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套分子筛合成高通量系统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投用

合集下载

TS-1分子筛的合成、催化及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TS-1分子筛的合成、催化及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19]Tiramisu M,Peregoq Notary B,Preparation of porous crystalline synthetic material comprised of silicon and titanium oxides,US Patent 4410501,1983
[20]Takashi T,Metallozcolites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Current Opinion in Solid-Stateand Materials Science,1997.2:76--8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TS-1分子筛的合成、催化及
应用研究
专业:化学
******
班级学号:************
*******
二○一四年三月
一、本题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传统的化学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而近些年兴起的绿色化学工业技术是对传统化学工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源头阻止环境的污染,减少副产物和废料。[1]绿色化工技术是要利用化学原理和新化工技术,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不产生污染,又充分利用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溶剂助剂和催化剂,通过无害的反应过程,节约能源,生产对环境友好、对人身健康有益的产品,实现绿色化学的愿望。[2]分子筛催化技术在开发对环境友好工艺、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有巨大的潜力。分子筛催化剂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环保等产业的发展。[3]经典的沸石分子筛是指含水的硅铝酸盐晶体。但现在分子筛早己超出了此范围,含钛、钒、柿、钴等杂原子的沸石分子筛及磷酸铝等非沸石型分子筛不断被发现或合成。将钛引入到分子筛,可使其获得特殊的催化选择氧化性能。[4]1983年Taramasso及其合作者最先报道了钛硅沸石分子筛TS-1的合成,由于其在H2O2参与的有机物分子的选择氧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副产物为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5],以TS-1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近年应用于的反应有:苯酚羟基化制邻、对苯二酚,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苯乙烯氧化制苯甲醛、苯乙醛等。[6]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开发应用于这一高效、洁净的新工艺的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7]。

深度好文‖异戊烯联合装置C5资源综合利用!

深度好文‖异戊烯联合装置C5资源综合利用!

深度好文‖异戊烯联合装置C5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好文‖异戊烯联合装置C5资源综合利用!在石油烃类裂解制取乙烯的过程中,有大量的C5馏分产生。

石油化工产业的飞速,随着各乙烯装置的进一步扩容改造,C5馏分产量将明显增加。

而C5馏分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为此,对C5系列的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将降低乙烯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的异戊烯联合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利用实例。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工所)主要从事C5分离、C5馏分综合利用的研究,拥有一套65kt/a的C5分离装置。

2001年采用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裂解C5催化蒸馏合成甲基叔戊基醚(TAME)、TAME分解制高纯度异戊烯中试技术以及化工所开发的异戊烯异构化技术,建成并投产异戊烯生产单元,刚建成时生产能力为1kt/a,后经脱瓶颈改造和工艺优化,现生产能力已达3.5kt/a;2003年采用化工所开发的醚后C5加氢制戊烷技术,建成并投产戊烷生产单元(生产能力达7kt/a);2006年采用化工所开发的轻质C5加氢制丁烷技术,建成轻质C5加氢单元(生产能力达2.5kt/a),并已试开车成功。

这3个单元组成了异戊烯联合装置。

1、C5分离后综合利用前景及主要技术1.1 C5分离后综合利用前景C5是乙烯生产中的副产品,每生产10t乙烯有1tC5产生。

在美国、德国和日本,C5的深度利用已经延伸出一条精细化工产业链,广泛用于橡胶、香料、农药、维生素片等产品中,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相当高。

然而在国内石化行业,因为提炼技术难度大,C5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充分利用。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乙烯生产量为6270kt,其中仅中国石化就已达到4250kt。

2006年除上海赛科900kt/a乙烯工程投入运行外,中国石化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合作的扬巴工程也正式投产,中海油与壳牌合作的800kt/a乙烯项目也将于2006年底或2007年初投产,2006年我国乙烯产量将达到9000kt左右。

石科院介绍

石科院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

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

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

多年来,石科院在技术创新方面既重视与企业和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市场拉动的作用又十分重视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累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经验,发挥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目前,石科院拥有从原油评价到各项炼油工艺技术及催化剂开发,直到石油产品研制和评价的全炼油厂成套技术的开发实力和研发优势。

科研业务领域包括:清洁汽/煤/柴油生产技术、劣质和重质原油加工技术、油化结合技术、芳烃生产技术、石油产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替代资源研究、炼化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分析测试等配套技术共十个方面。

石科院下设17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为1246人,各类技术人员959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4人,高级技术人员468人;博士237人,硕士272人。

拥有近千套中小型炼油和石油化工试验装置及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涉及炼油工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添加剂以及油品应用研究等领域。

石科院有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重(劣)质油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机构。

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机构)受上海启元特种气体发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机构)受上海启元特种气体发

利用现有 厂房,内部
改造

1.高纯氧及氪氙生产装置区西侧:原料及产品储罐区,防火等级

乙类;

储罐区
设产品液氧储罐,原料液氧储罐,液氮储罐。 2.二氧化碳提取装置区东侧:原料及产品储罐区,防火等级乙类,
露天新建
设原料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产品液态二氧化碳储罐。
3.一号车间南区域:设原料氖氦管束罐。
上海环境热线
1.2. 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 本项目主要有高纯氧及氪氙生产装置区、二氧化碳提纯装置区、原料及产品储罐
区、一号车间(原有改建)、仓库(原有改建)等。 项目配套的公辅设施主要新增循环水系统,其他利用现有填平补齐。 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 1。
上海环境热线
3
类 别
名称
内容和规模
事故 本项目生产、储存的物料为惰性气体及氧气,事故状态不会对
环 (废水) 环境造成污染,本项目未建事故应急池。

工 废水收集
循环水排污水收集管路系统(明管铺设)
程 固废存放
设固废暂存间
备注
/ 新增 新增
其 他
/
综合楼(包括办公、餐厅、浴室、变配电供电设施等)、门卫 利用现有
项目产品及规模见表 2。 表 2 项目产品及规模

序 号
产品名称
单位
1
高纯液氧
t/a
2
高纯氪气
Nm³/a
3
高纯氙气
Nm³/a
4
氧气
Nm³/a
高纯氖气 5
高纯氦气
Nm³/a Nm³/a
6
液态二氧化碳*纯度>体
含氦、氖、氩、氪、 氙、氮、二氧化碳的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中国色谱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介绍在国内外色谱领域享受盛名的《色谱》杂志创办于1984年,其创始人正是我国著需分析化学科学家、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一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

卢院士首开中国髙效色谱研究之先河,在中国色谱领域、'戎马一生〃,毕生致力于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开展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理论、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色谱人才的培养、色谱研究基地的创建、色谱学科的对外合作及交流上做出了卓越的贡励无数卢佩章院士于1925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籍福建永吐卢院士生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少年时饱经忧患,1938年杭州沦陷,当时只有13岁的他眼看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家乡,无比愤恨,不得不随家流亡到重庆,并于1942年在重庆淸华中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在祖国大西南求知、求学的生涯。

卢老先生的父亲卢公恒早年曾留学日本,一生厌恶官、商,受父亲影响,卢佩章院七从小就立志长大献身科学,上科技报国之路。

后来,他在边工作边自学的环境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又得到了汤腾汉教授、黄衡禄教授、李国镇教授的亲切教导,培养了他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1948年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卢佩章先生留校任助教。

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卢先生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放弃了同济大学助教职位,奔赴百废待兴的东北,走进了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一一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

当时,''色谱"对很多科学家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由于建国初期国家亟需完成从煤里制取石汕这一国民经济急需的科研任务,卢佩章先生在承担了其中水煤气合成产品的分析任务后,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任务,并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聚甲氧基甲缩醛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聚甲氧基甲缩醛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3期·758·化工进展聚甲氧基甲缩醛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丁焘,申志兵,张君涛(西安石油大学石油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来自非石油基的聚甲氧基甲缩醛因具有十六烷值高、与柴油互溶性好、氧含量高等优点,与柴油混配后作为柴油燃料可以提高柴油机热效率,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环保柴油添加组分。

本文在介绍聚甲氧基甲缩醛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作为柴油添加剂的性能指标基础上,对其合成技术和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比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指出离子液体薄膜催化技术是聚甲氧基甲缩醛当前较为适合的产业化路线;并对聚甲氧基甲缩醛柴油的燃烧排放特性,以及其作为新配方燃油组分和新型环保溶剂油等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了确定聚甲氧基甲缩醛的合适聚合度值及其添加量,加强车用测试并及时建立相关标准是聚甲氧基甲缩醛作为柴油添加剂后续应用研究工作的要点。

关键词:聚甲氧基甲缩醛;柴油添加剂;燃烧排放中图分类号:TQ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3–0758–08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3.017Research progress 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olyoxymethylenedimethyl ethersDING Tao,SHEN Zhibing,ZHANG Juntao(Research Center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s,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Shaanxi,China)Abstract: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 made from non-petroleum-based substitude fuel is a new kind of green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diesel fuel additive,which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because of its high cetane number,high oxygen content and non-intermiscibility gap between diesel. It can improve the diesel fuel’s cetane number and combustibility while reduce the emissions of pollutant. This work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PODE.First,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performance indexes for diesel fuel of PODE n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 of chain propagation for synthesis reaction was also summarized. Using ionic liquid thin film catalysis as the possible industrialization route for PODE was propos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DE n as diesel addictive and its new applications of being new component in fuel and new type of green solvent oil was also presented. Finally the trend and key tasks of future research work was pointed out. The proper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addictive amount of PODE should be determined,and the combustion and power performance of diesel fuel blended with PODE should be checked by lots of experiments.The production standard should be also established.Key words: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diesel fuel additives; combustion and emission收稿日期:2015-07-24;修改稿日期:2015-08-17。

ZSM-5沸石分子筛

ZSM-5沸石分子筛

☆ 优异的择形选择性 以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 只有比晶 孔小的分子可以出入,催化反应的进行受着沸石晶孔大小的 控制, 沸石催化剂对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表现出 极大的选择性。ZSM-5沸石十元环构成的孔道体系具有中等 大小孔口直径, 使它具有很好的择形选择性。
2.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1. 水热合成法
但是对于具有高硅铝比的ZSM-5来说,其表面的Na+ (阳 离子)含量低,通过离子交换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5.后处理法 主要的后处理方法有:水热处理法、酸处理、碱处理和热处
理等。沸石分子筛的性质与功能主要取决于其骨架硅铝比及其 孔道的结构,硅铝比高的样品通常具有更强的耐高温、耐水蒸 汽和抗酸的能力。水热处理或酸处理可以脱除沸石骨架中的铝, 从而提高骨架硅铝比。同时,沸石样品经过水热处理或酸处理 后还可以形成介孔结构。
AZ-1 BoraliteC FZ-1 ZBH ZSM-5
TSZ TZ-01 LZ-105 NU-5 Silicalite
ZSM-5沸石分子筛:
❖ Z S M- 5 是一种具有高硅三维交叉直通道的新结 构沸石分子筛。高硅铝比的ZSM-5 亲油疏水,水热 稳定性高。ZSM-5 分子筛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 Pnma ,晶胞参数为 a=2.017 nm,b=1.996 nm,c= 1.343 nm。
12-8-8
八面沸石
FAU
12-12-12
三叶沸石
CLO
20-20-20
维数 3 3 3 1 2 3 3 1 1 2 3 3 3
孔径 / nm 0.41 0.38*0.38 0.36*0.51 0.45*0.52 0.43*0.55 0.53*0.56 0.58*0.54 0.55*0.59 0.71 0.65*0.70 0.67 0.74 1.32*0.40

沈国舫院士简介

沈国舫院士简介

沈国舫院士简介沈国舫沈国舫 Shen Guofang (1933.11.15 -) 林学及生态学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

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

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第一个提出了分地区的林木速生丰产指标,主持起草了《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政策》。

曾对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后期着力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咨询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院士简介周廉周廉(1940.3.11-)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

吉林省舒兰县人。

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制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了均质铸锭及最佳时效形变技术,在铌钛和铌三锡材料及高场磁体制备性能研究及超导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主持了钇系超导块材、铋系超导带材及高温超导电缆等多项研究,在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稀有金属新材料重点攻关、高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高JC钇钡铜氧超导体材制备技术”获1999年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

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福生(1932.4.26-)。

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

上海市人。

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与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首套分子筛合成高通量系统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投用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卷),期】2011(42)8
【摘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Free Slate公司引进的高通量分子筛
系统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完成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院成功完成高通量分子筛合成系统的引进工作,该系统将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单位开放,承担研究工作。

【总页数】1页(P26-26)
【关键词】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分子筛系统;合成系统;高通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套;Free;引进工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41.12
【相关文献】
1.新结构分子筛SCM-14大突破——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绿色化工与工业
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为民 [J], 郑丹
2.全国首套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在江苏常州投运 [J], 本刊讯
3.石油化工研究院“低成本β沸石分子筛合成技术”及“分子筛高压合成中试装置”中试放大试验成功 [J],
4.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甲苯歧化催化剂在白俄罗斯投用成功 [J],
5.南开大学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分子筛催化甲烷制甲醇研究获进展[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