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移动结算推车功能要求

移动结算推车功能要求

移动结算推车功能要求1、车体为含电池的一体化结构设计,计算主机采用内嵌式设计,固定在一体化工作台面里,电池固定在车体底座内保障车体平衡;全车由优质合金防锈金属材料、高强度ABS 材料、不锈钢材料等构成2、一体化台面结构设计,台面无缝隙,无液体渗漏风险;台面底部预留多孔位便于灵活添加抽屉及配件;底壳铝压铸一体成型保障强度;3、台面与柜体分离,柜体可根据医院需求定制,保障后续可扩展性3、一键智能开关电源按钮,可一键启动所有电池用电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电源等电量显示,螺旋弹簧电源线,方便不同距离充电和收纳4、有4层抽屉第一层抽屉:收银层,用于放置收银钱箱或收银盒,及其他物品如公章、卡、文件等。

表面光滑,耐脏易清洁第二层抽屉:A4打印机抽屉,无需抽出即可使用,根据打印机规格及尺寸选配纸仓,长宽高可定制第三层抽屉:发票(针式)打印机抽屉,支持常见得实、映美等打印机,长宽高可适度定制,无需抽出即可使用,支持自动进纸。

第四层抽屉:发票纸抽屉,放置连供的发票打印纸,并且可自动为发票打印机供纸,无需抽出,无需额外操作。

5、配1个验钞机支架(可收起),1个刷卡器支架(可收起),可根据医院需求选配废纸垃圾桶、鼠标支架、凳子等,可根据需求配备移动POS机、扫描枪等常用配件6、医疗级脚轮,超静音、防滑、防缠绕,双面刹车结构7、配套计算机配置:Intel 酷睿i5处理器及以上,内存≥4GB DDR3,硬盘≥120GB高速固态硬盘,无线网络Intel系列,支持802.11 b/g/n及以上,支持Windows7、Windows8,≥7个USB接口,计算机防震,计算机具备硬盘支架防震结构设计,适合移动应用,显示器尺寸≥21.5寸,屏幕比例≥16:9分辨率≥1920x10808、打印机发票打印机:1台,24针点振击打式,打印头寿命≥4亿次/针激光打印:1台打印速度≥18ppm单页输出时间≤8.5s,每月打印符合≥5000张9、可充放电次数≥2000次,充电时间≤8小时,使用时间本工作站正常工作≥5小时。

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第一节:绪论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和行驶里程的不断增长,电动车充电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目前市面上电动车充电桩普遍存在管理不便、充电效率低下等问题,急需一款智能化管理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充电效率。

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二节:系统需求分析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实现实时监控电动车充电桩的状态,包括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车辆连接等;2. 制定车主与电动车充电桩配对机制,避免其他车主接入;3. 实现充值支付功能,使车主能够在线上充值支付金额;4. 实现用户信息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信息的修改、密码的修改、充值记录;5. 实现停车管理功能,保存车主停车信息、充电信息等;6. 实现报警管理,自动检测电动车充电桩是否存在故障并提示用户。

第三节:系统设计与实现1. 数据库设计本系统通过使用MySQL数据库来管理用户、车辆、充电桩等信息,同时完成充值支付记录和充电流程等功能。

按照功能需求以及数据之间关系的复杂度,预先设计出具有合理数据结构的数据库,采用五个表分别是用户、车辆、充电桩、充值订单、充电订单。

2. 系统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前台Web展示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两部分。

前台Web分为访问页面以及后台根据用户的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查询的Web服务器两个部分。

后台数据处理主要部分包括计费管理、数据统计分析、设备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支付管理、安全控制、定时任务等多个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的结构主要如下所示。

3. 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充电桩、充电桩管理终端、主机。

其中,充电桩采用交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产品由独立空气制冷、高精度测量、智能化控制、远程数据采集等四大板块技术组合而成。

充电桩管理终端为了方便协同工作,采用了多屏幕展示,可以一次展示多种数据,自适应显示多种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

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

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方金顺林炘明张玉巍[摘要]对以移动电源车为基础平台进行快速充电功能配置所构建移动充电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设计。

[关键词]移动充电车;设计虽然电动汽车还处在示范运行阶段,但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推进,今后3年内我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电动汽车正成为节能环保汽车的主攻方向之一,市场保有量将逐年增长。

现阶段电动汽车的活动范围普遍集中在城区,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也主要建在中心城区,随着用户普及率的升高、用户使用电动汽车习惯的养成、电动汽车活动半径的增大,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也会向城区次繁华区域、大型居住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集中度假旅游区等区域大范围建设。

但是固定式充电站(桩)由于不能移动,将要有一种移动式充电车(站)来满足电动汽车特定状况下的充电需求,本文重点讨论了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

1移动充电车的功能1.1移动功能。

就是采用一般通用的载货车底盘装置改进后的充电站(桩),使之实现移动到需要的地域实现充电作业。

为保证整车的机动能力,比功率大于10kW/t,转弯直径小于19m,最高车速大于90km/h。

到达指定区域作业响应时间小于20min。

1.2快速充电功能。

快速充电又称应急充电,是以较大电流在电动汽车停车的20分钟至2小时内,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

快速充电具有充电时间短;在短时间内就能使电池储电量达到50%以上,与加油时间相仿。

1.3市电接入功能。

应急移动充电车特征在应急功能上,在大型会展中心、广场、特殊景区,都有500KVA以上欧式变压器或美式变压器,充电车设计市电接入航空插头箱,由充电车自带50~100m的接入电缆(一端带航空插头)接入市电,只要20分钟左右,使充电车就转成一座充电站。

接入电缆截面考虑要能满足三台车同时充电的800A左右电流,电缆选型≥300mm2。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浅析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浅析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浅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无碳小车的结构设计,通过对小车的轨迹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8”字形轨迹结构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双轮驱动和独立转向模式,可以实现高效的移动和精确的控制。

文章对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以及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该研究对于推动无碳交通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无碳小车,结构设计,8字形轨迹,双轮驱动,独立转向,可行性研究正文:无碳交通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无碳小车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结构设计是其性能和效率的核心所在。

目前市面上的无碳小车结构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转向不精准、移动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新的“8”字形轨迹结构设计方案,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该方案采用双轮驱动和独立转向模式,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单独控制左右轮的运动实现小车的移动和方向控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车的轨迹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8”字形轨迹的结构设计方案。

具体来说,该方案将小车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各自固定一个翼形结构,两个翼形通过中心轴线相交,以此实现小车在“8”字形轨迹上运动。

为了达到理想的性能和效率,文章对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以及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例如,在结构设计方面,要保证翼形结构对称、刚度足够,以及合理分布重心等;在材料选择方面,要选用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在制造和安装方面,要精确制作和安装每个部件,减少摩擦和滑动等不必要的力。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实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证明了该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双轮驱动和独立转向模式,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性能和效率较高,可以为无碳交通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碳交通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

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

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二)引言概述智能小车作为当今智能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对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正文内容:一、硬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底盘结构:根据智能小车的用途和环境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底盘结构,包括四轮驱动、两轮驱动、全向轮等类型。

2.电源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电源系统,包括电池容量的选择、充电电路的设计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的选用。

3.传感器选择和布局:根据智能小车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并合理布局在小车上。

4.控制器选用:根据小车的复杂程度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如单片机、Arduino、树莓派等。

5.软件与硬件协同设计:设计合理的软件与硬件协同设计方案,确保硬件能够有效地被控制和驱动。

二、感知与决策系统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与滤波,从而得到准确的环境状态信息。

2.环境地图构建:基于传感器数据和定位系统,构建环境地图,并将其应用于路径规划、避障等问题。

3.目标检测与识别: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目标检测与识别,实现对场景中目标物体的感知与识别。

4.位置与姿态估计:利用定位系统和传感器数据,对小车的位置与姿态进行估计,以便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5.决策与规划算法:根据环境信息和目标要求,设计有效的决策与规划算法,使小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路径规划。

三、运动控制系统1.底盘控制算法:设计底盘控制算法,实现小车的运动控制,包括速度控制、转向控制等。

2.摄像头云台控制:设计摄像头云台控制算法,实现对摄像头方向的控制,以便进行目标跟踪和图像采集。

3.避障算法:设计避障算法,使小车能够基于传感器数据来避免障碍物,保障行驶的安全性。

移动电源小车的开发设计

移动电源小车的开发设计

移动电源小车的开发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移动电源小车是一种结合移动电源和小车技术的新型产品,能够在无电源的环境下为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移动电源小车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

通过移动电源小车,用户无需担心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过程中因电量不足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移动电源小车也能够为户外活动、野外探险等场景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移动电源小车的开发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移动充电的需求,还可以为电子产品的智能化、便捷化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移动电源小车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不断提升其性能和功能,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移动充电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源小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1.2 研究意义移动电源小车是一种集移动、供电、通信于一体的智能设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普适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移动设备的供电及控制。

研究移动电源小车的意义在于提高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电源补给和控制操作,满足人们对便捷、高效的需求。

移动电源小车的研究还可以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推动智能设备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深入研究移动电源小车的设计开发对于提升移动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移动电源小车的研究,不仅可以推动移动设备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为未来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移动电源小车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充电困难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便携式充电设备。

其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便携式充电解决方案:移动电源小车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无需依赖固定的电源插座,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便利性和灵活性。

2. 增强用户体验:移动电源小车具有智能化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调节输出电流和电压,保护设备充电安全,提升用户体验。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增长,车载充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其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的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为了在设计车载充电机时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以下将详细介绍关于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1. 设备尺寸和外形设计:车载充电机通常需要安装在车辆内部或者车辆底盘上。

设计车载充电机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尺寸和外形设计。

设备的尺寸大小要适应车辆的空间,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和驾驶。

外形设计要与车辆整体风格相匹配,尽可能减少对车辆外观的影响。

车载充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好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者车辆起火。

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散热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散热孔设计、使用散热片等方式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3. 绝缘设计:车载充电机通常需要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连接,连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连接设计,确保连接牢固可靠,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可以通过增加连接接头设计、使用高质量连接线等方式提高连接的质量。

车载充电机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可能会遇到雨水、灰尘等外界因素。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到防水设计。

可以通过增加防水圈设计、使用防水材料等方式提高设备的防水性能,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尺寸、散热、绝缘、连接和防水等方面。

只有合理设计,才能够保证车载充电机具有高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提供的关于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车载充电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车辆和设备的充电需求,车载充电机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一种新型汽车充电桩的结构设计

一种新型汽车充电桩的结构设计

691 研究背景当前,汽车的充电装置大多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的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汽车充电。

随着我国电动交通工具的普及,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1]。

然而现有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充电桩的高度普遍固定,大部分设立在人群较多、交通便利的地段,儿童玩耍就可能会触碰到充电枪,存在安全隐患。

(2)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在地上被不断踩踏、摩擦,也增加了装置的使用风险。

现有技术虽然提升了充电桩高度,但大部分充电线缆还是裸露在外。

户外的汽车充电线缆经过长时间日晒雨淋,绝缘层容易老化,不但增加了操作风险,也减少设备使用寿命[2]。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便于调节充电桩高度、同时收纳充电线缆的充电装置,以方便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2 设计简介可调节高度同时又可进行线缆收纳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充电枪和充电线缆,其外部结构及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驱动液压推杆带动移动块朝壳体开放端移动,液压推杆推到极限时,此时的充电枪暴露于壳体外,且线缆散落在外,用户能轻松取下充电枪进行充电。

充电完毕,移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转动并带动充电线缆,将充电线缆进行收纳,从而实现调节充电桩高度的同时收纳充电线缆的功能[3]。

3 充电装置结构创新设计(1)内部结构设计。

本文研究的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充电箱壳体内,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装有齿条,移动块上设有至少两个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可以保证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移动块上的转动组件包括环形块及供局部充电线缆放置的直线槽,转动组件可以在移动块移动的同时驱动充电线缆进行转动,将充电线缆的端部收纳于充电箱一种新型汽车充电桩的结构设计王珊珊(吉利学院,四川 成都 641423)摘要: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高度是普遍固定不动的,且充电线缆长期裸露在外,给用户增加了使用不便及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使充电桩的高度可以任意调节,并能充分收纳线缆,减少用户使用风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
[摘要] 对以移动电源车为基础平台进行快速充电功能配置所构建移动充电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设计。

[关键词] 移动充电车;设计
虽然电动汽车还处在示范运行阶段,但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推进,今后3年内我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电动汽车正成为节能环保汽车的主攻方向之一,市场保有量将逐年增长。

现阶段电动汽车的活动范围普遍集中在城区,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也主要建在中心城区,随着用户普及率的升高、用户使用电动汽车习惯的养成、电动汽车活动半径的增大,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也会向城区次繁华区域、大型居住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集中度假旅游区等区域大范围建设。

但是固定式充电站(桩)由于不能移动,将要有一种移动式充电车(站)来满足电动汽车特定状况下的充电需求,本文重点讨论了移动充电车的功能与结构。

1 移动充电车的功能
1.1 移动功能。

就是采用一般通用的载货车底盘装置改进后的充电站(桩),使之实现移动到需要的地域实现充电作业。

为保证整车的机动能力,比功率大于10 kW/t,转弯直径小于19 m,最高车速大于90 km/h。

到达指定区域作业响应时间小于20 min。

1.2快速充电功能。

快速充电又称应急充电,是以较大电流在电动汽车停车的20分钟至2小时内,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

快速充电具有充电时间短;在短时间内就能使电池储电量达到50%以上,与加油时间相仿。

1.3市电接入功能。

应急移动充电车特征在应急功能上,在大型会展中心、广场、特殊景区,都有500 KV A以上欧式变压器或美式变压器,充电车设计市电接入航空插头箱,由充电车自带50~100 m的接入电缆(一端带航空插头)接入市电,只要20分钟左右,使充电车就转成一座充电站。

接入电缆截面考虑要能满足三台车同时充电的800 A左右电流,电缆选型≥300 mm2。

在快速充电机控制系统中设计以发电机组、再生蓄电池,市电在没有发电机组、再生蓄电池电源的情况下导通,保证系统充电安全。

由于接入的是直流电,所以充电车必须重复接地,确认静电释放有效。

1.4液压支撑及升降照明灯功能。

300 kW发电机组实重(含8 h燃油)3800 kg左右,加上防音车厢、二类底盘、再生蓄电池及快充电机等,总质量约16t。

液压支撑系统在充电车作业时可以不受地面平整度的影响保证车辆水平,充电车如要满足夜间作业还应配装升降照明灯,方便夜间服务。

2 移动充电车的结构设计
我司是移动电源车(1)的主要生产企业,将电源车的功能和充电站(桩)的充电柜功能合并设计,形成移动式充电站(桩)的一个新产品。

现有电源车本身装备有发电机组、输电线路等装置(如图2),用于提供电源的专用车。

发电机装置在静音箱体内,有进、排风系统,300 kW电源车工作噪声可控制在68~73 db。

发电机为无刷自励磁,H级绝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设有短路保护,超负载保护,防护性能符合IP22/(NEMAI)标准,市电接入,三相四线380 V交流输出(如图3),底座式油箱可供连续8 h额定功率输出。

输出电缆选用YCW用拖动耐油橡套电缆。

应急移动充电车是现有电源车产品的延伸(如图4),初步设计的充电车选用300 kW电源车作为基础车型,快充模式,在现有电源车上加装快速充电机、再生蓄电池和计费控制系
统而成,在车辆左侧和后部布置3台充电枪,取消电源车输出电缆仓(见图5)。

发电机组一般不允许超负荷运行,额定输出300 kW带载安全输出功率在270 kW,启动后空载运行至油压、水温和油温都达到规定的情况下,分别按25%,50%,75%,100%标定功率加负载和减负载。

考虑电动汽车快充时间10~20 min即可充车载蓄电池额定容量的50% ,充电功率在90~100 kW左右。

如果三台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发电机组刚好满载运行,但三台同时充电几率不高,发电机组负载会以10~20 min频率在100%~0%之间不断的变化。

因此考虑装置自控初级充电机和再生蓄电池,当3台电动汽车第1台充好断电自控初级充电机开启给再生蓄电池充电,由于自控初级充电机开启充电,发电机组负载变化由于可控制20%左右;当一台电动汽车充电时自控初级充电机开启充电机组可保持50%的负载,再生蓄电池充满的情况下可用来充电动汽车。

再生蓄电池利于提高发电机组燃油经济,辅助调节发电机组负载及延长寿命。

3 结论
设计的移动充电车功能可以满足大型会展中心、广场、特殊景区临时充电需求;可以满足自然灾害引起区域性断电(例如2008年冰灾)的应急充电需求;可以满足高速公路、重要国道应急事件中对因电能耗尽抛锚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求。

电力部门应把移动式充电车(站)列入到固定式充电站网建设规划项目中。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GB/T18487.3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S].
[2] 徐达,将崇贤.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M]. 19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 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2820-1990. 工频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S].
O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Mobile Charging Vehicle
Fang Jinshun, Lin Xinming, Zhang Yuwei
(Fujian Longyan Shunfeng Special Vehicle Co., Ltd, Longyan 364028, China)
Abstract: The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mobile charging vehicle is described, which is based on fast charging system of mobile power source.
Keywords: mobile charging vehicle; design; function; 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