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O2468101214161温度(℃)363534333231303030(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绍兴市袍江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B. 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C. 昆虫为什么会“蜕皮”D. 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2. 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被腐蚀性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 图乙:试剂溅入眼睛时,立即用手揉搓眼睛C. 图丙:实验中不慎被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 图丁: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在桌上导致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3. 有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
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 10℃B. 20℃C. 45D. 80℃4.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B. 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C. 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D. 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5. 下面是四位同学作的单位换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1.8米=1.8米×1000 =1800毫米B. 1.8米=1.8×1000=1800毫米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 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6. 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关于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有零刻度线B. 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C. 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 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8. 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9.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版本,抱歉。
2.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 水中。 (4)获得证据:10 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科学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1.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 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 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 为了探索 “延 保鲜的条件”,小亮和小华提出种 并设计如下试验: A 鲜 花 水 清 + 维 生 第 36 题 B 鲜 清 花 水
开”。于 的人工 长鲜花 种假设,
素 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 B;图 E b、在 A 和 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 2 颗维生素 E,并 搅拌使之溶解; c、在 A 和 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 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试验想要检验的假设 是 (2)他们准备 B 组的作用是 ; 分) (2 。 分) (2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4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 作出假设:。
(3)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
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
结果如下表:为了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还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助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
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晴纶的。
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取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
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各一块,足够的水。
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将观察现象记入下表:(1)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2) 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尽量采用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2.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发言。
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
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 鳍是鱼的器官。
(2) 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
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作为实验材料。
(3) 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布料种类涤纶麻棉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布快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直接观察不行!好几个鳍同时摆动,你怎么能看出每个鳍的作用?要想知道哪个鳍的作用。
期中复习 实验探究题2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黑暗中,大量浇水5号室温(20℃),黑暗中,不浇水(1)该实验主要采用了实验方法,该实验中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2.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
为此他制作了几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
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序号扇叶宽度/cm扇叶长度/cm扇叶倾斜的角度θ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3730°30°22730°20°33430°20°43745°40°(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
”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3.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7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实验探究题专项突破(含答案)

7 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实验探究题一、走进科学实验室1.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 )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 ;②是_。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由上表得出结论: __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___ 。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 。
2.(分析题)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 3 毫升水。
1 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 厘米处加热; 2 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3 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 秒、35 秒、27 秒。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①_ _____ 。
②___ _ 。
(2)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A、B、C。
向试管内各加别编号为了3 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一、生物部分。
题目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解析:- 科学探究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根据生活中观察到鼠妇的生活环境可能与光有关,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 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一种推测性回答,这里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生活,为后续实验提供方向。
- 变量是在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本实验探究光的影响,所以光就是变量。
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除光这个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等都应相同,这样才能形成对照。
- 只用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会因为这一只鼠妇的特殊情况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10只鼠妇可以减少这种偶然性。
- 通过实验观察到鼠妇在阴暗环境中的数量较多,从而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生活且鼠妇喜欢阴暗环境的结论。
题目2: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编号 1 2 3 4。
处理方式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不洒水,拧紧瓶盖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种子萌发种子不萌发种子不萌发种子不萌发。
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1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专题训练1、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花盆阳光温度水充足C向阳处甲20二一暗室乙A. 20 °C 不充足B. 20 °C 充足C. 30 °C 不充足D. 30 °C 充足2•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4. 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A.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5•某防晒霜宣称防晒效果显著,暑假期间,几名学生相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你认为谁的实验方案最合理A 甲B •乙C •丙D •丁6. 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 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⑴作岀假设:; _______________(2) 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 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开花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1.合适的空格处。
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于是她估计同时伴有咳嗽,2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属于。
3..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较高度一般较低温较短流淌时间一般较长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这一物理量巧妙的转换成▲这一可测量的物理量。
4.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4/ 127温度(℃)21 17 25 19 234.214.6 9.4 30.0 24.9 19.7 (高度hcm)(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5.1 5.2 5.1 M 5.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h(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cm 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2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瓶往下看,A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或(选填:“由大到小”“由小到大”依次是由某学校科学兴趣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5 .他们同时分别在绿小组的同学们希望通过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来了解周围的空气质量。
分钟后取回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得到实验30片载玻片,树下、道路边放置涂凡士林的10 个。
数据:绿树下尘埃粒子数7800个,道路边19200 。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为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2()他们分别在绿树下、道路边放置载玻片,其目的是______ 。
片载玻片用来设置重复组在显微镜计数时,通常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检误差,放置10 测。
(。
3)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1(4)通过探究活动对你有何启示?(分)分)下面一些问题将考察你的科学素养,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作答。
6.(8玻璃罩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观察到图中叙述的现象,1)某同学用老鼠、一盆植物、(。
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2)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了解青蛙与蟾蜍在外形上的异同,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个细菌,细菌的繁殖3()简单的计算: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假设你此刻手上有100 速度为每30分钟繁殖一代,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
是▲▲(4)乙图中①环的外圈与②环的内圈哪个大?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蝙蝠通常喜欢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7.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犬憩息,夜出觅食。
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
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眼、”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皮肤中的什么来发现障碍物的,耳、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处理方法实验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被观察的蝙蝠数量71 不做任何处理 A 100070 蒙住蝙蝠的双眼 B 100035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C。
的目的是设计实验(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A(2)从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4 / 2来发现障碍物的。
(3)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__________:进化过程中形成,答样的功能了这的境(4)是什么生活环促使蝙蝠在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土中很多蚯蚓插入一支钢尺,轻轻敲击露在土外的一端,8.小敏在一块潮湿的泥土里,爬出了土。
(1)请猜想,蚯蚓爬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敏接着做了如下实验:(2)取自同一地区的泥土,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装入甲、乙玻璃槽,其中甲份保持干燥,.Ⅰ乙份保持湿润,并在两个玻璃槽内放入等量的腐烂的蔬菜叶等腐殖质;条大小及健康程度类似的蚯蚓,平分为两组,分别放入甲玻璃槽和乙玻璃槽中;Ⅱ.取20 Ⅲ.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小敏的实验,分析回答:。
①此实验中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
②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3)如图是小敏设计的另一个探究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 他探究的问题是______(选填序号 A.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 C.蚯蚓是怎样运动的B.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小明家里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
、9小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
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然后她开始了实验。
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黄粉虫能够吃塑料。
地作出推测::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
经过几天的喂养,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
小明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⑴?⑵她作出的假设:。
⑶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请你对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0、为了验证“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病原菌的数量”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灭菌肉汁蛋白胨固体平面培养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⑴你认为▲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⑵在合理的实验设计下进行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4/ 311、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
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
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2)他们应该选择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12、小丽同学从菜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1)她切开一个番茄,发现有很多汁液流出。
这些汁液是番茄的_______,来自于_______。
(2)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组织。
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果肉细胞,发现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_________组织。
(3)根据以上观察,小丽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______。
(4)番茄是植物,其原因是它可以进行________作用,自己制造养料。
13、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时,将豌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观察:实验场所棉花状态温度(℃) 数天后的发芽情况干燥甲黑暗 23 没有发芽23 全部发芽乙黑暗潮湿没有发芽 23 干燥光照丙全部发芽 23潮湿丁光照 (1)选择 _____ 两组做对比实验,可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
(2)由这四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豌豆种子发芽时肯定不需要 _______ 。
(3)本实验中,每一组都取多颗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秒(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分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第二次组别第一次 A组、B组。
别标上 87.53 90.22 A “生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 26.2532.40B 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
保持其,物钟”B 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BA、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
获得数据如右表:、小时后让5AB ______ 组实验的作用是; (1)B (2)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____(3)受该实验的启发,。
_____________ 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