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功能财政思想
1、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 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 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 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 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 定和实行。否定了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的思想。
33
2、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是能接受活期存款,并通过非现金结 算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金融机构。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 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它具 有三个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
入上升而上。
★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
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3、公债(Public Debts) ★ 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弥补赤字的途径有: 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借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7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 中国2010年社会保障占GDP的2.28%。 2010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9.3%;医疗 卫生支出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7%;农 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增 长18.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5.4%;城乡 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1.2%;公共安全支出增 长15.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6%;一般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增 长23.7%。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

7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政
策
IS1
的
效
果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政
策
IS1
的
效
果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课件

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 功能财政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
13
四、赤字与公债
二战后,各国财政预算中支出日益大于 收入,形成财政赤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赤字与债务的关系:
债务=预算赤字总和-预算盈余总和
14
1、赤字与通货膨胀
赤字筹资方式比较(公债的购买者)
货币筹资:向中央银行借债 债务筹资: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 二者的比较:
央行购买有价证券,商业银行或公众货币量增加 银行准备金增加,贷款增加 贷款又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 银行存款增加就开始了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流通中货币量增加,而增加的数量
取决于货币基础与货币乘数
24
货币乘数=(1+C/D)/(C/D+R/D)
C:通货 D:存款 R:准备金
类型:
新科技的运用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拓与一体化 新的金融工具与服务的出现 银行管理与组织方面的变革 金融机制的变革
21
3、中央银行
特点 职能:
代表政府发行法定货币 领导和管理所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活动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22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银行创造货币的前提:准备率制度;贷款转 化为存款
2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目标: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总目标:稳定 围绕稳定有4项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
1、充分就业
人口---劳动力---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
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 降1%
目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 就业状态。
13
四、赤字与公债
二战后,各国财政预算中支出日益大于 收入,形成财政赤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赤字与债务的关系:
债务=预算赤字总和-预算盈余总和
14
1、赤字与通货膨胀
赤字筹资方式比较(公债的购买者)
货币筹资:向中央银行借债 债务筹资: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 二者的比较:
央行购买有价证券,商业银行或公众货币量增加 银行准备金增加,贷款增加 贷款又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 银行存款增加就开始了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流通中货币量增加,而增加的数量
取决于货币基础与货币乘数
24
货币乘数=(1+C/D)/(C/D+R/D)
C:通货 D:存款 R:准备金
类型:
新科技的运用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拓与一体化 新的金融工具与服务的出现 银行管理与组织方面的变革 金融机制的变革
21
3、中央银行
特点 职能:
代表政府发行法定货币 领导和管理所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活动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22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银行创造货币的前提:准备率制度;贷款转 化为存款
2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目标: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总目标:稳定 围绕稳定有4项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
1、充分就业
人口---劳动力---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
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 降1%
目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 就业状态。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宏观经济学政策PPT资料69页

长期公债。长期公债是期限为5年以上的公债券。 3.罚没等收入 [打击走私、腐败以及其他违法活动的
收入]
(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的项目主要有:防务和安全支出、社 会福利支出、公债利息、公共卫生和保健、职业 训练和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和住宅、农业、空 间研究等。
充分就业预算
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 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 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等)。 3) 农产品保护价格。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
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 货膨胀的目标。
收入]
(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的项目主要有:防务和安全支出、社 会福利支出、公债利息、公共卫生和保健、职业 训练和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和住宅、农业、空 间研究等。
充分就业预算
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 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 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等)。 3) 农产品保护价格。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
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 货膨胀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Macroeconomics
7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 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 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 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 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 定。
Macroeconomics
8
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因为这 种通货膨胀率为零要付出较高失业的代价 ,也是不现实的。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 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 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一般而言,当经济中存在轻微的通 货膨胀时,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也就 实现了物价稳定。
Macroeconomics
11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 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Macroeconomics
12
需要注意: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重点不是固定 的
(2)各项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 说,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目 标。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 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 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 出。
Macroeconomics
20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 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 面的支出。
Macroeconomics
13
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奥肯定律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之间:中国流动性 过剩问题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h大
LM1
r
h小
LM1 LM2
A DC
LM2
A
D
C
B IS1
B
IS1
Y
o
Y
❖ a. LM平坦,富有弹性 b.LM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
货币政策效果差。 货币政策效果好。
Y
M k
h k
r
M/k为横轴截距,-M/h为 纵轴截距,k/h为斜率
IS相同,LM不同
❖ LM曲线平坦(即h较大时),货币需求的利 率弹性较大,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
一方:面M r 另一方:面 r L较大幅度的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利率的较大下降
对投资的刺激有限
货币政策的力度小
IS相同,LM不同
❖ LM曲线陡直(即h较小时),货币需求的利率 弹性较小,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
一方:面M r 另一方:面 r L较小幅度的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能带来利率的较大下降
宏商学院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5.3 财政政策不变时,货币政策的效应
5.3.1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5.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5.3.3 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
5.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 (1)IS相同,LM不同
❖ (2)IS不同,LM相同
Y1b1(-t1() aI0b0TbTGRNX1)b1(-t1d)r
Y KAKdr 0
纵轴截距A0/d,横轴截距KA0 ,斜率1/Kd
Y
M k
h k
r
M/k为横轴截距,-M/h为 纵轴截距,k/h为斜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 IS-LM模型的分析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学习IS-LM模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来
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本章讨论西方国家如何根据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 和效果,以试图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宏观经济政策与凯恩斯理论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两种政策
如果IS为垂直线,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用。实际上, IS垂直意味着利率和 投资没有关系。问题又回到了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当中。经济萧条时期往往是这样的。
IS r
LM
r0 LM’
r1
0
yo
图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y 19
三、挤出效应 ❖ 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14
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IS4
LM
r
IS2
IS3
IS1
y
0
y1
y2
y3 y4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 结论: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15
42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及其效果 在整个经济陷入危机深渊之际,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从此开始推行所谓的“罗斯福新政”。
其中涉及财政政策的有一个由被动到自动地实行补偿性财政的过程。 1934年,凯恩斯到美国向罗斯福宣传他的主张。1937年,在经济复苏还很不充分的时候,罗斯福
曾要求国会接受他削减政府开支,以实现预算平衡的建议。不过1937——1938年的衰退这时已露端 倪,而且日益严重,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形势将很难扭转。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才不得不改弦更 张,向国会建议1939年补充拨款30亿美元,用于直接开支和贷款,而不再强调平衡预算。
5
财政政策工具: (1)税收 (2)国债 (3)预算支出 (4)财政补贴
6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7
二、作用机制和效果 1、作用机制: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
Y2
Y1
IS ’ I斜率的关系
r IS
IS’
LM
E’ r1
E
r0
E”
(陡峭)
y
0
y0
y2 y3
(a)财政政策效果大
r IS
r1 r0
IS’ LM
E’
E E”
(平坦)
y
0
y0 y1
y3
(b)财政政策效果小
结论: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 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28
2、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r(%)
LMo LM1
IS1
ISo
y
o
y1 y2 y3 y4
图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结论:在IS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 政策效果就越大。
29
原因 LM平坦,表示h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大,因而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较小,因此, 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小,货币政策效果小。反之,h越小,货 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 3、当LM曲线垂直时,产生完全挤出效应。
23
IS-LM模型 政策效应分析 在认识上的深 化与局限。
C+I+G+△G C+I+G
IS1
Y0
r1
IS0
r0
Y2 LM
Y0 Y1
Y2
24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若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
16
二、凯恩斯主义极端 指在LM曲线为水平而IS曲线为垂直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将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的情况。
r
IS’ IS
LM’ LM
r0
y
0
y0
y1
图:凯恩斯主义极端
17
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不垂直而向右下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r LM’
LM
ro
IS’ IS
o
y
y0
y1
图: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 18
增加
不确定
经济膨胀但不严重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经济严重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
下降 不确定
36
松财政松货币:
财政扩张时保持较低的利息率,减少“挤出效应”。经济萧条时 用
r
LM
LM ’
r1
E
r2
re
IS ’
Ye Y1
Y2
IS
Y 37
松财政紧货币:
r r2 r1 re
“滞胀”时用
33
总结 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上升较少(LM平坦时就会这样),并且利率的上升能 对投资有较小的挤出作用(IS较陡峭时就会这样),则这项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LM陡峭时就会这样),并且利率的下降能 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IS较平坦时就会这样),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国民收入等诸多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得到调节。
财政政策:G—AD—Y—L—r—i—AD—Y 货币政策:m—r—i—AD—Y
8
2、政策效果的一般结论
❖
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 r
左移
❖ 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使LM曲线右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 左移
34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r
LM
LM’
E
E’
ro
IS’
IS
o
yo
y1
y
图: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35
二、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经济情况 经济萧条但不严重
政策混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 不确定
利率 上升
经济严重萧条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32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 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 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在充分就业经济中 G↑→ P↑→ M不变,m减少 → m2↓→ r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 I↓→ C↓
在非充分就业经济中 G↑→ AD↑→ Y↑→ r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 I↓
20
❖ 2、决定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 (1)支出乘数的大小 ❖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引起利率上升。 若h小,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不敏感,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较多,产生 的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同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越大,一定 的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 增加得越多,利率上升越高,私人投资减少得越多,国民收入增加的就少,财政政策的效果 就小。 若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较大的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25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LM
r LM ’
E r1 r2
Y1
Y2
IS Y 26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 r(%)
LMo LM1
IS1 ISo
o
y
y1 y2 y3
21
LM曲线三个区域的财政政策效果
IS6
r
IS5
r4
r3
r2
IS2
r1 IS1
r0
IS4 IS3
0
Y1
Y’ Y2
Y3 Y4
Y ’’
LM
L 22
结论 ❖ 1、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 ❖ 2、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时,LM曲线越陡,IS曲线越平,则挤出效应就越大,
30
二、古典主义极端 ❖ 如果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相交,则就会出现所谓的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LM LM’ IS’
r IS
ro
y o
图 :古典主义极端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31
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真正多见的是介于两者 之间的中间区域。因为多数情况下,IS和LM曲线的交点出现在中间区域。许多西方经济学 家认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对经济起一定的稳定作用,在衰退时多用 些财政政策,而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多用些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 IS-LM模型的分析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学习IS-LM模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来
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本章讨论西方国家如何根据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 和效果,以试图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宏观经济政策与凯恩斯理论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两种政策
如果IS为垂直线,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用。实际上, IS垂直意味着利率和 投资没有关系。问题又回到了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当中。经济萧条时期往往是这样的。
IS r
LM
r0 LM’
r1
0
yo
图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y 19
三、挤出效应 ❖ 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14
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IS4
LM
r
IS2
IS3
IS1
y
0
y1
y2
y3 y4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 结论: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15
42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及其效果 在整个经济陷入危机深渊之际,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从此开始推行所谓的“罗斯福新政”。
其中涉及财政政策的有一个由被动到自动地实行补偿性财政的过程。 1934年,凯恩斯到美国向罗斯福宣传他的主张。1937年,在经济复苏还很不充分的时候,罗斯福
曾要求国会接受他削减政府开支,以实现预算平衡的建议。不过1937——1938年的衰退这时已露端 倪,而且日益严重,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形势将很难扭转。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才不得不改弦更 张,向国会建议1939年补充拨款30亿美元,用于直接开支和贷款,而不再强调平衡预算。
5
财政政策工具: (1)税收 (2)国债 (3)预算支出 (4)财政补贴
6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7
二、作用机制和效果 1、作用机制: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
Y2
Y1
IS ’ I斜率的关系
r IS
IS’
LM
E’ r1
E
r0
E”
(陡峭)
y
0
y0
y2 y3
(a)财政政策效果大
r IS
r1 r0
IS’ LM
E’
E E”
(平坦)
y
0
y0 y1
y3
(b)财政政策效果小
结论: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 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28
2、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 r(%)
LMo LM1
IS1
ISo
y
o
y1 y2 y3 y4
图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结论:在IS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 政策效果就越大。
29
原因 LM平坦,表示h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大,因而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较小,因此, 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小,货币政策效果小。反之,h越小,货 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 3、当LM曲线垂直时,产生完全挤出效应。
23
IS-LM模型 政策效应分析 在认识上的深 化与局限。
C+I+G+△G C+I+G
IS1
Y0
r1
IS0
r0
Y2 LM
Y0 Y1
Y2
24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若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
16
二、凯恩斯主义极端 指在LM曲线为水平而IS曲线为垂直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将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的情况。
r
IS’ IS
LM’ LM
r0
y
0
y0
y1
图:凯恩斯主义极端
17
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不垂直而向右下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r LM’
LM
ro
IS’ IS
o
y
y0
y1
图: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 18
增加
不确定
经济膨胀但不严重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经济严重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
下降 不确定
36
松财政松货币:
财政扩张时保持较低的利息率,减少“挤出效应”。经济萧条时 用
r
LM
LM ’
r1
E
r2
re
IS ’
Ye Y1
Y2
IS
Y 37
松财政紧货币:
r r2 r1 re
“滞胀”时用
33
总结 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上升较少(LM平坦时就会这样),并且利率的上升能 对投资有较小的挤出作用(IS较陡峭时就会这样),则这项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LM陡峭时就会这样),并且利率的下降能 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IS较平坦时就会这样),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强。反之,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国民收入等诸多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得到调节。
财政政策:G—AD—Y—L—r—i—AD—Y 货币政策:m—r—i—AD—Y
8
2、政策效果的一般结论
❖
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 r
左移
❖ 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使LM曲线右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 左移
34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r
LM
LM’
E
E’
ro
IS’
IS
o
yo
y1
y
图: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35
二、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经济情况 经济萧条但不严重
政策混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 不确定
利率 上升
经济严重萧条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32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 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 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在充分就业经济中 G↑→ P↑→ M不变,m减少 → m2↓→ r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 I↓→ C↓
在非充分就业经济中 G↑→ AD↑→ Y↑→ r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 I↓
20
❖ 2、决定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 (1)支出乘数的大小 ❖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引起利率上升。 若h小,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不敏感,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较多,产生 的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同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越大,一定 的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 增加得越多,利率上升越高,私人投资减少得越多,国民收入增加的就少,财政政策的效果 就小。 若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较大的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25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LM
r LM ’
E r1 r2
Y1
Y2
IS Y 26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 r(%)
LMo LM1
IS1 ISo
o
y
y1 y2 y3
21
LM曲线三个区域的财政政策效果
IS6
r
IS5
r4
r3
r2
IS2
r1 IS1
r0
IS4 IS3
0
Y1
Y’ Y2
Y3 Y4
Y ’’
LM
L 22
结论 ❖ 1、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 ❖ 2、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时,LM曲线越陡,IS曲线越平,则挤出效应就越大,
30
二、古典主义极端 ❖ 如果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相交,则就会出现所谓的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LM LM’ IS’
r IS
ro
y o
图 :古典主义极端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31
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真正多见的是介于两者 之间的中间区域。因为多数情况下,IS和LM曲线的交点出现在中间区域。许多西方经济学 家认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对经济起一定的稳定作用,在衰退时多用 些财政政策,而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多用些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