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知识学习】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沪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化学与材料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3)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材料化学的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学习重点、难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3)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三、教学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演示实验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四、预习导航:.材料大致分为、、、四类;请各举一例、、、。
2.合成材料一般包括、、三类。
3.人造纤维是以和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合成纤维是以、、、和空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而成的。
4.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是指造成的污染。
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是。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4页及图9-8交流讨论说说图中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2.交流讨论通过人类社会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的分析,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3.交流讨论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措施及在使用金属材料适应注意哪些问题?4.交流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学习任务二:合成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6页合成材料包括什么?纤维包括什么?2.探究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性质纤维种类灼烧情况受酸溶液的影响受碱溶液的影响棉花(纤维素)纯羊毛(蛋白质)化纤布(合成纤维)3.探究实验塑料是聚乙烯还是聚氯乙烯4.阅读238页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学习任务三:复合材料阅读239页划出有用信息.通过交流总结什么是复合材料?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沪教版全套

1 刻度处。 (填“支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15.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管口不可对着别人,但可对着自己
D .加热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16.向试管中装入粉末装药品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纯净物:
。
12.实验室里通常盛放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A .烧瓶 B .细口瓶 C .集气瓶 D .试管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 .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 、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 .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3、观看视频,了解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一些现象。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理解。
写出几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
等
五、练习检测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汽油挥发 B 石蜡熔化
C 矿石粉碎
D
煤燃烧
2. 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这是
(
)
A. 铁生锈
B. 水汽化
C.煤燃烧
(
)
A、装药品前先将试管冲洗干净,然后装入粉末状药品。
B、装盛有药品的药匙对准试管口向试管里倾撒。
C、用药匙(或纸槽)送药品到试管底。
D 、药品堆在管口、然后竖直起来。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一课时)
一、目标定向
1、会区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全册 教案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学习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设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盐水……你还指导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思考、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填入教材P.152 表6-1中二、探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演示实验:P.163上的实验1、实验2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分析下列溶液中,什么物质是溶质,什么物质是溶剂。
①、食盐的水溶液②、氢氧化钠的水溶液③、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盐酸④、医院使用的消毒酒精其中酒精占了75%,水占了25%(体积比)3、物质溶解的现象:(2)温度改变: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5、讨论: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三、小结学生练习: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课堂教学目标:
- 了解物质的化学元素及其种类和特性;
- 掌握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 能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
-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研究化学元素:以周期表为基础,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特性。
3. 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通过实验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并举例说明。
4. 化学符号的使用:向学生介绍化学符号的基本规则和表示方法,并进行练。
5.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板书设计: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 化学元素
- 原子的种类和构成
- 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特性
2. 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 纯净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3. 化学符号的使用
- 基本规则
- 表示方法
4. 物质的物理性质
- 颜色、形状、硬度等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堂练册上的相关题目;-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九年级化学全册 1.2.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1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描写物质性质的方法;3.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学习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判断(关键词)。
【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判断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还可由哪些经验上的方法进行判断?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蜡烛燃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您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新知导学】: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料,,而体现这一性质时,他们都会因燃烧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说明这些燃料都具有性,该性质是煤、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2、衣服洗净之后都要凉干。
其中的水份会蒸发而就成水蒸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该变化是变化,体现水受热易蒸发。
是水的性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都属于。
金刚石硬度大,加工成钻石很困难,这是金刚石的性质;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中燃烧是金刚石的性质。
例题:1.水是大家熟悉的物质请你说出水的物理性质(至少说5点)。
2.如何鉴别下列物质?写出鉴别的依据(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1)食盐和白糖比较熔点取样同时加热先融化的是白糖;您将食盐和白糖鉴别开来的方法是:;(2)蒸馏水和酒精;(3)铁片和锌片;(4)澄清石灰水和自来水;(5)二氧化碳和氮气;(一)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活动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大量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教育学习文章】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沪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化学与材料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3)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材料化学的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学习重点、难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3)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三、教学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演示实验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四、预习导航:.材料大致分为、、、四类;请各举一例、、、。
2.合成材料一般包括、、三类。
3.人造纤维是以和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合成纤维是以、、、和空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而成的。
4.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是指造成的污染。
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是。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4页及图9-8交流讨论说说图中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2.交流讨论通过人类社会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的分析,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3.交流讨论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措施及在使用金属材料适应注意哪些问题?4.交流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学习任务二:合成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6页合成材料包括什么?纤维包括什么?2.探究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性质纤维种类灼烧情况受酸溶液的影响受碱溶液的影响棉花(纤维素)纯羊毛(蛋白质)化纤布(合成纤维)3.探究实验塑料是聚乙烯还是聚氯乙烯4.阅读238页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学习任务三:复合材料阅读239页划出有用信息.通过交流总结什么是复合材料?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全册 1.3.1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1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难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注意事项【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预习课本P137-P138并写出下列仪器名称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了解仪器用途存放药品仪器:;可作反应容器的仪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经过磨毛处理的仪器:。
活动二: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简单地概括就是:)注意:实验室许多药品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固体。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能或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废液倒入。
(2)药品取用方法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1.倾倒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九沪化教案

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九沪化教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6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9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9第1课时常用仪器介绍及基本实验操作11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13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5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6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6第2课时氧气的制法19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1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21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24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27第1课时水的组成和利用27第2课时水的净化29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3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33第2课时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36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离子39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1第三节物质的组成44第1课时化学式的意义、书写、命名、化合价44第2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47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9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50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4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57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57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9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61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62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65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69(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4)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
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
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
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
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
实验知识。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实
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
如何保存它?
4、有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学生一个人为单位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
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然后再组内进行交流
学习任务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
染的影片剪辑。
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
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由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
实验。
4、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
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学习任务三: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
知识。
2、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材料性能特点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备注
学生刚接触化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并且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
这是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此过程中体现集思广益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实验的乐趣
六、效果评价: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
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二、填空题
3、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的物质基础。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
5、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化学与
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6、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节能与的开发、人类与的和谐共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
科学的发展。
七、学习记忆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