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合集下载

2019春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花城版

2019春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花城版

《茉莉花》【教学内容】音乐常识《茉莉花》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通过聆听、演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茉莉花》的曲调流传极广,变体极多全国大概有四五十个不同的版本,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其诸多变体的两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歌。

其中河北民歌《茉莉花》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而江苏民歌《茉莉花》表现的是少女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茉莉花》这首民歌虽然大部分学生较为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因而我采用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媒体,让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喜爱它,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二胡、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习新课1、导言:师:同学们好!今天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给你们。

(师二胡演奏《茉莉花》)师: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你熟悉这个旋律吗?它叫什么名字?师: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

)师小结:茉莉花洁白的花瓣,小巧玲珑、清香四溢。

正像歌中唱得那样“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茉莉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师:刚才老师唱的那首《茉莉花》你们熟悉吗?想不想唱一唱啊?(师弹琴伴奏,生唱歌词。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山歌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

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

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

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

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东北民歌《摇篮曲》教案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东北民歌《摇篮曲》教案花城版

《摇篮曲》教材分析: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

采用6/8拍,F宫调式。

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生:(欣赏)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生:(3?4个学生谈感受)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

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

]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生回答。

师纠正补充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

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师:你也来说说……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分析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摘要:东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色不仅反映出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本文基于大量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从音乐形式、歌词主题、演唱风格、节奏韵律等方面对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加深对东北民歌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其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特色、音乐形式、歌词主题、演唱风格、节奏韵律一、引言东北民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不仅反映了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还折射出东北人民的情感与思想。

因此,研究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不仅可以加深对东北地方文化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东北民歌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从音乐形式、歌词主题、演唱风格、节奏韵律等方面对东北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二、东北民歌的音乐形式东北民歌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以二部、三部和四部合唱居多,还有独唱、二重唱和器乐伴奏等形式。

其中,以女声合唱居多,表现了东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民歌的节拍多为二拍子和三拍子,调式以大调和小调为主,具有明快、抒情和婉转等不同的情感表达。

同时,东北民歌还借鉴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如满族的“满都拉”和朝鲜族的“永州音乐”,为其注入了异域风情。

三、东北民歌的歌词主题东北民歌的歌词主题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如田园生活、劳动场景、家庭琐事、战争历史等,也有抒发感情和婚姻生活的歌曲。

其中,以反映农村和工矿场景的歌曲居多,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同时,东北民歌的歌词还借鉴了民间传说和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歌曲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四、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淳朴和自然为主。

其中,男唱仰头、张嘴、放声的“高歌”风格尤为突出,表现了东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情感。

同时,东北民歌还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互动性,它承载着东北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社交习惯,是东北地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民歌《摇篮曲》教案

东北民歌《摇篮曲》教案

东北民歌《摇篮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单元“东北民歌”,具体内容为《摇篮曲》。

本曲以轻柔的旋律,温馨的歌词,描述了母亲对婴儿的呵护与期盼。

教学内容涉及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及简单的音乐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摇篮曲》的歌词、旋律及节奏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摇篮曲》,引导学生感受东北民歌的韵味,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及旋律的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摇篮曲》的歌词、旋律及节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东北风土人情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东北的地域特色,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摇篮曲》。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及情感表达。

b.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旋律及节奏的准确性。

c. 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分析其节奏、音高特点,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旋律、节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摇篮曲》2. 歌词展示3. 旋律简谱4. 节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摇篮曲》的歌词、旋律,并能准确演唱。

2. 答案:课后由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演唱的《摇篮曲》视频,作为作业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摇篮曲》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比较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准确性;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中节奏特点的展示;4. 作业设计中学生对歌曲的熟练掌握及家长参与的部分;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比较不同地域民歌特点。

音基 初级 基础知识汇总

音基 初级 基础知识汇总

高音清脆、
中国拉弦乐器最早来自唐代西北少数民族,因当时汉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后来汉族将这种马尾弓置于两根弦之间摩擦发音,搁在腿上拉走的拉弦乐器统称为胡琴。

乐器图片演奏图片
远电压、音量较小,
巴乌
西南彝、哈尼、傣、布朗、苗等民族吹奏乐器。

音色低沉浑厚、幽
远柔和
侗乡之夜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用土支撑,椭圆形音色幽远、苍凉寒江残雪
四、西方管弦乐器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弓弦乐器(提琴家族)、打击乐器。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2课《东北民歌茉莉花》课件2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2课《东北民歌茉莉花》课件2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 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 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有情人 终成眷属。
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
想一想: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
赏花会
百合 向 日 葵
月季
你还知道其他的鲜花吗?
纯洁 柔美 委婉 淡雅
鱼米之乡——江苏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江苏民歌《茉莉花》特点:
(1)一字多音 (2)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有小 跳 (3)音乐清丽流畅、委婉妩媚 ,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
旋律方面又有何异同的地方?
河北民歌《茉莉花》特点:
(1)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 事说唱性特征
(2)句幅加宽,以及变化音升sol、升 do的使用,显示出北方人刚直、爽朗 的性格
茉莉花在中国
请同学们对比欣 赏以上三首《茉莉 花》,感受各自的 特点,完成下面的 表格。
江苏民歌《茉莉花》 旋律音调清丽、婉转,体 现了柔美细腻的风格
后来一位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 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朵,他对图兰朵提出的三 个问题,对答如流,获得胜利,可是图兰朵拒绝认 输。这时,这位王子反倒慷慨地来帮她,如果她能 在天亮之前猜中王子的名字,那王子就情愿像没有 猜中图兰朵的谜语那样,被处以死刑。此夜,全城 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 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 的祈祷乐响起
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讲述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 成眷属的故事。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崔相 国之女崔莺莺,对她一见倾心,但是无法接近。 此时恰有另一人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如花,便率 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 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果有人能够退兵,便 将莺莺嫁给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 马将军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 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 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时 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课件:东北民歌《东北风》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课件:东北民歌《东北风》
•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 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
节奏练习 >
2/4 OX X X|X X.|X.X X |X.X X |
2/4 0 2 2 6 |2 2. | 5.3 2 |波浪式进行 • 音程关系 ——跳进为主
“东北有茫茫的大草原、莽莽大森林, 刮大风,下大雪,吃大块肉,喝大碗 酒,抽关东大叶,花钱大手大脚,说 话大声大气,待客大盘子大碗,吃了 管添……总之不大不过瘾。”
1、弱起节奏的普遍运用 2、音程大跳较多 3、衬词、衬句频用,更加口语化 4 、音乐情绪热辣欢快
思考:东北人的性格你能猜到吗?
呼喊 呼喊
欢天喜地庆 丰收
歌曲演唱要素:
• 节拍 ——2/4拍 强弱规律 • 速度 ——稍快 • 情绪 ——豪爽;激情;奔放;火辣 • 声音 ——高亢;有力
呼喊
这首歌曲演唱的是什么景象呢?
东北秧歌
扭秧歌
2.右脚
3.左脚
.
1.左脚
4.右脚
扭秧歌之必备神器
东北民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

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

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

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

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

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

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

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

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

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

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

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

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

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

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

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

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

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

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

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

《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

还有《在那
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

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

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

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

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