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合集下载

泌尿外科常发感染原由及预防措施分析

泌尿外科常发感染原由及预防措施分析

泌尿外科常发感染原由及预防措施分析摘要:泌尿外科感染长时间来都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患者往往因为此病遭受巨大的身心折磨。

泌尿外科感染的治疗费用往往很高,而且治疗时间并不短,这就给大多数患者带来了无形的经济压力,由此产生的医生与患者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患者泌尿外科感染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预防泌尿外科感染的有效措施,以此作为参考。

关键词:泌尿感染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20-02泌尿感染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细菌直接侵入人体尿路造成的,它是一种炎症,而且它的感染范围能扩大到上、下泌尿道。

泌尿感染的复发率通常很高,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正常生活及工作的不便。

1泌尿外科感染的原因1.1致病菌的存在。

所有的致病菌都能造成尿路感染,例如大肠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

其中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80%的尿路感染都是由它引发的。

粪链球菌等是不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的。

1.2导尿操作不规范。

有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无菌操作会造成导尿管受到污染,也会造成尿道以外的细菌侵入膀胱。

之后,病人在留置导尿的时间里如果没有护理好引流管,最终也会引发尿路感染,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1.3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出现的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的实际时间有很大的因果关系。

国外研究实验表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随着留置导尿的时间逐渐变大。

具体数据为,当留置尿管一天的时候,尿路受到感染的几率是1%。

当留置尿管两天的时候,尿路受到感染的几率会上升到5%[1]。

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留置尿管为十四天或超过十四天受到感染的几率最终达到百分之百。

1.4特殊的生理状态。

女性的尿道结构与男性相差很大,而且专家研究分析得到结论:女性尿路受到感染的几率比男性多七倍到九倍。

此外,女婴、年轻女性以及五十岁之后的女性比其它时期的女性患此病的几率高。

之后的实验结果显示,患有慢性妇科病的女性有可能通过已患的病种引发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1、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导尿管。

2、使用其它方法代替膀胱内导尿管,如间歇性导尿、阴茎套导尿
等。

3、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评估持续性导尿的必要性。

4、严格掌握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时无菌技术。

(1)在导尿管插入之前,用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

(2)在灭菌条件下,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

(3)保持整个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时间。

(4)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

并随时观察尿液是否从导尿管中流出,以确保导尿管未阻塞。

5、有条件时应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和集尿系统。

否则对上述物品彻
底清洗后;再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灭菌。

6、不建议为预防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在尿道口使用抗菌软膏,
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7、不建议冲洗导尿管和更换导尿管,也不宜频繁进行菌尿检测。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教育宣传和健康教育通过开展泌尿道感染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

在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泌尿道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提供正确的预防指导。

此外,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泌尿道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建议人们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脂和高热量食物,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使用温和的洗液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

3.控制尿滞留和尿道反流尿滞留和尿道反流是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对于有尿潴留的患者,应及时排尿,避免尿液在膀胱内滞留过久。

对于有尿道反流的患者,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控制,如使用尿道止液、提高排尿姿势等。

如果有结石等潜在因素,应及时治疗。

4.注意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对于泌尿道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每天多饮水,以促进尿液排出和尿道的清洗。

同时,要避免憋尿,经常去厕所排尿,避免长时间保持尿液在膀胱内。

女性应从前往后擦拭外阴,避免将肛门细菌带入尿道。

5.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是导致抗药性细菌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感染时,应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同时,要注意用药周期和用药剂量,不得随意更改或中断治疗。

6.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

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频率和洗手操作的科学性。

医护人员穿戴适合的防护用品,根据需要使用指定的清洁消毒剂进行擦拭和消毒医疗设备和环境。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和处理感染爆发的情况。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泌尿道感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公众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并遵循饮食卫生原则。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科学知识水平并规范操作行为。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UTI)的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UTI)的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UTI)的控制措施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控制措施1、插管前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有无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否则不得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导尿轻快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2、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一般采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3、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控制措施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液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冲坏,需要更换导尿管;意思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2、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患者洗澡或擦身时需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侵入水中;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尿袋中尿液。

3、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应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1周);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首先更换导尿管;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控制措施一、插管时的消毒隔离控制措施1、插管时尽可能做好消毒防护准备,包括无菌手术衣、手套、外科口罩帽子和手术布单。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2、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以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3、与股静脉和颈静脉相比,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性并发症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因此要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点尽可能选择2%的洗必泰制剂类消毒液局部消毒,而不是选择0.5%的碘伏或70%的酒精等皮肤消毒液。

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案例分析及防控要点

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案例分析及防控要点

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案例分析及防控要点一、原发病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主因大便黏液带血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黏液,带血,为鲜红色血迹。

覆盖于大便表面,无脓液便等。

伴大便形状改变,次数增多,大便量减少等,最多可达每天10次。

无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

发病期间不伴有发热、头晕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

就诊于某医院,查肠镜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

病理结果不详。

为进一步诊治于4月15日收入院。

自发病来,精神可,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如前所述。

病程中体重、体力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重症肌无力病4年,行胸腺瘤切除术后症状好转,服新斯的明控制病情。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否认外伤史、输血史。

诉对氨茶碱过敏。

否认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70mmHg。

患者老年男性,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一般状况好,心肺一、。

腹平,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未见异常静脉曲张,腹软,未及肌紧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一、。

腹部叩诊鼓音,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一、。

肠鸣音4次/分。

直肠指诊未及明显异常。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外院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

6月15日,血常规:WBC 8.86×109/L,NE%为58.1%,尿常规无异常。

入院诊断:结肠多发息肉(癌变),胸腺瘤切除术后入院后原发病主要诊疗过程:入院后第7天(4月22日),患者实施结肠癌根治术,术后予静脉营养、补液、头孢替安(2.0g, bid)联合奥硝唑(0.5g,bid)(4月22~25日)预防感染、新斯的明处理重症肌无力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及明显异常。

术后两天患者可排气,3天后已可进食,拔除胃管。

伤口愈合良好。

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尿路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

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预防控制措施: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1.严格掌握导尿指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导尿前彻底清洁外阴。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4.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5.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无菌手套的程序。

6.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7.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选用无菌润滑剂,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8.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保持其密闭性。

二、插管后的防备步伐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常规尿标本,对集尿袋出口处进行消毒后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需做尿病原学检查采取无菌方法从耻骨联合上穿刺或尿管处抽取。

5.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6.疑似导尿管梗阻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7.坚持会阴部及尿道口干净,日经常使用肥皂和水坚持干净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干净以后还需消毒。

8.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9.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10.不对导尿术的病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泌尿道感染。

11.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12.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4周)和集尿袋(1~2次/周)。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教育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教育

泌尿系感染的健康教育
《泌尿系感染:预防与治疗》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会影响到泌尿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和肾脏。

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有血和下腹部疼痛等。

为了预防泌尿系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 喝足够的水:多喝水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内的滋生。

2. 注意个人卫生:女性在如厕后要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男性也要定期清洁尿道口。

3. 注意饮食: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辛辣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刺激泌尿系统。

此外,一旦感染出现,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尿路抗感染药物来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预防泌尿系感染需要我们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及时就医也十分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泌尿系统的健康,避免感染带来的痛苦。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外二科石蕾一、cauti的详述1、定义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

2、确诊标准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学部位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2)崭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系统的解剖学、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学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化疗即可治好,很少对肾功能导致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崭新分类进展2――按病毒感染类型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4、临床重要性南武线灌洗为目前化解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存有25%的住院病人须要南武线灌洗尿路感染为院内病毒感染的第2十一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全球每年1.5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二、cauti的原因分析1、cauti发生机理(1)细菌步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步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导流贯通处开裂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导流袋的污染细菌下行步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填入过程中受损尿道黏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1、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导尿管。

2、使用其它方法代替膀胱内导尿,如间歇性导尿、阴茎套导尿等。

3、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评估持续导尿的必要性。

4、严格掌握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时无菌技术。

(1)在导尿管插入之前,用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

(2)在灭菌条件下,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

(3)保持整个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时间。

(4)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

并随时观察尿液是否从导尿管中流出,以确保导尿管未阻塞。

5、有条件时应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和集尿系统。

否则应对上述物品彻底清洗后,再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灭菌。

6、不建议为预防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尿道口使用抗菌软膏,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7、不建议冲洗导尿管和更换导尿管,也不宜频繁进行菌尿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