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一、旅游概念与特点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或其他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游览、观光、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的行为。
2.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空性、流动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3. 旅游的分类:按游客类型可分为主题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等;按旅游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二、旅游发展史1. 旅游的起源:旅游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探索未知地区、追求冒险刺激和寻求新鲜体验的需求。
2. 古代旅游:古代旅游主要以朝圣、探险和交流为主,如古希腊的奥运会、古罗马的浴场和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等。
3. 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如铁路、航空、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三、旅游产业与经济效益1.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购物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 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3. 旅游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
四、旅游规划与管理1. 旅游规划的意义:旅游规划是指对于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划,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 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的确定、旅游资源的评估、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策略的制定等步骤。
3. 旅游管理的内容:旅游管理包括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游客的满意度。
五、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1.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2. 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333P)

二、旅游活动的特征
1、审美性 2、享受性 3、异地性 4、暂时性 5、综合性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 三、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2、按旅行距离划分
短程旅游 远程旅游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3、按目的归属划分
消遣旅游 公务旅游 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VFR)
4、按组织形式划分
团体旅游 散客旅游 包价旅游 非包价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的旅游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 二 节 旅 游 的 本 质 与 社 会 属 性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
第 二 节 旅 游 的 本 质 与 社 会 属 性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二、旅游概念的类型(Definitions of tourism given by different authors)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1. 旅游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 和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 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强调旅游是人与人的交往 2.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1、旅游学研究对象: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资源。
2、早期的旅游学研究;集中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问题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1899年,波迪奥(意大利),《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动及其花费》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论证1927年,马里奥蒂(意大利),《旅游经济学讲义》。
3、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4、旅游活动的构成条件:1、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2、异地性: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3、暂时性:不超过一年4、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5、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6、产业革命对现代旅游的影响:加速城市化发展;改变工作性质;阶级关系新变化;技术的进步。
7、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需求方面: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给方面: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目的地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
8、大众旅游:大众化旅游: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型旅游: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模式。
大众性旅游的功过:功:帮助人们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安全感障碍;节省开支过: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9、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一气候条件;客源地方面一出游目的,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我国旅游活动季节性波动不大的原因: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一:吸引外国旅游者的大部分是历史人文资源。
旅游学概论重点笔记

旅游学概论重点笔记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和旅游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
了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旅
游学概论的重点笔记:
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个人或团体出于休闲、娱乐、文化、
商务等目的,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停留的活动。
2. 旅游业的组成,旅游业包括旅行社、酒店业、餐饮业、交通
运输业、景区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产业。
3. 旅游的经济价值,旅游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活动可以促进不同地域、民族、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文明的交流。
5. 旅游的环境影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
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旅游业中日益受到重视。
6. 旅游规划与管理,为了保障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旅游资源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 旅游市场营销,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营销策略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8. 旅游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对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是对旅游学概论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特定主题有更深入的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1. 旅游学: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旅游现象、旅游行为、旅游业和旅游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以解释和认识旅游的本质和特点,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2. 旅游:旅游是人们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参观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活动的行为。
3. 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居住地到游览地区从事旅游活动的人群,包括个人旅游者、商务旅游者、团队旅游者等。
4.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指的是供给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旅游需求的整个市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景点等组成的市场网络。
5.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到达的地点,可以是城市、国家、景区、旅游胜地等,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具体场所。
6. 旅游行程:旅游行程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行为,包括计划、出发、到达、游览、消费、返回等环节。
7.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供旅游活动利用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如风景名胜区、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8. 旅游区域:旅游区域是指由多个旅游景点或旅游资源组成的地理区域,具有连贯性和相互依赖性,是旅游发展的基本单位。
9. 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是指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旅游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0. 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是指旅游活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创造、税收贡献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11.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是指对旅游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旅游市场的有效运作,提高旅游管理者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12.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布局,确定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和提升旅游品质。
13.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活动和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包括交通运输、酒店住宿、餐饮服务、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相关产业。
旅游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旅游学概论的心得体会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关于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旅游的概念、发展历程、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旅游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旅游学概论让我对旅游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认识世界、体验文化等目的而参加的活动。
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还包括住宿、交通、饮食、购物等多个方面。
同时,旅游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次,旅游学概论让我了解到旅游的发展历程。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从古代的朝圣、商旅,到现代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旅游形式和目的不断发展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旅游学概论还让我了解到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旅游学概论让我认识到旅游对社会的影响。
旅游不仅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还能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旅游,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了解、交流,增进友谊,减少误解和偏见。
旅游也给当地社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还了解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确保未来世代也能够享受旅游带来的好处。
我们应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旅游学概论让我对旅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了解到旅游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还意识到旅游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资料名词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者: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乡访问的人。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意则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
奖励旅游: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到何处、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旅游资源: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从无到有、逐渐兴旺,然后逐渐衰弱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过程。
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
旅游市场:不仅指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而且包括购买旅游产品的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及其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持续旅游:指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经济上可行,但又不会破坏未来旅游将赖以开展的资源(特别是资源环境)和接待地区的社会结构”。
旅游承载力:指一个旅游目的地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引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饭店合作集团:若干饭店为了在物资采购、房间预订、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饭店合作组织。
包括:市场营销合作集团、物资采购合作集团、人员培训合作集团、预订系统合作集团。
饭店连锁集团: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经济实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斯特(AIEST)定义”。
目的定义
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 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 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 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 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 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 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 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 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 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 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 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 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人们将旅游从单纯经济研究转向作为一种综合现象来研 究,从而使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有了准确的定位。
(1)关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本质属 性的研究。
(2)关于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3)关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 研究。
(4)关于旅游组织和旅游政策法规的研究。
(5)关于旅游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寻求理论和方法 的借鉴。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交往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 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 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 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旅游学概论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与体系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活动的产生、发展、 结构及其相关的各种关系矛盾运 动规律和影响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学的研究对 象与内容、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 况、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和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 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学科领 域有一个初步了解。本章分四节 来学习:
1927年,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马里奥蒂出版了名为《旅 游经济学讲义》的旅游学专著,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了系 统总结。世界各地,如德、法、瑞士、美国、日本等许多国 家的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旅游学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 逐渐构筑起了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20世纪40和5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旅游研究论 著,如瑞士圣加尔大学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克雷夫的著 作《普通旅游学概要》、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 收入的经济理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贝内克的《旅游业 基本理论》等。
第一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 讨,一般都把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因为对旅游现象 的性质认识不同,在旅游现象具体表述上出现了分歧,因 此,具体研究对象也就各有差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 条件和各种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具体对象是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方面。
▪ (二)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是一种积极 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旅游是一种以审 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赵洪进
16
第三节 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 究状况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 究状况
意大利人波迪奥于1899年发表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 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是理论上探讨旅游现象的首 篇论文。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旅游研 究成果逐渐丰富,如美国伦德博格的《旅游业》、日本田 中喜一的《旅游事业论》、津田升的《国际观光论》和前 田勇的《观光概论》、英国克里斯托弗•霍洛韦的《旅游业》、 南斯拉夫翁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等是代表性著作。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 会交往活动。
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定义
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 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 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 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 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 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強調的是:旅游活动 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 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 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 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 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 至少超过24小时。”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 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的统计标准 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 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 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 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 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即旅游的综合性。
作为一个关于旅游的完整的定义,至少应 当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关于旅游 的定义
时间要素 空间要素 目的要素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1、指出了旅游活动的 5个基本特点
旅游的 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地性
暂时性 流动性
综合性
愉悦性
2、旅游特点的具体表现
⑴.消费攀高
⑵.道德感弱化
⑶.文化干涉
⑷.物质摄取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 (一)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一种高层 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 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
生活方式定义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 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 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 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 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 性。”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 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指出了 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 性、业余性、享受性。
怎样认识以上各种不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