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节日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的节日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有着很大的不同。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是什么吗?中国的节日又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欧洲及西亚各国的节日大多直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直接影响。

如__的圣诞节、复活节、降临节、大斋节、谢肉节、感恩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等等,其活动内容及传说都与信奉的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节日里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活动,活动的场所多集中于教堂、清真寺等,节日活动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民间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无关,它们的产生和演变,跟远古的农业生产,祖先祟拜和原始禁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节日的特点春节是我国汉族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共同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的传统盛大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单调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来临。

这时既是万象更新,春气萌动,而又尚未春耕,正是人们休息、娱乐,结束过去、展望未来的大好时机,因而一春节多以喜庆丰收、预祝来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为主要意义,以祭祀神佛、祭莫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合家团圆、乡里亲朋社交为主要内容。

它丰富多彩地展示民间百俗,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大节。

中秋节是以喜庆丰收兼有祭神祭祖及祝福全家团圆为主要内容的盛大节日。

中秋时节正是秋风送爽、万物结果、丰收在望的时节,人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已经结出沉甸甸的硕果,所以在农历八月十五圆月当空之时,人们一边赏月,吃着月饼,举杯同乐,一边体验着丰收的快乐,庆祝着五谷丰登。

而处于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又一盛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正值大江南北刚刚春种之后,盛夏即将来临,人们企盼的是禾苗茁壮成长,风调雨顺,有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学校:顺义第一中学课题组长:张晓明课题组成员:石润乔、高雅、林熠、张宇、刘洪淼、杨泽宇、赵昕指导教师:田玉红【内容摘要】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中美两国在长期的历程积淀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我们课题组以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的节日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

最终我们发现中美节日的差异源于其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颇具神话色彩及浪漫主义气息;美国的文化独特性创造性强,具较强的现代化气息。

关键词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感恩节)文化差异一、研究缘起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因而中西文化也呈现出异彩纷呈,逐渐交流的形式。

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

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二、研究内容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在中西方颇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我们将要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

中美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美节日文化的差异
不同点:在庆祝方式上,中国更注重家庭和亲情,而美国则更注重个人和友情;在文 化内涵上,中国传统节日多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而美国节日则多与宗教相关。
04
中美节日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
THEME TEMPLATE
中美节日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两国人民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 友谊
丰富各自的文化 内涵,促进文化 多样性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还有放风筝、踏青等活动。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有赛龙 舟、吃粽子等习俗。
中秋节:以赏月、吃月饼为主的节 日,寓意团圆。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有情侣约会、 互赠礼物等习俗。
美国传统节日种类与特点
感恩节:感谢收 成,家庭团聚, 吃火鸡的传统
万圣节:孩子们 装扮吓人的服装, 挨家挨户收集糖 果
机遇:创新与科 技驱动下的节日 文化发展
挑战:传统与现 代的平衡与保护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为两国经济发展 带来机遇,推动 旅游、教育等领 域的发展
有助于解决文化 冲突与误解,增 进国际合作与交 流
中美节日文化交流的方式
文化交流活动: 中美两国通过举 办文化节、艺术 展览等形式,展 示各自独特的节 日文化,加深相
互了解。
学术交流:两国 学者在节日文化 领域进行学术交 流,探讨节日文 化的起源、发展 与演变,促进文 化研究的深入。
旅游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旅游交流日益频繁,节日文化作为旅游的 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品牌发展: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中美节日文化将更加注重品牌 建设和形象塑造,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美节日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全球 化趋势下的文化 交流与融合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

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等,也流传到西方国家。

通过对东西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一)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形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

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

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

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中亦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节日习俗上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性吃喝玩乐为主题,并以家庭为单位。

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

中美节日的差异

中美节日的差异

中美节日的差异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字:中国,美国,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正文:节日通常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节日的仪式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美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元旦、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

按照传统习惯的不同,中美庆祝节日的方式也不同。

按照时间先后,主要节日有: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New Year's Day,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

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此时,化装晚会特别受欢迎。

来宾们把尊严和谨慎藏在面具之后,打扮得稀奇古怪。

大家无拘无束,尽情玩乐,与平日的行为大相径庭。

在英美两国,午夜钟声一响,参加晚会的人们还要手拉手高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著名的苏格兰民歌。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是除夕夜。

除夕夜:通常过年前的前一天,人们会张灯结彩,贴对联,等到了晚上,也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过完除夕夜就会迎来春节,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

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介绍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介绍

中美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美文化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养的结果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节日习俗浅显易见,易于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深嵌于各种表象之下。

二、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1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而美国节日时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

美国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以及马丁路德日、华盛顿诞辰日、林肯诞辰日、烈士日、国庆节、哥伦布日、退伍军人节等。

一方面主要为纪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为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美国工业、畜牧业发达,喜好迁移的生活使他们追寻内心的安宁,注重宗教活动,尤其是基督教。

基督教的节日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基督教文化将美国节庆连为一体。

2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一元神论宗教文化特征。

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

如七夕节观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间共美好;中秋节观天赏月,天上人间共享团圆;重阳登高望远,天高地厚,秋高气爽,天人和谐。

中美节日文化对比(英文)

中美节日文化对比(英文)

Origin
• Qixi originated from the worship of nature at first. →the worship to the stars • Qixi also came from the ancient people's worship of time. "Seven" and "Ji" are homophonic(谐音的) and "seven seven" has a meaning of double luck.It is a lucky day.
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 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 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 在12月 25 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 ——东正 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Christmas Custom in America
Santa’s origin
Once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Nicholas. He always help poor families. One time he help three poor children, and sent their three bags of gold to escape the misfortune of being sold. When Nicholas secretly put one bag to one woman, the bag was thrown to a window into the walls of the king in a stock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him, people will put the gifts in the socks and ask for candy house to house. Nowadays , Santa will secretly climb into chimney to give gifts in the socks which in the head of the bed.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一中美节假日的来历1.1中国节假日及其来历春节俗称“过年”。

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

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

”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

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

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节日文化比较
张本亮Ξ
摘 要 中国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强调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爱国主义,并有现代化日渐之势;美国节日文化以神为本,礼节与移植性色彩较浓,且有东学西渐之势。

中美节日文化交流,各有裨益。

关键词 文化 移植性 传统
分类号 G03
一 以人为本与以神为本的节日文化比较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导,主张重视现实社会,实施道德教育,“敬鬼神而远之”,不以信仰上帝、神、佛为道德的根本。

中国的道教主张“清静无为”,外来的佛教主张“出世”。

道、佛二教虽然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却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因而中国的节日如春节、元霄节、清明节
、端午节、仲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本思想的表现。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节日如圣诞节(Christ2 mas)、复活节(Easter)等等,其源于宗教信仰,宗教成为维系人心的力量。

事实上,在英语中“节日(holiday)”一词本身的含义就是“神的日子”或“献身宗教的日子(即holy day)”。

可见,对于上帝、神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具有以神为本的实质。

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二 农业经济特色与移民特点的节日文化比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节日相应较多地反映出农业的生活模式,中国节日中的这种农业色彩是美国节日所缺少的,而美国节日中所反映出的移民特点也是中国节日所不具备的。

在农业生产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逐渐研究、总结出了季节更替和天气变化的规律。

因此,许多中国节日本身就是对这些规律作出的记录,“春节”、“清明节”和“仲秋节”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而这些节日同时还表现了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这些渴望所形成的风俗逐渐也就演变成了节日的风俗。

例如清明节与踏青,仲秋节与赏月等等。

这些节日风俗都尤其体现了农业生活的特色。

然而,美国的节日中与农业生活有所联系的内容较少,在美国的节日中,恐怕唯一第12卷第3期
1997年9月
洛阳大学学报
J OU RNAL O F L UO YAN G UN IV ERSI T Y
Vol.12No.3
Sep. 1997
Ξ作者单位:洛阳大学外语系,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收稿日期:1996-11-10
跟农业有所联系的就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了。

1620年11月21日,一艘名为“五月花号(Mayflower )”的轮船载着102名英国清教徒来到现在名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的地方。

时值冬季,再加上环境恶劣,传染病肆虐,这年冬末,只有50个人侥幸活了下来。

第二年春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从事农业种植,这年秋天,他们获得了大丰收。

他们把丰收归结为上帝的恩赐。

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带有明显的农业和移民色彩。

三 天人合一与自由竞争的节日文化内涵
美国的感恩节起源于300多年前英国一批清教徒飘洋移民。

中国的春节即农历年节,“年”字甲骨文为果实丰收的形象,可见是源于喜庆丰收,盼望来年五谷丰登,但又有一个万年历的传说。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诗经》中亦有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丰收的记载。

春节素有家人团聚,欢度除夕之夜的习俗,美国的感恩节也有家人团聚,隆重晚餐的传统。

但是,万年历的传说是讲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天人合一,而感恩节关于艰难移民,喜获丰收的故事除了含有喜庆丰收,家人团圆的意义之外,还有人与自然的斗争,外向型的自由竞争,战胜和征服自然之义。

这是中美节日人文精神含义的不同点。

当然,中国春节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融中也含有人与自然斗争之义,但强调的是和谐,而美国的感恩节的文化含义则重在人与自然的斗争,在对自然的征服。

四 爱国主义传统之比较
节日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中国的节日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

有许多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人物,人们通过民间节日传说的形式,赋予他们以永恒的魅力,成为人们世代歌颂的对象。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用龙舟竞渡、吃粽子等形式来纪念屈原,同时也是在张扬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为了国家的安危而执着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因馋见疏,国都沦陷,理想破灭而投身汨罗江。

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曰:“节分端午自言谁,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近代又有歌谣唱道,“大水茫茫,眼泪汪汪;淹死孤王(楚怀王),莫淹忠良(屈原)。

”“屈原忠良,朝拜顶香;孤王饿死,仁义(屈原)天长”。

这些都表现出人民对热爱祖国的屈原的赞美和怀念,也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在节日文化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高尚人格和对国家高度负责的集中体现。

屈原而后,苏武、陆游、岳飞、林则徐……,爱国主义英雄不胜枚举。

爱国主义已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维系人心的凝聚力,在节日文化中,它已不只是通过一两个节日表现出来,而是已渗透于几乎每一个节日的庆祝活动或节日传说之中。

美国节日文化对爱国主义的表现无论其广度还是深度都与中国无法比拟。

美国对爱国精神的张扬集中表现在对“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日益隆重的庆祝活动中。

“随着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增强,美国人对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也变得更加隆重起来,到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独立日已成为美国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主要节日。

”这显示出・38・第3期 张本亮:中美节日文化比较
美国已越来越注重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张扬,但相比之下,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源远流长。

五 现代化与移植性的节日文化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传统来自欧洲,它的许多重要的节日也都渊于欧洲,当这些节日在从欧洲被带到美国的时候,已基本成熟、定型了。

因此,移植性是美国节日的特色。

”情人节(St.Ualentine ’s Day )”、“复活节”和“圣诞节”这些原本产生并盛行于欧洲的节日就是被美国移植为自己节日的一些典型的例子。

随着美国的建国和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源于美国的节日,例如哥伦比亚日(Columbus Day )、感恩节和独立日等,这些节日的产生及其影响的逐渐扩大,说明美国节日文化的新发展。

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文化交流日盛,在节日文化上也出现了新的气象。

中国的春节文艺晚会通过通讯卫星为世界各国所称赞,美国的“情人节”、“愚人节(All Fool ’s Day )”等节日也在中国的青年人中有所尝试。

这种东西节日文化的交流将会越来越多。

六 以和为贵与礼节的节日文化比较从中美节日文化所体现出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来看,中美节日也有较大差别。

比如说中国古代强调对先人和上天的崇拜,皇帝要为上天和他的祖先设立祭坛,普通人家也会为天、地、先人做一个牌位。

现在,在节日里,中国人仍然要为他们的先人献上祭品以纪念他们。

清明节,人们还要为先人们扫墓以示纪念。

另外,中国人在节日里喜欢家人团聚,以尽享天伦之乐,家庭观念是中国人在节日里非常注重强调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人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中以和为贵的思想。

与中国不同,在节日里,美国人喜欢通过邮寄贺卡和信件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感情联系,而且在美国,大多数节日也并不要求家人团聚。

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节日贺卡也日见盛行起来了。

这是中国节日文
化的一个变化,其实节日贺卡在中国古亦有之。

不过那时叫“帖”(“拜年帖、贺年帖”
)。

总之,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其格调是昂扬向上的,是人本主义的张扬,同时也具有现代化精神的渐趋之势。

美国的节日文化则是宗教与现代化的结合,且有宗教色彩弱减,人文精神渐强之势。

中美节日文化的交流会各有裨益。

了解中美两国节日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美两国文化的了解,亦将有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Holidays
Zhang Benliang
(Depart 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
ABS TRAC T Through cult ural comparison ,t he content s ,cult ural characteristics ,fi 2nancial state ,religious coloring and moral p rinciples reflected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holidays are analyzed.
KE Y WO RDS cult ure ,t ransplantation ,t radition ・48・洛阳大学学报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