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旧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瞒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最终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怜悯

B.剧烈指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深刻揭示了鸦片斗争爆发的本质缘由

【答案】选D

【解析】材料中“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白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真实目的,故选D。

2.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使列强限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

C.有效削减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答案】选B

【解析】由该条约内容可以看出列强通过关税特权获得了贸易自由,表明列强通过此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

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见,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相识是()

A.是台湾士绅仿照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状况下保卫祖国的特别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答案】选B

【解析】“改年号为‘永清’”说明还是旧式政权,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可知是中日甲午

斗争之后台湾被割让,台湾人民实行的特别措施,故B项正确;台湾民主国成立是为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而不是脱离祖国的行为,故C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材料中体现不出拥护大清王朝的信息,故D项错误。

4.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起先打破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选B

【解析】材料中乾隆皇帝的意思是:西洋除了有英国外还有很多国家,假如都像英国那样派公使到北京怎能一一同意呢?《北京条约》中有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款,故B项正确。

5.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务中,标注正确的有()

A.4处

B.3处

C.2处

D.1处

【答案】选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斗争的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三元里抗英发生于1841年,中日甲午斗争的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反割台斗争发生于1895年,义和团运动的时间是1899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是1900年到1901年,因而①②④⑦四处正确,选A。

6.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准备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更在确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答案】选C

【解析】依据材料中“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要求对方也守约”等信息说明随着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对外关系上渐渐近代化,故C项正确。

7.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拓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选C

【解析】由1898年可解除A、D两项;由“义民”“民气”“排外”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故选C项,解除B项。

8.多年的探讨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相识。抗日斗争和抗日斗争时期,两者上限是迥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辩难有定论

B.“抗日斗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相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斗争的起点

【答案】选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斗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

9.《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忱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主动性

C.抗日斗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斗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加

【答案】选D

【解析】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事务为抗战时期的后撤,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加,故D项正确。

10.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汉奸日益增多

C.民族冲突起先激化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

【答案】选A

【解析】侵华日军在华建立傀儡政权,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本质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故A项正确。

1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先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据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倒戈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A.标记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D.表明中国抗日斗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答案】选C

【解析】解答本题须明确这一宣言是国际性法律文件,以及这一宣言确定了中国的合法权益,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解除。

12.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实行的国庆大会上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我国近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同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英等国情愿撤销不同等条约的缘由是中国的崛起

B.美、英等国情愿撤销不同等条约的目的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维护反法西斯大局

C.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同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

D.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敬重的大国

【答案】选B

【解析】抓住材料时间予以分析,1942年中国处于抗战相持阶段,还没有崛起,故A项错误;美、英等国情愿撤销不同等条约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有力协作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故B项正确;

抗战期间主要废除的是治外法权,“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同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能说明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敬重的大国,故D项错误。

13.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推断,该不同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同等条约的内容。留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拿破仑三世”“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等。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于1852年建立法兰西其次帝国,并在1856年与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其次次鸦片斗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中获得了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以及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权益,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中的条约不符合题意。

14.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的星条旗可知,美国参加了这次侵华斗争,由所学学问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战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故选D。A项是鸦片斗争的结果,B项是中法斗争的结果,C项是甲午中日斗争的结果。

1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加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更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B

【解析】由清道光帝谕旨中“准其贸易”“赏借”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仍有体现,故B项正确。由谕旨中通商口岸的名称及题干中“道光帝”可知,A项错误;由谕旨内容可

知,《南京条约》尚未签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更,C项错误;由“香港仍坚持‘赏借’”可以看出D项错误。

16.“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举国震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的落后,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的局面。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

17.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见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意在考查考生获得图文信息和调用学问分析问题的实力。由“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由中国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被西方殖民者贬低为“野蛮”、而外国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却自诩为“文明”可知,作者意在斥责和抨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B项符合题意;由画面中的“杀人”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不符合“政治讽刺漫画”的特点,解除。

1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稳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依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项有较强的干扰。“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的,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

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而是列强在华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因此D项错误,B项正确。

19.2019年是抗日斗争成功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宏大成功,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宏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时间统计简表

材料二抗日斗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验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主动参加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建,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斗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斗争中战胜清朝;其次次则是2019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其次”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斗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斗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成功的历史意义。

(2)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主动参加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建”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答案】(1)特点:中国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各大战场中起先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斗争;中国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成功;大大增加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中国的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答三点即可)

(2)说明:1944年,中国参加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7年,中国参加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

(3)第一次“换位”。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其次次“换位”。

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中国战场起先、结束的时间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协作归纳;其次小问,结合教材学问即可回答。第(2)问,结合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和关贸总协定的形成回答。第(3)问,结合1894年和2019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回答即可。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峻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支配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吵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爱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实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吵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使臣所持看法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缘由。

【答案】(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屈辱的听从地位。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峻分歧”概括即可;其次小问由“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支配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可知,清廷官员的“天朝上国”心态;第三小问由“1834年”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国力强盛。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其次小问从西方列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角度作答即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人教版必修一:1894—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解析版)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1894—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答案】 C 【解析】据题目中“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选C项。 2.(2017·山东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曾经挖苦地指出的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 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曾经挖苦地指出的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选C项。 3.(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 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答案】 B 【解析】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给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义和团的行为体现了其破坏性,故选B项。 4.(2017·四川巴中零诊)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 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考纲】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 (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高考回眸】 【考情分析】 ①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讲,非常适合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比较容易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等,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部分内容。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③日本侵华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后出题的可能性很大。 ④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应对策略】 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在客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旧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瞒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最终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怜悯 B.剧烈指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深刻揭示了鸦片斗争爆发的本质缘由 【答案】选D 【解析】材料中“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白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真实目的,故选D。 2.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使列强限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 C.有效削减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答案】选B 【解析】由该条约内容可以看出列强通过关税特权获得了贸易自由,表明列强通过此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 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见,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相识是() A.是台湾士绅仿照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状况下保卫祖国的特别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答案】选B 【解析】“改年号为‘永清’”说明还是旧式政权,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可知是中日甲午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6 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06 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1.爆发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西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本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开展虎门销烟。 3.结果 (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3)不久,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4)1860年,清政府又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5)美俄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影响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概况 (1)1894年,日本借平息朝鲜农民起义之机,挑起战争。在黄海大战后,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2)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马关条约》的内容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 (1)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实力深入中国内地。 (3)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第15讲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 1840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甲午战争(近代外交观念淡薄) 2018·全国卷Ⅱ(选择)清政府外交观念进步 辛亥革命2018·全国卷Ⅰ(非选择)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9·全国卷Ⅱ(选择)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 2018·全国卷Ⅰ(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2019·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准备2018·全国卷Ⅰ(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2017·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 日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 2018·全国卷Ⅱ(选择)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2017·全国卷Ⅱ(选择)抗日战争的

影响(国共力量对比变化) 命题分析 1.侧重列强侵略与晚清政府变局的关联、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抗日战争的理解。 2.着重考查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1.全面把握高频考点。 2.适当补充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以弥补教材不足。 3.弱化民国时期的国共对峙。 4.从国共抗战和世界视野角度复习抗日战争。 第15讲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1.时代背景。 项目中国世界(英国为代表) (1)政治状况君主专制强化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2)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工业革命进行,工业资本主 义发展 (3)文化状况愚昧封闭,华夷观念 盛行 自由主义逐步盛行 (4)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积极对外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偶然因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拓展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经济手段无法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的贸易逆差,必然会上升到战争方式。 2.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2)空间:战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3)反侵略典型:爱国将领抗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结果:中国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条约主要内容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18浙江省东阳中学月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3.(2013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4.(2018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七次模拟)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5.(2018黑龙江省哈九中第四次模拟)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这一现象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江苏省淮海中学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学案:必修1 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强侵华的史实 (1)鸦片战争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概况: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1900—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国发动。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地位: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 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②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条约》 时间、地位:1901年,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偿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④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畏惧六部之首;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4.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

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 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5.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英法两国认为:可以与中国保持平等关系;这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而中国皇帝则认为:这是封贡体制的终结和对中国天下共主身份的否定,不可接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法的主张是为了与中国平等往来 B.外国公使驻京可方便对中朝贡 C.朝贡体制能够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 D.中国统治者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是 A.《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理想化 C.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央集权被削弱 D.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 7.曾国藩在讨伐太平军时,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土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速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协定关税B.勒索大量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 答案 A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因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而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割占香港岛强占香港,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答案 A 解析根据表格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知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A项正确。B项“全民”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2019·云南铜仁一中月考)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0题)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2.(2011年12月台州调研14题)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3.(2011年10月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3题)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4.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是() A.台儿庄之战 B.平型关之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5.(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10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6.(2012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高考题组】 考点一近代列强的侵略 1.(2021·安徽文综·T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推断,该不公平“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的内容看,此时法国在华已经取得了深化内地、自由传教、在北京派驻公使等特权,这些特权取自1858年的《天津条约》,但因当时中法双方没有换文。再由“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可知,1860年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连续有效,故B正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是英国、日本与清政府签订的,均与法国无关,故A、C错误。法国虽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国之一,但时间与内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D错误。 2.(2021·上海单科·T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哽咽”。这些令他“哽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B。《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 3.(2021·四川文综·T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解析】选D。第一次鸦片战斗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星条旗反映的是美国侵略者,故A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斗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甲午中日战斗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错误;图片中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当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斗,战斗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正确。考点二中国晚清近代化 4.(2021·山东文综·T19)史学争辩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

2018年高考历史-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练习(五)有答案

A.英国B.德国 C.俄国D.日本 6.(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四川卷文综历史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上海卷历史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9.(来源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0.(郑州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A.精明强干B.不谙近代外交 C.不顾自身利益D.软弱无能 11.(郑州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A.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本质 C.将维护国家尊严放在第--位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12.(曲靖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842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近1 000万英镑,到1843年达到1 500万英镑,1844年上涨到2 200万英镑,这—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考点10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强化训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图为1844~1856年广州、上海与英国贸易变化情况对比。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进出口总值 A.清朝政府主动对外开放B.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英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D 【详解】 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50年代后,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英国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并将侵略的重心由华南向华东推移,特别是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推移,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龙头,其在经济发达程度、资源条件以及地理区位优势上都比广州要好,因此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第一贸易大港是必然的结果,故选D项;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了,但此时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是被迫的,排除A项;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能说明广州、上海贸易地位互换的原因,排除B、C两项。 2.(2021·河北沧州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爆发时,一些官员已经意识到“天朝”将不敌岛夷,但是“天朝”的固有思维容不得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即使是对事实稍有认识的人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直言不讳,还是装作毫不知情。选择了前者的人往往会被当作“汉奸”来处理。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战舰与火炮的强大B.剿夷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C.清王朝意识形态的落后D.清军装备落后军纪涣散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思想容不得清政府一些官员对中英实力进行理性的思考,这

反映出当时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从而进一步反映出清王朝意识形态落后,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思想意识的落后,没有涉及到英国战舰与火炮情况,故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清朝主流思想依旧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而且材料没有体现当时官员提出剿夷的主张,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思想意识的落后,未涉及清军装备落后军纪涣散的情况,故排除D。 3.(2021·河南开封市·高三三模)1840年《悉尼商报》刊登文章称,“鸦片交易在过去和现在都在损害这个国家的合法商业,威胁到我们的收入。”1850年纽约《商人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不能同时接受商品和毒品,因此,就英国而言,哪个工业应该受到鼓励?”材料主要反映 A.鸦片贸易造成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 C.部分商人理性认识鸦片贸易的影响D.英国政府应大力提倡鸦片贸易 【答案】C 【详解】 材料“鸦片交易在过去和现在都在损害这个国家的合法商业,威胁到我们的收入”“中国不能同时接受商品和毒品”表明,《悉尼商报》和纽约《商人杂志》认为,鸦片贸易虽然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也损害了其商业的合法性,同时也“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收入。这说明部分商人对鸦片贸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故C选项正确;鸦片贸易使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的地位,而非逆差,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贸易为英国攫取了巨额的财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B选项错误;《悉尼商报》和纽约《商人杂志》不代表英国政府的态度,且两家商报明显是希望能够限制鸦片贸易,D选项错误。 4.(2021·河南高三二模)下面是1843年前后中英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对比表。由此可知 A.英商在华倾销获条约支持B.中国民间设厂限制被取消 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大增D.中国民族企业被外资侵吞 【答案】A 【详解】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教师版)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 专题突破1:1840年至1900年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知识背一背】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一.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前的中国: (1)时期:清道光帝统治时期 (2)经济基础: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政治状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八股取士下的科举制使得中国人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文化陷入被动局面。 2.过程: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为扭转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时间:1839年 (3)地点:广东虎门 (4)结果:林则徐在虎门将鸦片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企图发动侵掠战争。 (5)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展现了中国反对外来侵掠者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林则徐也因此壮举堪称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导火索):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4.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挑衅 5.过程: (1)前期:1840年6月-1841年,英军北上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 (2)后期:1841年-1842年8月,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对英宣战,英军沿长江攻至南京。 6.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定夺 5.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延续:1843年英国又被迫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美法两国趁火打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法国美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 2.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3.时间:1856年-1858年 4.过程: (1)前期: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实行殖民统治。使得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2)中期:1857—1858年,法国因马神甫事件加入战争,使战争扩大化,北上攻打天津,签订《天津条约》(3)后期:1858年—1860年,英法不满清政府指定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五.《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内容: (1)公使进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