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矿种矿床勘查类型与参考工程间距对比表
各矿种矿床勘查类型与参考工程间距对比表

锡矿
80~120×80~120
60~80×40~60
管条状20~40×60~80
40~50×30~40
管条状10~20×30~40
汞矿
240~120×80~40
120~60×40
120~60×40~20
锑矿
坑80~100×坑两个中段高
钻80×60~120
坑1-2两个中段高
钻60~80×钻40~60
煤
1000~2000(稳定)
500~1000(较稳定)
375;250(不稳定)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200~400×100~200
100~200×50~100
50~1000~400
300~400×150~200
100~200×50~100
硫铁矿(硫铁矿型及多金属型)
200~300×100
100~150×50~75
50~75×50
硫铁矿(煤系沉积型)
400~600×400
200~300×200
100×100
铀矿
100~200×100~200
钻探100×100
穿脉25~25
中段×50~100
钻探50~100×50~100
穿脉25
中段×50
高岭土
200~100×200
100×100
50~100×50
膨润土
800×400~800
400×200~400
200~400×100~200
耐火粘土
200~300×200~300
100~200×100~200
50~100×50~100
石膏
600~800×400~600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3
(三)推荐的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4
黄岗铁锡矿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体。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Ⅱ、Ⅲ、 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份 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 地段包括Ⅲ、Ⅳ、Ⅴ。全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 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量最大,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5
4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绝对差值<5%)。
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一 矿床勘查类型
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 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
(一)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 据
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复 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2
1 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000 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5
黄岗Ⅰ矿区
地质勘探 Ⅰ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70~ 120)m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其外推部分,求得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勘探网度100 m×(50 ~70)m,求得控制的边际 经济基础储量(2M22)。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要求 资源储量分类及估算

③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排水水 位下降区、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 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详细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 术条件。选择代表性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 水层及矿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 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 文地质参数、矿体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 位,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 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对矿 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矿产勘查部署的原则
主攻矿种的选择 重点勘查区,异常相对集中的地区,即已经发现一系列 综合化探异常和矿(化)点,组成异常和矿点的 密集区。 2.小型矿床或中-小型矿床的深部及其外围 ,目前有新发现、并且通过综合研究认为仍然有 找矿潜力的地段,亦圈定为预测区。 3.处于有利的特征地球物理场地段,如: 布格重力异常推断的中酸性岩体的外围和构造发 育地段、区域负磁场中的局部正磁异常区以及区 域正磁场中的局部正负异常相间地段。 4.近年来矿产勘查取得的新线索、新成果、 新认识,显示有找矿潜力的地段。 5.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区,或矿产 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分析仍有 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域。
数量有限的取样工 程,不要求系统工 程网度 推断的
基本确定的
探求预测的(334)? 探求推断的(333) 探求控制的(332)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 概略研究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实验室流 程试验、扩大试验 预可行性研究,也 可以是概略研究
从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是一个分
勘 探
各项工作都要达到 详细查明、详细控 制程度,包括成矿 地质条件和内在规 律,建立矿床地质 模型 系统工程基础上加 密工程及相应的工 作 肯定的 探求探明的(331) 资源量 实验室流程试验、 扩大试验,必要时 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可行性研究,也可 以是预可行性研究,
钒、铁、磷矿勘查类型工程间距对比表

均匀:品位变化系数<20%。
影响程度小:矿体内基本无断层和岩脉穿插,或有少数断层,但对矿体影响不大;
第Ⅰ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至中等,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岩脉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状、大透镜状矿体。
400
200~400
矿井设计能力
(Kt/a)
服务年限
(a)
210~300
25
150
15
90
10
30~60
5
磷矿三个勘查类型均给出实例
复杂:紧密或复杂的褶皱构造,产状变化大,断层多,对矿体破坏大。
第Ⅲ勘查类型:矿体不稳定及构造复杂或中等、矿体较稳定及构造复杂,矿体延展规模中-小的或矿体延展规模小而又不规则的各种成因类型矿床。
200~100
100~50
表2煤、钒、铁、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1
煤(井田)
简单:矿体呈简单的单斜构造、产状稳定,无较大断层或断层较少,对矿体影响小。
第Ⅰ勘查类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矿体延展规模大的沉积磷块岩矿床。
800~600
400~300
中:沿走向大于1500m~4000m,沿倾向大于400m~100m。
无
较稳定:矿体呈似层状,有少量夹层,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变化系数小于40%~70%,矿石有用组分均匀至较均匀,矿体连续性较好,局部出现无矿或不可采地段。
无
不均匀:矿化不连续或很不连续,品位分布不均匀或很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100%),品位变化曲线为尖峰型或多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11%)。
稀土矿勘查类型的划分参考工程间距和勘查类型实例

立志当早,存高远
稀土矿勘查类型的划分参考工程间距和勘查类型实例
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1)稀土内生矿床
4-3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表
(2)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表43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表
注:
式中:Fr 边界模数
Ar 与矿体水平投影面等面积之矩形周长(m)
A 矿体水平投影面边界长总长度(m)
L 矿体沿走向的最大长度(m)
S 矿体水平投影面积(m2)
2、稀土内生矿床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实例
(1)稀土内生矿床
表433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类型实例表
(2)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表434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类型实例表
3、稀土矿床各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确定
(1)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
①一般是以一定的几何形态的网格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
勘查工程间距,系指用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内生矿床地表槽、井探工程间距比深部勘查工程加密一倍。
勘探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
②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矿床勘查的经验进行。
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矿山生产建设与矿床规模划分、一般工业要求、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A.1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分类A.1.1 矿体(层)规模大型:矿体(层)长度≥1000m;小型:矿体(层)长度<1000m。
A.1.2 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简单:矿体(层)矿石类型单一,质量稳定,不含脉岩和夹层(石);或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石类型,但建筑石料矿等级类型一致;复杂:矿体(层)由两种以上矿石类型构成,且质量等级不一致,需分采分别加工;或矿体(层)矿石类型单一,但有脉岩、夹层,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
A.1.3 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稳定:矿体(层)连续,厚度变化小或呈有规律变化,厚度变化系数<40%。
一般:矿体(层)基本连续,厚度变化不大,局部变化较大,厚度变化系数≥40%。
A.1.4 构造复杂程度简单:矿体(层)呈单斜或宽缓向、背斜,无断裂或虽有小断裂,但其两侧矿石质量等级类型不变;复杂:有较大断裂切割,或有较宽的破碎带,岩石破碎严重或裂隙两侧硅化蚀变,致使蚀变岩石或破碎角砾为夹石不能利用。
A.1.5 覆盖层发育和风化程度一般:覆盖层不发育,矿体(层)裸露良好,覆盖率<70%。
矿体(层)未见风化;发育:覆盖层发育,矿体(层)大面积被覆盖,覆盖率≥70%。
矿体(层)弱风化。
A.1.6 岩溶发育程度不发育:矿床岩溶较少,不发育。
一般:矿床岩溶少发育或较发育。
A.2 矿床勘查类型建筑石料矿床勘查类型见表A.1表A.1 建筑石料矿床勘查类型勘查类型第Ⅰ勘查类型(地质条件简单型)第Ⅱ勘查类型(地质条件一般型)矿体(层)规模多为大型不分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简单复杂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稳定一般构造复杂程度简单复杂覆盖层发育和风化程度一般发育岩溶发育程度不发育一般A.3 勘查工程间距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见表A.2。
表A.2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勘查类型勘查工程间距(m)第Ⅰ勘查类型(地质条件简单型) 400第Ⅱ勘查类型(地质条件一般型) 200注1:本表为不同类型矿床探求控制资源量勘查工程间距的参考值,对勘查工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局部问题,例如:对矿体(层)覆盖层和风化层的控制,应在勘查剖面上和剖面间适当加密工程;对首期开采地段,当基本勘查工程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工程。
多金属矿床勘查类型条件与工程间距

200~500
Ag
150~300
Ni
200~400
小型
0.3
(0.1~0.3)
Cu Mo
<300
<300
Pb Zn
<200
Ag
<150
Ni
<200
注:由于矿体规模对类型及工程间距的影响较大,其类型系数的赋值问题补充如下:
小型矿体(<300m)和中型矿体(300m~1,000m)按长度不同应有不同的取值,
0.4
不均匀
>150
0.2
注:变化系数估算公式V=σ/ ×100%
V——矿体厚度或品位变化系数;
σ——单工程厚度或样品品位统计的均方差;
——单工程厚度或样品品位统计的算术平均值。
附录D-4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参考表
矿种
勘查类型
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
沿走向
沿倾向
铜
Ⅰ
200~240
100~200
Ⅱ
120~160
DZ/T0214-2002附录D
附录D-1
Cu、Pb、Zn、Ag、Ni、Mo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
规模
系数
种类长度()延深或宽度 Nhomakorabea大型
0.9
Cu Mo
>1,000
>500
Pb Zn
>800
>500
Ag
>300
Ni
>400
中型
0.6
(0.3~0.6)
Cu Mo
300~1,000
300~500
Pb Zn
Ⅱ
80~100
60~80
Ⅲ
40~50
40~60
注: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
各矿种参考勘查网度汇编

各矿种参考勘查网度汇编(新版规—资料性附录)索引目录一、金属 (1)1、铜矿床 (1)2、铅锌矿床 (1)3、银矿床 (1)4、镍矿床 (1)5、钼矿床 (1)6、铁矿床 (1)7、锰矿床 (2)8、铬矿床 (2)9、钨矿床 (2)10、锡矿床 (2)11、汞矿床 (2)12、锑矿床 (2)13、稀有金属矿床 (3)14、稀土金属矿床 (3)15、岩金矿床 (3)16、砂金矿床 (3)17、铀矿床 (3)二、非金属 (4)18、石灰岩、白云岩矿床 (4)19、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矿床 (4)20、高岭土矿床 (4)21、膨润土矿床 (4)22、耐火粘土矿床 (4)23、玻璃硅质原料矿床 (4)24、饰面石材矿床 (5)25、石膏矿床 (5)26、温石棉矿床 (5)27、硅灰石矿床 (5)28、滑石矿床 (5)29、石墨矿床 (5)30、硫铁矿矿床 (6)31、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床 (6)32、盐类矿床 (6)33、盐湖矿产固体矿床 (6)34、表面卤水矿床 (6)35、浅藏卤水矿床 (7)36、铝土矿矿床 (7)37、菱镁矿矿床(沉积变质型) (7)38、磷矿床 (7)三、燃料 (7)39、煤矿床 (7)40、泥炭矿床 (7)41、煤层气矿床 (8)一、金属2、铅锌矿床5、钼矿床9、钨矿床12、锑矿床14、稀土金属矿床17、铀矿床二、非金属18、石灰岩、白云岩矿床19、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矿床22、耐火粘土矿床26、温石棉矿床32、盐类矿床38、磷矿床三、燃料39、煤矿床40、泥炭矿床6、铜矿床24、温石棉矿床王传礼2003年5月2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100×50
铜矿
200~240×100~200
120~160×100~120
80~100×60~80
铅锌矿
160~200×100~200
80~100×60~100
40~50×30~50
银矿
100~120~50×40~50
镍矿
160~200×100~160
煤
1000~2000(稳定)
500~1000(较稳定)
375;250(不稳定)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200~400×100~200
100~200×50~100
50~100×50
磷矿
600~800×300~400
300~400×150~200
100~200×50~100
50~80×50~80
40~50×40~50
钼矿
120~200×100~200
80~100×60~80
40~50×40~60
钨矿
坑100~120×坑100~200
钻100~200×钻80~200
坑(穿脉)80~100×坑(沿脉)100~200
坑(穿脉)80~100
钻80~100×60
坑(沿脉或穿脉加短沿脉)50~60×40~50
30~40×坑1个中段高
钻30~40
金矿
钻探80~160×80~160
坑探40~80(2个中段高)
钻探40~80×40~80
坑探20~40(1-2个中段高)
钻探20~40×20~40
铝土矿(沉积型)
200×200
140×140
100×100
菱镁矿(沉积变质型)
300×100~150
200×100
50~100×50~100
高岭土
200~100×200
100×100
50~100×50
膨润土
800×400~800
400×200~400
200~400×100~200
耐火粘土
200~300×200~300
100~200×100~200
50~100×50~100
石膏
600~800×400~600
400~600×200~400
200~400×100~200
硫铁矿(硫铁矿型及多金属型)
200~300×100
100~150×50~75
50~75×50
硫铁矿(煤系沉积型)
400~600×400
200~300×200
100×100
铀矿
100~200×100~200
钻探100×100
穿脉25~25
中段×50~100
钻探50~100×50~100
穿脉25
中段×50
钻50×50
锡矿
80~120×80~120
60~80×40~60
管条状20~40×60~80
40~50×30~40
管条状10~20×30~40
汞矿
240~120×80~40
120~60×40
120~60×40~20
锑矿
坑80~100×坑两个中段高
钻80×60~120
坑1-2两个中段高
钻60~80×钻40~60
各矿种矿床勘查类型与参考工程间距对比表
矿种
Ⅰ类型
控制的
沿走向m×沿倾向m
Ⅱ类型
控制的
沿走向m×沿倾向m
Ⅲ类型
控制的
沿走向m×沿倾向m
铁矿
400×200~400
200×100~200
100×50~100
锰矿
400~600×200~400
200~300×100~200
100~150×50~100
铬矿
200~400×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