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合集下载

电厂金属材料答案

电厂金属材料答案

电厂金属材料答案【篇一:机械工程材料】txt>(2002.6.10)齐宝森姜江边洁陈传忠授课班级:动力2001.1~6班总学时36h(其中讲课34h,实验2h)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主教材:《机械工程材料教程》(齐宝森姜江边洁陈传忠等主编)(以下简称“教程”);辅助教材:《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以下简称“指导”)(齐宝森陈传忠边洁徐英);参考教材:1.《工程材料》(第2版)(郑铭新主编,请华大学出版社),2.《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王焕庭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电厂金属材料》(宋琳生主编,水《机械工程材料Ⅱ》课程辅导教案0 绪论(需1h)0.1 授课的重点绪论课讲授的重点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工程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性质、内容梗概与相应重点章节说明,以及学习要求等。

使学习者在课程伊始,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就有足够了解与认识,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0.2 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重要性;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重点章节;3.牢记贯穿本课程的“纲”——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4.充分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及学习方法等。

0.3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本课程,要紧紧抓住“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这个“纲”。

纲举目张,《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各个部分、各章内容都是以此“纲”为主线索而展开的。

希望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本课程就应充分认识到此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纲”。

0.4 教学参考资料主教材:“教程”p1~4;辅助教材:“指导”p1~2,“指南”p1~13;参考教材:1. p1~2 ,2. p1~2 ,3. p1~2 ,4. 1~2 ,5. p1~5 。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4. 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实验法:观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3. 案例分析法:分析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4. 小组讨论法:探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工程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1)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讲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讲解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实验:(1)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2)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

4. 案例分析:(1)分析非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2)分析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有哪些分类?二、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介绍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三、性能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各类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选择原则(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如满足设计要求、经济性、可靠性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列举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并简要介绍其性能及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PPT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素材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 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试?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案

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案

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案第一章:机械的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分类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组成:机械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包括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系统。

机械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机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设备、农业机械、汽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机械组成。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能理解机械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性能。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材料: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负载、温度、腐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性能。

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及其性能。

学生能理解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负载、应力、变形等因素,以保证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根据零件的功能和负载条件,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机械零件结构设计。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能理解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第四章: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及其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提高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

3. 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4. 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编号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特征及应用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性能金属的强化途径3. 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的性能及应用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及应用4. 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陶瓷的性能及应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5. 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材料选用的原则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性能及应用。

2. 互动:提问、讨论,巩固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掌握材料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

4. 实验:观察材料组织结构,验证性能指标。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讲解要点、图片、案例分析3. 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网站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考查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分析案例、设计工艺路线,评价应用能力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的原则和方法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和工艺路线设计的实践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2. 分配:基本概念及分类:4课时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6课时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4课时非金属材料:3课时复合材料:3课时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6课时实验:3课时机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激发兴趣。

机械工程基础(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基础(工程材料)

导入新课:1.材料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目前世界上材料总和已达40多万种,且每年还以5%的速率增加。

3.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仍是金属材料,在各种机器设备所用材料中约占90%以上。

4.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包括: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讲授新课:第二篇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第三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1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性。

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点σ s 和抗拉强度σ b 。

单位:MPa 。

2.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硬度:材料局部表面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测试方法:静载荷压入法硬度试验。

衡量指标:主要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1)布氏硬度 测量表面压痕直径。

材料越软,直径↑,硬度值↓。

(凹痕面积)(载荷)凹F PHB2)特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重复性强;但测量费时,压痕较大。

3)适用范围:测量灰铸铁、结构钢、非铁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不适宜测量成品零件或薄件。

(退火、正火及高温回火等零件的硬度测定)(2)洛氏硬度 测量压痕深度。

压痕↑,硬度↓。

1)表示方法:数值标在符号之前。

2)特点:测定简单,方便快捷,可直接从表盘上读出硬度数值,压痕小,测试范围大;但测定结果波动较大,稳定性差,故需测试三点,取其算术平均值。

3)适用范围:测量成品和较薄工件。

不适宜测量组织不均匀的材料。

(3)其它硬度指标1)维氏硬度(HV ) 主要用于测定很薄材料和表面薄层硬度。

2)肖氏硬度(HS ) 主要用于测定大而笨重的工件或大型钢材的硬度,精密量具的表面硬度(因其硬度试验在工件上基本不留痕迹)。

《工程机械设计》06推土机教学教案

《工程机械设计》06推土机教学教案
• 主要用来开挖路堑、构筑路堤、回填基坑、铲除障碍 、清除积雪、平整场地等,也可用来完成短距离内松 散物料的铲运和堆集作业。
2022/5/3
第一节 推土机的用途与基本 构造
• 当自行式铲运机牵引力不足时,推土机还可作助铲机, 用推土板进行顶推作业。
• 推土机配备松土器,可翻松3、4级以上硬士、软石或凿 裂层岩,配合铲运机进行预松作业。
2022/5/3
第三节 松土工作装置
• 松土器可与推土机、铲运机进行配套作业,预松或凿裂 坚实土壤和岩层,提高铲运效率。
• 也可凿裂层理发达的岩石,开挖露天矿山,用以替代传 统的爆破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
• 对难以凿入和松裂的岩石,可采用预爆破施工工艺,先 对岩层实施轻微爆破,然后再进行裂土。预爆破可改善 松土器的初始凿入效果。此法较之完全爆破法安全,节 省费用,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6~12°,人工调整式中为±5°; • 实践中,由于推土机是通用的土方工程机械,可用以推
土、堆料、供料于料斗、助铲、垃圾场清理与清除灌木
等。所以,适应不同用途有多种不同形状的推土板。
2022/5/3
三、推土机的牵引计算
• 推土机牵引力与牵引功率的确定,应取推土板 前堆满土壤的瞬时作为计算位置。此时推土机 牵引力将克服:
– 滚动阻力Pf
– 坡道阻力Pa
– 土壤切削阻力Pq
H
– 推土板前堆积土壤的移动阻力Py
B ψ0
–P z土壤P f沿P 推a 土P q 板面P y上P 升m的摩擦阻力Pm h
• 直铲 式G推cf土o 机 sG 可s计in 算k如B 下B h (:2 H t g h 0)20(21co 2s )
2022/5/3

机械基础教案(职高)

机械基础教案(职高)

机械基础教案(职高)篇一: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附表八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教师学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篇二:中职机械基础教案[1]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4.疲劳强度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一、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二、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热处理新技术:1.激光热处理2.真空热处理3.形变热处理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

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1.碳钢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3.合金钢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的各类和含量高于国标规定范围的钢。

4.铸铁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2.结合自身的经验,传授相关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磨晶相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完善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备注:
授课时间
10.9第四周
课次
8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2.通过拉伸试验的讲解引进强度、刚度和塑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含义。
3.从生产实例入手引入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指标和试验。
4.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图片。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P8:1-1P8:1-2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备注:
授课时间
9.18第一周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布氏硬度、洛氏印度及维氏硬度的测量
硬度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言传身教,介绍自己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结合实际,测量常见的一些材料,让学生感觉到这种实验的重要性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整理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备注:
授课时间
9.23第二周
课次
3
授课方式
(请打√)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铁碳合金相图的室温组织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相图中各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铁碳合金基本组织中溶解度与析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
5铁碳合金
5.1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45分钟)
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莱氏体和渗碳体结构、形貌与性能。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的相图分析。
教学难点: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相结构及二元合金相图;热处理机理、金属的强化机理等。
注:表中()选项请打“√”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9.16第一周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绪论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备注:
授课时间
10.7第四周
课次
7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实验二:铁碳合金组织观察
1铁碳合金晶相打磨实验
2合金组织观察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检测方法。
2.熟悉晶相打磨得基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组织观察及其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晶相打磨得基本方法及要求及各种晶相结构的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1铁碳合金晶相打磨实验(45分钟)
2铁碳合金组织观察(45分钟)
3实验报告的整理(45分钟)
教学方法及手段:
2.利用实际接触过的材料作为素材,浅入深出的探讨金属材料的晶格特点。
3.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画图比赛来加深对抽象晶格的理解。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P20:2-2,2-5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备注:
授课时间
9.25第二周
课次
4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绪论
5.掌握滑移和孪生的结构特征及典型的滑移系得计算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滑移和孪生的结构特征及典型的滑移系得计算
教学难点: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滑移系数的判断
教学基本内容:
1单晶、多晶体的塑性变形(75分钟)
滑移和孪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征,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三种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0分钟)
3金属的热加工(30分钟)
4超塑性(10分钟)
教学方法及手段:
1.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图片。
2.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介绍各种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和结构特征
3.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看文献的方式了解晶体的塑性变形实例。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P31:3-1,3-9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金属晶体结构、晶体缺陷、金属晶体的结晶等基本概念,了解非金属晶体的基本类型;
2.熟悉金属的结构特征、金属结晶基本过程;
3.掌握金属的常见晶格类型、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特点、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
教案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学院
材料学院
系部
功能材料系
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适用班级
12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卓越班
主讲教师
许龙山
职称
副教授
二○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授课对象
12机械设计及自动化1-2班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工程材料的性能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范畴、研究领域及其在本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2.了解拉伸实验的基本过程
3.了解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
4.熟悉刚度、强度、塑性基本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晶格类型、特征及结晶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金属的晶体结构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2.1金属的晶体结构(55分钟)
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常见的三种常见金属晶格类型;晶格的致密度、实际金属的结构特点。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2.2实际金属结构和非金属晶体(25分钟)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5铁碳合金
5.1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
5.2铁碳合金相图
一、相图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铁碳合金中的基本元素组成及基本组织类型;
2.掌握铁碳合金中基本组织的形貌特征、表现形式、基本性能特点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
3.了解铁碳合金相图的内涵,成分、温度、结构和组成物相对重量的计算。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拉伸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的测量结果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1.拉伸实验(75分钟)
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拉伸实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拉伸强度的测量及曲线分析
2拉伸实验报告的撰写
3材料的硬度测量实验(60分钟)
实验的基本原理
硬度测量仪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三、铁碳合金的成分与性能的关系(45分钟)
5.3碳钢(30分钟)
一、常存杂质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二、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
三、碳钢的编号和用途
教学方法及手段: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56
学分数
3.5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8学时;实践课8学时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工程材料(第二版)
戴枝荣、张远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张亮峰主编
备注:
授课时间
9.30第三周
课次
5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4.二元合金
4.1合金的相结构
4.2二元合金相图一、匀晶相图,二、共晶相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合金中的基本概念、固态合金相结构的分类、合金相图的概念和分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3
材料科学基础
潘金生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授课教师
许龙山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9月16日-12月18日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基本性能、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材料的制备工艺,能初步通过设计材料的制备工艺来达到改善材料的某些性能。
基本要求:熟悉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特点;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主要性能及大致用途;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熟悉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性能检验方法、金相分析手段等。
3金属的塑性变形
3.1单晶、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金属的热加工
3.4超塑性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单晶体和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类型和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