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作者:崔姝声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东北地区的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地区艺术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

而在东北地区更是生活着较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艺术与东北小调共同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歌系统,在丰富东北地区文化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因此,本文主要对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风格;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93-02东北地区主要是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满族、赫哲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东北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中衍生出的东北地方民歌也体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东北民歌是东北文化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东北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和人文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也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欢迎。

通过对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风格特点和演唱的研究,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发展东北地区是对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泛称,其共同属于东北平原。

而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因此不论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还是语言特点基本上都是比较类似的。

但对于东北地区的人民来说,就必须给予“闯关东”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很多东北人最初都是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闯关东之后留在了东北。

此外,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例如满族、赫哲族、朝鲜族、蒙古族等等,这些民族中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歌。

在东北民歌之中,包含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三大类。

在调式方面,小调这个种类又是东北民歌之中数量最多的,更是流传和传唱度最广的曲目种类,当前也仍旧流传在东北地区的各个剧院剧场和街头巷尾中。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东北地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歌颂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生活的艰辛。

东北地域的原生态民歌是当地人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这些民歌大多诞生于农耕社会和游牧民族,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统。

《大海航行靠船帆》、《高山流水》等歌曲,展现了东北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些歌曲的旋律朴实无华,歌词真挚感人,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域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民歌演唱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东北地域的民歌演唱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吸引着广大听众。

演唱者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诠释民歌的内涵,展现出东北人民的淳朴和豪迈。

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感悟演绎着这些古老的民歌,让人们仿佛回到了最纯粹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了最真实的情感共鸣。

这种纯粹、真挚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民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会通过歌曲的音乐、歌词等多种形式,向听众传递关于东北地域的地理风貌、民族传统、历史故事等丰富的文化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这些民歌还承载着东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通过歌曲中的字里行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文化内涵的传递和展现,丰富了东北地域民歌演唱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在演唱中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审美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东北民歌《新货郎》的艺术特征解析及说唱技巧探究

东北民歌《新货郎》的艺术特征解析及说唱技巧探究

东北民歌《新货郎》的艺术特征解析及说唱技巧探究[摘要]东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调生动活泼,内容和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新货郎》是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东北民歌之一,旋律、唱腔和歌词都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本文对《新货郎》中音乐句法结构、音乐与语言关系、说与唱的结合三方面深入剖析研究,使歌者认识东北民歌特有的语言特点和音乐处理方法,挖掘其蕴含的艺术价值,为准确把握演唱技巧,生动演绎作品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货郎音乐结构音乐与语言说唱技巧《新货郎》是一首东北民歌,原唱者是中国男高音歌唱家郭颂,该歌曲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郭颂(1931-),辽宁沈阳人,擅长演唱东北民歌,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活跃在民族声乐舞台上,他相继创作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越走越亮堂》等反映东北民族特色的歌曲50余首。

其中,《新货郎》是一首融抒情与叙事为一体的六声音阶羽调式歌曲,描写山区售货员售货的场景,反映社会主义新山村的变化。

本文对《新货郎》的音乐句法结构、音乐与语言关系和说与唱的结合三方面剖析研究,以使歌者理解歌曲的创作内涵,准确、完美地演绎作品。

一、音乐句法结构分析《新货郎》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歌词接近东北生活语言形态,是一首具有说唱(宣叙)风格的歌曲,建立在坚实的2/4拍上,采用Allegro乐观、欢快的快板。

全曲建立在六声音阶(加变宫)羽调式上,在轻松愉悦的前奏过后,由八小节吆喝声的拖腔引句导人。

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9小节至第21小节)由三个乐句组成,均呈现切分音弱起的形式,表现货郎推着小车去卖货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间奏部分引用了前奏的音乐素材,导入说唱风格的第二部分(从第25小节至第69小节),这部分由三段分节歌形式组成,其中第一段,由十二句排比性的垛口句构成,前六句作曲家抓住了两拍子一强一弱的节奏特点,抑扬顿挫地介绍着车上的货物。

后六句则采用第一部分的节奏特点,避免了节奏上累赘似的重复,既增强了音乐性,又美化了语言。

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

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
民 族 文

文 艺 生 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2 0 1 5 — 0 2 春
( 哈 尔滨师范大学 音 乐学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东北 民歌具有非常悠 久的发展 历史 , 在 随着 时间的进化和演 变中, 它反应 的是 不 同历史时期 东北劳动人 民生活的 基本状 态, 东北 民歌一直以欢快、 激 昴的节奏向前迈进 。东北 民歌 富有浓郁 的地 方色彩 , 东北民间音 乐里面的二人 转对 于 东北 民歌的影响非常大, 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 内容及 唱腔上 , 都使得 东北民歌具有地方二人 转的色彩 。 也 正是这种特殊的 地域性 , 与二人转相结合的特 点, 东北民歌在作词 、 唱腔和 类别上都有 了大幅度提 升。
调本身就包含音乐上的旋律 成分 ,因此歌词 中的字调直接影 响
旋律 的走 向。 东北民歌的词与 曲结合部分遵从语 言声调 的变化 ,
其 音 乐 语 汇 是 以语 言 声 调 规律 为基 础 而变 化 的 。 东 北语 言 的 高
低 升降变化规律 , 以及体 现变化程度的“ 调值 ” 。 除 了阴平字调值 偏 低外 , 大多都和普 通话相一致 , 这都使东 北民歌的旋律具有 自 然、 流畅的基调。 除语言字调以外 , 语调高低也影响旋 律的起伏 。 东北人说话 时的语气非常重 ,使得 东北 民歌旋 律在 自然流畅的 表述中 ,承现 出语调重音很夸张的色彩 ,形成 旋律在平稳行进 时, 猛然变化 , 出现 六 度 、 七度甚至是超过八度的旋律大跳 , 造 成
快或是优思 , 都 是 以第 一 人称 ( 如: “ 我” “ 姐儿” “ 大姐” 等) 通 过 各
歌 中的小调体现出的却是一股能够融化所有愁绪 , 具有悲 凄的 、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按照种族、地理、文化背景或体裁、风格等把大至全世界小至一个民族的聚居区的音乐文化分成若干区域,是比较音乐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在查阅资料中,多数学者以风格色彩作为划分中国汉族民歌色彩区总的依据。

民歌的风格色彩主要由地理背景、早期古代文化背景、语言背景以及社会背景所影响形成。

根据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的差异,并综合参照上述各种背景及有关因素,汉族民歌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十个近似色彩区和一个特区。

一、东北部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大部及豫东南、苏北徐州一带。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传统小调,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很少。

小调是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自明、清以来,即有各种唱本刊行。

在传统节日中演唱秧歌十分普遍,突出的有胶东秧歌、鼓子秧歌、昌黎秧歌、定县秧歌以及东北秧歌等。

劳动号子的代表性种类是黄河号子和海洋渔民号子。

此外,东北的伐木号子也很有地方特色。

二、西北部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西、甘肃、宁夏大部、陕北、关中、青海东部以及内蒙西部。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山歌,其次是秧歌、小调。

民歌的传唱地区较为集中,音乐风格十分鲜明、统一。

“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和“花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体裁。

三、江淮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北、皖北以及豫东南部分地区。

它处在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因而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小调和民间歌舞领域更接近北方,而山歌和田歌,则有较明显的南方风格。

其主要体裁是小调包括花鼓等民间歌舞小唱、山歌包括田秧歌和少部分渔歌。

四、江浙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南、皖南东部、上海及浙江大部。

本区民间歌曲以优雅、婉转、清丽著称的江南小调为主。

就我国东半部地区来看,民歌从冀、鲁等地那种粗犷、健朗、风趣的格调经过江淮一带,直到本区才算完成了由北而南风格的转变。

在整体上,本区民歌偏重细腻、委婉、流畅、含蓄的特质已同北方诸地判然有别。

五、闽、台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福建、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的海丰、陆丰、惠来、惠东等地。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东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地处辽阔的中国东北地区,这里生产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在东北各族民间广泛传播和流传。

东北民歌集中体现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风景、送别、爱情、劳动、宗教以及战争等方面,这些题材反映了东北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成为他们心灵和文化的精神基础。

东北民歌在表达感情时,多采用色彩来丰富表达,其使用的颜色常常伴随着东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深深地渗透到东北地域的民间文化中。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东北民歌中常用的色彩和其所传达的意蕴。

红色是东北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颜色。

在东北地区,红色被视为吉祥色彩和神秘力量的象征。

比如,歌曲《红花红灯双双照》就以红色为主线,红花、红灯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浓烈,红色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在东北传统文化中,红色也象征着繁荣、喜悦和祝福等阳性的美好状态。

黑色也是东北民歌常常运用的颜色之一。

在东北地区,黑色常常用来表达哀愁、失落和痛苦等负面情感。

这一点在歌曲《黑马河》中得到了体现。

这首歌描绘了黑马河畔一位失恋的青年,他面对失去的爱情黯然神伤,忧伤的情绪被用黑色来描述,是一首抒情悲怆的东北民歌。

白色是以平和、纯洁、净化为主要意象的色彩,经常被东北民歌运用。

比如,歌曲《白雪深深》所表达的意涵就与白色有关。

雪是白色的,也是东北冬天的代表元素,因此雪花象征着彻底清洁,远山近岭皆紫色,白雪纷飞的景象则表达了冬季大地的宁静和平和。

黄色在东北民歌中较少出现,因为黄色常常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颜色之一,而且在东北地域中,黄色在自然界和文化意义上的表现并不显著。

但是,在部分歌曲中,黄色在表达一些特殊主题时也会运用。

比如,歌曲《夜半歌声》中有“月色黄,萝卜青”一句歌词,黄色的月光映照下的景象,也极具美感和艺术特色。

除此之外,东北民歌中还有一些其他色彩的运用。

比如,绿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在歌曲《春天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蓝色常常被用来表达广阔、深邃、神秘等意象,歌曲《白杨树》就运用了蓝色的色彩表现手法。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东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它是东北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市里,人们常常能够听到悦耳动听的民歌声,这些歌曲承载着东北人民的情感、传统和生活,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颂。

东北民歌的色彩是其独特之处之一,在音乐表现中融入了韵律、节奏和情感的传达,形成了独具东北特色的音乐风格。

东北民歌的色彩不仅体现在音乐旋律上,更融入到了歌词表达和表演形式中,体现出东北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东北民歌的音乐色彩丰富多样。

在东北地区,冰雪、草原、辽阔的天地是人们生活和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因此东北民歌在音乐上常常体现出壮美、豪放、激情澎湃的色彩。

比如《二连浩特草原》这首歌曲,曲调悠扬、明快,歌词简洁优美,传达出对草原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而《二人转》则是东北民歌中的经典曲目之一,曲调旋律欢快轻快,歌词情感丰富,展现出了东北人民淳朴热情的生活状态和奔放豪气的个性特征。

东北民歌的歌词色彩生动丰富。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为东北民歌的歌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歌词中常常出现对家乡的眷恋、对爱情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等情感主题,以及对东北地域风物、农耕生活、民俗风情的描绘。

比如《茉莉花》这首歌曲,歌词中描述了茉莉花的芬芳和美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东北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热爱之情。

而《长白山的故事》则以长白山为背景,歌词中描绘了长白山的壮丽景观和神秘传说,展现出了对东北大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东北民歌的表演色彩多姿多彩。

东北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歌手独唱的形式,也有合唱、二人转等形式。

在表演中,歌手们会通过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技巧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将东北民歌的音乐色彩生动地展现出来。

东北民歌的表演常常伴随着舞蹈、乐器演奏等元素,丰富了表演形式,增添了音乐色彩的魅力。

中国传统东北民歌演唱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中国传统东北民歌演唱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一、中国传统东北民歌的艺术色彩 东北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形式,其 体裁多样,其歌曲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与劳动过程 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歌唱的内容包括家庭、婚姻 以及社会等,从最初的口头传唱,再经过艺术家 的改编与创作,进而形成完整、固定的作品。东 北民歌作品的风格多样,其形式自由舒展,既有 粗犷豪放,又不失婉转细腻。在歌唱中多见润腔, 以颤音和滑音为主。《月牙五更》是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其体裁为小调,音调明快,通过细 腻和委婉的表达,借助“哎”、“啊”、“呀” 等东北民歌独具特色的衬词将东北地区的地方色 彩展现出来。二人转是东北传统民歌的重要体裁, 其诙谐生动,所表达和传递的是生活情趣,凸显 其乐观的态度。东北传统民歌的旋律特点既有粗 犷豪放,同时又有婉转细腻,通过声音的转折来 表达音乐的艺术色彩 [1]。 二、东北民歌演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1、抒情 东北民歌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家庭和社 会生活,通过演唱来表达情感,这是东北民歌演 唱艺术审美的灵魂与核心,同样也是歌曲的亮 点。抒情是民歌的审美特征之一,能够将歌曲中 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乌苏里船歌》是著名 的东北民歌,其歌颂了赫哲族人的幸福生活,进 而抒发其欢快,甜美以及开朗的心情。而《看秧 歌》则是抒发了少女对于朴实、真挚爱情的向往。 以抒情的方式,将歌曲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完全表 达出来,充分彰显东北传统民歌的性格色彩,以 情动人,这是传统东北民歌演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2]。 2、形象 在东北传统民歌当中,其描述了人物、动物、
东北民歌演唱艺术审美特征充分展现出现,以彰 显其魅力 [4]。
听众获得良好的听觉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赏
四、结论
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东北传
东北民歌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演唱
统民歌的发展过程中,其吸收和借鉴了传统的曲 艺术形式,其反映出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是指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东北地区辽阔的草原和苍翠的森林中,东北人民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民歌文化,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东北民歌。

在东北民歌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描绘,东北民
歌展现出独特的情感和形象。

色彩在东北民歌中有着直接的象征意义,可以代表情感、环
境和文化。

东北民歌中的色彩可以展示出浓烈的情感和情绪。

在东北人民的生活中,色彩承载着
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大海啊,故人啊》这首东北民歌中,歌词中用“海水是清冷的蓝”来形容故人的思念之情,蓝色代表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尽
的留恋。

歌词中也使用了“回忆是火红的熔岩”,火红的色彩象征着炽热的情感,表达了
对故人的热切思念和深情厚意。

东北民歌中的色彩还可以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东北地区拥有广袤
辽阔的森林和丰富多彩的季节,这些自然元素成为了东北民歌中丰富多彩的色彩表达的对象。

在《敖包相会》这首东北民歌中,歌词中描绘了“敖包下繁花似锦”、“黛瓦白墙,
屋檐花边,红霞烟纹”等,通过颜色的丰富描绘了东北人民的家园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东北民歌中的色彩还体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

东北人民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由和纯朴。

在东北民歌中,常常出现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
的色彩,如红色和黄色。

在东北的传统婚礼上,新娘穿着红色的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幸福;而在《红花姑娘》这首东北民歌中,歌词中出现了“红花红花似火烧”、“白花白花似同心”等,通过红色来描绘喜庆和纯洁的婚礼场景。

东北民歌中的色彩描绘丰富多样,不仅可以表达东北人民的情感和情绪,还展示了丰
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体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色彩不仅丰富了东
北民歌的艺术形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窗口。

了解东北民歌中的色彩,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东北民歌,并进一步认识东北地区的人文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