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介绍

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
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

十 四
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
节 气
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


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
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
同。
节气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
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之一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秋分
日暑 光退 夜秋 色澄 两气 均转 长凉 。,
制叉 作叉
目录
壹 贰 叁








句相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
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

节 气
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
之 一
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
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
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 二

秋分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_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分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_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分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_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秋分节气的特点秋分气候特征秋分节气的含义秋分节气的特点1、冷空气南下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2、地面热量散失多、气温降低快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3、进入秋季日均温度22℃以下1/ 5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返回目录秋分气候特征有哪些初霜冻不足为奇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

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

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

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

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 522℃作为标准。

二十四节气的气象特点与天气技巧

二十四节气的气象特点与天气技巧

二十四节气的气象特点与天气技巧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重要划分方式,代表着每个节气时期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对于农民和城市居民来说,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气象特点以及相应的天气技巧,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

立春立春是春天开始的标志,气温逐渐回升。

此时天气多变,早晚较冷,昼夜温差较大。

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雨水雨水时节,降雨量逐渐增多。

此时人们应注意防雨,备好雨具,外出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确保自身安全。

惊蛰惊蛰时节,气温进一步回升,春雷开始震响。

此时要留意雷电天气,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切勿躲避在高大的树木下。

春分春分时节,白昼与黑夜平分,气温进一步回升。

此时人们可以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同时注意避免中暑,及时补充水分。

清明清明时节,气温渐渐回暖,但仍有寒潮天气。

此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暖和。

谷雨谷雨时节,降水较多,天气潮湿。

人们对于衣物的储存和防潮要有所注意,同时注意防范湿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立夏立夏时节,进入夏季,气温进一步回升。

此时人们应注意防暑,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保持室内通风。

小满小满时节,天气转热,农田开始进入水稻灌浆时期。

此时人们要注意防晒和补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芒种芒种时节,气温进一步升高,白天较长。

人们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多摄取水果和蔬菜,预防中暑和消化不良。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气温最高。

此时人们要避免暴晒,室内外活动要选择遮阳的合适场所,及时加强补水。

小暑小暑时节,气温高,多雨。

此时要留意防暑降温和防备汛期,注意避免在雨天涉水。

大暑大暑时节,气温高且常有高温天气。

人们出行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防止中暑的发生。

立秋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标志,此时气温逐渐回凉。

人们可以逐渐减少夏季的衣物,同时留意气温的变化,适时增添衣物。

处暑处暑时节,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此时人们要注意增减衣物,及时调整睡衣被褥。

农历节气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农历节气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农历节气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公历 9 月 22 日至24 日之间。

此时,昼夜等长,阴阳平衡,大自然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秋分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的转换,保持身体的健康。

一、秋分的天气特点1、气温逐渐降低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气温也随之逐渐下降。

尤其是早晚温差加大,有时甚至能相差十几度。

这种温差的变化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着凉感冒,所以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2、干燥多风秋季本就气候干燥,而秋分时节更是如此。

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风也逐渐增多。

干燥的空气容易导致皮肤干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问题,还可能会使呼吸道黏膜的水分大量散失,降低其抵抗力,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3、天气多变秋分期间,天气变化较为频繁,可能会出现突然的降温、降雨或者大风天气。

这种多变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秋分的养生常识1、饮食养生(1)滋阴润肺秋分时节,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蜂蜜、山药等食物。

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作用;百合能润肺清心、安神定志;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滋阴的作用;蜂蜜则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山药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

(2)少辛增酸秋季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损伤肺气。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等,具有收敛肺气、养肝血的作用。

(3)均衡营养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蛋类、豆类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起居养生(1)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要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秋分节气有什么特点

秋分节气有什么特点

秋分节气有什么特点秋分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夏季正式过去,进入秋季。

秋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气候、农事和民俗方面。

在气候方面,秋分节气处于秋季的中期,此时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

夜晚的温度变得较低,早晨也会出现露水或霜冻。

同时,秋分后阳光也开始变得柔和宜人,不再像夏天那样炙热,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总的来说,秋分节气是一个过渡季节,气温不是特别寒冷,而是比较凉爽宜人,正值人们度过夏天后的消暑季节。

在农事方面,秋分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

一方面,秋分节气是收获的季节,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收割谷物和蔬菜。

此时的农田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给农民带来了喜悦和欢乐。

另一方面,秋分后是进行秋季种植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机。

农民们会根据天气和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秋季播种,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农田的灌溉,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在民俗方面,秋分节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和习俗。

一种主要的习俗是同时与秋分相连的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团圆”。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欣赏明亮的月亮,并举行月亮照料仪式,同时也进行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以秋分为基准的庙会、观灯、登高等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众的参与。

除了以上的特点外,秋分节气还代表了一个事物的平衡与和谐,也表达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平衡的心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借助秋分节气,表达对自然界和家庭、团圆和和谐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崇尚。

秋分节气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平衡,号召人们保持身心的平衡,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秋分节气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特点的节气。

它代表了夏季与秋季的过渡,天气逐渐凉爽宜人;同时也标志着农作物的丰收和农田的整理,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打下基础;而在人们的生活中,秋分节气体现了平衡与和谐的价值观。

无论是气候、农事还是民俗,秋分节气都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期待。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到来。

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温度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降雨量逐渐增加以及气候逐渐干燥等方面。

首先,秋分节气期间的温度逐渐下降。

随着夏季的结束,秋分节气正式进入秋天,气温逐渐降低。

在秋分节气之前,由于夏季的余热,气温仍然较高,但随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清晨和夜晚的寒意逐渐增强,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其次,秋分节气期间昼夜温差增大。

由于夏季的余热还在大气中存在,白天的温度相对较高,但夜晚的温度会明显下降。

因此,秋分节气期间昼夜温差增大,尤其是持续多日的晴朗天气,这种温差会更加明显。

这也是人们容易感受到秋季凉爽甚至寒冷的原因。

第三,降雨量逐渐增加是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之一、秋季是气候转换的季节,夏季的高温和高湿度逐渐逝去,取而代之的是秋季的凉爽和较低的湿度。

在秋分节气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水汽也开始减少,导致降雨量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长江流域等地,秋分节气之后的降雨量增加较为明显,为农作物的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此外,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逐渐干燥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夏季的高温和高湿度逐渐减弱,而秋季的较低湿度和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相应减少。

因此,秋分节气之后,空气中的湿度较低,人们感觉炎热的天气逐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干燥的气候。

这种干燥的气候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需注意做好适应措施。

总结起来,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为温度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降雨量逐渐增加以及气候逐渐干燥等。

这些特点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到来,也为人们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特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人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24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

24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

一、24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24节气气候特点11、春季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为315度。

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

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

夏季的开始。

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

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

“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

秋季的开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标志着秋季正式的开始。

每年的公历9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上的位置即达到最南点时,这一天的黑夜白天时间平分,因此称为秋分。

秋分节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气候、物候和天文现象方面。

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气候逐渐干燥,阳光逐渐减弱,夜晚温度下降迅猛,白天暖阳照耀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秋分时节,大地上的植物开始凋零和落叶,进入收获的季节。

同时,小动物也开始进入冬眠状态。

此外,秋分之后大地的寒意更浓,天空云朵愈来愈少,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

秋分节气的风俗多与丰收和祭祀有关。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丰收的传统,农民们在秋分时节进行丰收祭祀。

在农村,人们会选择一天晴好的天气,全家人在田地里举行庆丰收的仪式,感谢大地的恩赐。

一般会在地里摆上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等,还会煮食出丰收之后的新米新果等食物,全家人一起吃饭庆祝,祈求来年丰收。

有些地方还有丰收游行和庙会等活动,人们穿戴节日盛装,舞狮、舞龙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也会出现在庆祝活动中。

除了丰收祭祀之外,一些地方还有秋分祭祀祖先的风俗。

人们会亲近自然,选择一片宽阔的草地或山林,在一个平静的夜晚,点燃香火,祭拜祖先。

秋分之时,家人会回到老家,对祖先的牌位进行扫墓祭拜,烧纸、焚香、献花等,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这一天,也是人们追念逝去亲人的重要时刻。

此外,秋分节气还与中医养生有关。

民间有“立秋补处暑,秋分补中伏”的说法,意思是秋分之后的气候温和,是适宜养生的时节,此时人体的胃、脾、肺等脏腑功能较强,适宜补养。

人们会选择一些滋补的食材,如核桃、松子、蜂蜜、大枣等,补养身体,提高抵抗力。

总的来说,秋分节气的特点是天气转凉,物候进入收获期,气候开始干燥,阳光逐渐减弱,夜晚温度下降迅猛,夜晚时间逐渐增加等。

在风俗方面,秋分节气与丰收和祭祀有关,农民们会举行庆丰收的仪式,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之情。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庙会和游行等活动,人们穿戴节日盛装,观看传统艺术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此时,来自
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

全国绝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
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
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
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
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从秋分
这个天起,气候主要表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
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
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
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
格外紧张。

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
是影响“三秋”正常实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
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三秋”大忙,贵在“早”字。

即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
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
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
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