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八 气道异物清除术

任务八  气道异物清除术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电子书

任务八气道异物清除术——Heimlich手法

(一)适应症:具有气道异物梗阻征象者。

(二)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是抢救气道异物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操作手法,其原理是通过

手拳冲击上腹部时,使腹压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气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

1.立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者。使患者弯腰头部前倾,施救者站于其背后,以双臂环绕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远离剑突尖处,另一手握紧此拳以快速向内向上力量冲击,连续6-8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2.卧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不清者或因施救者身体矮小而不能环抱住患者腰部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施救者双膝骑跨于其髋部,以一手的掌根置于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不能触及剑突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之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其腹部,连续6-8次,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3.胸部冲击法适用于妊娠晚期或过度肥胖者。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绕过其腋窝,环绕其胸部。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其胸骨中点,避免压于剑突或肋缘上;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实施向后冲击。若患者已昏迷,使其仰卧,施救者跪于一侧,将重叠双手掌放于患者的胸骨下半段向后冲击。

4.拍背法和胸部手指猛击法适应于婴幼儿。施救者前臂支撑于自己大腿上,将患儿面朝下骑跨在前臂上,头低于躯干,一手固定其双下颌角,用另一手掌跟部用力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4-6次,使异物排出。若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于施救者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躯干,用示指和中指猛压其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必要时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5.自我冲击法适用于突发意外而无他人在场时。患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侧朝向腹部,放于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4-6次。也可将腹部顶住椅背、桌沿等坚硬物表面,猛向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三)注意事项

1.尽早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作出判断。

2.如果患者清醒、呼吸道部分阻塞且气体交换良好,紧急施救者不要做任何处理,应尽量鼓励患者咳嗽,做促使异物排出的任何动作。

3.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确,冲击动作应单独、有力,注意施力方向,以防胸部或腹内脏器损伤,并注意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经验总结(1)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经验总结(1) 【摘要】气道内异物尤其是小儿气道内异物吸入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重症,抢救首选方法至今仍是在硬支气管镜下行气道异物取出。手术在狭窄的气道内进行,因与硬支气管镜与通气共用一个通道,在保证患儿接受安全无痛苦的手术同时,提供手术医师良好的气道视野,是该类手术麻醉的关键和难点。术中可以利用硬支气管镜对病儿供氧或进行控制或辅助呼吸以缓解低氧血症。 【关键词】小儿气道异物麻醉 【Abstract】 Airway foreign bodies, especially pediatric airway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s a severe life-threatening emergency, rescue the preferred method is still OK in hard bronchoscopic removal of airway foreign body. Surgery carried out in a narrow airway, and ventilation for rigid bronchoscopy to share a channel,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 children received no painful surgery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a good surgeon airway vision, it is the key to such anesthesia. Intraoperative rigid bronchoscopy can be used for sick children or to control or oxygen-assisted breathing to relieve hypoxemia

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 【临床表现】是指各种异物造成口、鼻、咽、喉、气管,甚至支气管的阻塞,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异物吸人下呼吸道后,即刻出现剧烈呛咳,有时口唇紫绀,稍后常有症状缓解,然后根据异物停留部位产生不同症状,如在喉部常有声嘶、呼吸困难等,若停留于气管、支气管,为阵发性咳嗽和呼吸不畅。若异物嵌顿在小支气管,继发感染可出现肺炎症状。【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气道异物首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见,5岁以下者约占80%~90%。其次为重症或昏迷患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也常将呕吐物、血液、食物、牙齿等呛入气管。 气道异物临床常分两类:①内生性:较少见。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和各种炎症所致的肉芽、伪膜、分泌物和干痂等;②外界性:甚多见。其种类繁多,可分固体性、液体性,又可分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等。临床所见如瓜子、花生米、黄豆、栗子、橘核、玉米粒、图钉、骨片、发卡及小球等。 【院前急救】 1.腹部冲击法海氏手法(Heimlich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腹部冲击法的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隔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为了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必要时多次重复这个推动的动作。 2.胸部冲击法此法适用于不方便使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的气道异物阻塞病人,例如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 (1)病人立位或坐位的胸部猛推法:救助者站在病人后方,双臂由腋下抱胸,一只手握拳并将拇指侧置于病人胸骨中部,注意避开剑突肋骨缘,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后猛推,直到把异物排出或病人神志丧失为止。 (2)病人卧位时的胸部冲击法:病人仰卧位,救助者贴近病人侧面并跪下,手的位置与心肺复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相同,即:手掌根部置于胸部下部的一半,每一次猛推应慢而有节奏地进行,以保证将气道内的异物排出。 (3)小儿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对儿童推荐使用减小的腹部冲击法,对婴儿完全性气道异物阻塞,推荐使用胸部推击法和背部拍击法。第一步打开气道,掏取异物,取出可见的异物。如无效,行背部拍击法,婴儿俯卧位,面朝下,骑跨在救助人员的前臂上.支持住头颈部,使之低于躯干,救助者前臂支在大腿上·以支持婴儿,用手掌根部在婴儿双肩之间拍击背部5次,重复第一步'如无效,进行第三步胸部推击法,婴儿仰卧位或在拍背后,仔细地托住婴儿头颈部,旋转成仰卧位,放在救助者大腿上,头部低于身体,在两个乳头连线、胸部下部一半的位置或在剑突上在约一指的地方,进行5次快速胸部推压。 【诊断要点】 1.可有误咽异物、呕吐、咯血、外伤及昏迷等病史。 2.发病急骤,呈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并可出现呛咳、口唇及颜面紫绀或苍白、肺部呼吸音消失。 3.病情危重,可以立即给予腹部、胸部冲击法,排除异物;若病情允许且诊断困难时,可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或喉镜、支气管镜检查。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常有喘息发作史。有喘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重者端坐呼吸。经β受体激动剂或激素治疗后,症状大都在短时期内即可缓解。此类药物对呼吸道异物所致的呼吸困难则无效。 2.支气管炎及肺炎支气管异物极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发热等症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 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 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形; 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 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 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 7. 头大,颈短; 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 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 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 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 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 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 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①正确放置面罩: ②手法: 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 —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 —监测P ET CO2波形 —监测呼吸囊的运动 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 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 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 预氧和通气器械 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 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 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 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 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 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 7. 喷雾器(含局麻药) 8. 准备注气注射器 喉镜操作相关设备 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 10. 插管钳 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 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 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 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 14. 牙垫(大、小)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 15. 听诊器 16. P ET CO2监测仪 17. 脉搏氧饱和度仪 2. 喉镜检查 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松动牙齿能保证小孩在麻醉中的安全,拔出的牙齿在术后归还给家长。 ③在婴幼儿和儿童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8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左云霞,冯春,刘金柱,李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李文献(共同执笔人),李丽伟,李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张旭,张诗海,张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 ??一、定义 ?? 异物( ②声门上(异物 。 ??? [1-4]。 ??? ???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

原因,国内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 应[8];止回阀;球阀 )。间接损伤 ??? ???1. ??? ???2.影像学检查 ???胸透、胸片、颈侧位片、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一般认为,胸透见呼吸时纵膈摆动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2]。约25%的患儿胸片显示正常,只有约10%的异物能在X线照射下显影,大多数情况下胸片显示的是一些提示气道异物的间接征象,如肺气肿、肺不张、肺渗出等[1,2,10]。胸片结合胸透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颈侧位片有助于发现声门下气道异物。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异物,检查结果与传统硬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可以作为诊断气道异物的一个选择[11-13]。 ???3.其他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bronchoscopy)是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对可疑患 ??? 但仅有 查。 ??? ???大小、性质、存留时间以及并发症不同,可导致病情进展各异。 ???1.异物进入期 ???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时,均有憋气和剧烈咳嗽。若异物嵌顿于声门,可发生极度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异物进入更深的支气管内,除有轻微咳嗽或憋气以外,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左云霞,春,金柱,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文献(共同执笔人),丽伟,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旭,诗海,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 一、定义 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按异物来源可分为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接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或肺气肿。异物存留会导致不同的阀门效应[8],如双向阀(bypass valve)效应,指气流可进可出但部分受限(图1A);止回阀(check valve)效应,指气流进入多于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B);球阀(ball valve)效应,气流能进入但不能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C);截止阀(stop valve)效应,指气流无法进出,肺气体吸收导致阻塞性肺不(图1D)。间接损伤是指存留的异物导致炎症反应、感染或肉芽形成等。 四、诊断 1. 病史、症状和体征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与预防措施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与预防措施 异物呛入气管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疾病。多见于儿童,尤以1~5岁为多见,这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小儿的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加之小儿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最易引起气管阻塞的异物有花生米、黄豆,这两种物品遇水膨胀更不易取出;还有硬币、水果块儿、小钮扣等。 临床表现:(1) 刺激地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患儿张口可听到异物冲击声。(2) 异物堵住了喉部、气管处,患儿面色青紫,气喘,窒息,很快呼吸停止。(3) 异物堵住左右支气管分叉处,可导致一侧肺不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抢救不及时很快呼吸停止。 救护措施:如在家庭中遇小儿异物呛入气道,小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此时不及时救治,3~4分钟内即可发生死亡。应当机立断将小儿双脚倒拎,头部朝下,另一手拍小儿背部以震抖异物。此时小儿因异物刺激产生剧烈咳嗽,气流能将异物冲出气道,而挽救小儿生命。另一种方法: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若上述方法无效,应分秒必争尽快送往医院,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 家庭预防: (1)对于幼小的孩子不要给他们吃花生、豆类、瓜子等,吃西瓜时最好将瓜子去掉。 (2)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 (3)教育小孩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嘴里。 (4)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5)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6) 家有刚会走路的小儿,大人们一定不可随意将硬币、瓜籽放在小儿能拿到的地方。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全文)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全文) 一、定义 广义上讲,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所有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由于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照异物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 (subglottic and trachea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 (bronchial foreign body)。狭义的气道异物定义是指位于声门下及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气道异物还可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异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内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一切异物属外源性异物。按照异物的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和非固体异物,常见的是固体异物。按照异物的化学性质又可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多于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中又以花生、西瓜子、葵花籽等植物种子最为多见;无机类异物中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 二、流行病学 文献报道中所指的“气道异物”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即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4~7岁的学龄前儿童约占2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80%以上

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在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多数回顾性调查发现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发生率相似。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内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500~2000个儿童因气道异物死亡,入院后死亡率为3.4%,国内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2~1%,尚缺乏入院前死亡率的资料。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粘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张、肺气肿的改变。异物存留会导致不同的阀门效应,如双向阀(bypass valve)效应,指气流可进可出但部分受限(图1A);止回阀(check valve)效应,指气流进入多于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B);球阀(ball valve)效应,气流能进入但不能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C);截止阀(stop valve)效应,指气流无法进出,肺内气体吸收导致阻塞性肺不张,(图1D)。间接损伤是指存留的异物导致炎症反应、感染、肉芽形成等。

气道异物阻塞急救

气道异物阻塞急救 易发人群:1、儿童3岁以前的孩子磨牙还没有长好,咀嚼的功能也不太好。咳嗽、吞咽等自我保护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在玩耍、哭闹、嬉戏、吸食、喂奶时较易发生进食说话 2、吞咽过快 3、醉酒呕吐 4、脑部疾病 5、吞咽功能较差的老年人 6、患脑血管疾病者 常见异物:食物:花生米、黄豆、葡萄干、瓜子、核桃等以及果冻、软木塞、葡萄、樱桃、荔枝、桂圆、大块的硬质食物(肉类带骨)等 物品:钮扣、小玩具、笔帽、橡皮、拼图贴图、硬币、弹珠、图钉、别针、螺丝钉、竹签、金属环、鱼钩、发夹、拉链、长命锁、苍耳球、狗尾巴草、生物试验针等 惨痛教训:1、两岁半的女孩在幼儿园吃苹果时,将3块豆粒大小的苹果卡在气管里,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 虽经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气管镜取出异物,脱离了危险,但因脑缺氧时间长,最终双目失明、反应迟钝。 2、84岁,在家中与亲友共进午餐,进食牛蹄筋时突然出现咳嗽、气急、大汗,呼吸困难,家人急送医院,路上家

属将老人处于坐位,不断拍打其背部,来到急诊科时老人处于昏迷,经抢救后恢复 完全梗阻: 刺激性剧烈咳嗽 反射性呕吐 声音嘶哑/失声 呼吸极度困难 说话困难/不能 特殊“V”手势 导致窒息 呼吸心跳骤停 不完全梗阻: 呼吸困难 用力咳嗽/呕吐 面唇发绀 呼吸困难加重 吸气高调喘鸣音 感染等并发症 识别气道梗阻: 呼吸浅表、进行性呼吸困难 如无声的咳嗽紫绀 不能说话与呼吸

伤病员用手抓住自己的脖子 立刻问:你呛咳(噎着)了吗? 如点头示意“是”不能说话 表明严重气道梗阻 必须立即救治! 急救措施: 主要的关键技巧之一:拍打背部 对有反应的1岁以上的人严重气道梗阻,用叩背、拍背、海氏法冲击,综合使用成功率会增加。 海氏法冲击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 清醒状态下进行胸部冲击 昏迷或心脏骤停的孕妇,将孕妇置于 27°-- 30°左倾斜位心肺复苏。 为昏迷者清除气道异物:用手掰开口腔,右手拇指和食指伸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 麻醉处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34例气管异物小儿均在肌注氯胺酮2~3mg/kg基础麻醉后入室,静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mg/(kg·h)泵注。结果,麻醉前后患儿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呛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丙泊酚后缓解。所有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利多卡因、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比较安全且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儿童气管异物麻醉 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主要困难在于麻醉与手术共用同一呼吸道,有相互干扰问题,手术风险性增大。因该类手术的时间不确定,对麻醉的要求高。手术期间要求维持足够的肺泡气体交换和适当的麻醉深度,减轻应激反应,术毕苏醒快、呼吸通畅。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麻醉处理方式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儿气管异物34例,年龄1.5~6岁。男28例,女6例。体重12~25kg,ASA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及用药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婴幼儿不用)。入室前肌注氯胺酮2~3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商品名:静安,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芬太尼1~2μg/kg诱导,用微量泵以5~8mg/(kg·h)泵入丙泊酚。以喉镜挑起会厌,明视下于咽喉部、声门及声门下喷2%利多卡因充分表面麻醉或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射局麻药,面罩给氧约5min后开始手术,将高频喷射呼吸机接于纤维支气管镜上。通气频率60bpm,驱动压0.3~0.5kg/cm2,吸呼比1∶1.5~2。异物取出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前、置镜前、置镜后5min、术毕后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呼吸抑制、呛咳、呃逆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等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例患儿均能顺利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其中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

任务八 气道异物清除术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电子书 任务八气道异物清除术——Heimlich手法 (一)适应症:具有气道异物梗阻征象者。 (二)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是抢救气道异物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操作手法,其原理是通过 手拳冲击上腹部时,使腹压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气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 1.立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者。使患者弯腰头部前倾,施救者站于其背后,以双臂环绕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远离剑突尖处,另一手握紧此拳以快速向内向上力量冲击,连续6-8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2.卧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不清者或因施救者身体矮小而不能环抱住患者腰部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施救者双膝骑跨于其髋部,以一手的掌根置于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不能触及剑突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之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其腹部,连续6-8次,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3.胸部冲击法适用于妊娠晚期或过度肥胖者。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绕过其腋窝,环绕其胸部。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其胸骨中点,避免压于剑突或肋缘上;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实施向后冲击。若患者已昏迷,使其仰卧,施救者跪于一侧,将重叠双手掌放于患者的胸骨下半段向后冲击。 4.拍背法和胸部手指猛击法适应于婴幼儿。施救者前臂支撑于自己大腿上,将患儿面朝下骑跨在前臂上,头低于躯干,一手固定其双下颌角,用另一手掌跟部用力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4-6次,使异物排出。若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于施救者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躯干,用示指和中指猛压其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必要时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5.自我冲击法适用于突发意外而无他人在场时。患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侧朝向腹部,放于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4-6次。也可将腹部顶住椅背、桌沿等坚硬物表面,猛向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三)注意事项 1.尽早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作出判断。 2.如果患者清醒、呼吸道部分阻塞且气体交换良好,紧急施救者不要做任何处理,应尽量鼓励患者咳嗽,做促使异物排出的任何动作。 3.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确,冲击动作应单独、有力,注意施力方向,以防胸部或腹内脏器损伤,并注意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认识会厌【舌根后下方,厚度3mm,中间以软骨作为支架,表面被附粉红色黏膜组织,粘膜下有一些血管和神经,正常情况下向后上挺立,保证呼吸时空气能够进入气道,吞咽时,由挺立变成后倾的位置,向下关闭声门,保证食物顺利通过咽部,如果没有及时关闭,就会让食物进入气管,比较大的食团会造成气管堵塞,刺激呼吸道粘膜,造成气道粘膜水肿,分泌很多粘液,植物性食物如花生米在粘液中会膨胀,雪上加霜,使气道异物梗阻更加紧急】——喉结【前气管,后食道】后上是会厌,气管食管前后边,吃饭说话会厌开,食物就会进气管,呼吸立即就困难,威胁生命在瞬间儿童比较容易出现气道异物梗阻三岁以下儿童——玩耍,哭闹,嬉戏,吸食时易发生成人——感觉和反射损伤者【酗酒、药物滥用、脑部疾病、年老】意识和反射正常者【进食过快(大笑或惊吓)吞咽过快(大块硬质食物)】可造成气道异物梗阻的食物与物品【奶茶珍珠,葡萄干,樱桃,葡萄,花生米,西瓜子,杨梅,大羊排,鸡块等,纽扣,玩具拼图,硬币,笔帽,小玩具,回形针,钉子】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海姆立克征象(Heimlich征象)【非常严重的完全型梗阻。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呼吸窘迫手法(V型手法)】现场识别气道异物梗阻——伤病员抓住自己的脖子(V型呼救手势)→马上询问是否噎着了?能否说话?→轻度阻塞:有很强的咳嗽,不要干预其咳嗽→呼吸浅表、进行性呼吸困难→点头示意“是”不能说话→严重气道梗阻,立即救治如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成人与1岁以上儿童(腹部冲击法H手法)【立位腹部冲击法,卧位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自我腹部冲击法】1岁以下婴儿【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立位腹部冲击法——【清醒情况】【身体前倾,略微弯曲身体,施救者站在身后,双手从腰际环抱过去,用拳头放在腹部,中上腹的位置,双手叠加,向内向上的用力,从而使异物排出】Himlich原理:冲击腹部使腹内压增高→抬高膈肌→胸内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人工咳嗽→异物排出Heimlich法流程:施救者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另一手叠加,放于剑突与脐之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患者腹部5-6次【定位着力点:拳头拇指一侧】Heimlich法并发症:胸腹内脏损伤,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婴儿禁用】严重气道异物梗阻须马上处理:询问确定,海氏法,排除异物,请坐下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患者,体型比施救者大的患者】【施救者跪在伤者的一侧,或骑跨在髋部,一手掌根放在着力点,另一手掌根叠加在上面,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卧位腹部冲击法流程:患者仰卧→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手掌根置于剑突与脐之间,另一手叠加→向上快速冲击腹部至异物排出胸部冲击法——【肥胖者及孕妇】【冲击部位在胸骨中部,原理相同】自我腹部冲击法【腹部冲击手法,抵住坚硬物体快速冲击,或用桌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一岁一下婴儿,背部拍击,肩胛部中间】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流程:施救者体位:坐或蹲,前臂置于大腿上背部拍击:婴儿托在前臂上,俯卧,虎口托住面颊部和下颌部,露出口鼻,另一手掌根于患儿两肩胛间拍击5次俯卧变仰卧:保持患儿头低于躯干胸部冲击:部位: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稍下方。手法:两指按压。快速向下冲击5次救治的有效指标——异物咳出,对于意识不清者,应该检查口腔,看异物是否被冲出,如已被冲出,迅速用手取出。呼吸逐渐通畅。面色恢复正常。咳嗽症状减轻或消失。紧急呼叫急救中心——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时,拨打120. 及时送医院做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以暂时解除通气障碍。预防措施——教育儿童不要把玩的东西放在口中。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不要跑跳或开玩笑,细嚼慢咽,防止呛咳。工作中不要将钉子,笔盖,别针及其他物品含在嘴里。戴假牙者注意固定好假牙,避免大笑或大叫时假牙脱落误入气管。注意——切忌用手掏或夹取异物,以防异物进入更深处。在行中上腹部加压法时,用力要适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气管内异物取出方法的选择

我是这样取出气管内异物 1,气管异物是ENT急症之一。儿童最多,异物一经吸入,自行咳出之可能性能极小,若失时治療常危及生命。我科随机统计329例气管异物;男225,女100年龄:4月-12岁,2岁以内占41,6%,5岁以内占60%。异物种类:蚕豆106例,花生60例,刀豆32例,黄豆24例,玉米24例,瓜子23例,枣仁6例,松子15例,金属6,(图丁、 螺丝丁、大头针、绣花针),塑料筆套14,石头(1,5×1,2×1,0mm)1,锥梨果,蛔虫、玻璃、螃蟹、各1,蚂蟥6,扣子2,酸绞果核4、气球2。植物性异物占91,5%。就诊时间:立即就诊5例,1-10天180例11-30天125例,30天以上者19例。异物所在部位:右支气管175例,左支气管26例,总气管110例,双侧支气管18例。并发症:术前3度呼吸困难6例(酸绞果核、气球)。2度呼吸困难302例,肺不张58例,肺炎8例,纵隔气肿3例,术后颈皮下气肿6例。喉水肿致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术2例。气胸1例。方法和结果:麻醉:表麻加冬眠165例,全麻(Y-羟基丁酸钠)164例。取出方法:直达喉镜下取出3例,经口支气管镜和内窥镜下下取出166例,气管切开取出135 例。自己咳出18例,开胸2例,死亡5例。 2,诊断:呼吸道异物常因阻塞性吸入性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及早明确诊断很重要,要求患者家属提供准确的异物吸入病史,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包括听诊。X线检查,正确判断,对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应大胆怀疑谨慎排除。 首先病史很重要,病史明确者,诊断一般多无困难,如病史肯定,虽无任何症状,亦应作内窥镜检查。但在农村儿童居住分散,尤其是儿童给幼儿喂食,家长不一定在场,故有时不能够提供确切的异物吸入史,症状不明显者,应住院观查,在观查期间,如一般情况良好,应停止抗菌素药物。呼吸道异物多为植物性,发病后多可出现发热、咳嗽、有痰、气急或其它症状。病史可疑,仅有低热,胸部有小片模糊影者,应作内窥镜检查。气管或支气管有活动性声响,呼吸时可闻有异物冲击声,虽胸透可无异常,亦可疑诊进行内镜检查确认。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咳嗽,如果气管粘膜被刺激发生肿胀,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或脓胸,而出现咳血,咳脓痰、胸痛。但有时是没有症状,除了听诊可发现异物侧呼吸音减低外,x胸透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金属类异物能直接看到不透射影像,易于诊断,若非金属类异物完全阻塞支气管,就会发生肺不张,也易诊断,若疑异物不完全阻塞,就要依靠异物的间接征象来判断,如有没有异物?异物在那一侧?胸透时发现纵隔移位和右侧肺气肿,不依靠病史和症状,也可诊断为右侧支气管异物。另外若大量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已把纵隔推向对侧,胸膜粘连把纵隔固定在偏离位,不受呼气和吸气的影响,只有大叶肺不张时,既有移位又有摆动。肺气肿的表现是肺纹理稀疏,透明度增强。所以肺气肿和纵隔擺动是植物性支气管异物不完全阻塞的X线下的重要象征,即肺气肿的一侧是异物侧,该侧的膈肌运动减弱,呼气时,纵隔向非异物侧摆动,吸气时又摆回原位。所以临床医师应亲自参加看透视。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吸入性呼吸困难。 对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的儿童进行CT扫描的指征,文献中存在较大的争议。阎承先[1]认为在诊断支气管的X线透过性异物中的作用并不理想,要明确异物的诊断仍必须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郭溁等[7]认为冠状CT扫描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Skoulakis 等[8]认为CT扫描仅适用于合并支气管穿孔等经过选择的患者。Tokar等[3]认为尽管CT扫描有时可发现在X线平片上不能发现的异物,但不能将CT作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初的诊断方法,CT有助于对病史、体征和放射线表现不典型的诊断延误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Ayed 等[9]对儿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常用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表明听诊呼吸音不对称和胸部X线摄片的敏感度分别为80%和66%,特异度分别为72%和51%;

任务八 气道异物清除术——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

具有气道异物梗阻征象者。

(二)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是抢救气道异物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操作手法,其原理是通过手拳冲击上腹部时,使腹压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气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

(三)操作方法 1、立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者。使患者弯腰头部前倾,施教者站于其背后,以双臂环绕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远离剑突尖处,另一手握紧此拳以快速向内向上力量冲击,连续6-8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2、卧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不清者或因施救者身体矮小而不能环抱住患者腰部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施救者双膝骑跨于其髋部,以一手的掌根置于其腹部正中线,脐部略上方,不能触及剑突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之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其腹部,连续6-8次,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3、胸部冲击法适用于妊娠晚期或过度肥胖者。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绕过其腹窝,环绕其胸部。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顶其胸骨中点,避免压于剑突或肋缘上;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实施向后冲击。若患者已昏迷,使其仰卧,施救者跪于一侧,将重叠双手掌放于患者的胸骨下半段上向后冲击。

4、拍背法和胸部手指猛击法适应于婴幼儿。施救者前臂支撑于自己大腿上,将患儿面朝下骑跨在前臂上,头低于躯干,一手固定其双下颌角,用另一手掌跟部用力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4-6次,使异物排出。若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于施救者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躯干,用示指和中指猛压其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必要时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5、自我冲击法适用于突发意外而无他人在场时。患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侧朝向腹部,放于剑突下和脐上的腹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4-6次。也可将腹部顶住椅背、卓沿等坚硬物表面,猛向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气管异物堵塞,海姆立克急救法

气管异物堵塞,海姆立克急救法 近几年媒体上报道因果冻、呕吐物、汤圆、花生米让人窒息身亡的事件比比皆是。国内外许多权威资料显示,气道异物阻塞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意外死亡原因,且死亡率极高。而互救、自救知识以及预防观念的缺乏是导致悲剧不断上演的症结所在。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异物阻塞?6分钟就能致命! 异物进入上下呼吸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使得呼吸运动不 畅或完全中断,我们称之为气道异物阻塞。而严重的气道异物阻塞,会使人体出现强烈的气道平滑肌痉挛、明显的气道黏膜水肿和剧烈的呛咳,进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这就是窒息。有资料显示,气道完全阻塞的窒息只需要持续6分钟,心跳就会停止。 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突然不能说话、不能呼吸,面色口唇的颜色变得青紫,昏迷倒地,尤其是这个人在进餐时发生状况,我们就应该立刻想到他很可能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 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他会感到极度痛苦,常常不由自主地将他的手呈现“V”字形紧贴在颈前的喉部,这个姿势在急诊医学领域中非常着名,称为“海姆立克征象”。 抢救的黄金时机,一定要抓住!一旦出现这种危急状况,第

一个看见患者出现状况和能够出手相救的人就成了关键人物,在急诊医学领域中我们称之为“第一目击者”。要挽救患 者的生命,仅靠“120”是不够的,一般等急救人员到场,也错过了施救的黄金时机了。因此,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很有必要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并不复杂,就是用外力来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 具体做法如下:1、站立位施救。施救者应立即上前询问“你怎么啦?是不是有东西堵住了?我能帮你吗?”神志清楚的成 人会点头并同意施救,这时施救者要站到患者背后,两手臂环绕并抱住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以下和脐以上之间的腹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压迫患者的腹部,直到异物排出。简单来说就是3个步骤:第一,站在背后环抱其腰;第二,确定冲击部位;第三, 向上反复冲击。 大家要注意几个操作要领,第一,是要用拇指侧进行冲击,就是用我们的“拳眼”来进行冲击;第二,是要在患者的胸廓以下和脐以上之间的腹部来冲击;第三,是要向上冲击。海姆里克急救法示意图1 海姆里克急救法示意图2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讲课教案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 张龙 一.气道异物阻塞的原因 1.婴幼儿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将食物、玩具等异物吸入气道内。 2.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将食物碎块吸入气道。 3.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因吞咽机能减退,更容易将食物等吸入气道。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然而,近十年来的资料证明,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认为的0~4岁的婴幼儿,成年人的发生率并不比少年期低。 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在北京,猝死的病人中,88%发生在家中,年龄以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者居多。抢救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到达现场太晚,病人在现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气道异物阻塞的表现 1.完全性梗阻:当即不能说话、咳嗽、呼吸等,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随即意识丧失,继而心跳停止。 2.不完全性梗阻:当即剧烈呛咳、 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 烦躁不安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 简介 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常规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常规 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有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临.床上以外源性者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异物为瓜子、花生米、黄豆、栗子、玉米粒、图钉、发卡、小球等。 病因 1.小儿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不健全,较硬食物未经嚼啐而咽下,容易误吸; 2.喜欢将小玩具或食物含在口中,在突然惊吓、哭闹时,易将口含物吸入。 3.成人发生异物的情况少见,发生于在睡眠或昏迷时将呕吐物或假牙等吸入气管。 临床表现 其主要临庆表现为剧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因异物的大小和停留于气管的部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1)如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较小、尖锐的异物嵌顿于喉头者,除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外,大多有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异物停留时间较长者,可有疼痛及咳血等症状。 (2)异物居留于气管者,多随呼吸移动而引起剧烈的阵发性咳嗽,睡眠时,咳嗽及呼吸困难均减轻,呼吸困难多为吸气性的。但若异物较大而嵌在气管隆突之上,则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同时有喘鸣音,与支气管哮喘很相似,应注意鉴别。 (3)异物停在一侧支气管,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减轻,称无症状期。此期仅有轻度咳嗽及喘鸣,以后因异物堵塞和并发炎症,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支气管阻塞症状。异物存留时间较长者,炎症加剧,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脓肿,加重呼吸困难,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等。 辅助检查 异物分类,一种是不透X线的异物(阳性异物),在X线上可直接显影,例如金属类的小钉、硬币等;一种是透X线的异物(阴性异物),在X线上不能直接显影,例如植物类的花生、瓜子等。 阳性异物,可以直接见到异物影像,诊断不难;阴性异物不能显影,主要依靠间接征象进行诊断。. .

异物阻塞气管急救方法

意外窒息 ————婴幼儿第一杀手根据国内资料分析,由意外损伤造成的死因中主要为意外窒息,占婴儿意外死亡中的90%,而导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就是气道异物阻塞,使孩子的呼吸完全不能进行。因此,意外一旦发生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 婴幼儿发生气道异物阻塞,马上送医院抢救可能时间不够,因此,父母首要做的是进行应急处理,为送孩子去医院争夺时间。由此可见,父母、保姆或者幼教老师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何其重要。 气道异物阻塞的紧急处理措施 1)鼓励孩子大声咳嗽 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特别像薄膜、果冻类异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这时鼓励幼儿大声咳嗽,有时可将异物咳出。 2)让孩子俯倾并拍背 如怀疑异物吸入幼儿气道,应将其上身前倾60度,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抢救者用手用力拍打其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3)·挤压腹腔喷出异物 有时咳嗽后,气体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咳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和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咳出的气流,

将异物喷出。做法是让患儿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 ·阻塞缓解心肺复苏 如果异物去除,阻塞缓解,但病人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预防气道异物阻塞的注意事项 ·不要给幼儿玩钮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 ·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吃; ·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幼儿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 ·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方法3同样适用于成年人、老人。具体操作方法可上“中华急救网”搜索相关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