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及教案1-5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2.4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并参考文 献资料,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求解,并获得有效结 论。
课程目标2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
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4.2掌握实验技术基本技能,能 够对机械工程相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特性等进行实验和验证。
1. 工程材料的性能
2. 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3. 工程材料的塑性变
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材料 形与强化
组织结构-工艺-性能之间 4. 钢的热处理 2
的相互关系,具备合理选材 5. 钢铁材料
++
+
和初步制订加工工艺规程 6. 有色金属材料
的能力。
7. 非金属材料
8. 复合材料及特殊性
二、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机械工程专业。
课程代码:176101021
学时分配:48学时(讲授42学时,实验6学时)
赋予学分:2.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金工实习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学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团队负责人:张福豹
责任教授:黄明宇
执 笔 人:张福豹
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组
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
的能力。
总计
100%
100%
100%
100
(七)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平时作业、问题讨论、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 学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 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八)附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2.课程代码:0401ZB03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4.课程学时:48学时5.课程学分:3学分6.开课学期:第2学期7.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土木工程导论》8.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10.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建筑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石灰、石膏、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识别与选用的系统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常用土木工程材料识别、选用与检测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1.选用教材:《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杜红秀、周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8月12.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彭小芹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施惠生、郭晓潞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分类;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教学目标2: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教学目标3: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选用方法、检测标准及具体操作要求。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会对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识别与选用;教学目标2:会对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技术性能检测;教学目标3:会对工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8学时)【教学内容】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孔隙率),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憎水性、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与热有关的性质(热容量、导热性)。

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

课程内容是根据装备制造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其教学内容源于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门讲授工程材料结构、性能、种类、应用及热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实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其他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工程材料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了解材料强化的各种手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正确选择材料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正确设计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从事装备制造领域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工作岗位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教学任务1.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典型机械零件、模具和刀具等能够进行合理分析、选材并具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方案选择能力,具备拉伸、冲击、硬度、金相等基本检测能力,具备常规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和操作的基本能力;2.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及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3.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交流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

四、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绪论:(1学时)了解课程地位、意义、作用和课程整体学习内容;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模块1:材料的结构和性能(13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任务1.工程材料的性能。

掌握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相关知识。

2.材料结构基础掌握材料结构和组织的基本概念、材料结构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教学基本目标《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备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1.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新工艺;2.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毕业要求1-3)3.熟悉铁碳相图、钢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等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分析机械工程材料性能的能力;(毕业要求1-3)4.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的能力;(毕业要求1-3)5.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结构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毕业要求1-3)二、课程涉及知识技能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综合作业等综合教学环节,训练以下知识技能(毕业要求1-3):1.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2.掌握铁碳相图和钢的合金化原理相关知识,具备分析材料、成份和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3.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目的及其应用,具备根据材料的性能需求选择热处理工艺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材料性能分析的工程意识;5.通过材料金相试样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实验,具备分析材料成份、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6.设计典型机械零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实验,具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能力。

三、相关能力培养1.具有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1-3)2.具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3.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与讨论,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4.通过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要求1-3)5.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基本内容绪论1. 了解材料的发展简史及工程材料研究的对象2. 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第 1 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 掌握常见的纯金属晶体结构和合金的晶体结构2. 掌握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4. 了解金属晶体中的晶面和晶向5. 了解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1.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 掌握细晶强化的措施3. 掌握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的分析4. 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的概念,掌握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的含义,能对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进行分析5. 能运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平衡组织中组成相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6. 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的关系7. 掌握铁碳相图的运用8. 熟悉单晶体和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及特点9. 熟悉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0. 熟悉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1. 熟悉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12. 熟悉钢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的转变13. 掌握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形态和性能14.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掌握钢热处理后的组织15. 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方法,了解钢的热处理新技术,熟悉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对铁碳相图以及对钢热处理的影响规律16. 了解表面技术的主要方法第3章金属材料1. 掌握碳钢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2. 掌握碳钢的分类,常用碳钢的牌号、性能及应用3. 掌握合金钢的分类,常用合金钢的牌号、性能及应用4.对常用合金钢熟悉其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及该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后的组织5. 掌握铸钢的牌号、组织特征及性能6. 掌握铸铁石墨化过程及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7. 掌握常用铸铁的牌号、性能和应用8. 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特点及应用第4章高分子材料了解常用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特性和应用第5章陶瓷材料了解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第6章复合材料了解复合材料的机理、特性和应用第7章功能材料了解功能材料及应用第8章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原则了解机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熟悉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能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工艺性及经济性,合理选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第9章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了解齿轮、轴、弹簧和刃具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第10章工程材料的应用1.了解机床和化工设备用材,了解其它设备用材2.熟悉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和化工设备用材3.了解其它工程用材五、建议教学进度(一)理论教学(合计42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自学:14学时。

【材料课件】工程材料教案

【材料课件】工程材料教案

《工程材料》教案前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之一。

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作为大学教师如何落实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培养四有人才的伟大使命,这是每一个燕山大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学及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则是每个教师重要的日常工作,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则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在倡导“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工程材料》是我校材料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为全校机械类冷、热加工各专业共计30多个班开设的校级必修课,也是机械类冷、热加工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的选材及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纵观工程材料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含材料结构、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等等)、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以及理论计算少(除相图计算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

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有些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而且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为搞好燕山大学“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以利于提高“工程材料”今后教学质量及课程建设,特撰写本教案。

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及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工程材料性质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性能的途径,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打下理论基础,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在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等专业课,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绪言(4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第四节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第五节材料的热性质第六节材料的耐久性2、重点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及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教学要求熟悉本课程经常涉及到的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与水有关的性质和热工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了解材料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二)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石灰第二节石膏2、重点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及应用。

3、教学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原料、生产、凝结硬化及质量要求;掌握其性质及应用。

(H)水泥(5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常用水泥第二节其他水泥2、重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及特性;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

3、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及特性、硅酸盐水泥水化物及特性,以及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了解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掌握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对其他水泥一般了解。

(四)混凝土(8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第三节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第四节硬化混凝土的强度第五节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第六节硬化混凝土的变形性第七节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第八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重点混凝土的主要性质及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doc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doc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学时:45学分:2.5开课学期: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工程力学,物理,金属工艺学教材:《工程材料》,崔占全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工程材料》是我校材料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为全校机械类冷、热加工各专业开设的校级必修课,也是机械类冷热加工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的选材及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绪论工程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一篇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一节材料的结合方式一、结合键二、工程材料的键性三、晶体与非晶体第二节金属的结构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晶体的基本概念1.晶格与晶胞2.晶系3.原子半径4.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目5.配位数及致密度(二)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1.体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3.密排六方晶格(三)立方晶系的晶面指数、晶向指数(四)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1.点缺陷2.线缺陷3.面缺陷二、合金的相结构(一)固溶体1.固溶体的类型.2.固溶体的性能(二)金属化合物1.正常价化合物2.电子化合物.3.间隙化合物第三节金属材料的性能一、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弹性与刚度2.强度与塑性3.硬度4.韧性5.疲劳(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1.密度2.熔点3.导热性4.导电性5.热膨胀性6.磁性(三)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1.耐蚀性2.抗氧化性二、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1.铸造性能2.锻造性能3.车削加工性能4.焊接性能5.热处理性能第四节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二)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1.加聚反应2.缩聚反应(三)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一)高分子链结构(二)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三、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学状态(一)线性非晶态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学状态(二)其它类型高聚物的力学状态四、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一)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二)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特点第五节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陶瓷的概念.二、陶瓷材料的结构三、陶瓷材料的性能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第一节纯金属的结晶一、纯金属结晶1.纯金属结晶的条件2.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二、同素异构转变三、铸锭结构及其控制第二节合金的结晶一、二元合金结晶(一)匀晶反应合金的结晶(二)共晶反应合金的结晶(三)包晶反应合金的结晶二、合金的性能与相图的关系三、铁碳合金的结晶(一)铁碳相图.1.铁碳合金的组元2.铁碳合金中的相3.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二)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1.铁碳合金分类2.铁碳合计平衡结晶过程(三)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四)铁碳相图的应用第三节金属的塑性加工一、金属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塑性变形1.滑移2.孪晶(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三)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2.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二、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一)回复(二)再结晶1.再结晶概念.2.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三)晶粒长大三、金属的热加工1.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2.热加工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四节钢的热处理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一)奥氏体的形成1.奥氏体的形核2.奥氏体晶粒长大3.残留渗碳体的溶解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1.晶粒大小的表示方法2.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3.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2.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二)珠光体转变1.珠光体组织形态2.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三)马氏体转变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2.马氏体的力学性能3.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四)贝氏体转变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2.贝氏体的力学性能三、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1.马氏体分解2.残余奥氏体的转变3.碳化物的转变4.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的再结晶四、钢的普通热处理(一)退火与正火1.退火2.正火(二)淬火1.淬火加热温度2.淬火冷却介质3.淬火方法4.钢的淬透性(三)回火1.低温回火2.中温回火3.高温回火4.回火脆性五、钢的表面热处理(一)钢的表面淬火(二)钢的化学热处理1.钢的渗碳2.钢的渗氮3.钢的碳氮共渗第五节钢的合金化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二、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2、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三、合金元素对钢的相变的影响1.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2.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的影响3.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的影响4.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第六节表面技术一、概述1.表面技术的特点2.表面技术的分类二、各种材料的表面技术简介1.热喷涂技术2.气相沉积3.激光表面改性技术4.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5.离子注入第二篇常用工程材料第三章金属材料第一节工业用钢一、钢的分类与编号1.钢的分类2.钢的编号二、结构钢(一)普通碳素结构钢(二)低合金高强钢(三)渗碳钢(四)调质钢(五)弹簧钢(六)滚动轴承钢三、工具钢(一)刃具钢1.碳素工具钢2.低合金工具钢3.高速钢(二)模具钢1.冷作模具钢2.热作模具钢(三)量具钢四、特殊性能钢(一)不锈钢.(二)耐热钢(三)耐磨钢第二节铸铁一、铸铁的分类二、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三、常用普通铸铁(一)灰铸铁(二)可锻铸铁(三)球墨铸铁(四)蠕墨铸铁四、特殊性能铸铁1.耐磨铸铁2.耐蚀铸铁第三节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一、铝及铝合金(一)纯铝(二)铝合金1.铝合金的分类2.铝合金的强化方法3.变形铝合金4.铸造铝合金二、钛及钛合金(一)纯钛(二)钛合金三、铜及铜合金(一)纯铜(二)铜合金1.黄铜2.青铜3.白铜四、轴承合金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第一节工程塑料一、塑料的组成与分类1.塑料的组成2.塑料的分类二、塑料制品的成型与加工1.塑料制品的成型2.塑料的加工三、塑料的性能特点四、常用工程塑料(一)常用热塑性塑料(二)常用热固性塑料五、塑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第二节橡胶与合成纤维一、橡胶1.橡胶的组成2.橡胶的性能特点3.橡胶的分类4.常用橡胶材料二、合成纤维第三节合成胶粘剂和涂料一、合成胶粘剂二、涂料第五章陶瓷材料第一节概述一、陶瓷的分类二、陶瓷的制造工艺第二节常用工程结构陶瓷材料一、普通陶瓷二、特种陶瓷1.氧化物陶瓷2.氮化物陶瓷3.碳化物陶瓷4.硼化物陶瓷第三节金属陶瓷一、粉末冶金方法及其应用二、金属陶瓷第六章复合材料第一节概述一、复合材料的概念二、复合材料的分类三、复合材料的命名第二节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及性能一、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二、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第三节常用复合材料一、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二、叠层复合材料三、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第七章其它工程材料第一节功能材料一、概述二、功能材料简介1.电功能材料2.磁功能材料3.热功能材料4.光功能材料5.其它功能材料第二节纳米材料一、概述二、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三、纳米材料的应用第三节未来材料的发展方向第三篇机械零件的失效、强化、选材及工程材料的应用第八章机械零件的失效与强化第一节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分析方法一、过量变形失效二、断裂失效三、表面损伤失效四、零件失效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二节工程材料的强化与强韧化一、工程材料的强化方法二、工程材料的强韧化第九章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程材料的应用第一节选材的一般原则一、使用性能原则二、工艺性能原则三、经济性原则第二节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一、齿轮类零件的选材二、轴类零件的选材三、弹簧类零件的选材第三节工程材料的应用一、汽车零件用材二、机床零件用材四、仪器仪表用材四、热能设备用材五、化工设备用材六、航空航天器用材三、课程的教学要求绪论:使学生懂得工程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该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编号:0501021B3学时/学分:32/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必修适用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一、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材料结构、性能及其改性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初步具备合理选用材料和对常用工程材料改性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其他后续相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材料设计、制备、改性与加工等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定位:工程材料课程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定位于专业教育内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专业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

先修课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导论、基础化学、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固态相变、材料性能学等。

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金属材料制备的基本知识及力学性能指标。

(3)了解工程材料改性的原理和工艺。

(4)掌握工业用钢的热处理方法。

(5)了解常用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6)了解新材料的发展与趋势。

(7)掌握工程制件选材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工程材料组织结构分析能力。

(2)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能力。

(3)制订与实施工业用钢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4)初步具备对于工程制件的选材、识材与用材的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1.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材料及其分类;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方法;了解课程目的、任务及学习内容。

重点: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难点:工程材料分类方法。

2.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2学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合金的晶体结构。

教学目标:掌握晶体的概念;了解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