们发现 , 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 没有李嘉图 所说的比较优势, 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 两国可以选 择不同的产业 , 产生内生的比较优势。克鲁格曼正 是看到了迪克西特 斯蒂格利茨模型解释贸易现象 的潜力, 因而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分析并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他用这个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主 要发生在先天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 而比较利 益较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 反而 大大低于相互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正是这 一篇文章 , 奠定了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开创者 的地位。克鲁格曼在随后的文章中, 深入探讨了国 际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 发生的原因。该理论认 为 , 即使在不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 , 规模经济本身 也可以成为贸易发生的原因。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不 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 济 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结合得到充分发展 , 许多学者 加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 , 发表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 研究成 果。 其中 , 埃 尔赫 南 赫尔 普曼 ( Helpman, Elhanan) 与克鲁格曼在 1985 年共同发表的 市场结 构和对外贸易 可以看作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在这本著作中 ,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试图将不同的 特殊理论模型结合起来 , 提炼出共同的因素, 整合成 一致的理论。正如两位作者指出的, 这本书的目的 是 提供一种综合的方法, 来分析一个以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为特征的世界中的贸易。 我们发展 了一个新的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 它使我们能够将 现存的一些模型作为特例来处理, 同时还可以处理 其他一些问题 。他们试图解决的是国际贸易理论 的两个传统问题 : 国际贸易为什么发生 ? 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