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课程设计说明书
反应釜机械课程设计

反应釜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釜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反应釜的机械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反应釜的常见操作流程,了解反应釜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帮助学生了解反应釜的维护与保养知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反应釜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反应釜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工程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3. 通过对反应釜操作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工业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反应釜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理解反应釜的构造,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等部分。
- 掌握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2.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与安全规程- 学习反应釜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启动、运行、停车等环节。
- 掌握反应釜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
3. 反应釜的维护与保养- 介绍反应釜的日常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
- 了解反应釜的定期检查内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反应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反应釜在不同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联系。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说明书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夹套反应釜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反应设备,它具有双层结构,内层为反应容器,外层为夹套。
夹套内可以通过流体循环来控制反应温度,从而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夹套反应釜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技术。
2. 夹套反应釜原理夹套反应釜利用夹套内流体循环的方式来控制反应温度。
通过在夹套中加热或冷却流体,可以使得反应容器内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这一原理使得夹套反应釜成为控制化学反应过程温度的重要设备。
3. 夹套反应釜结构夹套反应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反应容器:位于夹套内部,用于装载化学物质进行反应。
- 外壳:包裹整个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 夹套:位于外壳与反应容器之间,用于循环流体来控制反应温度。
-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夹套中的流体,提高反应温度。
- 冷却装置:用于冷却夹套中的流体,降低反应温度。
4. 夹套反应釜操作方法4.1 准备工作在操作夹套反应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确保所有连接部位紧固可靠。
- 清洁反应容器,并将待反应物质准确称量放入容器中。
- 准备好所需的流体,根据需要调节其温度。
4.2 加热操作1.打开加热装置,并设置所需的加热温度。
2.开启循环泵,使流体开始在夹套内循环。
3.监测反应容器内温度的变化,根据需要调节加热功率和循环泵的流速。
4.当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时,关闭加热装置和循环泵。
4.3 冷却操作1.打开冷却装置,并设置所需的冷却温度。
2.开启循环泵,使流体开始在夹套内循环。
3.监测反应容器内温度的变化,根据需要调节冷却功率和循环泵的流速。
4.当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时,关闭冷却装置和循环泵。
5. 实验技术夹套反应釜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技术: - 温度控制实验:通过调节加热或冷却装置,控制夹套中流体的温度,从而研究不同温度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产物生成情况。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题目:夹套反应釜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年月目录一.设计内容 (3)二.设计参数 (3)三.设计要求 (3)表1 几何尺寸 (4)表2 强度计算 (5)表3 强度校核 (6)表4 水压试验校核 (7)四.搅拌轴、搅拌轴和搅拌连接的结构设计 (7)五.电动机、减速器等传动装置的设计 (8)六.反应釜的其它附件 (9)七.参考文献 (10)八.设计小结 (11)一:设计内容设计一台夹套传热式带搅拌的配料罐二:设计参数和指术性指标简图设计参数及要求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设计压力,MPa工作温度,℃设计温度,℃介质全容积操作容积,传热面积,㎡腐蚀情况推荐材料搅拌器型式搅拌轴转速,r/min轴功率,kW接管表符号公称尺寸DN 连接面形式用途a 25 突面蒸汽入口b 25 突面加料口c 80 凸凹面视镜d 70 突面温度计管口e 25 突面压缩空气入口f 40 突面放料口g 25 突面冷凝水出口h 100 突面手孔三:设计要求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表1:几何尺寸步骤项目及代号参数及结果备注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全容积V,m3操作容积V1,m3传热面积F,㎡釜体形式封头形式长径比i=H1/D1初算筒体内径圆整筒体内径D1 ,mm一米高的容积V1m ,m3釜体封头容积V1封,m3釜体高度H1=(V-V1封)/V1m,m圆整釜体高度H1,mm实际容积V=V1m×H1+V1封,m3夹套筒体内径D2,mm2.4 由工艺条件给定计算,V1=Vη由工艺条件给定常用结构常用结构按表4-1选取(注)按式4-1计算按附表4-1选取按附表4-1选取附表4-2按式4-2计算选取按式4-3计算按式4-2选取注:附表和计算式为设计资料蔡纪宁,张秋翔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1版中数据及资料,下同表4:水压试验校核四.搅拌轴、搅拌器和搅拌轴的连接结构设计﹙1﹚桨式搅拌器的选择:N/n= ,则有则桨式搅拌器的主要尺寸可由表4-5选取,起主要尺寸选取如下:(mm)﹙2﹚ 搅拌轴的设计1. 搅拌轴的结构:2. 搅拌轴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n= r/min 直线度允许差1000:3. 搅拌轴的强度计算:a .轴功率P= 由工艺条件确定 b.轴转数n= r/min 由工艺条件确定 c.轴材料 钢 常用 d.轴传递的扭矩 T=e.材料许用扭转剪应力[τ]= mPaf. 系数Ao=112g.轴端直径d>=h.开2个键槽,轴径扩大7%:d=34.1x(1+7%)=36.4j.圆整轴端直径d= mm圆整选取五.电动机,减速器等传动装置的设计 ﹙1﹚ 电动机的选取:﹙2﹚减速器的选择:由表4-11选取减速器如下:根据转速n= r/min 可选用 减速器:功率P =1.5 KW 转速n= r/min﹙3﹚选择凸缘法兰:根据安装底盖等尺寸要求可选法兰如下:文献2附表4-6(mm )﹙4﹚安装底盖选择安装底盖的主要尺寸如下(mm )﹙5﹚机架选取机架及主要尺寸如下:(mm)﹙6﹚搅拌轴轴端尺寸: (mm)﹙7﹚联轴器的选择:由附表5-10选取主要尺寸如下:(mm)⑴.耳式支座:由附表4-9选取型耳式支座如下:(mm)⑵. 人孔:根据材料选取回转盖颈平焊法兰人孔,其主要尺寸如下:⑶接管与管法兰接管的伸出长度为从法兰密封面到壳外径为mm,,考虑到保温要求时,可伸出长度为mm,由附表4-12可选出法兰尺寸:(mm)⑷补强圈采用补强圈时,可参照下列数据选取:Φ108×6,Φ133×6,Φ159×8,Φ219×8,Φ273×8查附表4-13选取尺寸如下:(mm)⑸. 液体出料管:管径公称直径DN= mm 。
反应釜(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专业课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院(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 13.12.16----14.01.10专业课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目录前言 (3)1反应釜用途及特征 (3)2反应釜常见类型 (3)3搅拌反应釜 (4)第1章机械设计 (6)1.1确定筒体的直径和高度 (6)1.1.1筒体的直径 (6)1.1.2筒体的高度 (6)1.2确定夹套的直径和高度 (7)1.2.1夹套的直径 (7)1.2.2夹套的高度 (7)1.3确定夹套及筒体材料和设计壁厚 (8)1.3.1确定夹套的材料和设计壁厚 (8)1.3.2确定筒体的材料和壁厚 (9)1.4水压实验及强度较核 (11)1.4.1内筒体水压实验压力 (11)1.4.2夹套水压实验压力 (12)1.4.3内筒水压实验时壁内应力 (12)1.4.4夹套水压实验时壁内应力 (12)第二章传热计算 (14)2.1夹套内的液体向筒体的外壁传热 (14)2.2筒外壁和内壁的传热 (14)2.3较核外壁温度 (16)第三章搅拌釜密封、搅拌传动装备及附属的计算与选择 (17)3.1选择釜体法兰 (17)3.2搅拌轴、搅拌器及传动装置的设计 (17)3.2.1选择搅拌器、搅拌轴和联轴器 (17)3.2.2功率计算 (18)3.2.3搅拌轴直径计算 (18)3.2.4选择搅拌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 (19)3.2.5轴封装置 (20)3.3开孔补强 (21)3.3.1氨水进口补强: (21)3.3.2人孔补强: (22)3.3.3温度计补强: (24)3.3.4补强措施 (25)3.4容器支座的选用 (25)3.4.1反应釜的总重量计算 (26)3.5人孔、温度计与工艺接管选择 (27)3.5.1人孔的选择 (27)3.5.2温度计的选择 (28)3.5.3工艺接管的选择 (28)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前言1反应釜用途及特征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夹套式反应釜设计说明书

“过程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者姓名: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2班指导老师:日期:2014/6/23-2014/7/11简图设计参数及要求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 0.25 0.35设计压力,MPa 0.3工作温度,℃设计温度,℃﹤100 ﹤100介质有机溶剂蒸汽全容积,m³ 1.9操作容积,m³ 1.52传热面积,㎡>3腐蚀情况微弱推荐材料Q345R搅拌器型式推进式搅拌轴转速,r/min250r/min轴功率,kW 3接管表符号公称尺寸DN连接面形式用途A 25 PL/RF 蒸汽入口B 65 PL/RF 加料口C 100 凸凹面视镜D 25 PL/RF 温度计管口E 25 PL/RF 压缩空气入口F 40 PL/RF 放料口G 25 PL/RF 冷凝水出口过程装备课程设计姓名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2班指导老师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绪论 (5)1.1夹套反应釜的总体结构 (5)1.2 反应釜基本特点 (5)1.3 反应釜的发展趋势 (7)2、夹套反应釜设计 (7)2.1、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7)2.1.1确定筒体内径 (7)2.1.2确定封头尺寸 (8)2.1.3确定筒体高度 (8)2.1.4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8)2.2、夹套反应釜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 (9)2.2.2 稳定性校核(按外压校核厚度) (10)2.2.3水压测试校核 (12)2.3反应釜的搅拌器 (12)2.3.1搅拌器的选型: (12)2.3.2搅拌器的安装方式及其与轴连接的结构设计 (12)2.3.3 挡板的设计 (12)2.4反应釜的传动装置 (13)2.4.1常用电机及其连接尺寸 (13)2.4.2带传动减速机 (13)2.4.3凸缘法兰 (16)2.4.4安装底盖 (16)2.4.5机架 (16)2.4.6联轴器 (16)2.5搅拌轴的设计和校核 (17)2.5.1轴的和设计 (17)2.5.2轴的校核 (17)2.6键的校核 (18)2.7反应釜的轴封装置 (19)2.8 反应釜的其他附件 (20)2.8.1设备法兰 (20)2.8.2支座 (21)2.8.3设备接口 (21)结束语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摘要:夹套反应釜分罐体和夹套两部分,主要有封头和筒体组成,多为中、低压压力容器;搅拌装置有搅拌器和搅拌轴组成,其形式通常由工艺而定;传动装置是为带动搅拌装置设置的,主要有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和传动轴等组成;轴封装置为动密封,一般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它们与支座、人孔、工艺接管等附件一起,构成完整的夹套反应釜。
化工容器搅拌反应釜设计说明书

<<化工容器>>课程设计—搅拌反应釜设计:学号:专业:学院: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一设计容概述1. 1 设计要求1. 2 设计步骤1. 3 设计参数二罐体和夹套的结构设计2. 1 几何尺寸2. 2 厚度计算2. 3 最小壁厚2. 4 应力校核三传动部分的部件选取3.1 搅拌器的设计3.2 电机选取3.3 减速器选取3.4 传动轴设计3.5 支撑与密封设计四参考文献一设计容概述(一)设计要求:压力容器的基本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经济的制造过程,经济的安装维修。
搅拌容器常被称为搅拌釜,当作反应器用时,称为搅拌釜式反应器,简称反应釜。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化肥等行业。
反应釜由搅拌器、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及支座、人孔、工艺接管等附件组成。
压力容器的设计,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时还要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
若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强度计算书的容至少应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和标准、材料、腐蚀裕度、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设计图样包括总图和零部件图。
设计条件,应根据设计任务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即首先满足工艺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常用设计条件图表示,主要包括简图,设计要求,接管表等容。
简图示意性地画出了容器的主体,主要件的形状,部分结构尺寸,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它需要表达的容。
(二)设计步骤: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搅拌器设计;3.传动系统设计;4.选择轴封;5.选择支座形式并计算;6.手孔校核计算;7.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
(三)设计参数:设计一台夹套传热式配料罐设计参数及要求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 0.18 0.25设计压力,MPa 0.2 0.3工作温度,℃100 130设计温度,℃120 150介质染料及有机溶剂冷却水或蒸汽全容积, 3m 1.0 操作容积, 3m0.80 传热面积, 2m 3腐蚀情况微弱推荐材料Q235--A接管表符号公称尺寸DN连接面形式用途A 25 蒸汽入口B 25 加料口C 80 视镜D 65 温度计管口E 25 压缩空气入口F 40 放料口G 25 冷凝水出口H 100 手孔二、罐体和夹套的结构设计(一) 几何尺寸1-1全容积 V=1.0m 3 1-2 操作容积V 1=0.80 m 3 1-3 传热面积 F=3m 2 1-4 釜体形式:圆筒形 1-5 封头形式:椭圆形 1-6 长径比 i= H 1/ D 1=1.61-7 初算筒体径 1D ≈ 带入计算得:1D ≈0.9267m 1-8 圆整筒体径 1D =1000mm1-9 1米高的容积1m V 按附表D-1选取 1m V =0.785 m 3 1-10 釜体封头容积1V 封 按附表D-2选取 1V 封=0.1505 m 3 1-11 釜体高度1H =(V-1V 封)/ 1m V =1.08m 1-12圆整釜体高度1H =1100mm1-13 实际容积V=1m V *1H +1V 封=0.636*1.43m +0.11133m =1.0143m 1-14 夹套筒体径2D 按表4-3选取得:2D =1D +100=1100mm 1-15 装料系数η=V 操/V=0.8 1-16操作容积V 操=0.83m1-17 夹套筒体高度2H ≥(ηV-1V 封)/1m V =0.827 1-18 圆整夹套筒体高度2H =900mm1-19 罐体封头表面积1F 封 按附表D-2选取 F 1封=1.16252m 1-20 一米高筒体表面积 1m F 按附表D-1选取 F 1m =3.142m1-21 实总传热面积 按式4-5校核 F=F 1m *H 2+F 1封=3.14*0.9+1.1625=3.6252m >32m 。
乙酸乙酯反应釜设计说明书

乙酸乙酯反应釜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题目500t/a 安定车间反应器设计二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2.1处理能力 500(吨/年) 2.2设备形式 2.3操作条件2.2原料液起始浓度L mol c A /908.306.6675.230==乙醇和水的起始浓度L mol c B /2.1046260908.30=⨯⨯=L mol c S /59.171835.160908.30=⨯⨯=将速率方程变换成转化率的函数)1(0A A A X c c -= A A B B X c c c 00-= A A R X c c 0=A A S S X c c c 00+=2021)(A A A A c cX bX a k r ++=其中:61.2908.32.1000===B A c c a 15.5)92.2908.359.17908.32.101().1(0000-=⨯++-=++-=K c c c c b A S A B 6575.092.21111=-=-=k c434.46575.061.24)15.5(422=⨯⨯--=-ac b2.3反应时间⎰++=AfX AA AA cX bX a dX c k t 0211 aX ac b b a X ac b b acb c k Af Af A 2)4(2)4(ln4122201+--+-+-=m in 18861.224.0)434.415.5(61.224.0)434.415.5(ln 434.4908.31076.414=⨯+⨯--⨯+⨯+-⨯⨯⨯=- 2.4反应体积300048.25)160188(06.6)(m t t Q V r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331.318.0048.25m f V V r ===第3章 热量核算3.1工艺流程反应釜的简单工艺流程图3.2物料衡算根据乙酸的每小时进料量为23.675/kmol h ,在根据它的转化率和反应物的初始质量比算出各种物质的进料和出料量,具体结果如下表:物质 进料/kmol h出料/kmol h乙酸 23.675 14.21 乙醇 36.30 26.83 乙酸乙酯 0 9.47 水81.6890.153.3能量衡算 3.3.1热量衡算总式1234Q Q Q Q ++=式中:1Q 进入反应器无聊的能量,KJ2Q :化学反应热,KJ3Q :供给或移走的热量,有外界向系统供热为正,有系统向外界移去热量为负,KJ 4Q :离开反应器物料的热量,KJ3.3.2每摩尔各种物值在不同条件下的,p m c 值对于气象物质,它的气相热容与温度的函数由下面这个公式计算:23,p m c A BT CT DT =+++[2]各种液相物质的热容参数如下表[3]:液相物质的热容参数由于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8.5℃和77.2℃,所以: (1) 乙醇的,p m c 值()23,,351.5p m l K c A BT CT DT =+++1325367.444218.425210351.57.2972610351.5 1.0522410351.5---=-+⨯⨯-⨯⨯+⨯⨯67.4442647.64578901.5929456.9733=-+-+11135.5820J mol K --=••同理:(2) 乙酸乙酯的,p m c 值()23,,350.2p m l K c A BT CT DT =+++13253155.94 2.369710350.2 1.997610350.20.459210350.2---=+⨯⨯-⨯⨯+⨯⨯155.9482.9395244.9857197.2197=+-+11191.1135J mol K --=••(3) 水的,p m c 值()223,,,373p m H O l K c A BT CT DT =+++1325350.8111 2.12938103730.630974103730.064831110373---=+⨯⨯-⨯⨯+⨯⨯50.811179.44265987.7867833.64418=+-+1176.111J mol K --=••(3) 乙酸的,p m c 值()23,,373p m l K c A BT CT DT =+++132365.98 1.469103750.151********--=+⨯⨯-⨯⨯+⨯65.9855.087521.09380=+-+1199.9737J mol K --=••3.3.3各种气象物质的参数如下表[4](1) 乙醇的,p m c 值()23,,g,373p m K c A BT CT DT =+++152836.731842 2.3152861037312.1162610373 2.49348210373---=+⨯⨯-⨯⨯+⨯⨯6.73184286.360216.8572 1.2940=+-+1177.5288J mol K --=••(2) 乙酸乙酯的,p m c 值()23,g,373p m K c A BT CT DT =+++1528324.54275 3.288173103739.92630210373 1.99899710373---=+⨯⨯-⨯⨯+⨯⨯24.54275123.306513.8134 1.0374=+-+11135.0733J mol K --=••3.3.4每摩尔物质在100℃下的焓值(1) 每摩尔水的焓值()()()23733r 2,,,37329876.1111037329840.688vap m m H O p m H O l K H c dT H -∆=+∆=⨯⨯-+⎰140.3963KJ mol -=•同理:(3) 每摩尔的乙醇的焓值()()()351.5373r 32,32,,351.5,32,,373298351.5vap m m CH CH OH p m CH CH OH l Cp m CH CH OH l CH c dT H c dT ︒︒∆=+∆+⎰⎰()()33135.582010351.529838.74477.528810373351.5--=⨯⨯-++⨯⨯- 7.253638.744 1.6669=++147.6645KJ mol -=•(4) 每摩尔乙酸的焓值()()()3733r3,3,,37329899.973710373298m CH COOH p m CH COOH l CH c dT ︒-==⨯⨯-⎰17.4980KJ mol -=•(5) 每摩尔乙酸乙酯的焓值()()()350.2373r 323,323,,350.2,323,,373298350.2vap m m CH COOOCH CH p m CH COOOCH CH l Cp m CH COOOCH CH l CH c dT H c dT︒︒∆=+∆+⎰⎰ ()()33191.113510350.229830.539135.0733********.2--=⨯⨯-++⨯⨯-9.976130.539 3.0797=++143.5948KJ mol -=•3.3.5总能量衡算(1)1Q 的计算物质进料/kmol h出料/kmol h乙酸 23.675 14.21 乙醇 36.30 26.83 乙酸乙酯 0 9.47 水81.6890.15()()()13r 20r 32r 3232n n n n CH COOH H CH CH OH CHECOOCm CH COOH m H O m CH CH OH Q H H H =⨯∆+⨯∆+⨯∆+333323.675107.498081.681040.396336.31047.664501043.5948=⨯⨯+⨯⨯+⨯⨯+⨯⨯177515.153299569.81730221.350=+++ 5207306.3/h KJ =(2)2Q 的计算3253252CH COOH C H OH CH COOC H H O +=+()()()()()32r r r r 23200332329.4710m H O m CH CH CCH m CH CH OH m CH CH OH Q H H H H =⨯⨯∆+∆-∆-∆ 39.4710(40.396343.59487.498047.6645)=⨯⨯+--273006.842/KJ h =(3)4Q 的计算()()()()1111120r 2r 32r 323r 20232323n n n n H H O CH CH OH CH CH OOCCH m H m H O m CH CH OH m CH CH OOCCH Q H H H H =⨯∆+⨯∆+⨯∆+⨯∆ 333314.21107.498090.151040.396328.631047.66459.471043.5948=⨯⨯+⨯⨯+⨯⨯+⨯⨯106546.583641726.4451364634.635412842.756=+++ 5525750.416/h KJ =因为: 1234Q Q Q Q ++=即:5207306.3+273006.842+3Q =5525750.416 求得:3Q =45437.274/h KJ3Q >0,故应是外界向系统供热。
课程设计反应釜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本)题目反应釜的设计班级10工艺2班学号************ 姓名何东宝指导教师黄相璇完成日期2013年12月30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0一.概述 (2)0.1设计任务及条件 (2)0.2设计方案简介 (2)0.3水乳胶物性及参数表 (2)二.工艺设计计算 (2)1.反应釜釜体设计 (2)1.1釜体的DN、PN的确定 (2)1.1.1釜体DN的确定 (2)1.1.2釜体PN的确定 (3)1.2 釜体筒体壁厚的设计 (3)1.2.1设计参数的确定 (3)1.2.2 筒体壁厚的设计 (3)1.3 釜体封头的设计 (4)1.3.1 封头的选型 (4)1.3.2 设计参数的确定 (4)1.3.3 封头的壁厚的设计 (4)1.3.4封头的直边尺寸、体积及重量的确定 (4)1.4筒体长度的设计 (4)1.4.1筒体长度H1的设计 (4)1.4.2釜体长径比L/D i的复核 (4)1.5 外压筒体壁厚的设计 (5)1.5.1设计外压的确定 (5)1.5.2试差法设计筒体的壁厚 (5)1.5.3 图算法设计筒体的壁厚 (6)1.6 外压封头壁厚的设计 (7)1.6.1 设计外压的确定 (7)1.6.2 封头壁厚的计算 (7)2.反应釜夹套的设计 (8)2.1 夹套的DN、PN的确定 (8)2.1.1夹套DN的确定 (8)2.1.2 夹套PN的确定 (8)2.2 夹套筒体的设计 (8)2.2.1夹套筒体壁厚的设计 (8)2.2.2夹套筒体长度H筒的初步设计 (8)2.3 夹套封头的设计 (8)2.3.1 封头的选型 (8)2.3.2 椭球形封头壁厚的设计 (8)2.3.3椭球形封头结构尺寸的确定 (9)2.3.4带折边锥形封头壁厚的设计 (9)2.3.5 封头结构的设计 (9)2.3.6 带折边锥形封头壁厚的设计 (9)2.4 传热面积的校核 (10)3.反应釜釜体及夹套的压力试验 (10)3.1釜体的水压试验 (10)3.1.1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10)3.1.2液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11)3.1.3压力表的量程、水温及水中Cl 浓度的要求 (11)3.1.4水压试验的操作过程 (11)3.2夹套的液压试验 (12)3.2.1液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12)3.2.2液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12)3.2.3压力表的量程、水温的要求 (12)3.2.4液压试验的操作过程 (12)4.反应釜附件的选型及尺寸设计 (12)4.1釜体法兰联接结构的设计 (12)4.1.1密封面形式的选型 (13)4.1.2螺栓、螺母和垫圈的尺寸规格及材料的选择 (13)4.2工艺接管的设计 (13)4.3管法兰尺寸的设计 (14)4.3.2 密封面形式及垫片尺寸 (15)4.5视镜的选型 (16)4.6支座的选型及设计 (16)4.6.1支座的选型及尺寸的初步设计 (17)4.6.2支座载荷的校核计算 (18)5.搅拌轴及浆的设计 (18)5.1搅拌轴直径的初步计算 (19)5.1.1搅拌轴直径的设计 (19)5.1.2搅拌抽临界转速校核计算 (19)5.2联轴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设计 (19)5.直叶桨式搅拌器尺寸的设计 (20)6.传动装置的选型和尺寸计算 (20)6.1电动机的选型 (20)6.2减速机的选型 (20)6.3机架的设计 (20)6.4反应釜的轴封装置设计 (21)6.4.1反应釜的轴封装置的选型 (21)6.4.2 填料密封的结构及尺寸 (21)7.焊缝结构的设计 (22)7.1 釜体上主要焊缝结构的设计 (22)7.2夹套上的焊缝结构的设计 (22)三.设计结果一览表 (22)四.设计评述及问题讨论 (26)五. 参考文献 (25)六.附图 (25)重要符号表 (25)工艺流程图 (25)设备工艺条件图 (25)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组员:第五组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指导教师:黄相璇一、课程设计作业题目:反应釜的设计二、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1.反应介质:6m3的水乳胶涂料;2. 容器内压:常压;3. 反应温度:80±10℃;4. 电机功率:5KW;5. 搅拌转速:6 0rp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釜设计的有关内容一、设计条件及设计内容分析由设计条件单可知,设计的反应釜体积为1.03m ;搅拌轴的转速为200/min r ,轴的功率为4kw;搅拌桨的形式为推进式;装置上设有5个工艺接管、2个视镜、4个耳式支座、1个温度计管口。
反应釜设计的内容主要有:(1) 釜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和结构设计; (2) 夹套的的强度、刚度计算和结构设计; (3) 设计釜体的法兰联接结构、选择接管、管法兰; (4) 人孔的选型及补强计算; (5) 支座选型及验算; (6) 视镜的选型;(7) 焊缝的结构与尺寸设计; (8) 电机、减速器的选型;(9) 搅拌轴及框式搅拌桨的尺寸设计; (10)选择联轴器; (11)设计机架结构及尺寸; (12)设计底盖结构及尺寸; (13)选择轴封形式;(14)绘总装配图及搅拌轴零件图等。
第一章 反应釜釜体的设计1.1 釜体DN 、PN 的确定 1.1.1 釜体DN 的确定将釜体视为筒体,取L/D=1.1 由V=(π/4)L D i 2,L=1.1i D 则=Di 31.140.1π⨯⨯,m Di 0.1=,圆整mm Di 1000= 由[]1314页表16-1查得釜体的mm DN 1000= 1.1.2釜体PN 的确定由设计说明书知釜体的设计压力PN =0.2MPa 1.2 釜体筒体壁厚的设计 1.2.1设计参数的确定设计压力p1:p1=0.2MPa ;液柱静压力 p1H=10^(-6)×1.0×10^3×10×1.1=0.011MPa 计算压力p1c : p1c=p1+p1H=0.2+0.011=0.211MPa ; 设计温度t1: <100℃ ; 焊缝系数Φ: Φ=0.85许用应力[]t σ:根据材料Q235-B 、设计温度<100℃,由参考文献知[]t σ=113MPa ;钢板负偏差1C :1C =0.6mm (GB6654-96); 腐蚀裕量2C :2C =3.0mm 。
1.2.2 筒体壁厚的设计由公式[]C p D p ctic n +-Φ=σδ2 得:211.085.011321000211.01-⨯⨯⨯=n δ+0.6+3.0=4.7mm圆整 mm n 61=δ刚度校核:碳素钢的mm 3min ≥δ考虑筒体的加工壁厚不小于5mm ,故筒体的壁厚取mm n 6=δ1.3 釜体封头的设计 1.3.1 封头的选型釜体的下封头选标准椭球型,代号EHA 、标准JB/T4746—2002。
1.3.2 设计参数的确定设计压力p1:p1=0.2MPa ;液柱静压力 p1H=10^(-6)×1.0×10^3×10×1.1=0.011MPa 计算压力p1c : p1c=p1+p1H=0.2+0.011=0.211MPa ; 设计温度t1: <100℃ ; 焊缝系数Φ: Φ=0.85许用应力[]t σ:根据材料Q235-B 、设计温度<100℃,由参考文献知[]t σ=113MPa ;钢板负偏差1C :1C =0.6mm (GB6654-96); 腐蚀裕量2C :2C =3.0mm 。
1.3.3 封头的壁厚的设计由公式[]C p D p ctic n +-Φ=5.02σδ得0.36.0211.05.085.011321000211.0'1++⨯-⨯⨯⨯=n δ = 4.7mm圆整得mm n 6'1=δ1.3.4封头的直边尺寸、体积及重量的确定 根据mm DN 1000=,由参考文献附表4-2知: 直边高度h2: 25mm 容 积V : 0.15053m 曲边高度h1: 250mm 内表面积A : 1.16252m质 量m: 53.78kg 1.4 筒体长度H 1的设计 1.4.1筒体长度H 的设计筒体高度H1=(V-V 封)/V1m=(1-0.1505)/0.785=1.082m 圆整H1至1100mm 1.4.2釜体长径比/i L D 的复核L /Di=H1/Di=1100 / 1000 = 1.1在1~1.3的范围内,故所求长径比满足要求。
1.5 外压筒体壁厚的设计 1.5.1设计外压的确定由设计条任务书可知,夹套内介质的压力为0.3MPa ,取设计外压p =0.3MPa 。
1.5.2 图算法设计筒体的壁厚设筒体的壁厚n δ=8mm ,则:e δ =C n -δ=8-3.8 = 4.2mm ,n i O D D δ2+==1016mm ,2090.2412.4/1016/0〉==e D δ。
mm h h H L 3.1008252503190031212'=+⨯+=++=99.01016/3.1008/'0==D L在参考文献图4-5中的/o L D 坐标上找到1.012的值,由该点做水平线与对应的67.322/0=e S D 线相交,沿此点再做竖直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对应值为:A ≈0.OOO4。
再由参考文献图4-6中选取,在水平坐标中找到A =2.8×10-4点,由该点做竖直线与对应的材料温度线相交,沿此点再做水平线与右方的纵坐标相交,得到系数B 的值为:B ≈155MPa 、E =2.00×105MPa 。
根据[]p =e D B δ/0得: []p =2.4/1016155=0.64(MPa ).因为p =0.3MPa < []p =0.64MPa ,所以假设n δ=8mm 合理,取筒体的壁厚n δ=8mm 。
1.6 外压封头壁厚的设计 1.6.1 设计外压的确定封头的设计外压与筒体相同,即设计外压p =0.1MPa 。
1.6.2 封头壁厚的计算设封头的壁厚n δ=8mm ,则: e δ =C n -δ=8-3.8 = 4.2mm ,对于标准椭球形封头K =0.9,i i R KD ==0.9×1000=900(mm ),e i R δ/ =900/4.2= 241.29计算系数:A =29.241125.0/125.0=e i R δ = 5.18×10-4在参考文献图4-5中选取,在水平坐标中找到A =5.18×10-4点,由该点做竖直线与对应的材料温度线相交,沿此点再做水平线与右方的纵坐标相交,得到系数B 的值为值为:B ≈78MPa 、E =2.00×105MPa根据[]p =e D B δ/0得: []p =90.24178=0.322(MPa ).因为p =0.3MPa < []p =0.322MPa ,所以假设n δ=8mm 合理,考虑到与筒体的焊接,符合封头的壁厚与筒体一致,故取n δ=8mm 。
由JB/T 4737——95知釜体封头的结构如下图,封头质量:72.05(kg )下表为釜体封头的尺寸:第二章 反应釜夹套的设计2.1 夹套的DN 、PN 的确定 2.1.1夹套DN 的确定由夹套的筒体内径与釜体筒体内径之间的关系可知:100j i D D =+=1000+100=1100(mm )故取DN =1100mm 2.1.2 夹套PN 的确定由设备设计条件单知,夹套内介质的工作压力为0.3MPa ,取PN =0.3MPa 2.2 夹套筒体的设计 2.2.1 夹套筒体壁厚的设计由公式[]C p D p ctic n +-Φ=σδ2 得:211.085.011321100211.01-⨯⨯⨯=n δ+0.6+3.0=4.8mm圆整 mm n 61=δ刚度校核:碳素钢的mm 3min ≥δ考虑夹套筒体与釜体筒体壁厚一致,故筒体的壁厚取mm n 8=δ2.2.2 夹套筒体长度j H 的初步设计 H 筒=785.01505.018.01-⨯=-V V V hη=0.827m=827mm圆整后 H 筒=900mm 2.3 夹套封头的设计 2.3.1 封头的选型夹套的下封头选标准椭球型,内径与筒体相同(j D =1400mm )。
代号EHA ,标准JB/T4746—2002。
夹套的上封头选带折边锥形封头,且半锥角45α=。
2.3.2 椭球形封头壁厚的设计因为W p 为常压<0.3MPa ,所以需要根据刚度条件设计封头的最小壁厚。
∵ j D =1100mm <3800mm ,取min δ=2i D /1000且不小于3 mm 另加2C ,∴S min =3+3=6(mm ),圆整n δ=8mm 。
对于碳钢制造的封头壁厚取n δ=8mm 。
2.3.3椭球形封头结构尺寸的确定 夹套封头的尺寸见下表:封头的下部结构如下图:由设备设计条件单知:下料口的DN =40mm ,封头下部结构的主要结构尺寸min D =116mm 。
2.3.4带折边锥形封头壁厚的设计考虑到封头的大端与夹套筒体对焊,小端与釜体筒体角焊,因此取封头的壁厚与夹套筒体的壁厚一致,即n δ=8mm 。
2.3.5 封头结构的设计2.3.6 带折边锥形封头壁厚的设计由于封头过渡部分与锥体部分受力情况不同,分两部分计算 过渡部分:o 30=α K=0.68 f=0.554 I D R 15.01=,选型为CHA 。
[]mm C P D KP ctic n 67.433.05.06.0113211003.068.05.02=+⨯-⨯⨯⨯⨯=+-=ϕσδ锥体部分:[]mm C P D fP ctic n 35.433.05.06.0113211003.0554.05.02=+⨯-⨯⨯⨯⨯=+-=ϕσδ考虑到与夹套筒体的焊接,故圆整mm n 8=δ 2.4 传热面积的校核DN =1000mm 釜体下封头的内表面积h F = 1.16252mDN =1000mm 筒体(1m 高)的内表面积1F = 3.14m 2夹套包围筒体的表面积S F =1F ×j H = 3.14×0.9=2.826(m 2)h F +S F =1.1625 + 2.826=3.9885 )(2m釜内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需进行传热面积的校核,即:将h F +S F = 5.6429 m 2与工艺需要的传热面积F 进行比较。
h F +S F =3.9885≥3,满足要求。
第三章 反应釜釜体及夹套的压力试验3.1釜体的水压试验 3.1.1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水压试验的压力:[]1.25[]T t p pσσ=,查[][]1=tσσ.0MPa P T 25.00.12.025.1=⨯⨯=。
3.1.2液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由ee i T D p δδσ2)(max +=得:max σ=MPa 88.292.42)8.381000(25.0=⨯-+⨯0.9 s σΦ =0.9×235×0.85=179.8(MPa ) 由max σ=29.88MPa < 0.9 s σΦ=179.8MPa 故液压强度足够3.1.3压力表的量程、水温及水中Cl -浓度的要求 压力表的最大量程:P 表=2T p =2×0.25=0.5MPa 或1.5P T ≤ P 表≤4P T 即0.375MPa ≤ P 表≤1MPa 水温≥15℃水中Cl -浓度≤25/mg L3.1.4水压试验的操作过程操作过程:在保持釜体表面干燥的条件下,首先用水将釜体内的空气排空,再将水的压力缓慢升至0.25MPa ,保压不低于30min ,然后将压力缓慢降至0.2MPa ,保压足够长时间,检查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有无泄露和明显的残留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