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

合集下载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依据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

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

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

高中必备语文六十四篇古诗文1.《木兰诗》2.《登鹳雀楼》3.《长恨歌》4.《江雪》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静夜思》7.《赋得古原草送别》8.《春晓》9.《登岳阳楼》10.《望岳》11.《赋得暮雨送李胄》12.《送元二使安西》13.《出塞》14.《夜泊牛渚怀古》15.《早发白帝城》16.《枫桥夜泊》17.《送梓州李使君》18.《绝句》19.《登鹳雀楼》20.《游子吟》21.《滁州西涧》22.《登鹳雀楼》23.《枫桥夜泊》24.《夜泊牛渚怀古》25.《上邦新亭》26.《登鹳雀楼》27.《天净沙·秋思》28.《夜泊牛渚怀古》30.《登鹳雀楼》31.《望洞庭》32.《采莲曲》33.《游子吟》34.《己亥杂诗》35.《九日登望仙台作》36.《哀江头》37.《临江仙·送钱穆父》38.《除夜》39.《苏幕遮·燕草如碧丝》40.《念奴娇·赤壁怀古》4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2.《清明》43.《阳春白雪》44.《终南山》45.《定风波》46.《听弹琴》47.《酬张少府》48.《题临安邸》49.《满江红》50.《次北固山下》51.《卜算子·咏梅》52.《示儿》53.《夏日绝句》54.《己亥杂诗》55.《寄扬州韩绰判官》56.《题都城南庄》57.《江雪》58.《夜泊牛渚怀古》60.《虞美人·听雨》61.《渔家傲·秋思》62.《望洞庭》63.《寻隐者不遇》64.《秋夕》。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朗读停顿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

高一上语文古诗词必背大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不同风格的诗歌,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4.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描写山川的诗词

描写山川的诗词

描写山川的诗词1.《过故人庄》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 《早发白帝城》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 《出塞》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9.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十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诗》教案篇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

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初中最难背的课文排名前10名分别如下:1. 《出师表》:该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和为蜀国付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古奥,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篇共有368个字,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其中生僻字较多,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3. 《逍遥游》: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全文较为深奥,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

4. 《滕王阁序》:该文章主要描述了滕王阁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赞美之情。

全文篇幅较长,且其中很多句子都非常拗口,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5. 《离骚》:这是古代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长达373句,背诵起来较为困难。

其中通假字很多,容易出错,让学霸也感到头疼。

6. 《长恨歌》:该诗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古奥的词汇和典故,背诵难度较大。

7. 《琵琶行》:这是唐代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琵琶女的故事。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音乐术语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8. 《木兰诗》:这是古代民间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

该诗语言较为古奥,且有一些生僻字和通假字,背诵难度较大。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描述了作者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遭遇。

全文较长且涉及一些政治背景和古奥的词汇,背诵难度较大。

10. 《爱莲说》:该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名作,描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全文语言较为简洁但寓意深刻,背诵难度较大。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首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洪范兮,朕皇极。

”3.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4.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2.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如诗经、楚辞、古诗、律诗、绝句、词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方面生活和思想情感。

学生在学习这些诗词时,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
2、朗读法、质疑法、讲析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
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

3.、解决生字词。

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

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
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2)(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
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
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七、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八、作业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训练与测评》的练习;
3、完成想像:《木兰到家第二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