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1单元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课时作业2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怂.(sǒnɡ)恿照片.(piān)恐吓.(hè) 矩.(jǔ)形B.噩.(è)梦滑稽.(jī)憎.(zènɡ)恶降.(xiánɡ)服C.呵.(hē)欠祈.(qǐ)祷包藏.(cánɡ) 祈祷.(dǎo)D.胆怯.(qiè) 孤僻.(pì)游说.(shuì) 露.(lù)脸解析:A项“片”读“piàn”,B项“憎”读“zēnɡ”,D项“露”读“lòu”。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兴高彩烈安然无恙车篷俱乐部B.筋疲力尽金榜题名歌颂水龙头C.战战兢兢心荒意乱度假百叶窗D.哀声叹气通宵达旦家具下马威解析:A项“兴高彩烈”中“彩”应为“采”,C项“心荒意乱”中“荒”应为“慌”,D项“哀声叹气”中“哀”应为“唉”。
答案:B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
(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
)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遥之中,行将没落。
)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 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
)解析:C项,虽有“好像”,但不是比喻。
答案:C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然而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人,却把整个中学________了足足十五年!(2)只是我得跟您预先________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1单元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②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________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③他事先没有充分地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和决定,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管制 接济 以至
B.管制 周济 以至
【答案】B
阅读课文中“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至结尾,完成6~9题。
6.几声“哈哈哈”的笑声就结束了别里科夫的生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这说明貌似强大的别里科夫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以此揭示出沙皇的专制统治也是弱不禁风的。
7.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谗言(chán)怂恿(sǒnɡ)周济(jǐ)
【答案】“憎”读zēnɡ,“削”读xuē,“济”读jì。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孤僻 辨护 唉声叹气 没精打采
消遣 藉贯 垂头丧气 伶牙俐齿
滑稽 郁闷 心惶意乱 宁缺毋滥
【答案】 辨—辩,藉—籍,惶—慌。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开口“xx”,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联合办学既能让学生在学校集中进行专业培训,又能安然无恙地学习文化,避免了长时间不学文化课而出现的问题。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兰新高铁25日由兰州站发至甘新交界石板墩南站的首趟动车运行试验任务已顺利完成两用成语,既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选项中用的就是讽刺意。B项,“安然无恙”意思是很平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与选项的语境不符。C项,“战战兢兢”意思是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此处应换为“兢兢业业”。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合语境。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外科手术》。
《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白嘴鸦》,《苦闷》、《凡卡》和《食客》、《校长》,《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精神错乱》,《贼》、《村妇》、《古塞夫》,《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
《一个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学生》,《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凶杀》《农民》、《贝琴涅格人》、《在故乡》、《在大车上》“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有关爱琴的故事》。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新导学必修五:第二课装在套子里人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一、课内双基1、关于别里科夫的“亲事”,以下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但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差点”一词,表示了作者的吃惊,也示意了事件的结局。
B、“联合”“鼓动”等词说明别里科夫的恋爱其实不是因为他内心真切产生爱意,而是各种外界要素让他昏了头。
C、别里科夫也是生理正常的男人,自然有成婚的欲求。
D、昏了头才成婚,可见别里科夫是个病态的人,这个病态的人将正常的男婚女嫁也看作是不合常理的事。
2、对以下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成效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可是他滚到楼下,却平安无事。
(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外强中干,既有力地鞭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讽了其极端衰弱。
)B、柯瓦连科在他后边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用力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运用对照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岌岌可危之中,行将衰败。
)C、他的脸也仿佛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别里科夫怕冷、衰弱的性格。
)D、我们起程了,他神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森。
(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述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庄严遇到嘲弄和挑战后生气不安的情景。
)【分析】能够从对修辞格的判断及修辞的表达成效下手进行分析。
C项中是联想,此外对句子内容的剖析太表面、浅薄。
3、文中说:“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既然这样,“我们都怕他”的原由是什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因为“我们”有涵养、很正派,不肯与别里科夫这样的小人锱铢必较。
B、因为别里科夫有沙皇政府替他撑腰,动辄以政府名义行事。
C、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也因为“我们这些教师”脆弱胆怯,对不合理的事物苟且偷生,到处将就。
D、因为我们感觉前程迷茫,对全部不合理的事物采纳谦让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第二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2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040( B )A.胆怯(胆小)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六神不安(心神不安定)B.陶冶(冶炼) 辖制(管制)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C.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难堪(难以忍受)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D.诚恳(真诚而恳切)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解析】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理,统辖。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 69590007( C )①媒体报道,韩国检方“总统亲信幕后干政案”特侦本部相关人士11月3日表示,调查总统并非不可能。
鉴于检方此前一直对调查总统一事三缄其口....,外界猜测检方迫于舆论压力,立场出现微妙变化。
②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
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
长此不往....,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
③只要上下一致,同床异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北地区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更丰沛的尊严和尊重。
④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⑤从警26年来,牟清元一直坚守在加格达奇区最繁忙的“一号交通岗”,他忠于职守,情系百姓,曾为外地开发商寻找丢失在出租车上的包而废寝忘食....,将巨款全部追回。
⑥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很多科研人员正披星戴月....地研究一种能够起到快速预防作用的实验性疫苗,希望它最终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⑤⑥【解析】①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②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通常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③同床异梦: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
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2装在套子里的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02 装在套子里的人【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
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
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
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
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
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
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
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
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
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
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
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过关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过关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a1c297cd184254b3535a1.png)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手足无策”?2012年11月16日《文汇读书周报》刊有《1952年的夏天》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只记得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父亲最钟爱的书籍手足无策……”其中“手足无策”显然是“束手无策”或“手足无措”之误。
“束手”,即捆住了手;“无策”,即没有办法。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不知如何安置,表现出的状态正是“束手无策”。
如果要保留“手足”的话,也可用“手足无措”。
措,即放置。
“手足无措”,即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办法应付。
说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没办法应付,也可说通。
上述文章中的“手足无策”可能是“束手无策”与“手足无措”杂糅而成。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作者简介相关知识套子既指有形的套子,还指无形的套子(害怕变革、顽固保守、腐朽反动的思想)。
别里科夫把自己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又处处用种种套子去套别人。
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惧怕变革,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对沙皇专制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注音(1)单音字。
削.铅笔( ) 祈祷..( ) 辖.制( ) 胆怯.( ) 憎恶..( ) 撮.合( ) 讥诮.( ) 谗.言( ) 无恙.( ) 怔.住( ) 怂恿..( ) 周济.( ) 难堪.( ) 漆.黑( ) 噩.梦( ) 战战兢.兢( ) 答案:xiāo qídǎo xiá qiè zēngwù cuō qiào chán yàng zhèng sǒngyǒng jì kān qī è jīng(2)多音字。
稽⎩⎪⎨⎪⎧滑稽.( )稽.首( ) 壳⎩⎪⎨⎪⎧地壳.( )贝壳.( ) 尽⎩⎪⎨⎪⎧尽.管( )尽.力( ) 兴⎩⎪⎨⎪⎧高兴.( )兴.奋( ) 恐⎩⎪⎨⎪⎧恐吓.( )吓.唬( ) 答案:jī qǐ qiào ké jǐn jìn xìng xīng hè xià(3)形近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第二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一、课内双基1.对于别里科夫的“婚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045( C )A.“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差点”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惊讶,也暗示了事件的结局。
B.“撮合”“怂恿”等词说明别里科夫的恋爱并不是因为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而是种种外界因素让他昏了头。
C.别里科夫也是生理正常的男人,当然有结婚的欲求。
D.昏了头才结婚,可见别里科夫是个病态的人,这个病态的人将正常的男婚女嫁也看作是不合常理的事。
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046 ( C )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
(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
)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
)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
)【解析】可以从对修辞格的判定及修辞的表达效果入手进行分析。
C项中是联想,另外对句子内容的分析太表面、肤浅。
3.文中说:“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既然如此,“我们都怕他”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047( A )A.因为“我们”有修养、很正派,不愿与别里科夫这样的小人斤斤计较。
B.因为别里科夫有沙皇政府替他撑腰,动辄以政府名义行事。
C.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也因为“我们这些教师”软弱胆小,对不合理的事物得过且过,处处迁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本课话题——保守与创新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思想保守,害怕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各样的套子隐藏自己,最终把自己套进了坟墓。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后来有人考虑,既然方糖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小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人于是申请了专利。
据媒体报道,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
日本一位先生,听说戳小孔也算发明,于是也用针东戳西戳埋头研究,希望也能戳出个发明来。
结果,他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使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的使用10天变成50天。
发明终于也被他“戳”出来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高尔基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李四光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阿西莫夫4.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胆怯.( ) 祈祷.( ) 辖.制( ) 孤僻.( ) 噩.梦( ) 契诃.夫( ) 郁.闷( ) 讥诮.( ) 怂恿..( )( ) 消遣.( ) 谗.言( ) 喉咙..( )( ) 憎.恶( ) 搓.手( ) 陶冶.( ) 【答案】 qiè dǎo xiá pì è hē yù qiào sǒnɡ yǒnɡ q iǎn chán hóu lónɡ zēnɡ cuō yě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削⎩⎪⎨⎪⎧削铅笔( )削弱( )(2)吓⎩⎪⎨⎪⎧惊吓( )恐吓( ) (3)丧⎩⎪⎨⎪⎧丧气( )丧事( )(4)济⎩⎪⎨⎪⎧周济( )济济( ) (5)涨⎩⎪⎨⎪⎧涨红( )涨潮( )(6)稽⎩⎪⎨⎪⎧滑稽( )稽首( )【答案】 (1)xiāo xuē (2)xià hè (3)sànɡ sānɡ (4)jì jǐ (5)zhànɡ zhǎnɡ(6)jī qǐ2.语境辨析法(7)听到紫禁.( )城宵禁.( )的消息,弱不禁.( )风的她禁.( )不住焦急万分。
(8)银行.( )发行.( )股票/报纸刊登行.( )情/孩子们在树行.( )子里玩耍。
【答案】 (7)jìn jìn jīn jīn (8)hánɡ xínɡ hánɡ hàn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纯cuì( )cuì( )火憔cuì( )(2)⎩⎪⎨⎪⎧吃hūn( )插科打hùn( )hún( )浊(3)⎩⎪⎨⎪⎧难kān( )kān( )误zhàn( )蓝(4)⎩⎪⎨⎪⎧róu( )皱杂róu( )róu( )躏【答案】 (1)粹 淬 悴 (2)荤 诨 浑 (3)堪 勘 湛 (4)揉 糅 蹂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孤僻·孤独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变孩子________(孤僻/孤独)行为的有效途径。
平时不要让孩子________(孤僻/孤独)地守在空房里,也是一种改变孩子性格的重要手段。
【答案】 孤僻 孤独(2)唉声叹气·垂头丧气面对屡跌不止的卢布,俄罗斯央行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但局势的急速发展令他们________(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俄罗斯民众眼看着物价飞速增长,也只能不断地________(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答案】 垂头丧气 唉声叹气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个人动辄公开宣示自己是一个“正人君子....”,听的人会觉得刺耳、别扭,会怀疑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才来如此急赤白脸地特意表白。
(√)理由:“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近日,刘女士突然出现一种奇怪的症状,只要站着,头部就会偏向左侧,无法抬起,不住晃动,右手也六神不安....地不停挥动。
(×) 理由:“六神不安”形容人心绪慌张或心神不宁。
此处使用错误。
应为“不由自主”。
[常识·速览][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79年年底,他写成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由于家境困难,1880年,契诃夫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为一些幽默刊物写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维持生活,他就这样开始了文学生涯。
[探背景]本文写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整体·感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课文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伪,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际俄国的黑暗现实。
[文脉·梳理]①思想套②表③脸[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刻画别里科夫外表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答案】故事的开端介绍别里科夫外表上有形的套子,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用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调对人物进行白描勾勒,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反常的穿着打扮,令人奇怪的习惯,都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的。
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认识别里科夫可怜可笑的形象。
2.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答案】(1)写“衣着上的套子”——雨鞋、棉大衣、黑眼镜、羊毛衫;(2)“用具上的套子”——雨伞、表套、刀套、车篷;(3)“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歌颂过去。
3.第4自然段末连用八个“不敢”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连用八个“不敢”,采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对人们辖制的无所不及、无事不包,突出了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
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小人物”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很显然他的力量来自给他提供“套子”的沙皇政权和专制制度。
二、阅读课文第6~3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自行车事件”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答案】自行车事件,让别里科夫感到他和趣味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也是导致后面与柯瓦连科冲突以及婚事告吹并最终死去的导火索。
可以说“自行车事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别里科夫具有害怕新事物、极力维护旧制度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华连卡姐弟俩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答案】华连卡姐弟俩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是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斗争的人。
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预示了光明的未来。
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
[话题·互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但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做简要分析。
学生甲:小说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的描绘、思想状态的揭示和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像别里科夫一样的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的灵魂。
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那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统治的奴才的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我的观点:【答案】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众人中的一个扭曲者的形象。
他被人奚落,甚至嘲弄,漫画事件足以说明这一点。
他的不幸恰恰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那些人的笑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健康的笑,就连“促狭鬼”类的年轻人都已失去了同情与关爱,更能说明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所以我们不应将那群人与别里科夫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的结论。
别里科夫连自己的尊严都保不住,哪里还是沙皇统治阶段的忠实卫道士?沙皇统治阶级不会以这么一个无用的别里科夫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别里科夫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
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思想。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夸张妙趣横生《装在套子里的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使用了夸张手法:张扬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恋爱恐慌症、外在影响力、内在的虚弱无力。
讽刺了他的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
2.写法指导夸张手法“三类型”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其类型如下:(1)扩大夸张。
为了达到生动幽默的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如:“他的嗓子像洪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这句话运用了扩大夸张的手法,极言声音传得远。
(2)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夸张的作用。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岭矮小,以此反衬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