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枫桥夜泊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素材-古诗(含词语解析及诗意)-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字教学初探——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

一 —
“
”
.
,
.
。
根据 刚 刚 书写 要
“
,
,
,
,
?
人的 忧愁
习
。 (
接 下 来 我 们 起 进 人 本 课 生 字 学 5 同 类 字 书 写 下 面 看看 城 这 个字 你 比 好 个 出 示 赏秋 析 字 觉 得 难 写 吗 哪 笔 这 写 把 字就 较 好 二 指 导 观 察 练 习 书 写 看 了
, :
”
“
”
、
、
、
。
,
。
学 中 应 给 学生 营 造 良 好 的 写 字环 境 让学 生 浸 润 于深 远 的 汉 字文 化氛 围 中 从 而促 进 学 生写 激情 引 趣
j
,
,
一
,
、
字 水 平 的 真 正 提 高 回 顾 目 前所 学 的 描 写 秋 天 的 古 诗
】
、
,
的基础
,
写 字是小 学 生 需要 掌 握 的
。
一
项 基本 技 能
。
每个学 段 教师
,
都 要 指 导 学 生 写 好 汉 字 实 现 学 生 语 文 素养 的 提 升
【
关 键词 写 字 教 学
】
;
习
惯 养 成 规 律指 导
;
【
中 图 分类 号
】
】J
2 9Z
1
文 献 标志 码
。 1
.
。
(
指名
下 面 笔 者 以 苏 教 版 三 年 级 上 册 《 古 诗 两 背 诵 集体 背 诵
《枫桥夜泊》古诗词三首

文学品味的塑造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塑造了中国文学的品味,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诗词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艺术的灵感
自《枫桥夜泊》问世以来,它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音乐、戏剧等领域。
文化符号的代表
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 神,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诗词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和孤 独惆怅之情。
02
《枫桥夜泊》的诗词解析
诗词的文字解析
文字风格
张继的《枫桥夜泊》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运用朴素清新的文字风格,描绘了一幅 幽静深远的江南秋夜图。
表达技巧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以景生情,情景交 融,让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诗词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情感表达
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与自然和谐
诗中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和尊重。
忧国忧民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诗词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张继的《枫桥夜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 值和历史价值。
02
03
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人运用意象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 更深的内涵和寓意。
结构的艺术特色
起承转合
诗歌在结构上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使得整首诗 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对比手法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不同的景物进行对比,使 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诗歌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艺术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小学语文的学习相当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语文课文,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上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起来。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3.古诗两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寺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石径 ﹒(jìn 苏州 ﹒ (sū
寺庙(sì ﹒
jìng)
shū) shì)
停泊(bó pō) ﹒ 乡愁(cóu chóu) ﹒ 枫林(fēn fēng) ﹒
二、看拼音,写字词。
bó chuán
zhōng shēng
gū sū
泊 船
shuāng yè
钟 声
chóu sī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难点)
走近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
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品:《枫桥夜泊》等。
我会写
bó
泊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白”的横 画分布要均匀。
sū
苏
书写指导
“艹”的点撇向内收。
sì
寺
书写指导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 1.“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是“正确”的
意思。( × )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指的是苏州。 ( √ )
课后作业
串珠问题: 1.《山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课文结构
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山 行
近景 ——枫林 霜叶
秋景迷人
课文主旨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而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三年级上册 古诗

濉溪县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三年级上册】1、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2、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绝句[唐]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赠花卿[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二。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深秋的夜晚,月亮西沉,寒霜满天,只有孤舟、渔火相伴,点点愁思满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
感物伤怀,残月、鸟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让人品到的就是那浓浓的寂寞惆怅。
在教学的时候,我紧紧抓住诗眼“愁”进行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到诗人出自内心的忧愁。
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明白诗人为何而愁。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张继,理解题意。
1.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强调“泊”的读音。
同学们看看图,你知道“泊”是什么意思吗?(停靠)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4.通过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跟作者、诗句有关的内容?百度百科——张继:/view/43371.htm百度百科——寒山寺:/view/21511.htm【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汇报预习成果,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初读,读准诗句,读通读顺。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朗读。
(教师范读诗句)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想读一读吗?请大家自由练读这首诗,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老师都把它们注上音了,你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生字
城 钟 泊: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愁: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寺:上面个“土”,下面“寸”
各种形式读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 叫,寒冷的秋霜充满着四周 。
啼:啼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着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勾 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心里忧愁,很 难睡着。 渔:渔船 愁:忧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 夜半钟声。 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山行》与《枫桥夜泊》中的“寒 山”一样吗?
《山行》中“寒山”指:充满凉意的山林
《枫桥夜泊》中的“寒山”指:寺庙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Leabharlann :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 代,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因而 得名。
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 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到:传到
诗人看到了什么秋景?听到了什么?
看到:月落 江枫 渔火 寒山寺
听到:乌啼 钟声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秋景?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枫桥夜泊
“枫”是季节,秋季; “桥”是地点,枫桥;
“夜”是时间,半夜; “泊”是船停靠岸边。
作者简介:
xiāng fán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他所写的诗自然朴实, 富有自然 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 外。
枫桥: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 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 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