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

合集下载

讲解木兰诗

讲解木兰诗

讲解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诗歌开头描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展现了她的英勇和决心。

接着,诗中详细描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过程,包括购买马匹、鞍鞯、辔头和长鞭等装备,以及辞别家人、踏上征途的情景。

在战场上,木兰表现出色,勇敢善战,最终成功完成了使命。

诗歌的最后部分描述了木兰归来后的情景,她拒绝了皇帝的赏赐,选择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当她的同伴们惊讶地发现她是女郎时,诗歌达到了高潮。

最后,诗歌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为结尾,寓意着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同样值得尊重和赞美。

整首诗歌以生动细致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木兰这个传奇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她的智慧、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讲解《木兰诗》时,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1.《木兰诗》2.《登鹳雀楼》3.《长恨歌》4.《江雪》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静夜思》7.《赋得古原草送别》8.《春晓》9.《登岳阳楼》10.《望岳》11.《赋得暮雨送李胄》12.《送元二使安西》13.《出塞》14.《夜泊牛渚怀古》15.《早发白帝城》16.《枫桥夜泊》17.《送梓州李使君》18.《绝句》19.《登鹳雀楼》20.《游子吟》21.《滁州西涧》22.《登鹳雀楼》23.《枫桥夜泊》24.《夜泊牛渚怀古》25.《上邦新亭》26.《登鹳雀楼》27.《天净沙·秋思》28.《夜泊牛渚怀古》30.《登鹳雀楼》31.《望洞庭》32.《采莲曲》33.《游子吟》34.《己亥杂诗》35.《九日登望仙台作》36.《哀江头》37.《临江仙·送钱穆父》38.《除夜》39.《苏幕遮·燕草如碧丝》40.《念奴娇·赤壁怀古》4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2.《清明》43.《阳春白雪》44.《终南山》45.《定风波》46.《听弹琴》47.《酬张少府》48.《题临安邸》49.《满江红》50.《次北固山下》51.《卜算子·咏梅》52.《示儿》53.《夏日绝句》54.《己亥杂诗》55.《寄扬州韩绰判官》56.《题都城南庄》57.《江雪》58.《夜泊牛渚怀古》60.《虞美人·听雨》61.《渔家傲·秋思》62.《望洞庭》63.《寻隐者不遇》64.《秋夕》。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不同风格的诗歌,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4.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十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诗》教案篇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前10名分别如下:1. 《出师表》:该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和为蜀国付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古奥,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篇共有368个字,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其中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3. 《逍遥游》: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全文较为深奥,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4. 《滕王阁序》:该文章主要描述了滕王阁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赞美之情。

全文篇幅较长,且其中很多句子都非常拗口,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5. 《离骚》:这是古代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长达373句,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其中通假字很多,容易出错,让学霸也感到头疼。

6. 《长恨歌》:该诗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古奥的词汇和典故,背诵难度较大。

7. 《琵琶行》:这是唐代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琵琶女的故事。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音乐术语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8. 《木兰诗》:这是古代民间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

该诗语言较为古奥,且有一些生僻字和通假字,背诵难度较大。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描述了作者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遭遇。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政治背景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10. 《爱莲说》:该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名作,描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简洁但寓意深刻,背诵难度较大。

10《木兰诗》(带课后注释和翻译)

10《木兰诗》(带课后注释和翻译)

【朔】北方 【寒光】清冷的月光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 服装。 【百、十】都是虚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 很多战斗,许多战士战死沙场, 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 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 道道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 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 身上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 有的战死沙场,也有的多年后 胜利归来。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复】又,再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户, 门。 【闻】听 【惟】只
• 木兰正对著门织布,发出唧唧的声音。突然听不到织布机的声 音,只听到女儿的叹息声。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著】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通“贴”。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互文。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屋 子都要打开了门进去看看、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互文。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 理云鬓,后贴花黄)
爷娘听到女儿回来,相互扶持道城 外城迎接。姊姊听到妹妹回来,对 著门梳妆打扮。弟弟听到姊姊回 来,赶紧磨刀宰杀猪羊。打开我卧 房的门,坐在我卧房的床上。脱我 战时的衣袍,穿上旧时的衣裳。对 著窗整理鬓发,对著镜子贴上花黄。 出门看同袍,同袍都惊讶道:“一同 生活了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万里奔赴战 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英姿和英雄气概。

七年级语文10.木兰诗

七年级语文10.木兰诗
2.翻译句子 关键字词:以,凭借;显,闻名。
3.(回归教材)本文和《木兰诗》中都有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两者在 详略安排上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本 ___文__对__战___争__的__场__面___进__行__了__详___写__,__是__为___了__突__出__海___兰__察__善__于___作__战__(_2_分___)_;_ 《 ___木__兰__诗___》__对__战___争__的__场__面___进__行__了___略__写__,__文___章__的__重___点__是__为__了___突__出__木__兰__ 的 ___孝__顺__、__勇___敢__(_2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字词积累: (1)木兰当户织_对__着___ (3)卷卷有爷名_父___亲__ (5)东市买骏马_集__市___ (7)策勋十二转_记__功___ (9)可汗问所欲_想__要___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 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说,传承至今,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在中国文化中,它既有着悲情的韵味,也有着勇敢的精神。

下面将对《木兰诗》进行解读。

一、《木兰诗》简介《木兰诗》是一首叙述古代传说故事的民歌。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位女子叫做花木兰,她化身男儿,代替父亲从军征战,表现出了女性坚强的精神和男子汉的胆略。

这首《木兰诗》就是以花木兰为主角,讲述了她的故事。

二、《木兰诗》解读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句话描绘了花木兰的家境,她是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女孩,日复一日地过着枯燥而单调的生活,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和织布。

2、“不闻机杼声,唯闻双溪流。

”这句话则表现了花木兰坚强而勇敢的个性,她不同于其他女孩,不再顾及自己的生活,决心要尽自己的义务,为父母扛起责任。

3、“朝从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句话描绘了花木兰的艰辛旅途,她穿越了千里之遥,到达了匈奴边境,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体现了花木兰伪装的深入人心,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她的勇气和毅力。

花木兰不仅要面对战争和死亡的威胁,还要面临着人们的怀疑和猜测,但她依然坚定不移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5、“十年铁打铜钱换,洗尽铅华 death 与共。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花木兰的忠诚精神,她在战场上举国的祸福共同承担,没有半点推辞,没有一丝怨言。

这也是花木兰的精神力量代表。

三、《木兰诗》的文化价值1、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儿不展,使我骄阳”的思想,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男子汉形象。

2、表现了中国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关爱,让人们更加珍惜亲情和家庭。

3、通过花木兰的经历和形象,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

她有着强大的正义感,热爱家国,敢于承担家庭责任。

4、通过《木兰诗》,还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忠诚、勇敢、坚毅”的价值观。

这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的品质,对人们具有启示和指引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合家欢聚
略 (详)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 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 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 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 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 不惜笔墨。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 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 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 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B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 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 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 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B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找出本文的对偶句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
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 力强。
对偶句有: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艺术特色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 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 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 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勋级每升一级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 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工整的对偶
不太工整的 对偶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排比的作用:
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 成之感,节奏感强,强烈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 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 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 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 爱家、爱过,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 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 淳朴的优秀 品质。
想一想:
合作探究
本文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 目的是什么?
木兰诗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详) 4、十年征战 5、辞官还乡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 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 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 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 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 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 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①A; ②C; ③B; ④A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勋级每升一级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 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①A; ②C; ③B; ④A
复沓反复吟唱,
一咏三叹,能够起 到感情强调的效果, 使情感的表达更深 切,更悠远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 作用: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顶真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渲染家中的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欢乐气氛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是排比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也是排比句。 渲染紧张而周密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 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 云鬓,后贴花黄。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 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 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大意
1、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4、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5、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6、第七段,用比喻作结。赞美英雄
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 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 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叙述了古代女 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zhù
请读准字音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唧唧 机杼 军帖
jiān yān
jiū
可汗
róng
鞍鞯
辔头
shuò tuò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A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 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 儿还故乡。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不唧 闻唧 机复 杼唧 声唧 ,, 惟木 闻兰 女当 叹户 息织 。。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A 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 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 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 了,壮士归来了。
扶将
jiāng zhuāng zhuó bàng tiē
红妆

帖花黄

返回
注意字词句意思
当户 惟 阿爷 市 旦 但闻 策勋 强 不用 著 裳 安能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
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 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 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 西。
地准备戎装的气 氛
表达效果: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 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 中常用的手法。
二、找一找
排比 互文
顶真
复沓 比喻
对偶
夸张Leabharlann 反问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 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 达到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