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
一、初诊。
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主诉。
“大夫啊,我这咳嗽可把我折腾惨喽。
”患者皱着眉头,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就这么咳咳咳,断断续续都快一个月啦,吃了些止咳药也没见好。
”现病史。
患者于近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起初为偶尔轻咳,未予重视。
随后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发作,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每于夜间或晨起时咳嗽明显加剧,严重影响睡眠。
咳嗽时伴有少量白色稀痰,质地清稀,咳痰尚顺利,无咳血、胸痛等症状。
自觉咽痒,遇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如油烟味)时咳嗽易诱发或加重。
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寒、盗汗等不适,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一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患者长期居住于本地,居住环境无明显潮湿阴冷。
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天[X]支,近期因咳嗽已减少吸烟量。
偶尔饮酒,量不多。
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其父母健在,无类似咳嗽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正常。
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5次/分,血压:120/80 mmHg。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紧。
咽喉部检查:咽部轻度充血,未见明显肿大扁桃体,无脓性分泌物。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中医辨证。
风邪犯肺证。
患者咳嗽咽痒,遇风而咳甚,此为风邪袭表,肺卫失和之象。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侵袭人体肺卫,肺气失宣,故发为咳嗽。
咳少量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邪犯肺之征。
中医治法。
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9g,杏仁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荆芥9g,陈皮6g,甘草6g。
煎服法。
上方共7剂,每日1剂,加水煎至4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病例格式: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XXX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
中药处方: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随访记录:
病例内容:
姓名:张三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手腕软肿痛,尤其在夜间加重已有10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突然感到左手腕肿胀,伴随着发热,疼痛难忍。
在当地医院进行X光检查未见异常,于是到本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无。
个人史: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生活情况正常。
婚育史:已婚,未生育。
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左手腕屈曲受限,局部有肿胀和压痛,其他指节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困络。
中医诊断:手腕关节炎。
中医治疗:疏通经络,温通寒湿,活血行气。
中药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桑枝10g,秦艽10g,干姜10g,白芍10g,甘草6g。
水煎服,一次一剂,每日两次。
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经络穴位进行针刺,如曲池、内关等。
其他治疗措施:热敷治疗,每日两次。
随访记录:患者第一次随访时,手腕症状已明显改善,局部无明显红肿和压痛。
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建议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劳累。
第二次随访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手腕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
建议继续巩固治疗效果,加强锻炼,以防病情反复。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35岁职业,教师。
初复诊,初诊就诊日期,2023年1月10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经活血、温肾补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熟地黄、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山药、肉桂、炙甘草等,煎服。
指导意见,1.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加强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3.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患者随访1周,月经周期有所缩短,量少色淡,腹痛明显减轻,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继续原方治疗,加减适宜。
患者自来我院就诊,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经详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科别:中医科初诊时间:2017-8-23,9:00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2周,易出汗、手脚发热5年,便秘、眼干1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现症:患者于2天前因饮酒过多,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而再次复发。
现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干。
望闻切诊:精神状态正常,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弦。
脘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无辩证分析:患者因饮食不当,脾胃失调,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导致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干等症状。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口臭。
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黄连6克,连翘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情绪稳定。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复诊时间:2017-8-27,9:00主诉:病情无明显好转。
现病史:患者服用中药4剂后,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望闻切诊:精神状态正常,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弦。
脘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无辩证分析:患者脾胃虚弱,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导致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口臭。
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黄连6克,连翘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草果3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情绪稳定。
医师:XXX××无辩证分析:患者突发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为心血不足所致。
加之劳累、精神紧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脏功能失调。
诊断:中医诊断:心悸心血不足西医诊断:无治法:益心血,调和气血处方:丹参15g黄芪15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15g茯苓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医嘱: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

第1篇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就诊日期:2022年9月10日主诉:患者于1周前因搬重物时扭伤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在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到腰部剧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感腰部不适。
曾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
近日疼痛加剧,影响睡眠,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表情痛苦,体态自如。
2. 望诊: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异常。
3. 闻诊:患者无特殊气味。
4. 闻诊:患者呼吸平稳,心率、血压正常。
(1)腰部活动度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均受限。
(2)腰部压痛点检查:腰部压痛点位于腰骶部,局部压痛明显。
(3)腰部肌肉力量检查:腰部肌肉力量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未见异常。
2. 尿常规:未见异常。
3. X线检查:腰椎正位片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间盘突出症(L4/L5)治疗:1.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采用针刺腰部压痛点、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拔罐治疗:在腰部压痛点进行拔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
(2)理疗:采用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日常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提高腰部稳定性。
(3)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4. 随访:1周后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经过1周的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继续治疗1周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度恢复正常。
总结:本病例为腰间盘突出症(L4/L5)患者,经过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WORD格式整理版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XXX初诊记录姓名:XXX××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XXX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优质.参考.资料WORD格式整理版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逐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结实,肉体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明。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优质.参考.资料WORD格式整理版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患者___女性,59岁,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2周,易出汗、手脚热5年,便干、眼睛干1年。
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医生进行望、闻、切诊,发现患者精神状态一般,舌头边缘红,苔薄白,脉濡数。
经过辅助检查,发现患者血常规正常。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手脚热和便秘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医生继续保持原来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初诊记录:患者于1月前睡眠中突然出现心悸不止、胸闷气短,发作持续2小时,自行缓解,后不敢入睡。
当地乡医予以“丹参滴丸”,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加重。
现症表现为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稍白,形寒肢冷。
望闻切诊发现患者形体壮实,精神一般,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心电图示心率120次/分。
综合辩证分析,患者平素心虚胆怯,畏寒肢冷,此次发作在夜晚睡眠中,阳气虚衰,心阳不振,心神失养所致。
中医诊断为心悸、心阳不振,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治法为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为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丹参20克、党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黄芪30克、淡附片10克(先煎)、茯苓40克、白术2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细。
查体:左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内侧、外侧处压痛、活动无受限,浮髌征阳性,麦氏试验阴性研磨试验阴性,髌骨摩擦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抽屉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左膝关节X光提示:膝关节退变、增生。
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骨性膝关节炎/单侧原发性膝关节病(左)处理:(处方引用)肩周炎主诉:右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2月。
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侧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夜疼痛加重,无前臂痹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右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受限,左右上肢感觉、肌力及肌张力正常,Hoffmannn 征阴性。
辅助检查:右肩关节X光提示:右肩关节退变、增生。
诊断:中医诊断:肩痹/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肩周炎(右)处理:(处方引用)肱骨外上髁炎主诉:右肘关节外侧疼痛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侧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疼痛加重。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右肱骨内外上髁压痛,局部肿胀,右肘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度正常。
辅助检查:右肩关节X光提示:右肩关节退变、增生。
诊断:中医诊断:肘痹/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上炎(右)处理:(处方引用)骨折病主诉:外伤致右腕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1天。
病史:患者1天前骑车跌伤出现右腕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疼痛加重,无前臂痹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用正骨水外敷缓解不明显,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右腕关节软组织高度肿胀,右腕部外观畸形,扪及骨擦感,明显触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手指活动尚可。
辅助检查:DR提示:右桡骨远端骨折,断端明显移位、成角。
诊断:中医诊断:右桡骨远端骨折/上肢骨折(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右桡骨远端骨折处理:(处方引用)高州市中医院外科门诊病历模板胆囊炎主诉:进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两天,加重12小时。
病史:两天前因进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
自服抗生素后无明显好转,12小时前右上腹疼痛逐渐加重,呈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散,同时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8.5°,无咳嗽、咯痰,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黄腻脉象:脉弦。
查体: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右上腹部压痛,可触及境界下清的包块,墨菲氏征阳性。
肝脾触及,肝区轻度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无振水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X10`9/L。
腹部B超检查:肝脏正常大小,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可见1.5CM的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声影。
腹部X线检查: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无液气面。
诊断:中医诊断:胆胀/胆石(肝胆湿热)西医诊断:1.急性胆囊炎2.胆囊结石处理:(处方引用)胆结石主诉:突发上腹部疼痛2天。
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性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阵发必珈剧,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散,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咳嗽、咯痰,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黄腻脉象:脉弦。
查体:腹平坦,腹式呼吸减弱。
右上腹压痛阳性。
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之胆囊,触礁痛明显。
肝区叩痛阳性。
辅助检查:腹部B超肝脏增大,肝内胆管扩张。
胆总管直径2.0CM,胆总管未端可见2个强回声光团,直径分别为2.3CM及2.0CM,后方伴声影。
诊断:中医诊断:胆石症(肝胆湿热)西医诊断:1.胆总管结石处理:(处方引用)阑尾炎主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3小时。
病史:3小时前因进食不洁食物而出现腹痛,开始为上腹及脐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自口服奥美拉唑、黄连素后腹痛未缓解。
现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为持续性。
有少量排气,排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症状,无咳嗽、咯痰,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黄腻脉象:脉弦。
查体:腹平坦,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X 线检查腹部透视未见膈下游离气体。
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肠痈(湿热雍滞/)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处理:(处方引用)肾结石主诉:右侧腰腹部疼痛3小时。
病史: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无恶心、呕吐,精神、纳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黄腻脉象:脉弦。
查体:腹软,右侧输尿管走行区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未及异常包块,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不饱满,腰肋凹存在,肾脏未触及,右肾区轻叩痛,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泌尿系平片:右肾结石。
泌尿系B超提示:右肾输尿管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
诊断:中医诊断:石淋(湿热蕴结)西医诊断:右肾输尿管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处理:(处方引用)前列腺增生主诉:尿频、尿不尽5个月。
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不尽现象,无尿痛及腰痛症状,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象:脉沉细。
查体: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畸形,尿道口红肿,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增大。
诊断:中医诊断:癃闭(脾肾阳虚)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处理:(处方引用)高州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门诊病历模板鼻出血主诉:左侧鼻腔反复、间断出血3天。
病史:3天前因鼻腔干燥,挖鼻后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量不大,为鲜血,经自行填塞鼻孔后可暂时血止,但易复发,不伴有鼻塞、脓涕、清涕,不伴有头痛及嗅觉减退。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红、苔薄白脉象:脉洪。
查体:鼻外观无畸形,左侧鼻腔可见活动性出血,吸引器吸净积血及凝血块后可见鼻中隔向左偏曲,有一骨嵴,骨嵴前端近黎氏区黏膜有一活动性出血点,下鼻甲不大,右侧鼻腔黏膜光滑,鼻甲不大,无异常分泌物。
辅助检查:无。
诊断:中医诊断:鼻衄(胃火炽盛)西医诊断:鼻出血处理:(处方引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主诉:右侧头痛、流脓涕、鼻塞1周余。
病史:1周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颌面部明显,伴有大量脓性涕,鼻涕难以擤尽,右侧鼻塞呈持续性。
自服“感冒通”三天,症状无明显好转。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右侧鼻粘膜肿胀、充血,鼻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麻黄素收缩鼻腔后,用吸引器吸出鼻腔脓液,见右侧中鼻道仍有脓液,中鼻道充血狭窄。
鼻中隔高位右偏。
右侧颌面部红肿压痛。
左侧鼻腔无明显充血,无脓涕。
辅助检查:无。
诊断:中医诊断:鼻渊(肺经郁热)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处理:(处方引用)白内障主诉: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2年。
病史:2年前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及视物变形,进行性加重,未作治疗。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象:脉细。
查体:视力:右眼0.06,左眼0.08。
眼睛饱满,无突出、内陷、萎缩,无内斜、外斜、上下斜,运动自如。
晶体后囊白色不均匀混浊,玻璃体及眼底窥及不清。
辅助检查:无。
诊断:中医诊断:圆翳内障(脾气虚弱)西医诊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侧)处理:(处方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