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联引入:(1)课前准备读古诗。

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

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

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而是——?2、观看洪灾片段: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第一篇: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个,会写8个;理解“一道人墙、鏖战、铮铮铁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大无畏精神,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个什么字?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战字的写法。

2、板书:战。

我们看,战是戈子旁。

知道戈在古代是做什么的?(戈是古代打仗时使用的一种兵器。

)3、出示图片。

作战时使用的兵器。

那么,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场战斗。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5、预习了课文,知道,这场战斗的交战双方各是谁?(人民子弟兵和洪水)。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战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你对这场战斗有哪些了解2、课文读完了。

同学们读书很投入。

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是否掌握了?请你来读一读。

3、出示:A: 暴怒、撕咬、撕扯、肆虐(nue)注意,最后一个词容易读错,请你读一读,你再读,全班一起读!(读错纠正)请你读第二组:B:全然不顾、劈波斩浪、铮铮铁汉、日夜兼程日夜兼程:读的不仅准确,而且声音响亮。

兼是本课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老师:同学们,在这里还要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长横写在横中线,两条竖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边。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范文2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范文2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大江保卫战》。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2)引导学生关注普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命运,增强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大江保卫战》讲述了一场特大洪水来袭,村民们奋起保卫家园的故事。

文本通过描绘洪水来临时人们的恐慌、团结抗洪的英勇以及最终战胜洪水的喜悦,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2. 人物形象:文本中有力的塑造了以韩老七、赵永贵、李翠花等为代表的英勇无畏的抗洪英雄形象。

3. 主题思想:作品主题是歌颂我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一心、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人与自然抗争的艰难历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大江保卫战》文本,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2)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文本,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合作探讨法: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本内容,深入解读作品。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角色扮演法: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文本内容。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描写人物、环境的写作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培养阅读兴趣,学会主动寻找并阅读类似优秀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大江保卫战》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环境的方法。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课文中所传递的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江保卫战》的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人物的看法。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总结课文写作手法。

4. 品味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课文的精彩片段。

(2)学生分享品味感悟,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精神。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所学知识和技能。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大江保卫战》是一部以我国长江流域抗洪救灾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们在洪水来临时,英勇奋斗、保卫家园的故事。

主要人物:主人公李向东,一位有着丰富抗洪经验的共产党员;女青年小芳,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工作的志愿者。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特点和作品主题。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图等。

纸质教材:分发《大江保卫战》原著节选篇章。

网络资源:分享与作品相关的视频、新闻报道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播放长江抗洪救灾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兴趣。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大江保卫战》节选篇章,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填写人物关系表格,巩固对主要人物的认识。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作品的阅读感受,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评价,给出对本组成员在讨论中的表现评分。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4.3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观看电影《大江保卫战》安排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江保卫战》,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5.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抗洪救灾纪念馆,了解真实的抗洪救灾历程,增强爱国情怀。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大江保卫战》主题的兴趣。

2.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重要性。

2.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大江保卫战的了解和期待。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提问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江保卫战的了解和期待。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梗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角色和事件。

2. 关键情节:强调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转折点。

教学活动:1. 故事梗概介绍:向学生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角色和事件。

2. 关键情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转折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大江保卫战》中的主要角色。

2. 培养学生的角色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主要角色:介绍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2. 角色关系: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活动:1. 角色介绍:向学生介绍《大江保卫战》中的主要角色,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2. 角色关系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大江保卫战》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主题探讨能力。

教学内容:1. 主题:介绍《大江保卫战》的主题,包括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信息。

2.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故事主题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活动:1. 主题介绍:向学生介绍《大江保卫战》的主题,包括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信息。

2. 主题探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故事主题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激发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大江保卫战》原文阅读与解析。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大江保卫战》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分享心得体会。

总结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2.2 教学方法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学生对《大江保卫战》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同程度。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2 评价方法问答评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大江保卫战》原文。

4.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等。

4.3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等。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课时5.1 教学时间: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

5.2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课堂导入、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总结讲解。

第三课时:问答评价、心得体会评价。

第四课时:小组评价、总结。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3 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

6.4 鼓励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案

《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案

《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案《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案送桥中心小学何爱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解放军的英雄本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与质疑1、师:1998年的夏天,由于连日来的大暴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险情。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学生读课题——《大江保卫战》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听一首歌。

3、有什么感受?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那几件事?二、合作与探究(一)1、出示: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体会到官兵救援神速、有气势)指名读,齐读。

2、交流①“飞向……飞向……飞向……”(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②“……”(这个省略号说明救人的事迹数不胜数)③“哪里……就……;哪里……就……”(子弟兵们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④“看到……看到……就像看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了军民鱼水情)练习背诵。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表现出了铮铮铁汉本色,哪里有洪水,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不顾个人安危,心中装着的是群众,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师:引读最后一段——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围绕课题来谈谈吗
理解课题:“大江”指长江,“战”是战斗的意思,“大江保卫战”就是指为了保卫长江的安全而进行的战斗。

既然是战斗,就有敌我双方,我知道我方是人民群众和人名子弟兵,敌方是肆虐的洪水。

战斗的起因是: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出现了特大洪水,滔滔洪水肆无忌惮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洪魔的挑战,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战斗的结果是:保住了长江大堤,我们的人名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取得了胜利。

3、同学们谈得真好!那么,这是一场()的大江保卫战呢?
【出示填空:这真是一场()的大江保卫战!】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来到赛城湖的大堤上,请你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心去触摸语言文字,用“——”画出感动自己的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2)交流。

A“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官兵们救援行动的神速。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上!”)
这么快是为了什么官兵们心里想着什么(板书:保住大堤)
你能将这快的'感觉读出来吗?
B“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穿梭”说明了(
官兵们行动迅速)是的,行动如此迅速,对于官兵们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因为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行走啊!
这句话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子弟兵们全然不顾的是,全然不顾的是,全然不顾的是,顾的是。

(练习说话)
C“狂风卷着巨浪,疯狂地撕扯着堤岸,
筑起了一道人墙。


战士们勇敢(奋然跳入水中、血肉之躯、人墙);
乐观(狂风、暴雨、巨浪都为战士们抢险带来了困难,但是战士们却看作是对他们有利的、有帮助的)
读到这里,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敬佩之情)
好的,就让我们也来当一次这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创设情景:看,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好,前两排的子弟兵,请你们站起来,手挽手筑起人墙,让我们一起抵挡洪水。

洪水更猛了,这样的人墙够坚固了吗来,后面的战士加入到抗洪的队伍中来。

战士们,狂风呼啸怕不怕那是在为我们——呐喊!暴雨倾盆怕不怕那是在为我们——助威!巨
浪滔天怕不怕?那是在为我们——加油!对,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一起高喊:
[出课件:‘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D过渡(语调弱):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
伤痕累累)
(音乐起)同学们,我这里有一组血染的数据,由于当时的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供水紧缺,不少官兵中暑,受伤。

这组数据就记录了大江保卫战中仅几天时间一个团的人中——
7人烂掉了指甲
28人脚和手受伤
89人因流汗过多缺少盐份全身浮肿
292人双脚溃烂
374人皮肤生了红斑
420人口腔、嘴唇干裂、溃烂。

1200多人手上起了血泡,磨破了手指
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
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示对联]一起读。

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

(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3)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跟你们完全一样,感动并崇敬着,让
我们用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之间。

(指名读,想读的同学,可以和他一起读)
2、学习画面之二:铁汉本色
(1)过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让我们把目光由“英雄群像”转向“英雄个体”——黄晓文。

(出示:解放军某部黄晓文大声说又爬上了大堤)(指名)你来读一读黄晓文的事迹。

请你边听边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黄晓文,你会用什么词语交流(板书:铮铮铁汉)
默读课文,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了这种铁汉本色,圈画下来。

(2)交流:“来不及了!”什么来不及了是真的来不及了吗说明了什么
“一咬牙、猛地、一拔、随即、三下两下、捆、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又爬上”英勇无畏
小结:人物的语言描写能突出人物形象,动作刻画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场战斗的感人肺腑,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记住了哪些抗洪英雄(
学生简单介绍)
(4)是啊这样的事迹太多了,我们不禁要赞叹:
女生读“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
啊!”
看到这些子弟兵都是铮铮铁汉,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所以我们要赞叹。

男生读
就因为有无数多的感人事迹,我们的战斗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才会引以为自豪,所以我们要赞叹:全班一起读。

(5)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对,像这样既有群体的描写又有个体的特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能全面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再现子弟兵的英雄气概,在我们习作中可以借鉴。


3、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1)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板书:救护群众)自读课文第5节,仔细发现这一节在句式、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多用排比句、分句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3)作者强烈的感情你体会到了吗如何以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细心发现、大胆探索,自己尝试感情朗读。

(4)集体交流、朗读:
“劈波斩浪”、三个“飞向”表现了战士们心系人民。

借代的修辞手法。

“军旗飘扬、军徽闪烁、红五星、迷彩服”都指人民子弟兵
(5)如此感情真挚的句子,你记住了哪些(
音乐起、自己起立背诵)
6、师总结过渡:哪里有洪水,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

7、补充完整句子:这真是一场()的大江保卫战!
三、拓展
2、学生写后交流。

3、诵读自己的“写话”
四、总结: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大江保卫战
2、作业:课后练习
附板书:
22、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