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本校汽车专业及相关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概论》课程是我院汽车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学生专业入门的必修课。该课程通过

全面介绍汽车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以及了解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能

力。

二、教学形式

本课程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结合实物和挂

图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应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手段的教学形式)。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汽车概论》,王海兴等主编,郭庆德主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汽车构造》,杨信等主编,陈鸣雷主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见下表):

本课程总学时58学时,实际教学过程按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和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坡度阻力与道路阻力 2、等速百公里油耗 3、动力因素 4、后备功率 5、制动力系数与侧向力系数 6、制动效率与利用附着系数 7、制动器抗热衰退性与抗水衰退性 8、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8、接近角与离去角 10、牵引系数与牵引效率 11、附着力与附着率 12、同步附着系数 13、滑水现象 14、制动跑偏与制动侧滑 15、滑动率与制动力系数 四、简答题 1、滚动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在高速路上行驶时,轮胎气压高些好还是低些好?为什么?若在松软的沙土路面或雪面上又如何? 3、为追求高的动力性,应如何换档?若追求低油耗,又该如何换档? 4、在设计传动系各档传动比时,应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 5、为降低空气阻力可采取哪些措施? 6、从保证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出发,对制动系的要求是? 7、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哪三种类型?一般汽车应具有什么样的转向特性? 8、汽车满载和空载时是否具有相同的操纵稳定性? 9、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SC)的控制原理是什么? 10、在制动过程中,若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会出现什么情况?如

果只有后轴抱死或后轴先抱死又如何?最理想的制动情况是? 11、纵向通过角和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通过性有何影响? 12、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其装在前悬架与后悬架效果有何不同? 五、计算题 1、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3000kg,C D =,A=3m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坡度角α=5°,f=,车轮半径r=0.367m,传动系机械效率η=,加速度 du/dt=0.25m/s2,u a =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g=9.81m/s2)。 2、设一驱动轿车轴距L=2.6m,质心高度h g =0.57m,其前轴负荷为总重的%。确定其在?=和?=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极限最高车速与极限最大爬坡度及极限最 大加速度(在求最大爬坡度和最大加速度时可设F W =0)。其它有关参数为: m=1600kg,C D =,A=2m2,f=,δ=1。 3、已知某车总质量为m=2000kg,L=4m(轴距),质心离前轴的距离为a=2.5m, 离后轴的距离为b=1.5m,质心高度h g =0.6m,在坡度i=%的良好路面上下坡时, 求前后轴的轴荷分配系数(注:前轴荷分配系数m f1=F z1 /F z ,后轴为m f2 =F z2 /F z )。 4、设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其车身部分固有频率f =2Hz,行驶在 波长λ=5m的水泥接缝路面上,求引起车身共振时的车速u。若该车车轮部分的 固有频率f 1 =10Hz,在砂石路上常用的车速为30km/h,问由于车轮部分共振时,车轮对路面作用的动载所形成的搓板路波长λ=? 5、已知某型货车满载时有关参数如下:总质量m=9290kg,质心高度 h g =1.17m,轴距L=3.95m,质心到前轴距离a=2.95m,制动力分配系数β=。 1)求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表达式(制动强度z的函数),并求出同步附着系数; 2)求当行驶车速u=30km/h,在?=的路面上车轮不抱死的制动距离。(计算

汽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汽车概论 1.压缩比 2.空燃比 3.独立悬架 4.怠速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某国产汽车的产品型号名称为:TJ7102B ,该汽车按照标准规定,该车属于 。 2.四冲程汽油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 、 、 、和 四个行程。 3.汽车的种类虽多,但基本组成是相同的,一般都由 、 、 和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4.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部件化油器,是完成 配制的主要装置。 9.汽车轮胎按胎体结构不同可分为 和 。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6.摩擦式离合器主要由主动部分、、和 组成。 7.轮式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轮和组成。 8.发动机按润滑油供给方式不同,其润滑方式有、、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四冲程燃机的作功行程,理论上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这时() A.进气门开启 B.排气门开启 C.进气门、排气门均开启 D.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 2.下列部件既属于发动机的部件,又属于离合器的部件是() A、飞轮 B、从动盘 C、活塞 D、气缸 3.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 A、一圈 B、两圈 C、三圈 D、四圈 4.使汽车转弯时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旋转的是() A、万向传动装置 B、主减速器 C、差速器 D、半轴 5.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首先传给( ) A、传动轴 B、驱动桥 C、变速器 D、差速器 6.汽车有四个车轮,其中两个后轮为驱动轮时,则其驱动形式可表示为() A.2×4 B.2×2 C.4×2 D.4×4 7.不属于气门组的机件是() A.气门挺柱 B.气门 C.气门弹簧 D.气门导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 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b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4、下列关于改善燃油经济性说法错误的是(B) A、缩减汽车总尺寸 B、减少档位数 C、降低汽车总质量 D、尽量使用高档 5、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C)。

(完整版)汽车概论试题及答案

汽车概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宝马汽车的原产国为()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2、具有我国第一民族品牌之称的为()汽车 A.红旗B.中华C.吉利D.奇瑞3、有汽车“心脏”之称的部件为() A.发动机B.变速器C.传动轴D.仪表盘 4、能适时产生电火花用来点燃混合气的是() A.蓄电池B.活塞C.火花塞D.曲轴 5、自动变速器的前进档为() A.P档B.R档C.D档D.N档 6、属于汽车用电设备的是() A.发电机B.前照灯C.蓄电池D.继电器 7、汽车按总体构造可划分为发动机、底盘、(B)四大部分。 A、车身和电气设备 B、车架和电气设备 C、大箱和驾驶室D车架和驾驶室 8、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将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通过底盘的()驱动汽车行驶。 A、传动系 B、转向系 C、行驶系 D、制动系 9 、载货汽车按()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货车。 A、发动机排量 B、最大总质量 C、货厢容积 D、车辆长度

10、载货汽车最大总质量大于6t且小于或等于14t的货车为() A、微型货车 B、轻型货车 C、中型货车 D、重型货车 1-5BAACC 6-10BBABC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载货汽车的等级是按它的最大装载质量划分的,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等() 2.汽车的总重是汽车自重和承载量的总和() 3.汽车驱动力等于汽车行驶中的总阻力时,汽车就停止运动。() 4.汽车正常行驶时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总是小于或等于车辆的附着力。() 5.在进气行程中,柴油机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和物。() 6.不同的发动机,有不同的配气相位。() 7.汽油机在气缸外形成混合气,柴油机是在气缸内形成混合气。() 8.发动机的飞轮是离合器的主动件之一。() 9.离合器摩擦片上沾有油污可使离合器得到润滑。() 10.轿车一般采用边梁式车架。() 11.一般载货汽车的前桥是转向桥,后桥是驱动桥。() 12.减振器在汽车行驶中变热是不正常的。() 13.一般汽车的前轮轮胎气压比后轮低。() 14.转向横拉杆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 15. 汽车最佳的制动状态是车轮完全被抱死而发生滑移时。( ) 16. 汽车上用的电和日常生活上用的电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电。()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五、计算题 1、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3000kg,C D=0.75,A=3m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1.06,坡度角α=5°,f=0.015,车轮半径r=0.367m,传动系机械效率η=0.85,加速度du/dt=0.25m/s2,u a=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g=9.81m/s2)。 2、设一F.F驱动轿车轴距L=2.6m,质心高度h g=0.57m,其前轴负荷为总重的61.5%。确定其在?=0.2和?=0.7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极限最高车速与极限最大爬坡度及极限最大加速度(在求最大爬坡度和最大加速度时可设F W=0)。其它有关参数为:m=1600kg,C D=0.45,A=2m2,f=0.02,δ=1。 3、已知某车总质量为m=2000kg,L=4m(轴距),质心离前轴的距离为a=2.5m,离后轴的距离为b=1.5m,质心高度h g=0.6m,在坡度i=3.5%的良好路面上下坡时,求前后轴的轴荷分配系数(注:前轴荷分配系数m f1=F z1/F z,后轴为m f2=F z2/F z)。 4、设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其车身部分固有频率f0=2Hz,行驶在波长λ=5m的水泥接缝路面上,求引起车身共振时的车速u。若该车车轮部分的固有频率f1=10Hz,在砂石路上常用的车速为30km/h,问由于车轮部分共振时,车轮对路面作用的动载所形成的搓板路波长λ=? 5、已知某型货车满载时有关参数如下:总质量m=9290kg,质心高度 h g=1.17m,轴距L=3.95m,质心到前轴距离a=2.95m,制动力分配系数β=0.38。 1)求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表达式(制动强度z的函数),并求出同步附着系数; 2)求当行驶车速u=30km/h,在?=0.8的路面上车轮不抱死的制动距离。(计算时取制动系反应时间τ1=0.02s,制动持续时间τ2=0.2s,制动距离

《汽车概论》期末试卷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13级 《汽车概论》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汽车的种类虽多,但基本组成是相同的,一般都由 发动机 、 底盘 、 车身 、和 电气设备 四大部分组成。 2.发动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风冷式发动机和水冷式发动机。 3.轮式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组成。 4.自动变速器目前有液力自动变速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机械无极变速器三种类型。 5.活塞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为气缸工作容积。 6.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需经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 7.活塞在气缸内向上运动到最高处的位置称为上止点。 8.车辆型号JX1041TSGC23代表该车辆类型属于载货汽车。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VIN车辆识别代码共有( B ) A. 16 B. 17 C. 18 D. 19 2.有汽车“心脏”之称的部件为( A ) A. 发动机 B.变速器 C.传动轴 D.仪表盘 3.能适时产生电火花用来点燃混合气的是( C ) A.蓄电池 B. 活塞 C. 火花塞 D. 曲轴 4.自动变速器的前进挡为( C ) A. P挡 B. R挡 C. D挡 D. N挡 5.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将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通过底盘的( A )驱动汽车行驶。 A. 传动系 B. 转向系 C. 行驶系 D. 制动系 6.一般情况下,发动机进气门头部直径( A )排气门。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任何一种都可以 7.在发动机前置后驱的机械式传动形式中,变速器位于( D ) A. 发动机与离合器 B. 离合器与万向节 C. 万向节与传动轴 D. 离合器与传动轴 8.发动机活塞由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的距离称为( C ) A. 工作冲程 B. 气缸容积 C. 活塞行程 D.发动机排量 9.不属于气门组的机件是( A ) A. 气门挺住 B. 气门 C. 气门弹簧 D. 气门导管 10.下列部件既属于发动机的部件,又属于离合器的部件是( A ) A. 飞轮 B. 从动盘 C. 活塞 D. 气缸 11.浓混合气的空燃比是( B )14.7。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 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b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4、下列关于改善燃油经济性说法错误的是(B) A、缩减汽车总尺寸 B、减少档位数 C、降低汽车总质量 D、尽量使用高档 5、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C)。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模拟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科目汽车理论[I] A 卷闭卷共页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分,共10 题,每题1 分) 得分评卷人 1. 一般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最大功率比外特性的最大功率通常约小 【B 】 A.25% B.15% C. 5% D.35% 2. 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档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低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B.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C.低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D.高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3. 关于附着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驱动轮的附着率小于等于地面附着系数 B.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路 面附着系数 C. 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D.汽车的动力性好坏与驱动轮上的附着率无关 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述错误的是【C 】 A.通常和液力耦合器或锁止离合器组成综合液力变矩器 B.汽车采用的液力变矩器通常透过性的 C. 液力变矩器能够改善汽车良好路面上的动力性 D.采用液力变矩器的目的通常为了操作简便、起步换挡平顺 5.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 百公里油耗大大增加【 B 】 A. 低速 B.高速 C. 中速 D.减速 6. 汽车在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更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以下哪种工况不 是循环行驶的基本工况【】 A.匀加速B.匀速

C.怠速D.减速 7. 现代中型货车的比功率一般为【 B 】 A.小于7.35kW/t B.10kW/t 左右 C.14.7 ~20.6kW/t D.大于90kW/t 8.变速器档位数增多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B.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下降 C.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提高D.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提高 9.汽车制动过程中,弹性车轮作纯滚动时,滑动率通常为【 A 】A.15% ~20% B.0 C.50% D.100% 10 .关于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附着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B.制动器制动力大于附着力 C.制动器制动力总是大于或等于地面制动力 D.制动器制动力总是等于地面制动力 一、多项选择题(共10 分,共10 题,每题1 分) 得分评卷人 1. 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超车行驶时,受到的行驶阻力有【BCDE 】A.驱动力B.加速阻力 C.坡度阻力D.空气阻力 E.滚动阻力 2. 能够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结构方面的因素有【】 A.保证发动机与底盘良好工作状态B.采用子午线轮胎 C.减轻汽车的总质量D.尽量在高档位行驶 E.采用多档手动变速器或高效率无级变速器 3.在初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时,以下原则正确的有【】A.满足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B.满足最大爬坡度 C.满足最高车速的要求D.满足后备功率的要求 E.满足驾驶性能的要求 4.下面说法中,可能发生汽车后轴侧滑的有【】 A.前后轮同时抱死B.汽车后轮先抱死,前轮再抱死 C.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D.后轮抱死,前轮不抱死 E.前后轮都不抱死

汽车概论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XXXXXXX技工学校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汽车概论学科期 终试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汽车前轮定位参数有、、和。 2、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又可分为、、 和、、。 3、汽车底盘一般由、、、等部分组成。 4、发动机润滑方式有、和。 5、汽车电路特点 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宝马汽车的原产国为()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2、具有我国第一民族品牌之称的为()汽车 A.红旗B.中华C.吉利D.奇瑞3、有汽车“心脏”之称的部件为() A.发动机B.变速器C.传动轴D.仪表盘 4、能适时产生电火花用来点燃混合气的是() A.蓄电池B.活塞C.火花塞D.曲轴 5、自动变速器的前进档为() A.P档B.R档C.D档D.N档 6、属于汽车用电设备的是() A.发电机B.前照灯C.蓄电池D.继电器 7、汽车按总体构造可划分为发动机、底盘、()四大部分。 A、车身和电气设备 B、车架和电气设备 C、大箱和驾驶室 D车架和驾驶室 8、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将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通过底盘的()驱动汽车行驶。 A、传动系 B、转向系 C、行驶系 D、制动系 9 、载货汽车按()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货车。 A、发动机排量 B、最大总质量 C、货厢容积 D、车辆长度 10、载货汽车最大总质量大于6t 且小于或等于14t的货车为() A、微型货车 B、轻型货车 C、中型货车 D、重型货车 11、1886年1月29日被公认为汽车为汽车诞生日,()也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A雷诺尔B尼古拉斯奥托C 鲁道夫狄塞尔D卡尔本茨 12、汽车在加满燃料、润滑油、工作液及发动机冷却液并装备齐全后但未载人、载货时的总质量称为()。 A汽车装载质量B汽车的装备质量C汽车的总质量

2016级《自动化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0A1K801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3、学时学分:28学时;学分2.0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 09ACK024(4) 6、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 二、教学方法 课堂坚持“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移动课堂”相结合;通过教师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法与移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动态。 三、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论文、PPT 课件、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作业成绩(30%)+期末成绩(50%)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课程内容讲授实验、实训合计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2 0 2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10 0 10 第三章自动化的典型应用14 0 14 第四章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2 0 2 五、教学安排 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作用和应用概括,自动化的有关定义,特点,应用技术以及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动化的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难点: 1、自动化的应用概括 2、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教学内容】: 1、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3、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5、自动化与信息化。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的结构与特点;理解PID控制的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401016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导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分:1.5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是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制造技术方向,机械设计方向,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的概况及涉猎领域、机械工业与制造业、机械设计方法、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先进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及现代机械工程学科分类等内容,做到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如CADI、CADII、CADIII、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课(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技术等)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解决为什么学,怎样才能学好,怎样才能活学活用等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机械与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机械设计及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加工技术及材料成形技术、制造业先进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以及现代机械工程教育为研究对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与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熟悉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冶金机械 动机力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汽车及车辆)。 3.了解机械设计及现代设计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4.熟悉机械加工技术及材料成形技术。进而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了解制造业先进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以及现代机械工程教育。5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机械与机械工程 1.1社会生产与机械 1.2机械工程概况 1.3 21世纪的机械工程 2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 2.1农业机械 2.2林业机械 矿山机械2.3. 2.4冶金机械 2.5动机力机械 2.6化工机械 2.7纺织机械 2.8汽车 3机械工业与制造业

《汽车新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汽车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Modern Car 学时学分:36/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车辆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新技术概论是三明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 现代汽车应用的最新技术,包括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能源与绿色汽车、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现代汽车转向技术、汽车驱动防滑技术、现代汽车悬架技术、车用新材料、汽车安全技术简介、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运输以及汽车设计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对汽车的认知能力,并学会享受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第1章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简介 介绍国际和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现代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汽车发展的问题与关键技术。 第2章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介绍现代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掌握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的电控燃油喷油新技术。 第3章新能源与绿色汽车 介绍当前国内外的新能源及绿色汽车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汽车业中常见代用燃料的类型、特点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方便读者通过自学掌握目前的新能源与绿色汽车技术。 第4章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

介绍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各种变速器的基本原理,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了解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 第5章现代汽车转向技术 介绍液压式EPS、电动式EPS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四轮转向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第6章汽车驱动防滑技术 介绍电控驱动防滑系统。了解它的理论基础,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了解防滑差速器(ASD)的相关内容 第7章汽车现代悬架技术 介绍电控悬架的类型,熟悉电控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8章车用新材料 介绍各种类型的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包括有色金属材料,汽车用塑料,汽车纳米材料以及一些复合材料。 第9章汽车安全技术简介 介绍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重点是安全气囊部分。通过本章系统的学习,可以对安全保护系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第10章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运输 介绍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了解几种现代汽车智能新技术,特别是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包括其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发展现状等;了解智能交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掌握智能交通的相关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第11章汽车设计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介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及现代汽车的设计方法。了解虚拟现实设计,绿色设计,并行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了解汽车CAE、NVH在汽车业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公选课,要求学生了解各章介绍的基本内容。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时36,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题

汽车理论习题集必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A )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 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 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 2、汽车行驶速度( B ) A.与发动机转速、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 B.与发动机转速和车轮半径成正比,与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 C.与发动机转速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 D.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与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 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B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等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5、汽车加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D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6、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包括(D )。 A.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 B. 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 C.形状阻力和干扰阻力 D. 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 7、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B )。 A. 与车速成正比 B. 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C. 与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 D. 与车速的4次方成正比 8、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C )。 A.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 B.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 C.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D.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 比

《汽车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2)

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汽车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序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汽车由、、、四大部分组成。 2.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要经过,,和。 3.汽车底盘由、、和四大系统组成。 4.汽车行驶系由、、和四部分组成。 5.车轮一般由、和组成。 6.转向系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7.汽车上的两个电源,是指和。 8.起动机由、和三大部分组成。 9.汽车前部设置的照明和灯光信号一般有、、 和等。 10.汽车仪表主要包括、、、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产生于()。 A德国 B 美国C英国 2.下列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是()。 A. TOYOTA B. BYD C. NISSAN D.HONDA

3.电源由蓄电池和发电机组成,在启动发动机时,由蓄电池供电;启动后,当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时,由()向点火系供电。 A发电机B起动机C发动机D蓄电池 4.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机械式传动形式中,变速器位于()之间。 A发动机与离合器 B离合器与万向节 C万向节与传动轴 D离合器与传动轴 5.ABS是()的缩写。 A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 C汽车驱动防滑驱动系统 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同一道前后车应保持的距离是()。 A 80米以上 B 90米以上 C 100米以上 7.汽车耗油量最少的行驶速度是()。 A 低速 B 中速 C 全速 8.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主要是()引起的。 A地面和轮胎的刚性摩擦B地面和轮胎的变形C汽车的流线型好坏 9.汽车车身上的“4×4”是()的意思。 A 准载4人,载重量为4吨 B 车长4米,转弯半径为4米 C 四轮驱动 10.四冲程发动机曲轴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1min时间内开闭次数应该是()。 A、3000次 B、1500次 C、750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汽油机在气缸外形成混合气,柴油机是在气缸内形成混合气。() 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五大作用是指:润滑、冷却、清洗、防锈、密封。() 3.水冷却系发动机最适宜的水温范围,一般为60℃~70℃。() 4.发动机的飞轮是离合器的主动件之一。() 5.一般汽车的前轮轮胎气压比后轮低。() 6.汽车最佳的制动状态是车轮完全被抱死而发生滑移时。() 7.汽车上用的电和日常生活上用的电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电。() 8.点火线圈的高压电是在断电器触点闭合的瞬间产生的。() 2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适用年级及专业:(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蒙提纯电动汽车、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二、同修课程 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国家的政策。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技能要求: (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3)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使用的工具。 (4)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5)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 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要求: 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依据,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和关键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及其他能源汽车最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与维护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二)教学进度表: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实际汽车、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应多查阅相关资料,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积极编制多媒体电子课件,多采用图片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并茂、能动画效果展示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料。 七、考核方式、成绩形成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八、教材和参考书 使用教材:新能源汽车概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参考书:《新能源汽车技术》,王若平编著,人民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电动汽车》,门保全编著,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1。 编制人: 编制单位:汽车工程系理论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9年9月1日 审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