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六 月光下的瑕想写作教学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六 月光下的瑕想写作教学案 语文版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训练题目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咏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总体构思“月光下的遐想”类题目往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节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较高,“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需要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

引导学生就一事物多角度地观察并由此生发联想,从中选择健康的有创意的内容,下笔行文。

四、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的感情共鸣。

设计不同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个人生活体验,从中选择有益内容,现场写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月亮。

月亮——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可古往今来许多人却从月亮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果我问你们:月亮会带给你什么遐想呢?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共同来体验、感受一下,请大家把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都好好释放出来,把你们丰富的小脑袋打开。

(二)学生体验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配合画面:沙滩下轻风徐徐,椰树沙沙作响,一轮圆月由大海深处缓缓升起……教师轻轻地问:同学们,看着月亮,你们想到什么了吗?闻到了什么味道了吗?如果没有,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再想一想。

请两到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2.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合画面:深山处一轮圆月,一股泉水,一潭潭水,一块石头……画外音:你在那石头上看着月亮独思,你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再请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在乐曲中的感受。

3.一间木制窗口,窗外月亮高挂,一个人由床上走到窗边举酒对月独饮,配乐播放《静夜思》《记承天寺夜游》等描写月亮的名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案(新版)语文版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学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重点)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难点)3.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2分钟);自学互研(43分钟);限时写作(30分钟)。

第二课时交流展示(35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蒙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

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

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审清题意,理清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遐想”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它比联想更为悠远。

在思考之余,更应注重思路的历程和情感的脉络,遐想应该更广泛、广远。

遐想要由生动形象的生活构成,避免思考与说理过多,内容太抽象,会弱化文章的情感力量。

怎样把自己的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要注意三点:立意要深刻、独到;构思要精巧、独特;抒情要自然、真切。

可以采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融情于事等多种抒情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找基点: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联想的基点:月光;月光下的景物;月的阴晴圆缺;与月亮有关的名篇、诗句;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等。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

写这篇作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 几方面寻找联想的基点:
1、 月光 2、 月光下的景物 3、 月的阴晴圆缺 4、 与月亮有关的名篇、诗句 5、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 清冷的秦淮秋夜图; ;“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
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 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
我闲散漫步于月下的温柔,让月光润泽着我 的身躯。
例文欣赏

我想起了曾经在月下的聚会,曾经在月下的诗情洒下的篇章。我不
觉莞尔一笑,笑这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画面。
记得初一年,我们还是一群稚气的少年,在青春的旋涡里流荡。儿 童节的时候,宿舍的水气球大战,顿时把每间宿舍 “洗刷刷”了一遍。 我们陶醉在童真,童乐里,消磨了一切的烦恼,跟着节日一起狂欢。而 初二年的儿童节,本不属于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奈不住兴致,召集了 几位女将,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虽然那天阴雨,地板很滑, 可是快乐早已消磨忆里的歌声正在回荡着,我静静的聆听,静静的享受。 其实满月并不圆,而它的美,或许更因为这种缺而美。我们 都有遗憾,都有残缺,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像月亮一样,用 自己绚丽而温柔的光芒,去洗涤遗憾,洗涤残缺,让光芒去 包围它,容纳它。那,才是最美的。
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 难感悟到以下三点:
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文么的
章,月
的感色 想
立受中 象
意 与
到 了
, 你
此 时
选什看 的
材 , 写
……

到 了 什
你 , 正
成 简 洁
并 由 此
么 , 想

初中作文指导:写作:月光下的遐想ppt1[优质作文]

初中作文指导:写作:月光下的遐想ppt1[优质作文]

第三关 奇思妙想
请你从下面A、B、C、D四个素材中 任选2个,通过联想、想象、猜测、推想 等思维方法,将它们组合起来,并提炼 一个主题来进行构思。
素材A:亲人遭遇车祸而丧生 素材B: 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雨 素材C:失散多年的亲人又重逢 素材D:小蚂蚁的巢穴被雨水冲了
作文训练
请你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 构思一篇作文。
第一关 巧问妙答
①袋子里装了大米和黄豆,王大妈将 袋子里的大米和黄豆倒在地上,大米和黄 豆一下子就自然的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②5岁的东东从未见过他的舅舅,他 的舅舅是某边防部队的特种兵。一天,东 东跟随妈妈去汽车站接舅舅,汽车一到, 车上走下来三个穿军装的人,东东一眼就 认出了谁是舅舅。这是什么?
提示:运用“多角度构思法”, 从我们刚才突破一层层思维定势时 所搜集的素材,选取相同或不同类 型的2—3个事件素材形成一个鲜明 的、有创意的主题,然后说说你的 构思。
素材一 从自身的角度引发的遐想 守卫在祖国边境的边防官兵;中秋佳节家人团聚;月光下的美 景;月的阴晴圆缺;月下的童年趣事……
素材二 从他人的角度引发的遐想 边防官兵在月光下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龄人在月光下憧憬 自己的未来;科考队员,在月光下继续攻关,想早日攻克科研 难题,为祖国作出新的贡献……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第二关 浮想联翩
10分钟之内,说说你从这皎 洁的月光下,想到了什么?
素材一:(从自身的角度引发的遐想)
守卫的阴晴圆缺;月下的童年 趣事……
素材二:(从他人的角度引发的遐想)
边防官兵在月光下思念家 乡、思念亲人;同龄人在月光 下憧憬自己的未来;科考队员, 在月光下继续攻关,想早日攻 克科研难题,为祖国作出新的 贡献……

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教案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咏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一、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训练题目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咏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训练指导1、设置情境:由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入。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

)2、明确目标从《荷塘月色》精彩选段的特色中提出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即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掌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3、指导审题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遐想”,指悠远的思索与想象,月光及月光下的景物是进行“遐想”的源头,对月光下的景物的描写是本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写作时宜由眼前的月光或月光下的某一景物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4、明确要求首先,要注意“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它比联想更为悠远。

在思考之余,更应注重思路的历程和情感的脉络,遐思应该更广泛、广远。

[精]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

[精]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

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范文导学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作指导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遐想”,指悠远的思索与想象,月光及月光下的景物是进行“遐想”的源头,对月光下的景物的描写是本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写作时宜由眼前的月光或月光下的某一景物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要想写好这个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要深刻、独到。

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

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

2、构思要精巧、独特。

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

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3、抒情要自然、真切。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以寓情于景,还可以融情于事,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月光。

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1、联想寄托。

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

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

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范文:月是故乡明夜,深沉而又恬静,一轮圆月从深黛色的天际冉冉升起,清澈的银辉洒向大地,洒向汩汩东去的汉水。

路上已行人稀少,不再似白天那样热闹嘈杂。

窗外静悄悄的,只有小虫在低声吟唱。

我抬头望着银盘般的月亮,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像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动了我那根思念故乡的弦。

那夜的月光写作指导

那夜的月光写作指导

那夜的月光写作指导篇一:《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一、明确习作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置身生活情境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

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

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三、自我感悟升格“遐想”类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

“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

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月光下的遐想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月光下的遐想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学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重点)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难点)3.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2分钟);自学互研(43分钟);限时写作(30分钟)。

第二课时交流展示(35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蒙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

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

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审清题意,理清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遐想”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遐想”不同于“启示”和“思考”,它比联想更为悠远。

在思考之余,更应注重思路的历程和情感的脉络,遐想应该更广泛、广远。

遐想要由生动形象的生活构成,避免思考与说理过多,内容太抽象,会弱化文章的情感力量。

怎样把自己的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要注意三点:立意要深刻、独到;构思要精巧、独特;抒情要自然、真切。

可以采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融情于事等多种抒情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找基点: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联想的基点:月光;月光下的景物;月的阴晴圆缺;与月亮有关的名篇、诗句;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指导一、明确习作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置身生活情境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

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

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三、自我感悟升格“遐想”类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

“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

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

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

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

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

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

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1、联想寄托。

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

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

2、想象升华。

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

3、变换视角。

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1.直抒胸臆2.寓情于景3.融情于事四、关键环节导练我们感悟明确了“遐思”类文章的基本写作要求,并且学习了构思和抒情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

1、展示你课外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写月亮的诗词名句。

参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醉不成欢惨将剧,别时茫茫漫江月。

(白居易《琵琶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枚《泊秦淮》)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清秋冷落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贞《生查子》)2.写月名段导读练习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

孩子们急切地盼望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享给月亮姑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者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子,也许,几年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摘自茹志娟《百合花》导读练习:这段中秋节的描写体现出特点,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风俗画。

3、变换视角练习口头交流,将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或对月球的介绍性文字,小组内资料共享。

五、动情快速作文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六、紧扣要点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完了,现在请你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注意了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

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

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

评改时紧扣以下要点:1.有无对月光下景物的描写?2.“遐想”是否生动形象,避免思考,说理过多?3.抒情是否自然真切?习作例文(一)月是故乡明夜,深沉而又恬静,一轮圆月从深黛色的天际冉冉升起,清澈的银辉洒向大地,洒向汩汩东去的汉水。

小镇上已行人稀少,不再似白天那样热闹嘈杂。

窗外静悄悄的,只有小虫在低声吟唱。

爸爸又处理交通事故去了。

妈妈又去上夜班了,家里只有我独自一人。

我真怕这样的夜晚。

我抬头望着银盘般的月亮,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像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动了我那根思念故乡的弦。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度过的。

曾岭——我的故乡,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没有繁华热闹的商场,没有高耸入云的电视塔,没有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可是那松软的泥沙路至今仍使我回味无穷。

孩提时代,无忧无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捉迷藏,有时到汉水边体会一下游泳健儿的乐趣,那么开心,那么让我难忘。

皎洁的月光下,寻我回去的爷爷背着我,我的头在爷爷的背上晃来晃去,睡梦中都露出甜美的微笑。

上学后,每个夜晚,年迈的奶奶总是守在我身边。

我演算加减乘除,用老师刚教的汉字纺织我童年的梦,奶奶就纳着千层底。

记得那时大家都买鞋穿了,但奶奶仍然在纳千层底,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匝匝,皎洁的月亮一定记得奶奶的每一针,每一线。

我读四年级时,爸爸转业了,分在多宝交警中队,当中队长。

有了自己的窝,为了让爷爷奶奶“轻松”些,爸爸把我从老家接了回来。

那天傍晚,交警监察车接我时,一层层薄薄的暮霭徐徐升起,和袅袅的炊烟混为一团,笼罩在这小小的村庄上,那景致我不会形容,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

连坚强的爷爷都掉下了泪水,那一夜是农历三月十五,一定是个满月,而我却与爷爷、奶奶分开了。

到小镇后,我真怕夜晚,怕那静静的月夜。

奶奶说:“树老怕枯,人老怕孤。

”怎么未步入花季的我就已有这样的体会了?作业完成了,月下,和住在交警中队的小伙伴们玩耍。

不到十分钟,就会听到妈妈的叫声:“兰兰,回家吧,叔叔阿姨们难得有个安静的夜晚,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爸爸是中队长,中队家属小院的家属对我很客气,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怀念曾岭村的叔叔阿姨,怀念我老家的捉迷藏的伙伴们!妈妈是卫生院护士,一周两个夜班,有时还主动给阿姨们代班,我有一种感觉,妈妈对她的病人比对我好,我未尝过妈妈送到学校的饭菜,而我跟她到医院时,总有病人夸她的菜做得香。

月光下,爸爸为了逗我开心,也常跟我嬉戏。

但BP机一叫,他又整装出发了。

而我这时总是想:爸爸,你去处理的交通事故,每件都比你女儿重要吗?难道你不能让杨叔叔带人去,你留下来让我享受一回天伦之乐吗?月亮慢慢升高了,仍是那么圆。

月光如一泓泉水,依旧那么清澈。

此时,我任凭思绪在那遥远的故乡驰骋神游。

爷爷,此时,您老人家说不定又趁着明朗的月光下地干活了,因为您常常这样。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也就是明月当空之时,您去浇地,不忍心把我这个孙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带着我一起来到田边。

我站田头为您拿衣服和毛巾,望着您一桶桶从渠沟中拎水浇地,汗水从您那布满皱纹的黑黑的额上滴入水中。

记得我曾幼稚对您说:“爷爷累了,爷爷要歇歇,我给爷爷擦汗!”您老人家笑咪咪地对我说:“乖孩子,爷爷有兰兰做伴,不累。

”说完把我抱起。

听见您的夸奖,我甜甜地笑了。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我躺在田头睡熟了,后来我总是想到:那天月光如水,是为我盖上了一床银被子吧!想到这些,我不禁从心底发出感慨:月是故乡明啊!习作例文(二)月的滋味青灰色的夜空中,有一团乳白色的光晕,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缓缓移动,仿佛一番奇丽的景象将从这神秘的星空中突然出现。

一会儿,那团光晕渐渐形成了一个圆圆的轮廓。

我登高远眺,啊,金黄色的、爽朗的、浑圆的中秋月升起来了!青黑色天空的月亮,大如金盘,光华灿烂,像娃娃的脸,稚气十足,那轻柔的金环伴着缕缕云丝柳絮轻轻缭绕。

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顶,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

我眯起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月亮中模模糊糊的景物。

是树?是山?是云雾?是风沙?是嫦娥的身影?真是想什么就像什么,忽然飘来的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能看见月儿在云层中穿行闪光。

它挤啊挤,便劲想钻出来。

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了笑靥。

我觉得那穿等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

望着渐渐发白、发亮的月亮,似银盘高悬天际,我却觉得这月亮就在面前,伸手可撷,只觉得她那么近,那么近……月亮,你是否记得地球的足迹?你可曾见过恐龙的硕大与肆虐?月亮,你可真是外星人发出的卫星?你可是女娲补天的一块玉石?你与星儿做伴,镶嵌苍穹,你可知甲骨文中记载着你,诗人一举首从你这儿得到了绝句?啊,遥远的年代里,你光芒洒了那么久,那么——久!啊,月亮,也许不久的以后,人们将成你那里的常客。

习作例文(三)月光下的遐想高高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月色如水,洒在人间,推开窗户,清风拂过我的面颊,吹起我的长发,温柔无限。

轻轻的闭上眼,多愿时光在这一刻停下,沐浴在月色中,享受这一切……月色如水,水一样的温柔,就像妈妈的手。

那为我操劳了十六年的手。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将我脑后的马尾扎起;上幼儿园时,妈妈的手将我紧紧牵住;十六岁了,每天清晨,看到妈妈为我早已洗好晾干放在床边的衣服,心中涌起的是一阵温暖和歉意……月色如水,水一样的清凉,清凉中有种难以觉察的忧伤,就像我生病时妈妈的眼神。

那眼神让我感受到我是母亲的整个世界,那眼神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月色如水,水一样的宽容、博大,就像妈妈的爱,每每犯错误,妈妈都包容我,一点一点地教育我。

妈妈的爱,让我成长,它感化了我体内叛逆的血液,感化了我叛逆的思想,它渗透到了我生命的全部,妈妈的爱将我紧紧包围……月色如水,水一样的质朴迷人,就像妈妈的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