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 读书报告

旅游学概论读书报告一、书籍简介《旅游学概论》一书是由钱汉章教授主编,共计14章,分别介绍了旅游概况、旅游史、旅游经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消费者、旅游行业组织和管理、旅游活动和产品、旅游环境、旅游人口学、旅游社会心理学、旅游文化和旅游教育,最后一章是关于旅游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旅游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原理、理论与实践,适合于旅游学专业的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阅读。
二、书籍内容概述在第一章中,作者对旅游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了旅游的历史背景和分类。
其余各章则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旅游的相关知识。
在旅游经济一章中,作者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旅游规划一章则介绍了旅游规划的含义、作用、流程和方法。
在旅游资源一章中,作者介绍了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方法。
旅游市场和消费者一章中讲述了旅游市场的特点、结构、变化以及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和行为。
旅游行业组织和管理一章中介绍了旅游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旅游活动和产品一章中介绍了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开发、设计及营销手段。
旅游人口学一章中讲述了旅游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
旅游社会心理学一章则介绍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旅游文化一章则介绍了旅游文化的概念、类型和开发,以及其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最后一章则是关于旅游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本书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介绍了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旅游知识体系。
三、读后感通过阅读《旅游学概论》这本书,我对旅游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旅游学的相关知识,给予了读者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我认为,从旅游企业的角度考虑,本书给予了企业管理者更多的关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目标规划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最近读了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哎呀,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这本书吧,就像一个知识的大宝藏,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个概论嘛,能有趣到哪儿去?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把旅游这件事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我就想啊,以前我出去玩,就是瞎玩,只知道看风景、吃美食,从来没想过旅游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比如说,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以前我可能就觉得,能促进当地消费呗,可书里讲的可详细多了,什么就业机会增加啦,产业结构调整啦,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但你想想,要是了解了这些,咱以后出去玩,是不是就能更明白当地的发展情况,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呢?还有啊,旅游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这也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我觉得吧,我们去一个新的地方,不只是看了看不同的建筑、吃了吃不同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带过去了,也把当地的文化带回来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吗?可这中间会不会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呢?比如说,过度商业化会不会让一些传统文化变了味儿?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旅游的认识真的是太肤浅了。
以后再出去玩,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光图个乐呵,得从中学到点东西。
这书啊,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觉得呢?篇二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哇塞,读完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为啥?因为我发现我以前的旅游都白游啦!你说这旅游,咱都觉得不就是出去玩,放松放松嘛。
可这本书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就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旅游背后那些隐藏的东西。
比如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拼命地开发,把好好的自然风光给破坏了。
我就想问,这样真的好吗?也许短时间内能赚到钱,可长久下去,子孙后代还能看到那些美丽的风景吗?再说说旅游市场的营销,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旅游概论读后感5000字

旅游概论读后感5000字英文回答:The field of tourism is a vast and multifaceted one, encompassing everything from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to the marketing and operation of tourism businesses. In order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plex industry, it is essential to read widely on the subject. One of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widely-read books on tourism is "Tourism: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Tribe.Tribe's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the history of touris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and the future of tourism. The book is well-written and engaging, and it is packed with useful information and insights.One of the strengths of Tribe's book is its globalperspective. He draws on exampl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ourism. This makes the book relevant to readers from all regions of the globe.Another strength of the book is it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ribe draws on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such as economics, sociology,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to provid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 This makes the book valuable to readers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Overall, "Tourism: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Tribe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book is comprehensive, well-written, and engaging, and it provides a glob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n tourism.中文回答:《旅游概论》一书由约翰·特里布所著,是一本关于旅游的权威著作。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_读后感.doc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_读后感《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起步都是早于中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旅游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理解,进行了认真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重视。
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去了解本章知识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了解。
旅游学概论网络学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网络课程学习总结《旅游学概论》网络课程学习总结作为入职****大学不满一年的新进教师,教学经验的匮乏和教学能力的不足时常困扰着我,课余时间寻找各种可能机会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质便成为我的一门必修课。
本学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怀着兴奋和喜悦心情的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网培中心组织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学习,网络课程学习使我足不出户受到了业界知名专家的精辟点拨和熏陶。
无论是在课程把握,还是教学方法及科研等方面都受益匪浅,现就我本次网络课程学习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 课程地位认识的深化《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起点,在七门核心主干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
好的教材选用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保证,教材内容在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体现学科的时代特征,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狭义旅游之中。
《旅游学概论》作为开启学生专业探究的第一扇窗,授课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框架构建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程的讲授应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由浅入深,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为学生搭建起一个稳固坚实的知识平台。
2. 教学组织方式的选用《旅游学概论》课程重点把握由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热点捕捉、考评方法和重难点五个部分构成。
此次网络课程对《旅游学概论》教学组织方式几位专家都给出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例如课堂理论讲授应在精良教案的蓝本下,注重启发式教学,多采用提问、讨论的授课方式。
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而且还可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角,达到教学相长。
此外,必要的案例教学也是这门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穿插在课堂授课中进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旅游业,增强系统综合分析能力。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大部分高等院校来说,能够给一年级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的实属不多,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能够尽早融入旅游行业获取感性认识却是非常必要的。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旅游学概论读书笔记

读《旅游学概论》黄浩宇20101100052说到旅游,我想没人会感到陌生。
在我看来,旅游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精神享受的事情。
提到旅游,我就会心潮澎湃。
能够在有生之年周游世界,与世界上各国文化、美景亲密接触是我最大的梦想。
为此,我要努力学习,努力储蓄,然后快乐出发。
说真的,虽然热爱旅游,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一心想要考进中国传媒大学的我从没有想过要在旅游专业学习。
不过,既然目前与中国传媒大学无缘,既然现在来到了华师旅游管理系,我就慢慢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尝试去喜爱它。
鉴于专业知识有限和本书很强的理论性,我可能对本书的理解不那么深刻,只能从浅处着眼。
我想结合我有限的旅游经历谈谈我的理解与收获。
我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
那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爸爸必须去一趟深圳,他想,也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了,于是就把我带上。
一听有得去大城市玩,我高兴得不得了。
无奈这种兴致被几个小时的晕车体验一扫而光。
在车上,我几度想到要回家,尽管车窗外时不时有美丽的景色。
终于挨到了目的地——深圳,我看到了另一个景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马路上没有摩托车,这和我们那很不一样。
爸爸说:“深圳以外是个小渔村,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她的经济迅猛发展,就好像一夜间就建起的城市。
待爸爸办完事情后,我们去了地王大厦。
那楼很高,我们乘坐电梯去到顶层,在上面看到了超美的夜景,租借天文望远镜还可以望见绚烂的星空。
我照了一张相,工作人员把我的脸P在一个卡通棒球人物的头上,这是我第一张PS照片。
隔天,我们去了明克斯航母——一艘俄罗斯退役航母,来到中国被包装成旅游景点。
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大的船。
“船”里面有餐厅、游戏厅、展览厅、纪念品厅、表演厅。
甲板上有十几只飞机,坐在飞机上,我照了一张快照,拿在手上很得意。
可惜的是,在买纪念品的时候,被我落在了那里,直到离开航母后才发现。
那张照片至今成为我的一个遗憾。
有时我会安慰自己说,也许当时被工作人员捡到,拿去展览至今也说不定是吧。
旅游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旅游学概论的心得体会旅游学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地理、旅游管理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旅游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旅游学概论教会了我旅游的本质和意义。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更是一种与他人和自然相互联系的方式。
通过旅游,我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增长见识,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旅游不仅带给我快乐,还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尊重和保护每个地方的独特性。
其次,旅游学概论让我了解到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通过学习旅游经济学,我了解到旅游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性。
在许多国家中,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第一大产业,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旅游业在促进地区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另外,旅游学概论还让我了解到旅游的影响与挑战。
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推动了城市建设、促进了技术进步、改善了基础设施等。
然而,旅游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文化侵蚀和社会冲突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学习旅游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培养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旅游业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和营销策略,需要专业人士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创新的旅游产品。
因此,作为旅游学的学生,我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旅游学概论的学习让我对旅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诸多心得与体会。
旅游不仅是一种愉悦的活动,更是一门学科,它影响着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
我们应该关注旅游的本质和意义,努力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旅游业的专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
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的去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它在为我们阐述旅游活动时,基本立足国内情况,加以中西方的比较,使读者对于其理论性的概念能够更加好地理解。
以第五章的旅游产品与供给的‘基于资源的观光益智旅游’为例,在中国,基于资源的旅游是指向普通的观光旅游,资源的属性也不一定局限于自然资源方面。
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将观光旅游定义为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
而国际上对基于资源的旅游活动已经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称之为资源旅游(resource-based tourism),且在西方语境下,资源旅游更多的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原住民旅游。
在中西方概念的对比中,它还特意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