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电子教案3
《工程化学》教案·优选.

《工程化学》教案总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化学》是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本科生校级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工程化学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该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介绍化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把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课程内容: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绪论、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六部分。
纵观工程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
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三、教学对象: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本科新生。
四、教学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五、教学指导思想:1.从工程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讲授《工程化学》,体现21世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精神和世界工程教育思想。
2.严格按《工程化学》教学大纲及《工程化学实验大纲》进行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开设的实验及课堂讨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1.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气体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3.晶体及其性质;4.热力学第一定律;5.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6.盖斯定律;7.化学反应等温式;8.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酸碱质子理论;11.酸碱解离平衡常数;12.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13.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4.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15.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16.杂化轨道理论;17.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18.分子间作用力;19.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关系;20.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21.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措施。
工程化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工程化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工程化学基础》是一门面向化学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从化学工程的角度介绍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反应器设计等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相关计算方法;3.了解化学平衡、热力学基础及应用;4.学习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反应器设计等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基础1.化学反应概述;2.化学反应平衡;3.化学反应速率;4.反应机理。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动力学1.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2.反应速率方程;3.反应级数;4.反应机理的探讨。
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和热力学基础1.化学平衡;2.反应焓、熵和自由能的计算;3.反应热力学计算。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工程1.化学反应器的类型与分类;2.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基础;3.化学反应器流态。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理论授课;2.实验课程;3.讨论课;4.课程论文。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估方式,包括:1.期中考试;2.实验报告;3.课堂表现;4.课程论文。
教学资料本课程主要参考资料如下:1.Steven S. Zumdahl, Susan A. Zumdahl. Chemical Principles.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2.2.Keith J. Ldler, John H. Meiser. Physical Chemistry.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1982.3.Fogler H. Scott. 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Prentice Hall, 2016.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反应基础、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及其应用,以及化学反应工程等相关知识,为其进一步学习化学工程专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工程化学电子教案(4)

的标准平衡常数(298.15K)。
解:Z(ns)C2u(a)q Z2 n(a)qC(us)
EE()E()E(C2u /C)u E(Z2 n /Z)n 0.33V 90 4.76V 21 1.10 V2
教学ppt
19
lg K nE 0 .0592 V
2 1 .102 V 0 .0592 V
n =2,c(Zn2+) = 0.0010 mol· dm-3
还原态物质Zn为固体,查附表得:
E(Z2n /Z)n0.76V21
教学ppt
13
所以:
E (Z2 n /Z) nE (Z2 n /Z) n0 .0n5 Vl9g c c (还 氧 2原 化 )//c c 态 态
0.0592V c(Zn2) 0.7621V 2 lg c 0.7621V 0.0592V lg(0.0010)
能否自发进行。 解:查附表:
E(F3 e/F2e )0.76 V9 E(C2u /C)u0.33V 94
教学ppt
17
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aA + bB = yY +zZ
lgK nE 0.059V2
EE()E()
教学ppt
18
例4.4 计算反应
Z(ns)C2u(a)q
Z2 n(a)qC(us)
E (M4 n /M O 2)n 1 .5V 12 E(F2e/F)e0.40V89 E(S4n /S2n )0.15V39 M4 nO S4n F2 e F eS2 nM2n
教学ppt
16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4.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 F 3 ( a e ) q C ( s ) u 2 F 2 ( a e ) q C 2 ( a u )q
工程化学

⑶化学气相沉积特点: ①在中温或高温下,通过气态的初始化合物之间 的气相化学反应而形成固体物质沉积在基体上。 1-1-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②涂层的化学成分可以随气相组成的改变而变化 ,从而获得梯度沉积物或者得到混合镀层。 ③可以控制涂层的密度和涂层纯度。 ④绕镀件好。可在复杂形状的基体上以及颗粒材 料上镀膜。适合涂覆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由于 它的绕镀性能好,所以可涂覆带有槽、沟、孔, 甚至是盲孔的工件。 ⑤可以通过各种反应形成多种金属、合金、陶瓷 和化合物涂层。
主要内容
ONOSCNNCS阴离子 3. 核反应类型 配体 亚硝酸根 硫氰酸根 异硫氰酸根 O S N 配位原子
2016/4/28
常见多齿配体 名称 分子式
O C
-
O C
主要内容
-
缩写符号 (OX) (en)
O
O
草酸根
乙二胺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2.
(o-phen) 邻菲罗啉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2016/4/28
⑵缩合聚合物: 缩聚反应: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通过缩合 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脱去水、卤化氢或醇 等小分子的反应 缩聚反应的特点:
1-1-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① 所用单体至少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官能团。
② 缩聚反应是通过一连串的缩合反应来完成的。
③ 反应过程中有小分子析出,高聚物的化学组成
N
N
3. 核反应类型
2016/4/28
N
N
联吡啶 乙二胺 四乙酸
(bpy)
(H4edta)
配位数——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 原子总数
主要内容
配位体
配位个体
精编【电子行业】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化学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化学电子教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环境工程系
教研室(实验室) 环境工程
课程名称工程化学
适用班级大学一年级电气主讲教师严滨
职称副教授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
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课程教案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工程化学教案ppt

工程化学教案ppt教案标题:工程化学教案PPT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工程化学课程设计一份精美的PPT教案,以提高学生对工程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使用PPT工具,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教案目标:1. 了解工程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掌握工程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案内容:一、引入部分:1. 通过引入一个与工程化学相关的真实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工程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介绍工程化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部分:1. 介绍工程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如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等;2. 展示工程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化工过程控制、材料设计等;3. 解释工程化学实践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反应器设计、催化剂选择等。
三、案例分析部分:1. 提供一个具体的工程化学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工程化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展示和分享解决方案,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四、总结与评价部分: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鼓励学生对工程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思考;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工程化学领域中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案例分析材料、相关实验设备和化学品;2. 评估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PPT制作和展示等。
教案特色:1. 结合真实案例和问题,增加学生对工程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意识;2.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3. 使用PPT工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工程化学》教案

《工程化学》教案总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化学》是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本科生校级必修课。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工程化学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辟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故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量、认识和解决问题。
该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介绍化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把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课程内容: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绪论、物质的化学组成和会萃状态、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六部份。
纵观工程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
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三、教学对象: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本科新生。
四、教学时间: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五、教学指导思想:1. 从工程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讲授《工程化学》,体现21 世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精神和世界工程教育思想。
2. 严格按《工程化学》教学大纲及《工程化学实验大纲》进行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开设的实验及课堂讨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1. 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 气体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3. 晶体及其性质;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6. 盖斯定律;7. 化学反应等温式;8. 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 酸碱质子理论;11. 酸碱解离平衡常数;12. 缓冲溶液及有关pH 计算;13. 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4. 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15.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16.杂化轨道理论;17.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普通规律;18.份子间作用力。
工程化学教案

《工程化学》教案总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化学》是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本科生校级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工程化学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该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介绍化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把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课程内容: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绪论、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六部分。
纵观工程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
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三、教学对象: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本科新生。
四、教学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五、教学指导思想:1.从工程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讲授《工程化学》,体现21世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精神和世界工程教育思想。
2.严格按《工程化学》教学大纲及《工程化学实验大纲》进行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开设的实验及课堂讨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1.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气体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3.晶体及其性质;4.热力学第一定律;5.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6.盖斯定律;7.化学反应等温式;8.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酸碱质子理论;11.酸碱解离平衡常数;12.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13.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4.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15.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16.杂化轨道理论;17.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18.分子间作用力;19.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关系;20.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21.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