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沪科版教案
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方式: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食盐化工产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食盐的化学成分,掌握其主要用途和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食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
3.掌握从食盐中提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6.设想六:实施多元化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盐除了用作调味品,还有哪些用途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食盐的化工产品这一主题。
3.演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食盐相关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化学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尚需加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1《以食盐为原料化工产品》教师辅导讲义

教育学科教师指导讲义讲义编号12SH1HXG1004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3学员姓名:指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周焕学科组长署名及日期节余课时课题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讲课时间:备课时间:1、认识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2、认识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3、掌握电解饱和实验水的实验教课目的4、认识电离方程式的含义5、掌握实验室制备氯化氢的方法6、理解氯化氢喷泉实验原理7、认识实验装置的采用1、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要点、难点2、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达成及产物剖析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实验装置的采用教课内容[知识点概括 ]一、海水晒盐1、太阳能蒸发法(盐田法)——①海水引入盐田——②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③使食盐结晶出来。
2、粗盐提纯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单位:g/L )思虑:实质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从上表得悉,粗盐中主要含有 CaSO 4 、 MgCl 2 、 MgSO 4 及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怎样去除杂质提纯粗盐?基本步骤:①溶解粗盐:溶解用到哪些仪器?为什么 10g 粗盐需 30mL 左右水来溶解? ②过滤:过滤操作用到哪些仪器?应注意什么?过滤后滤液中主要成分有哪些? ③滤液办理:怎样去除滤液中的可溶性杂质?Ⅰ.加入稍过度BaCl 2 溶液; Ⅱ.加入稍过度 NaOH 溶液;Ⅲ.加入稍过度 Na 2CO 3 溶液;Ⅳ.过滤;Ⅴ.滤液加入适当盐酸至中性。
④蒸发结晶:蒸发过程用到哪些仪器?应注意哪些?注意:在除杂时,加入试剂一般要过度,并且除杂要不可以引入新杂质。
因此在除掉多种杂质离子时要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
那想想,上边的次序能否调动?思虑:粗盐提纯中几次用到玻棒,每次使用的作用各是什么?二、电解饱和食盐水通电2NaCl + 2H 2 O 2NaOH + H 2↑ + Cl 2↑ 实验现象:①阴极邻近溶液先变红;②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变蓝; ③将阴极产生的气体采集,可进行爆鸣实验。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说课稿

沪科版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节课介绍了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的化工产品,通过对盐酸、氯气、钠、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的介绍,旨在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化学实践的实际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的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能够说明盐酸、氯气、钠、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的制备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盐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氢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 盐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盐酸是一种常用的无机酸,它可以通过食盐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而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食盐和浓硫酸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放入反应瓶中。
2.加热反应瓶,观察到气泡产生,同时观察到管口冒出白烟,即为盐酸的生成。
3.将产生的盐酸气体通过水中进行收集,得到盐酸溶液。
盐酸主要应用于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实验等方面,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2. 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通过食盐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而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制备食盐溶液。
2.将食盐溶液和浓硫酸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3.在反应瓶中加入食盐溶液和浓硫酸混合液。
4.加热反应瓶,观察到气泡产生,并观察到管口冒出绿黄色烟雾,即为氯气的生成。
5.通过水中收集氯气,得到氯气气体。
氯气主要应用于消毒、漂白剂制备、有机合成等方面,在水处理、纸浆、染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3. 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它可以通过食盐和金属镁的反应制备而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使其表面光洁。
2.将镁条放入燃烧瓶中。
3.将食盐加入燃烧瓶中,与镁条反应。
4.加热燃烧瓶,观察到火花飞溅,并观察到燃烧瓶中金属钠的生成。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食盐在化工产品中应用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论文中需包含以下内容:
a.食盐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b.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案例;
c.食盐在这些应用中的化学原理。
2.设计一个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实验方案,要求具有可行性。实验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1.化学成分:首先介绍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碘化物、溴化物等。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食盐的化学组成。
2.性质:讲解食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为后续学习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3.应用:详细介绍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玻璃制造、造纸等。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食盐在化工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有哪些?
2.这些应用背后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3.食盐在这些化工产品中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策略:组织小组讨论、汇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5.知识拓展: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课后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食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食盐的化学成分、性质及其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沪科版教案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沪科版教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共3课时)第1课时海水晒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理解从海水中得到卤素资源的一般方法。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3)知道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4)理解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初中所学离子沉淀的方法,描述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洋资源的学习,领略海洋资源的丰富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难点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
三.教学用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架设探求桥梁,组织问题解决,知能创新应用。
2.流程图(1)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3)粗盐提纯3(1)投影表一,即书本上27页【资料库】,要求学生看书。
引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卤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离子形态)和特点(浓度小)。
从而引出从海水中提取卤素资源一般方法。
(2)由上一步的分析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如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通过录像或多媒体文件的播放讲解介绍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投影表二,即书本上26页【表】,要求学生看书并分析晒盐中卤水密度的控制和所含的主要杂质。
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1.21g/L ~1.26 g/L 的范围,并注意分析为什么。
通过数据表格的分析得出:粗盐中主要含有CaSO4、MgCl2、MgSO4及泥沙等杂质;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再从离子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有利于下一步除杂的讨论)。
(3)依次讨论①粗盐提纯的方法②去除杂质所对应加入的试剂、用量③加入试剂的顺序④最后过量的试剂如何解决。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晒盐》35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知识与技能: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对应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卤水的密度控制,学习分析数据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教学过程]【查阅资料】课本P25[资料库]【分析】[资料库]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一、食盐用途食盐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必须吃盐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在工业上,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常用来生产烧碱、纯碱、液氯、盐酸、漂白粉等多种化工产品。
【思考】(1)如何获得食盐?(2)物质结晶的常用方法?二、海水晒盐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饱和,并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
【思考】为什么还要留下母液,能否干脆把海水晒干来得到食盐?【思考】随着水分的蒸发,海水的密度不断增大,为了使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较少,实际生产中卤水(析出了盐类的海水称为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思考】粗盐中食盐约占78%,还含有泥沙等难溶性物质。
如何除去难溶性杂质来提纯粗盐?三、粗盐提纯1、除去不溶性杂质【回顾】粗盐提纯的步骤?【思考】常温下,10g粗盐要量取多少毫升的水来溶解?【思考】水为什么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思考】1.过滤操作需要哪些玻璃仪器?同时要注意些什么?2.蒸发到即将干时,为什么要停止加热或用小火加热?3.为何要用少量水洗涤晶体?4.玻璃棒共用了几次?作用分别是什么?5.为什么粗盐容易潮解?【思考】粗盐中还含有其它一些盐类(如: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如何除去来提纯粗盐?2、除去可溶性杂质【思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各应加适量的什么试剂?①NaCl溶液中含少量MgCl2②NaCl溶液中含少量CaCl2③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④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CO3⑤NaCl溶液中含少量NaOH除杂三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即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出去。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和随堂练习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
水时,有4gA 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又有6gA 的晶体析出,(1)求6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2)原溶液的质量分数。
2、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
对照教科书24页的表格说明,培养读图表的能力。
例5:在海水浓缩的过程中,当海水密度达到1.21g/L~1.22g/L 时,析出的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aSO 4 B 、NaCl C 、MgCl 2
3、粗盐的提纯 过滤
称量
蒸发
溶解
)为什么食盐容易潮解
随堂练习:
、粗盐提纯时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粗盐提纯时不需用到操作是(
B、过滤
D、洗涤、已知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
验过程中,最终发生的变化是(
)2沉淀MgSO4,生成
沉淀MgSO4,生成BaSO
沉淀CaCl2,生成CaCO
)电解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在阴极附近出现浑浊?
①发生装置 ②净化装置 ③收集装置
例8:.已知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
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可以和制取 的装置相同。
2)氨气可以用 法收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必须十分干燥 。
→
→
NaOH ④
③
②
①
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请逐一简述出现的现象。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中国现代化工...》349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走进氯碱工业(第一课时)课时1课时1.学习内容分析依据《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氯碱工业一节归入第9单元中“含氯化合物”一节。
难度要求是B级,要求学生能说出氯化钠的常见用途、说出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内容分析,一方面这是学生在高中教材中第一次接触化工生产;同时生产氯气的方式是通过电解制得产品,电解反应和装置在整个高中化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知识点的逻辑顺序上承接本节课之前海水晒盐的内容,也为之后工业制氯化氢,氢氧化钠性质做了铺垫。
2.学习者分析从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可以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教学。
同时学生能对化学反应的发生和产物进行简单推论。
因而本课计划使用1课时的时间,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说出PVC管,氢气、氯气、纯碱等等生活生产中我们熟悉的氯碱工业的产物。
(2)说出水和饱和食盐水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知道通电是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共同条件,两者有相似性。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知道工业上电解的原理和如何通过物质性质实验辨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能通过实验现象和元素守恒推测出电解过程中两极生成的产物,和溶液中的产物。
(3)能将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模型,简单运用于解释生活中实际的例子。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能发现电解饱和食盐水两端产生气体体积不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相应解释。
(2)能发现阳极附近红色酚酞溶液会褪色,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进行解释。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1)具有安全意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有将化学成果应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形成节约成本,循环利用等观念。
(3)能形成技术、经济和环境两方面进行衡量,合理决策的思维。
3.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上海氯碱化工厂新产品发布会短片视频,知道以食盐为原料可以得到大量初级的和进一步的化工产品,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
品沪科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共3课时)
第1课时海水晒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理解从海水中得到卤素资源的一般方法。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3)知道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4)理解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初中所学离子沉淀的方法,描述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洋资源的学习,领略海洋资源的丰富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难点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
三.教学用品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架设探求桥梁,组织问题解决,知能创新应用。
2.流程图
(1)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 (3)粗盐提纯
3(1)投影表一,即书本上27页【资料库】,要求学生看书。
引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卤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离子形态)和特点(浓度
小)。
从而引出从海水中提取卤素资源一般方法。
(2)由上一步的分析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如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通过录像或多媒体文件的播放讲解介绍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投影表二,即书本上26页【表】,要求学生看书并分析晒盐中卤水密度的控制和所含的主要杂质。
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1.21g/L ~1.26 g/L 的范围,并注意分析为什么。
通过数据表格的分析得出:粗盐中主要含有CaSO4、MgCl2、MgSO4及泥沙等杂质;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再从离子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有利于下一步除杂的讨论)。
(3)依次讨论①粗盐提纯的方法②去除杂质所对应加入的试剂、用量③加入试剂的顺序④最后过量的试剂如何解决。
(4)作业
①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海水资源的资料,完成一个有关的专题报告,如海水淡化、海水的综合利用、海水“淘”金、海水中的核燃料等。
于下星期全班交流。
②请同学们设计一份名为“粗盐提纯”的实验报告,做好下一节实验课的准备。
五.案例示例
1.情景引入
由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多于陆地,目前人类在陆地上已经面临了能源、资源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所以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元素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和特点。
2.难点突破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书本上26页【表】,得到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
1.21g/L~1.26 g/L的范围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分析时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析出NaCl的最小卤水密度是多少?表中可以轻易地看出是1.21g/L,且小于1.21g/L时有一定量的CaSO4析出。
(2)为什么不是卤水密度越大越好,让NaCl尽可能多析出最大应该控制在多少为什么要引导学生从表中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大NaCl析出量的变化,由于在密度1.21g/L~1.26 g/L之间NaCl已经大部分析出,当近一步浓缩时NaCl的析出量已经不多,而此时其他盐类的析出量在明显增加,这样会使食盐中杂质含量升高;所以控制在1.26 g/L以内。
这样学生也能得到一下结论:粗盐中主要含有CaSO4、MgCl2、MgSO4及泥沙等杂质;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再从离子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有利于下一步除杂的讨论)。
3.重点突出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粗盐提纯的方法,教师应该注意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粗盐提纯的方法:将含有的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出去。
(2)去除杂质所对应加入的试剂、用量:除去Ca2+应选用Na2CO3,Mg2+应选用NaOH,SO42―应选用BaCl2,若有学生回答其他不合理试剂如K2CO3等,教师则应注意分析除杂时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从除杂的效果上,为了确保将杂质除净,所加入的试剂应稍过量。
(3)由试剂稍过量引出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既然加入的试剂是稍过量的,那过量的试剂就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那么如何解决呢?利用所加入的试剂,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由此得到加入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这样可以除去过量的Ba2+;那么如何解决由于加入Na2CO3、NaOH所引入的过量的CO32―和OH―呢?
(4)最后过量的试剂如何解决:发现CO32―和OH―都可以用盐酸除去,那么如何控制所加入的盐酸的量?利用pH值来控制调节所加入的盐酸的量。
(5)加盐酸之前还应注意过滤除去沉淀。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亮点有两处:
(1)如何由数据表格分析出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控制范围,并得到粗盐中主要含有的杂质。
教师可以先分析为什么不低于1.21 g/L,然后分析在海水密度变大的过程中NaCl 析出量的变化以及其他盐类析出量的变化,再分析为什么不控制到1.31 g/L或更大,最后由数据表格得出粗盐中的主要杂质。
(2)讨论得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次讨论:①粗盐提纯的方法→②去除杂质所对应加入的试剂、用量→③由试剂稍过量引出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④最后过量的试剂如何解决→⑤加盐酸之前还应注意过滤除去沉淀。
从而得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仔细分析,耐心引导,要根据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导,并不断纠正,最终让学生融会贯通。
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差异,在实施以上两点时学生的表现可能会有不同,请教师灵活把握,耐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