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

合集下载

讲解木兰诗

讲解木兰诗

讲解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诗歌开头描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展现了她的英勇和决心。

接着,诗中详细描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过程,包括购买马匹、鞍鞯、辔头和长鞭等装备,以及辞别家人、踏上征途的情景。

在战场上,木兰表现出色,勇敢善战,最终成功完成了使命。

诗歌的最后部分描述了木兰归来后的情景,她拒绝了皇帝的赏赐,选择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当她的同伴们惊讶地发现她是女郎时,诗歌达到了高潮。

最后,诗歌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为结尾,寓意着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同样值得尊重和赞美。

整首诗歌以生动细致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木兰这个传奇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她的智慧、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讲解《木兰诗》时,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依据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

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

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1.《木兰诗》2.《登鹳雀楼》3.《长恨歌》4.《江雪》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静夜思》7.《赋得古原草送别》8.《春晓》9.《登岳阳楼》10.《望岳》11.《赋得暮雨送李胄》12.《送元二使安西》13.《出塞》14.《夜泊牛渚怀古》15.《早发白帝城》16.《枫桥夜泊》17.《送梓州李使君》18.《绝句》19.《登鹳雀楼》20.《游子吟》21.《滁州西涧》22.《登鹳雀楼》23.《枫桥夜泊》24.《夜泊牛渚怀古》25.《上邦新亭》26.《登鹳雀楼》27.《天净沙·秋思》28.《夜泊牛渚怀古》30.《登鹳雀楼》31.《望洞庭》32.《采莲曲》33.《游子吟》34.《己亥杂诗》35.《九日登望仙台作》36.《哀江头》37.《临江仙·送钱穆父》38.《除夜》39.《苏幕遮·燕草如碧丝》40.《念奴娇·赤壁怀古》4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2.《清明》43.《阳春白雪》44.《终南山》45.《定风波》46.《听弹琴》47.《酬张少府》48.《题临安邸》49.《满江红》50.《次北固山下》51.《卜算子·咏梅》52.《示儿》53.《夏日绝句》54.《己亥杂诗》55.《寄扬州韩绰判官》56.《题都城南庄》57.《江雪》58.《夜泊牛渚怀古》60.《虞美人·听雨》61.《渔家傲·秋思》62.《望洞庭》63.《寻隐者不遇》64.《秋夕》。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朗读停顿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不同风格的诗歌,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4.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描写山川的诗词

描写山川的诗词

描写山川的诗词1.《过故人庄》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 《早发白帝城》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 《出塞》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9.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十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诗》教案篇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前10名分别如下:1. 《出师表》:该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和为蜀国付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古奥,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篇共有368个字,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其中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3. 《逍遥游》: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全文较为深奥,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4. 《滕王阁序》:该文章主要描述了滕王阁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赞美之情。

全文篇幅较长,且其中很多句子都非常拗口,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5. 《离骚》:这是古代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长达373句,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其中通假字很多,容易出错,让学霸也感到头疼。

6. 《长恨歌》:该诗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古奥的词汇和典故,背诵难度较大。

7. 《琵琶行》:这是唐代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琵琶女的故事。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音乐术语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8. 《木兰诗》:这是古代民间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

该诗语言较为古奥,且有一些生僻字和通假字,背诵难度较大。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描述了作者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遭遇。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政治背景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10. 《爱莲说》:该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名作,描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简洁但寓意深刻,背诵难度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木兰诗》教学目的:【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全诗。

3、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4、了解对偶、排比、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5、理解这首诗详略得当,描写细腻传神,形象塑造真实感人的写作特点。

6、了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知识和能力:1.了解“乐府民歌”的有关知识及《木兰诗》的出处及历史背景。

2.记住唧、杼、……姊、鬓、傍等字的形、音、义;辩析多音字:当、可、汗、溅、骑、燕、著。

3.解释机杼、可汗、……扑朔迷离等词语的含义;认识通假字:帖、火。

4.背诵和默写课文,把握诗歌的情节,领会全诗的内容,分析木兰的英雄形象。

5.学习本诗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及其表达效果。

6.学习本诗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学习对偶、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现作用;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及表达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秋瑾、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木兰诗》(板书诗题)。

2.简介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的杰作。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学生试读。

师生共同评价并纠正误读。

三、课文录音或老师配乐朗读。

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唧唧..ān jiān 辔.头p ..(jījī)当户..kâhán 鞍鞯..(dāng hù)机杼.zhù军帖.(tiě) 可汗âi燕.山:yān 胡骑.jì溅溅..(jiūjiū)戎.机róng 朔.气shuò金柝.tuò十..(jiān jiān)啾啾二转.(zhuǎn) 红妆.zhuāng 霍霍..(huòhuò)著.我旧时裳zhuó帖.(tiē)同行.háng。

傍.地走bàng 阿姊.zǐ四.指导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1.提问:词语解释:唧唧: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对着门。

机杼:机:织布机;织布梭子。

惟: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即“所思何”。

所思,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什么。

“何所忆”与此同。

思、忆:思念,惦记。

军帖:征兵的文书。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

辞:离开,辞行。

但闻:只听见。

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柝,即刁斗(打更用的梆子)。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驰,动词,使……驰,这里可译为“骑上”。

郭:外城。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姊:姐姐。

理:梳理。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通假字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通“伙”。

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安能,怎能。

傍,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走:跑。

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2.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五.教师范读全诗。

六.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保家卫国。

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驰征途。

第4段为第三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十年征战)胜利凯旋。

第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

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比喻)赞美木兰。

第二课时一.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1~2段)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诗歌开头一节交代了?表现什么?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是勤劳的织布姑娘,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

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3)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木兰的答话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表现出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经过考虑,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忠孝两全。

(4)开始写木兰的忧愁情态,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