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中臭氧分布特征和超标原因分析
城市臭氧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臭氧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污染防治对策发布时间:2021-07-19T07:58:57.60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韦云凤[导读] 根据监测数据调查显示,2015-2018年期间,某市PM2.5、PM10、O3-8h、SO2和CO均在部分天成为城市环境空气(包括良的天气在内)的首要污染物。
南宁市圣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臭氧在全球和区域大气环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仪对地-气辐射收支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有着显著的环境效应。
臭氧作为光化学烟雾的指示性污染物,不是通过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由空气中的NOX(包括NO和NO2)、NMHC和CO等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关键词: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过程分析污染成因防治对策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城市污染天气成因分析能力、污染源治理规划能力,以及制定科学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计划,我公司(南宁市圣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一、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过程分析1.1 某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监测数据调查显示,2015-2018年期间,某市PM2.5、PM10、O3-8h、SO2和CO均在部分天成为城市环境空气(包括良的天气在内)的首要污染物。
其中少部分天的首要污染物不只一种,如2016年-2018年间,出现了PM10&O3-8h、PM2.5&O3-8h和PM10&PM2.5共同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也说明了污染有从单一指标向多种指标的复杂污染过渡的趋势。
从首要污染物的情况来看,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最多,2015-2017年均占比在60%以上,2018年有所下降为56.7%,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居第二位,2015-2018年间,占比均在20%-30%之间,其中2016-2017年变化不大,约占20%而2015年和2018年占比接近30%。
中国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02
中国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臭氧污染的形成机制
光化学反应
地理环境
在阳光照射下,挥发性有机物( VOCs)和氮氧化物(NOx)会发生 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也会影响臭氧 的分布。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臭氧的生成和分布有重要 影响,如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
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交通源控制
02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
市区,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
生活源控制
03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生活垃圾
和污水排放。
提高环境意识的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 种方式,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公众对臭氧污染的认 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倡导低碳生活
鼓励公众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污染物排放,如减少开车、少用一次性塑料制 品等。
推动企业环保责任
鼓励企业承担环保社会责 任,提高环保意识和投入 ,推动绿色发展。
05
研究展望与结论
研究展望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研究应加强环境科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污染有重要影响。
面源排放
农业活动、城市垃圾处理等面源 排放也对臭氧污染产生影响。
空间分布
不同地区的排放源数量和类型不 同,因此,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对 臭氧污染的分布和程度有重要影
响。
大气成分的影响
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与臭氧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是臭氧污染的主要前 体物之一。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宜都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性分析

宜都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性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问题越发严重,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和结构也在同步变化。
近年来,尤其是夏秋季,臭氧正逐渐取代PM2.5在空气污染物中的地位,成为了引人关注的新型污染物,,弄清臭氧的污染特征,找到对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宜都市为例,根据最近几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宜都市的臭氧污染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影响宜都市臭氧变化的显著因素,为区域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标签:宜都;环境监测;臭氧污染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臭氧污染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影响臭氧产生的因素主要有温度[1]、光照、降水、风力风向等气象条件[2],以及VOCs [3]、氮氧化物[4]等生成臭氧的前体物。
臭氧污染受臭氧前体物排放及其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控制,导致臭氧污染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反复性。
根据宜都市2个省控点位的监测数据和现有条件,本文对2017年至2018年宜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监测数据进行数学统计,主要研究臭氧与环境空气质量其他“六参数”的相关性和变化情况。
同时结合气象监测数据,对臭氧随天气状况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文引用技术参数主要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本文各参数浓度单位除特殊说明外均引用以上技术规范浓度单位(除一氧化碳为毫克每立方米外,其余均为微克每立方米)。
一、宜都市臭氧变化及数据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宜都市臭氧整体变化在2017年和2018年均近似驼峰型,且每年的6月至10月臭氧浓度都比较高。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相关技术指标,臭氧浓度超标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结合统计的监测数据,可以得到2017年臭氧主要在9月、10月和11月出现超标情况,2018年主要在3-4月和6-11月出现超标情况,2017至2018年臭氧共超标48天,且超标天数主要集中在2018年6月和8,且2018年6月臭氧连续超标14天。
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大气中臭氧(O3)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成分,既是温室气体,也是臭氧层的主要成分。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文将对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从时间上看,臭氧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季节上,臭氧含量在夏季相对较高,在冬季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夏季的高温和日照条件下,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物质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更多的臭氧。
而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光化学反应活性较低,臭氧生成相对减少。
从日变化上看,臭氧含量在白天相对较高,在晚上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白天太阳光照射强烈,光化学反应活性高,导致臭氧生成增加;而晚上太阳光照射弱,光化学反应减弱,臭氧生成减少。
此外,臭氧含量的日变化还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风速、湿度等。
然后,我们来看臭氧的空间分布特征。
臭氧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气象、人类活动等。
地理因素主要表现为纬度和海拔的影响。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强度高,光化学反应活性强,臭氧生成增加,相对较高;而纬度较高的地区,光化学反应活性较低,臭氧生成减少,相对较低。
此外,海拔也对臭氧的空间分布有影响,一般来说,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大气稀薄,光化学反应活性减弱,臭氧生成减少,臭氧含量相对较低。
气象条件也是臭氧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风速较低的地区由于大气扩散能力较差,臭氧容易积累,臭氧含量相对较高;而风速较高的地区,臭氧容易被扩散,臭氧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气象条件的稳定性也对臭氧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例如晴朗无雨的天气条件下,大气中臭氧生成较多,臭氧含量相对较高。
最后,人类活动对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工业废气的排放、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影响臭氧含量。
城市通常由于人口密度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多,臭氧含量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小、机动车尾气排放少,臭氧含量相对较低。
臭氧超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臭氧超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臭氧超标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超标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气象条件是导致臭氧超标的重要因素。
臭氧是一种高度活跃的氧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会与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生成臭氧。
因此,阳光充足、气温高、湿度低、气压稳定等气象条件会导致臭氧超标的发生。
其次,工业和交通污染也是臭氧超标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会在照射下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生成臭氧,进而导致臭氧超标。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臭氧超标的重要原因。
如烧烤、喷漆等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质,进而促进臭氧的生成。
为了有效应对臭氧超标现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气象监测,及时掌握臭氧生成的情况,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二是加强工业和交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减少臭氧的生成。
三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活动,避免进一步加剧臭氧超标。
总之,臭氧超标是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从多个方面加以应对,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 1 -。
大气环境中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

大气环境中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了解臭氧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对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气环境中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一、臭氧的时空分布情况臭氧在大气中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
根据监测数据和研究结果,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区域差异臭氧浓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常城市和工业区域的臭氧浓度较高,而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臭氧浓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车辆尾气排放和工业生产等因素有关。
2.季节变化臭氧的浓度也存在季节变化。
在大部分地区,夏季的臭氧浓度较高,而冬季的臭氧浓度较低。
这与夏季阳光强烈、气温高以及较多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3.日变化臭氧浓度还存在一定的日变化规律。
通常在上午和下午的阳光照射较强时,臭氧浓度较高;而在晚上和清晨的光照较弱时,臭氧浓度较低。
二、臭氧变化的驱动因素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驱动因素。
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化学品使用等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光照下会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臭氧。
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
高温、强光和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中臭氧的形成和积累,这也是夏季臭氧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区域输送臭氧的时空分布不仅受到局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区域输送的影响。
大气环流会将臭氧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导致臭氧浓度在较大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三、臭氧浓度变化的可能影响高浓度的臭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
1.健康问题长期处于高臭氧环境中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全球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

全球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大气臭氧层是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地球大气层的成层中,集中分布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跨流层。
臭氧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下部和平流层上部,形成所谓的“臭氧层”。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具有特殊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区域,主要特征包括:1.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和紫外线C,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紫外线过量会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还会对植物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制约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臭氧层的存在影响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和大气循环,对全球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防止臭氧层的不断减少:臭氧层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加快,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类工业、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臭氧层遭受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臭氧层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等温室气体和工业废气中的氯氟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的减少和变薄,形成“臭氧空洞”,从而增加地球表面紫外线的穿透量,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2.地球气候变暖: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地球上的紫外线穿透量增加,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促进作用。
3.空气污染加重: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趋于积累,加重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面对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
在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际社会约定逐步淘汰使用氯氟烃类物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开展大气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工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
总的来说,臭氧层的主要特征是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调节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
城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

城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由于臭氧污染人们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因此相较于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实质性的污染,人们长期以来对于臭氧污染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缺乏理性的判断。
事实上,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臭氧发生污染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儿童的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控制和治理臭氧污染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下面对臭氧以及臭氧污染的特点进行阐述。
1.臭氧概述及臭氧污染的特点1.1臭氧概述臭氧(O3)又被称之为超氧,是存在于地球大气环境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其含量在大气环境中约占一亿分之一。
九成以上的臭氧处于大气层上部和平流层,距离地球表面约有30~50千米,这就是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的臭氧分子游离在接近地表的位置,但是其仍然发挥着阻挡紫外线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对臭氧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近地面的臭氧含量有极为明显的上升,同时臭氧层的臭氧浓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这种情况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危害,刺激眼睛与呼吸道、影响肺功能等,因此,人们开始深入研究臭氧污染的治理办法,虽然通过一些控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臭氧污染的恶化,但是对臭氧对于人的副作用尚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
1.2臭氧污染的特点1.2.1臭氧浓度日变化特点臭氧浓度的日变化极为明显,相较而言,清晨和夜晚时段臭氧浓度比较低,一天当中臭氧浓度峰值产生的时段各地均有差异,但是基本都集中在下午1时到下午3时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臭氧浓度的变化应该与温度的变化相关,通常下午1时到下午3时之间是全天内温度最高的时段,而清晨和夜晚相对温度比较低。
某地的臭氧污染日变化土1.2.2臭氧浓度季节变化特点臭氧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比较明显,通过观察发现,臭氧浓度全年最低的时候是1月份,6、7月份的臭氧浓度最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常春夏臭氧浓度高,秋冬季臭氧含量低,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臭氧浓度的变化确实与温度的变化有直接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中臭氧分布特征和超标原因分析
摘要:环境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保护大气,解决臭氧污染,不仅是有关部门
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近年来,影响污染我国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
物是臭氧,因此解决臭氧问题迫在眉睫。
根据臭氧的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因素,研
究了不同地区臭氧浓度的差异,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臭氧浓度计算公式,采取适
宜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人民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环境空气;臭氧分布特征;原因
前言
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可吸收太阳光中
大部分紫外线,对维持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功能,但近地面O3化学活性高、
氧化性强,是大气光化学烟雾的关键成分,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城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征
1.1臭氧污染具有区域性
臭氧污染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即各个地区的臭氧浓度和污染程度都不一致,
地区性差异较为显著。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300多个城市中,目前已经有60
多个城市臭氧超标,而在超标的城市中,发现超过3/4的城市都位于京津冀周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成环状分布状态。
臭氧污染主要形成在城市内部,且臭氧浓度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地区,但是城市郊区的臭氧浓度却往往大于
城市中心,因为臭氧具有很强的活性,城市内部污染现象严重,汽车尾气等排放
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大气污染物可以暂时地分解臭氧,从而形成新型的其他污
染物,气体具有流动性,当污染物向城郊转移时,会逐渐进行反应重新形成臭氧。
1.2具有时间分布的特性
臭氧的浓度有很强的时间特性。
如全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气温都有较大
的差别。
据调查,臭氧的浓度一般在1月份时候最低,6月份时候浓度含量最高,因此,可以根据这个数据进行总结,即每至冬天臭氧含量最低,夏季气温回升时
臭氧含量较高,臭氧浓度与温度有很强的关联性。
同时,不同季节里空气中的含
氧量程度也不同,春夏季节大气环境中含氧量大,同时还有各种的雷电天气,导
致大气中紫外线能量也越来越大,臭氧具有吸收云层中紫外线的作用,当紫外线
强烈时,导致了臭氧的浓度也随之加大。
1.3浓度及超标率逐年上升
臭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环境治理的主要难题。
组成空
气的成分较多,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构成成分。
近
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的防范治理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了
许多环境监测制度,采取一系列手段大力整治环境恶化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环
境各方面情况有所转变,如空气中的PM2.5值,已经逐步趋于正常指数,同时大
气中的一氧化碳日均值已经逐年下降,但是,只有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依旧是呈
上升状态,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超标率也逐年上升。
2特征与相关气象条件关系
2.1O3月平均浓度与相关气象要素关系
利用公式计算出当样本容量n=12,显著水平α=0.05时,相关系数的临界值:
rc=0.576。
通过计算O3的近4a月平均浓度分别与同期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总云量、低云量、日照、变温、变压、变湿的相关系数,通过某地区调查
发现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得到:O3的月平均浓度与同期气温、日照显著正相关,与同期的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与同期的其他相关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
一年中,夏半年O3浓度高于冬半年,O3二级超标日数全部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夏季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这些条件都有利
于促进光化学反应速率,使得O3的月平均浓度升高。
而在冬半年,该地区主要
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光化学反应速率较慢,因而O3的月平均浓度较低。
2.2O3污染过程浓度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
通过分析2014—2017年中的3次典型污染过程,计算O3浓度分别与同期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总云量、低云量、日照、变温、变压、变湿的相
关系数,通过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得到:O3的逐日浓度与同期气温、日照显著正相关,与同期的总云量、低云量、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同期的其他相关气
象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
①污染过程O3逐日浓度与同期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通常在太阳辐射影响下,气温逐步升高,高温加剧了光化学反应的速率,造成二次生成的O3增加,
进而O3浓度伴随着气温升高而升高。
②O3逐日浓度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一般而言,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量越大,进而气温升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二次生成O3量从而增加,O3逐日浓度升高;
③O3逐日浓度与同期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通常情况下,总云量、低云量少时,天气多晴朗,太阳辐射强,高温利于促成光化学反应生成O3,最终造成O3浓度升高;
④O3逐日浓度与同期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当湿度大时,说明大气中含水
量高。
通常空气中水汽含有H、OH等自由基能将O3快速分解为氧分子,进而降
低O3浓度。
空气中的水汽也可以对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2.3O3污染过程浓度与同期天气形势的关系
2014年6月11日起,500hPa我区上空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850hPa为高
压脊底部东北气流控制,地面为弱高压脊控制,云量开始减少,日照时数增多,
气温逐日升高,12日、13日O3浓度分别达到181μg/m3、173μg/m3,均超过了
二级超标限值;13日起,南海北部的热带扰动逐渐增强并开始北抬,逐渐向半岛
沿海靠近,我市上空云量逐日增多,日照时数逐日减少,O3浓度不断下降;15
日开始,我区转受季风槽影响,天气阴沉,有阵性降水出现,O3浓度均小于
100μg/m3。
2015年4月12日,随着500hPa东亚大槽逐渐东移并过境,我市降
雨逐步停止转为多云天气,偶见阳光,O3浓度开始升高;13日起我市转受槽后
西北气流控制,低层为受偏北气流控制,天空云量减少,日照时数增多,O3浓度开始攀升,15—17日O3浓度分别达到162μg/m3、168μg/m3、169μg/m3,连续
3dO3浓度达到二级超标限值;18日,850hPa上山东转为西南急流控制,低层受
发展的西南低槽影响,我区上空为偏南气流控制,云量增多,最低气温明显上升,温度日较差小,O3浓度急剧下降,均低于100μg/m3。
2016年7月21日起,西
太平洋副高明显西伸加强,我区转受副高控制,天气晴好,全市维持高温天气,
光化学反应速率加快,O3浓度急剧升高;特别是24日,副高强度达到鼎盛,
592线包围本地区,全市最高温度普遍在38℃以上,对应O3浓度也达峰值
(168μg/m3);27日,受北部湾热带低压环流影响,我市转受偏南气流影响,低层比湿增大,有分散阵雨出现,促进了O3的分解,O3浓度快速下降,逐日浓度均低于100μg/m3。
结束语
加快构建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导向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打造多元主体参与、源头治理的格局,有利于加快补齐乳山市生态环境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常爱泽.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污染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68.
[2]王永红,韩力强,孙鹏程,等.太原市城区重污染天特征及大气污染防治建议[J].环境保护科学,2018,44(3):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