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练习题
平行与相交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平行与相交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平行与相交专项练30题(有答案)1.下列对于线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C.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平行线D.有一条直线长6分米2.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A.1B.2C.无数3.下面的图形中,()只有2组平行线.A.B.C.D.4.如果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它们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不垂直也不平行5.下列各句话中有()句是错误的.(1)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垂足.(3)平行线之间的线段到处相等.(4)两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A.1B.2C.3D.46.在同一平面内,若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那么这两根小棒()A.相互平行B.相互垂直C.相交7.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A.B.1C.28.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后展开,折痕()A.相互平行B.相互垂直C.可能相互垂直,也可能相互平行9.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垂直线段,第一条长7厘米,第二条长()A.大于7厘米B.小于7厘米C.等于7厘米10.关于平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11.直线a、b、c在同一平面里,a与b相互垂直,b与c 相互垂直,那么a与c相互(A..垂直B.平行C.平行或垂直12.有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与相交----1))A.相互垂直B.相互平行C.相交13.在同一个平面上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两种都有可能D.A、B两种都不可能.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_________,也可能_________,互相垂直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15.指出左图形中各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写在括号里,(_________).1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_________,也可以说这两条直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17.语文课本的封面,相对的两条边是相互_________的,相邻的两条边是相互_________的.18.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最短.19.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不但相互_________,并且长度_________.20.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干系有_________、_________.21.上面有一排字母:TEFNKHXZ有互相垂直线段的字母是_________;有互相平行线段的字母是_________;既有互相垂直,又有互相平行的线段的字母是_________.22.如图,能找到_________组相互垂直的线段.23.两条直线不相交,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_________.24.图中有几组相互垂直的线段?_________组.25.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_________.26.在一张纸上画若干条直线后发现,凡是不平行的,就一定会相交._________.平行与相交----22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干系可分红哪两类?相交或垂直_________相交或平行_________平行或垂直_________.28.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垂线._________.29.小猪要过河,它走下面的哪条路最近?这条路有什么特点?30.点A是大象的家,XXX表示河.大象要去河岸边饮水,请设想一条使大象饮水近来的线路图.平行与相交----3参考答案:1.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说法错误,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B、根据互相垂直的含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法正确;C、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平行线,说法错误,应为一条平行线;D、因为直线无限长,所以有一条直线长6分米,说法错误;故选:B.2.按照平行的性质得: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应选:A.3.A、是正六边形,有3组平行线;B、没有平行线;C、有2组平行线;D、是正八边形,有4组平行线;故选:C.4.如图:在同一平面内,p⊥d,k⊥d,所以XXX,故选:B.5.(1)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法错误,应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2)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垂足,说法错误;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交点叫做垂足;(3)平行线之间的线段处处相等,说法错误,应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根据垂直的性质可知:两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说法错误,前提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故选:D.6.如图所示,,a和b都垂直于c,则a和b平行;应选:A.7.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应选:B.8.由阐发可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折痕的干系是可能相互平行,也可能相互垂直;应选:C.9.由阐发可知:两条平行线中可以画无数条垂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所以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垂直线段,第一条长7厘米,第二条也长7厘米;应选:C.10.因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故A、B错误;应选:C.11.由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可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里,a与b相互垂直,b与c相互垂直,那么a与c互相平行;故选:B.12.根据平行的性质可得:有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选:B13.由垂直的性质可得: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选:B.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互相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相交.15.指出左图形中各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写在括号里,(9组).如图:平行与相交----4图中的平行线段有:AD∥EF,BD∥EF,DE∥FB,DE∥FC,DF∥AE,DF∥EC,DE∥BC,DF∥AC,EF∥AB;共有9对;故谜底为:9组1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能够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干系有相交、平行两种情形.由阐发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两种情况.故答案为:平行线;线互相平行;相交;平行17.语文课本的封面,相对的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相互垂直的.18.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9.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不但相互平行,并且长度相等.20.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干系有相交、平行.21.上面有一排字母:XXX有相互垂直线段的字母是T、E、H;有相互平行线段的字母是E、N、Z、H;既有相互垂直,又有相互平行的线段的字母是E、H.22.如图,能找到8组相互垂直的线段.23.两条直线如果永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说法错误,前提是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错误.24.图中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6组.25.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错误.26.在一张纸上画若干条直线后发现,凡是不平行的,就一定会相交.正确.由分析可知:在一张纸上画若干条直线后发现,凡是不平行的,就必然会相交;故答案为:正确.2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分成哪两类?相交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平行或垂直×.28.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正确.29.如图:PC近来,这条路垂直于河对岸的路.30.如图所示: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红色的垂线段就是使大象饮水最近的线路,。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以下哪组直线不满足平行线的定义?A. 直线a和直线b在平面内,且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B. 直线c和直线d在平面内,但直线c与直线d相交C. 直线e和直线f在不同平面内D. 直线g和直线h在平面内,且直线g与直线h相交2.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平行线可以相交C. 平行线可以重合D.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锐角3. 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相交,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A. 平行B. 相交C. 重合D. 无法确定4.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5.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以下哪个选项不能说明两条直线平行?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同旁内角相等二、填空题6. 如果直线m和直线n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那么直线m和直线n 是_________。
7. 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这两条直线叫做_________。
8.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和直线b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位置都是_________。
9. 平行线的性质之一是,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内错角的度数之和等于_________。
10. 如果直线a和直线b相交,且直线a和直线c平行,那么直线b 和直线c的关系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12.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就不可能平行。
()14.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15. 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用于证明其他几何命题。
()四、解答题16. 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直线EF平行于直线AB,请说明直线EF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平行与相交习题(附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B.P是直线L外一点,A、B、C分别是L上的三点,已知PA=1,PB=2,PC=3,则点P•到L的距离一定是1。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2.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过点O作射线OE,则图中的邻补角一共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1) (2) (3)3.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A.40° B.140° C.40°或140° D.不确定5.a,b,c为平面内不同的三条直线,若要a∥b,条件不符合的是()A.a∥b,b∥c。
B.a⊥b,b⊥c。
C.a⊥c,b∥c。
D.c截a,b所得的内错角的邻补角相等6.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1=∠5;(2)∠1=•∠7;(3)∠2+∠3=180°;(4)∠4=∠7,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A.(1)、(2) B.(1)、(3)C.(1)、(4) D.(3)、(4)7.如图3,若AB∥CD,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1与∠5,∠2与∠6。
B.∠3与∠7,∠4与∠8。
C.∠2与∠6,∠3与∠7。
D.∠1与∠5,∠4与∠88.如图4,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D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A.36° B.54° C.45° D.68°(4) (5) (6)9.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则符合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为()A.1 B.2 C.3 D.410.如图5,四边形ABCD中,∠B=65°,∠C=115°,∠D=100°,则∠A的度数为(• )A.65° B.80° C.100° D.115°11.如图6,AB⊥EF,CD⊥EF,∠1=∠F=45°,那么与∠FCD相等的角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若∠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比∠B的2倍少30°,则∠B的度数为()A.30°B.70°C.30°或70° D.100°二、填空题13.如图,一个合格的弯形管道,经过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即AB∥DC).•如果∠C=60°,那么∠B的度数是________.14.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1)∵∠1=∠ABC(已知),∴AD∥______(2)∵∠3=∠5(已知),∴AB∥_____,(___________)(3)∵∠ABC+∠BCD=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BOC=50°,则∠AOC=_____度,•∠BOC=___度.17.如图7,已知B、C、E在同一直线上,且CD∥AB,若∠A=105°,∠B=40°,则∠ACE为_________.(7)(8)18.如图8,已知∠1=∠2,∠D=78°,则∠BCD=______度19.如图9,直线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43°,•则∠2=_______度.(9)(10)20.如图10,∠ABD=•∠CBD,•DF•∥AB,•DE•∥BC,•则∠1•与∠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三、解答题22.如图,AB∥A′B′,BC∥B′C′,BC交A′B′于点D,∠B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3.如图,已知AB∥CD,试再添上一个条件,使∠1=∠2成立(•要求给出两个答案).24.如图,AB∥CD,∠1:∠2:∠3=1:2:3,说明BA平分∠EBF的道理.25.如图,CD⊥AB于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 于E,且∠1=∠2,•∠3=80°.求∠BCA的度数.26.如图,EF⊥GF于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和∠BOD是对顶角,∴∠AOC=∠BOD.∵∠AOC+∠BOD=240°,∴∠AOC=∠BOD=120°.又∵∠AOC和∠BOC是邻补角,∴∠BOC=180°-∠AOC,∴∠BOC=60°..2、[点拨] 观察图形,∠AOF与∠BOF是邻补角,∠BOF 与∠AOE是对顶角,利用它们的性质可求出∠EOC的度数.[解答] 设∠BOF=x,则∠AOF=3x,∵∠AOF+∠BOF=180°∴x+3x=180°∴x=45°,即∠BOF=45°∴∠AOE=∠BOF=45°∴∠EOC=∠AOC-∠AOE=90°-45°=45°.[方法规律] 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是求角的度数一种常用的方法.3、[点拨]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时,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射线反向延长线或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本题垂足分别在射线OB的反向延长线上和线段AO的延长线上.[解答]如图5.1.2-3所示,直线AE为过点A与OB垂直的直线,垂足为E;直线BD为过点B与OA垂直的直线,垂足为D.图5.1.2-3[方法规律] ①所有的垂足都要作垂直标记;②垂线画实线,延长线画虚线.5、 [方法规律] 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前提.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两条直线.6、[点拨]运用平行公理的推论加以判断.[解答]因为a∥b,b∥c,所以a∥c,又因为c∥d,所以a∥d.[方法规律] 对于n条直线l1,l2,l3…l n,若l1∥l2,l2∥l3,…,l n-1∥l n,那么这n条直线互相平行.7、[点拨]由∠1=∠2,及角平分线定义,可得∠EAQ=∠ABN,从而可证PQ∥MN.[解答] ∵AF平分∠EAQ,BC平分∠ABN,∴∠1=12∠EAQ,∠2=12∠ABN∵∠1=∠2,∴∠EAQ=∠ABN∴PQ∥MN[方法规律]本题不能直接判定PQ∥MN,要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条件.8、[点拨]从标出的3个角可知:∠1与∠3是同位角,若∠1=∠3,则AB∥CD,由图可知,∠1+∠2=180°,已知∠2=3∠1,故可求出∠1,又由∠1+∠3=90°,可求出∠3.[解答] ∵∠1+∠2=180°,∠2=3∠1∴∠1+3∠1=180°,∴∠1=45°∵∠1+∠3=90°,∴∠3=45°∴∠1=∠3,∴AB∥CD.[方法规律] 利用角的关系和邻补角定义,求角定线.9、点拨] ∠1和∠3,∠2和∠3分别是l1与l3被l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及l2与l3被l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若它们满足平行的判定条件再由平行公理推论即可得到l1∥l2.[解答] ∵∠1=∠3=80°∴l1∥l3∵∠2=100°∴∠2+∠3=180°∴l2∥l3∴l1∥l2[方法规律] 这里l3为l1与l2平行架起了桥梁,这就是转化,它为已知与求证结论铺平了道路[点拨] ∠1与∠3是AD、DC被AC所截的同旁内角,由∠1=∠3并不能推出两条直线平行,但∠2=∠1所以能代换得到∠2=∠3,这时∠2与∠3是AB与DC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由内错角相等可推出AB∥CD.10、[解答]由已知条件可判断AB∥CD,理由如下:∵AC平分∠DAB(已知),∴∠1=∠2(角平分线定义).又∵∠1=∠3(已知),∴∠2=∠3(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规律] 要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得寻找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点拨] 本题直接求∠C不容易,如果过点C作FC∥AB,就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求已知的∠B及∠D的同旁内角,进而求得∠C.11、[解答] 过点C作FC∥AB,∵AB∥ED,∴FC∥ED,∴∠1+∠B=180°,∠2+∠D=180°,∴∠1+∠2+∠B+∠D=360°.∵∠B=140°,∠D=120°,∴∠1+∠2=360°-140°-120°=120°[方法规律]此类题型,一般都是过拐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从而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12、点拨]利用对顶角相等,转化为同旁内角互补,得l1∥l2,再根据平行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出∠4的度数.[解答]∵∠1=60°,∠2=120°,∴∠1+∠2=180°∵∠1=∠6,∴∠6+∠2=180°,∴l1∥l2∴∠7=∠3=70°,∵∠4=∠7,∴∠4=70°.[方法规律]本题的切入点是对顶角相等,再根据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可求出∠4的度数.点拨] 由∠2=∠EBD,∠1=∠2,得∠1=∠EBD,从而得FG∥CD,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和∠3=55°,可求出∠4的度数.[解答] ∵∠2=∠EBD,∠1=∠2,∴∠1=∠EBD∴GF∥CD,∴∠4=∠ABD∵∠3=55°,∴∠ABD=125°,∴∠4=125°,∴选D.13、[方法规律]本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解题过程中应由未知想已知,不断促使问题的转化.[点拨]由CD⊥AB,EF⊥AB,得DC∥EF,从而得∠1=∠BCD,再由∠1=∠2,可得DG∥BC.[解答] DG∥BC.∵CD⊥AB,EF⊥AB,∴∠CDB=∠EFB=90°∴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2=∠BCD.∴DG∥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规律]本题抓住垂直证平行,促使已知条件向未知条件转换.相交线平行线答案1.D2.D 点拨:图中的邻补角分别是:∠AOC与∠BOC,∠AOC与∠AOD,∠COE与∠DOE,∠BOE与∠AOE,∠BOD与∠BOC,∠AOD与∠BOD,共6对,故选D.3.D 4.C 5.C 6.A7.C 点拨:本题的题设是AB∥CD,解答过程中不能误用AD∥BC这个条件.8.B 点拨:∵AB∥CD,∠1=72°,∴∠BEF=180°-∠1=108°.∵ED平分∠BEF,∴∠BED=12∠BEF=54°.∵AB∥CD,∴∠2=∠BED=54°.故选B.9.C 点拨:如答图,L1,L2两种情况容易考虑到,但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L3这种情况容易被忽略.10.B11.D 点拨:∠FCD=∠F=∠A=∠1=∠ABG=45°.故选D.12.C 点拨:由题意,知,230A BA B∠=∠⎧⎨∠=∠-︒⎩或180,230A BA B∠+∠=︒⎧⎨∠=∠-︒⎩解之得∠B=30°或70°.故选C.13.120°14.(1)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5.(2),(3),(5)16.115;65点拨:设∠BOC=x°,则∠AOC=x°+50°.∵∠AOC+∠BOC=180°.∴x+50+x=180,解得x=65.∴∠AOC=115°,∠BOC=65°.17.145°18.10219.133点拨:如答图,延长AB交L2于点F.∵L1∥L2,AB⊥L1,∴∠BFE=90°.∴∠FBE=90°-∠1=90°-43°=47°.∴∠2=180°-∠FBE=133°.20.∠1=∠221.解:如答图,由邻补角的定义知∠BOC=100°.∵OD,OE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重合2.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A. 垂直线B. 平行线C. 相交线D. 重合线3. 直线a和直线b相交,如果a与b的交点是A,那么a和b的交点A叫做()。
A. 交点B. 垂足C. 端点D. 焦点4. 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a与b之间的距离()。
A. 相等B. 不相等C. 无法确定D. 为零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侧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重合二、填空题6.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7.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这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_________。
8.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交角是锐角,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9.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__。
10. 当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对顶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12. 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交点只有一个。
()1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
()14.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四、简答题16. 解释什么是平行线,并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
17. 描述什么是垂线,并说明垂线的性质。
18. 给出两条直线相交时,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19. 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并描述相交线的性质。
20.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解答题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方程为y=2x+3,直线l2的方程为y=-x+1。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项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DE ∥AB ,∠CAE=31∠CAB ,∠CDE=75°,∠B=65°则∠AEB 是 ( ) A .70° B .65° C .60° D .55°1题 2题 3题 4题2.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 和∠AOFC.∠AOFD.∠BOC 和∠AOF3.如图所示,内错角共有( )A.4对B.6对C.8对D.10对4.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1=∠5;(2)∠1=•∠7;(3)∠2+∠3=180°;(4)∠4=∠7,其中能判定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A .(1)、(2)B .(1)、(3)C .(1)、(4)D .(3)、(4)5.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1=∠2B.∠B=∠DCEC.∠3=∠4D.∠D+∠DAB=180°5题 6题7题 8题6.如图,如果AB ∥CD ,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 )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7.如图,AB ∥CD ,那么∠A ,∠P ,∠C 的数量关系是( )A.∠A+∠P+∠C=90°B.∠A+∠P+∠C=180°C.∠A+∠P+∠C=360°D.∠P+∠C=∠A8.如图,AB ∥CD ,∠ABF=32∠ABE ,∠CDF=32∠CDE ,则∠E ∶∠F 等于( ) A .2:1 B .3:1 C .3:2 D .4:39.如图,AB ⊥EF ,CD ⊥EF ,∠1=∠F=45°,那么与∠FCD 相等的角有( )B DE 1 3 A CF 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二、填空题:10.观察图中角的位置关系,∠1和∠2是______角,∠3和∠1是_____角,∠1•和∠4是_______角,∠3和∠4是_____角,∠3和∠5是______角.10题11题12题13题11.如图,已知CD ⊥AB 于D ,EF ⊥AB 于F ,∠DGC=105°,∠BCG=75°,则∠1+∠2=____度.12.如图,AB ∥CD ,∠BAE = 120º,∠DCE = 30º,则∠AEC = 度。
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同步练习)-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25.(本题6分)
(1)过A点和B点分别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并标注上垂足符号“ ”。
(2)画出的这两条垂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3)估一估,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大约是()cm。(填写整数)
26.(本题6分)如图有ABC三个点,连接BC两点画一条线段,量出A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厘米。
答:大约是厘米。
27.(本题6分)“西气东输”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输气管道穿越扬州境内。惠民新村要排一条管道与输气管道连接,怎样排管道最短?请你在图中画出来,并计算所排管道的实际长度。
28.(本题6分)有a、b、c3只小蜜蜂去采一朵花上的蜜,如果它们飞行的速度相同,你认为_____小蜜蜂会最先飞到花上,并画出它们飞行的线路图。
A.道路1和道路2互相平行B.道路3和道路4互相平行
C.道路3和道路5互相垂直D.道路1和道路5互相垂直
7.(本题2分)下列现象不属于平移的是()
A.滑雪运动员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
C.拧紧水龙头
D.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
8.(本题2分)在同一平面内,两根小棒都和第3根小棒垂直,那么这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是( )。
11.(本题2分)比平角小125°的角是( )°,再加( )°就是直角。
12.(本题2分)在跳远比赛中,某运动员的起跳点为A,落地点为B,如图,量出落地点B到起跳点A所在直线l的距离BH,即为该运动员的成绩,此时,BH( )BA(填“>”或“<”),理由:()。
13.(本题2分)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00米、205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 )米。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经典)

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提高训练题注:本试卷难度偏高,题目经典,考试出现频率很高,是我从九套试卷中选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花了很大精力才整理出来的,希望珍惜本套试卷,珍惜好题,认真完成.如果你能把这些题理解透彻,你将会对几何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数学能力将会大大提.一.选择题(每题3分):1.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A .50°B .30°C .20°D .15°2. 如图,12//l l ,∠1=120°,∠2=100°,则∠3= ( ) A .20° B .40° C .50°D .60°3.如图,已知∠1=∠2,∠3=80O ,则∠4=( ) A.80O B. 70O C. 60O D. 50O4,如图,Rt ABC △中, 90ACB ∠=°,DE过点C ,且DE AB ∥,若 55ACD ∠=°,则∠B 的度数是( )A .35°B .45°C .55°D .65°第3题图 第4题图5.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 ) A .110° B .115° C .120° D .130°6. 如图,已知AB CD ∥若20A ∠=°,35E ∠=°,则∠C 等于( ) A .20°B .35°C .45°D .55°1 23l 1 l 212 3 第1题第2题A B CDE1 AED C BF第5题A B C D E F第6题30°45°α第8题7.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8.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α等于( )A .30°B .45°C .60°D .759.已知一个学生从点A 向北偏东60º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再从B 沿北偏西30º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此时,恰好在点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A 到BC 的距离为30米B.点B 在点C 的南偏东30º方向40米处C.点A 在点B 的南偏西60º方向30米处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与∠5是对顶角B.∠2与∠4是同位角C.∠3与∠6是同位角D.∠5与∠3是内错角 二.填空题(每题3分):11.如图,1502110AB CD ∠=∠=∥,°,°,则3∠= . 12.如图,已知//AE BD ,∠1=130o ,∠2=30o ,则∠C = .13.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 =30o 时,∠BOD 的度数是 .14. 如图,已知DE ∥AB ,DF ∥AC ,∠EDF=85°,∠BDF=63°, ∠A 的度数=____ . 15. 如图,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1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CD ∥,125C ∠=°,45A ∠=°,则E ∠的度数为 . 17.如图,EF ∥AD ,∠1 =∠2,∠BAC = 70°,∠AGD .18. 如图,在六个角中,其中内错角有_______对,同位角有__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19.如图,若OP ∥QR ∥ST ,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1,∠1+∠2-∠3=90º ○2,∠1-∠2+∠3=90º ○3,∠1+∠2+∠3=180º ○4,∠2+∠3-∠1=180º第18题图 第19题图ABC 1 2 3第11题图FEDCBAD B A 第16题图EAB45°125°第17题图TO第12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20.四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图形中有 对对顶角. 三.解答题(60分):21.(5分)已知:如图,AB ∥CD ,EF 分别交于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求证:EG ∥FH.22.(6分)证明:已知,如图,AB ∥CD ,EG 平分∠BEF ,FG 平分∠EFD.求证:∠EGF=90°23.(7分)如图,CD AB //,AE 平分BAD ∠,CD 与AE 相交于F ,E CFE ∠=∠。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附解析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A .28°B .31°C .39°D .42°2.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与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下列描述: ①∠1和∠2互为同位角 ②∠3和∠4互为内错角③∠1=∠4 ④∠4+∠5=180°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③④3.如图,AB ∥CD ∥EF ,AF ∥CG ,则图中与∠A (不包括∠A )相等的角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4.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12∠∠=B .2E ∠∠=C .B E 180∠∠+=D .BAF C ∠∠= 5.如图,直线a ∥b ,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 上,若∠1=60°,则∠2的度数为( )A .45°B .35°C .30°D .25°6.①如图1,AB∥CD,则∠A +∠E +∠C=180°;②如图2,AB∥CD,则∠E =∠A +∠C;③如图3,AB∥CD,则∠A +∠E-∠1=180° ; ④如图4,AB∥CD,则∠A=∠C +∠P.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180x y z ++=°B .180x y z +-=°C .360x y z ++=°D .+=x z y8.如图,若180A AB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B .24∠∠=C .13∠=∠D .23∠∠=9.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10.如图,直线l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点F ,EG 平分BEF ∠交直线CD 与点G ,若168BEF ∠=∠=︒,则EGF ∠的度数为( ).A .34°B .36°C .38°D .68°二、填空题11.如图,现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B =∠5,③∠3=∠4,④∠5=∠D ,⑤∠B+∠BCD =180°,其中能够得到AD ∥BC 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能够得到AB ∥CD 的条件是_______.(填序号)12.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边△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直线l 2、l 3上,若边BC 与直线l 3的夹角∠1=25°,则边AB 与直线l 1的夹角∠2=________.13.如图,//AB CD ,BD 平分ABC ∠,:4:1C DBA ∠∠=,则CDB ∠=______.14.如图,△ABC 的边长AB =3 cm ,BC =4 cm ,AC =2 cm ,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a cm (a <4 cm ),得到△DEF ,连接AD ,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cm .15.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E =34°,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6.如图,∠AEM=∠DFN=a,∠EMN=∠MNF=b,∠PEM=12∠AEM,∠MNP=12∠FNP,∠BEP,∠N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I,若∠I=∠P,则a和b的数量关系为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b).17.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18.如图,长方形ABCD的周长为30,则图中虚线部分总长为____________.1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OF⊥OE于点O,若∠AOD=70°,则∠AOF=______度.20.如图,直角△ABC中,AC=3,BC=4,AB=5,则内部五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D是△A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AB.(1)求证:∠ACD=∠A+∠B;(2)如图2,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于点H,CF平分∠ECD,FA平分∠HAD,若∠BAD =70°,求∠F 的度数.(3)如图3,AH //BD ,G 为CD 上一点,Q 为AC 上一点,GR 平分∠QGD 交AH 于R ,QN 平分∠AQG 交AH 于N ,QM //GR ,猜想∠MQN 与∠ACB 的关系,说明理由.22.综合与探究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已知两直线a ,b ,且//a b ,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CA ∠=︒,30BAC ∠=︒,60ABC ∠=︒操作发现:(1)如图1.148∠=︒,求2∠的度数;(2)如图2.创新小组的同学把直线a 向上平移,并把2∠的位置改变,发现21120∠-∠=︒,请说明理由.实践探究:(3)填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的结论的基础上,将图2中的图形继续变化得到图3,AC 平分BAM ∠,此时发现1∠与2∠又存在新的数量关系,请写出1∠与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N ∥GH ,另一直线交GH 于A ,交MN 于B ,且∠MBA =80°,点C 为直线GH 上一动点,点D 为直线MN 上一动点,且∠GCD =50°.(1)如图1,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2)如图2,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右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3)当点C 在点A 左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点P ,请直接写出∠BPC 的度数,不说明理由.24.如图1,AB//CD ,在AB 、CD 内有一条折线EPF .(1)求证:AEP CFP EPF ∠∠∠+=.(2)如图2,已知BEP ∠的平分线与DFP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试探索EPF ∠与EQF ∠之间的关系;(3)如图3,已知BEQ ∠=1BEP 3∠,1DFQ DFP 3∠∠=,则P ∠与Q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5.已知E 、D 分别在AOB ∠的边OA 、OB 上,C 为平面内一点,DE 、DF 分别是CDO ∠、CDB ∠的平分线.(1)如图1,若点C 在OA 上,且//FD AO ,求证:DE AO ⊥;(2)如图2,若点C 在AOB ∠的内部,且DEO DEC ∠=∠,请猜想DCE ∠、AEC ∠、CD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点C 在AOB ∠的外部,且DEO DEC ∠=∠,请根据图3、图4直接写出结果出DCE ∠、AEC ∠、CDB ∠之间的数量关系.26.如图1,已知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且AD ⊥BC 于E .(1)求证:∠ABC+∠ADC=90°;(2)如图2,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DG 平分∠ADC 交BC 于点G ,求∠AFB+∠CGD 的度数;(3)如图3,P为线段AB上一点,I为线段BC上一点,连接PI,N为∠IP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且∠NCD=12∠BCN,则∠CIP、∠IPN、∠CNP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7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70°-31°=39°.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2.C解析:C【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①∠1和∠2互为邻补角,故错误;②∠3和∠4互为内错角,故正确;③∠1=∠4,故正确;④∵AB不平行于CD,∴∠4+∠5≠180°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详解】∵AB∥CD,∴∠A=∠ADC;∵AB∥EF,∴∠A=∠AFE;∵AF∥CG,∴∠EGC=∠AFE=∠A;∵CD∥EF,∴∠EGC=∠DCG=∠A;所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四个,故选B.4.B解析:B【分析】结合图形,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 ∠l=∠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B. ∠2=∠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E,故符合题意;C. ∠B+∠E= 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D. ∠BAF=∠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由a与b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3的度数,再利用平角定义及∠4为直角,即可确定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解答】解:∵a∥b,∴∠3=∠1=60°,∵∠4=90°,∠3+∠4+∠2=180°,∴∠2=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利用直角转化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在一条直线上,3个角共顶点,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则另两个角的和为90°.6.C解析:C【详解】①如图1,过点E作EF∥AB,因为AB∥CD,所以AB∥EF∥CD,所以∠A+∠AEF=180°,∠C+∠CEF=180°,所以∠A+∠AEC+∠C=∠A+∠AEF+∠C+∠CEF=180°+180°=360°,则①错误;②如图2,过点E作EF∥AB,因为AB∥CD,所以AB∥EF∥CD,所以∠A=∠AEF,∠C=∠CEF,所以∠A+∠C=∠AEC+∠AEF=∠AEC,则②正确;③如图3,过点E作EF∥AB,因为AB∥CD,所以AB∥EF∥CD,所以∠A+∠AEF=180°,∠1=∠CEF,所以∠A+∠AEC-∠1=∠A+∠AEC-∠CEF=∠A+∠AEF=180°,则③正确;④如图4,过点P作PF∥AB,因为AB∥CD,所以AB∥PF∥CD,所以∠A=∠APF,∠C=∠CPF,所以∠A=∠CPF+∠APC=∠C+∠APC,则④正确;故选C.7.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EF=180°-y,x=z+∠CEF,利用等量代换可得x=z+180°-y,再变形即可.【详解】解:∵CD∥EF,∴∠C+∠CEF=180°,∴∠CEF=180°-y,∵AB∥CD,∴x=z+∠CEF,∴x=z+180°-y,∴x+y-z=180°,故选:B.8.C解析:C【分析】由∠A+∠ABC=180°可得到AD∥B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180A ABC ∠+∠=︒,∴//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B解析: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10.A解析:A【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EB=12∠BEF=34°,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 ∥AB ,即可求解.【详解】∵EG 平分∠BEF ,∴∠GEB=12∠BEF=34°, ∵∠1=∠BEF=68°,∴CD ∥AB ,∴∠EGF=∠GEB=3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①④ ②③⑤【分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1=∠2,∴AD∥BC;②∵∠B=∠5,解析:①④ ②③⑤【分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1=∠2,∴AD∥BC;②∵∠B=∠5,∴AB∥DC;③∵∠3=∠4,∴AB∥CD;④∵∠5=∠D,∴AD∥BC;⑤∵∠B+∠BCD=180°,∴AB∥CD,∴能够得到AD∥BC的条件是①④,能够得到AB∥CD的条件是②③⑤,故答案为①④,②③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1∥l2∥l3,∠1=25°,∴∠1=∠3=25°.∴∠4=60°-25°=35°,∴∠2=∠4=35解析:03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 1∥l 2∥l 3,∠1=25°,∴∠1=∠3=25°.∴∠4=60°-25°=35°,∴∠2=∠4=35°.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3.30°【分析】先由AB//CD 得到∠CDB=∠ABD ,∠C+∠ABC=180︒,设出∠ABD=x°,依据“平分,”列出方程,求出∠A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CD∴∠ABD=x°解析:30°【分析】先由AB//CD 得到∠CDB=∠ABD ,∠C+∠ABC=180︒,设出∠ABD=x°,依据“BD 平分ABC ∠,:4:1C DBA ∠∠=”列出方程,求出∠A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CD∴∠ABD=x°,∠ABD ,∠C+∠ABC=180︒,BD 平分ABC ∠,∴∠ABD=∠CBD∵:4:1C DBA ∠∠=,∴4C DBA ∠=∠设∠ABD=x°,则∠CBD=x°,∠C=4x°,∴2x°+4x°=180°,解得,x=30∴∠ABD=30°,∴∠CDB=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30°是解此题的关键.14.9【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可直接得出AC、DE、AD的长,利用EC=BC-BE可得出EC的长,进而得出阴影部分周长.【详解】∵AB=3cm,BC=4cm,AC=2cm,将△ABC沿BC方向平解析:9【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可直接得出AC、DE、AD的长,利用EC=BC-BE可得出EC的长,进而得出阴影部分周长.【详解】∵AB=3cm,BC=4cm,AC=2cm,将△ABC沿BC方向平移a cm∴DE=AB=3cm,BE=a cm∴EC=BC-BE=(4-a)cm∴阴影部分周长=2+3+(4-a)+a=9cm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特点,解题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EC=BC-BE.15.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解析: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则有22x y GMCx y E=+∠⎧⎨=+∠⎩①②,①-2×②得:∠GMC=2∠E,∵∠E=34°,∴∠GMC=68°,∵AB ∥CD ,∴∠GMC=∠B=68°,故答案为:68°.【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图形,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能力题.16..【分析】分别过点P 、I 作ME∥PH,AB∥GI,设∠AME=2x,∠PNF=2y,知∠PEM=x,∠MNP=y,由PH∥ME 知∠EPH=x,由EM∥FN 知PH∥FN,据此得∠HPN=2y,∠E 解析:81209a b =-︒. 【分析】分别过点P 、I 作ME ∥PH ,AB ∥GI ,设∠AME=2x ,∠PNF=2y ,知∠PEM=x ,∠MNP=y ,由PH ∥ME 知∠EPH=x ,由EM ∥FN 知PH ∥FN ,据此得∠HPN=2y ,∠EPN=x+2y ,同理知3902EIF x x ∠︒-+=,根据∠EPN=∠EIF 可得答案. 【详解】 分别过点P 、I 作ME ∥PH ,AB ∥GI ,设∠AME =2x ,∠PNF =2y ,则∠PEM =x ,∠MNP =y ,∴∠DFN =2x ,∵PH ∥ME ,∴∠EPH =x ,∵EM ∥FN ,∴PH ∥FN ,∴∠HPN =2y ,∠EPN =x +2y ,同理,3902EIF x x ∠︒-+=,∵∠EPN=∠EIF,∴3902x x︒-+=x+2y,∴339042b︒-a=,∴91358b a =︒-,∴81209b-︒a=,故答案为:81209b-︒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7.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解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8.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虚线部分的总长为:.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 解析: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 虚线部分的总长为:130152AB BC +=⨯=.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9.145【分析】由已知、角平分线和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AOE 和∠EOF 的大小,从而得到∠AOF 的值.【详解】解:∵,∵OE 平分∠AOC ,∴,∵OF⊥OE 于点O ,∴∠EOF=90°,∴∠A解析:145【分析】由已知、角平分线和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AOE 和∠EOF 的大小,从而得到∠AOF 的值.【详解】解:∵70180110AOD AOC AOD ∠=︒∴∠=︒-∠=︒,,∵OE 平分∠AOC ,∴1552AOE AOC ∠=∠=︒, ∵OF ⊥OE 于点O ,∴∠EOF =90°,∴∠AOF =∠AOE+∠EOF =55°+90°=145°, 故答案为145.【点睛】本题考查邻补角、角平分线和垂直以及角度的运算等知识,根据有关性质和定义灵活计算是解题关键.20.12【解析】分析:由图形可知,内部小三角形直角边是大三角形直角边平移得到的,故内部五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大直角三角形的周长.详解:由图形可以看出:内部小三角形直角边是大三角形直角边平移得到的解析:12【解析】分析:由图形可知,内部小三角形直角边是大三角形直角边平移得到的,故内部五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大直角三角形的周长.详解:由图形可以看出:内部小三角形直角边是大三角形直角边平移得到的, 故内部五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C+BC+AB=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F=55°;(3)∠MQN =12∠ACB ;理由见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E =∠A ,∠ECD =∠B ,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FCD =12∠ECD ,∠HAF =12∠HAD ,进而得出∠F =12(∠HAD+∠ECD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D+∠ECD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答案;(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QGR QGD ∠=∠,12NQG AQG ∠=∠,180MQG QGR ∠+∠=︒ ,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MQN =12∠ACB . 【详解】解:(1)∵CE //AB ,∴∠ACE =∠A ,∠ECD =∠B ,∵∠ACD =∠ACE+∠ECD ,∴∠ACD =∠A+∠B ;(2)∵CF 平分∠ECD ,FA 平分∠HAD ,∴∠FCD =12∠ECD ,∠HAF =12∠HAD , ∴∠F =12∠HAD+12∠ECD =12(∠HAD+∠ECD ), ∵CH //AB ,∴∠ECD =∠B ,∵AH //BC ,∴∠B+∠HAB =180°,∵∠BAD =70°,110B HAD ∴∠+∠=︒,∴∠F =12(∠B+∠HAD )=55°; (3)∠MQN =12∠ACB ,理由如下: GR 平分QGD ∠,12QGR QGD ∴∠=∠. GN 平分AQG ∠,12NQG AQG ∴∠=∠. //QM GR ,180MQG QGR ∴∠+∠=︒ .∴∠MQN =∠MQG ﹣∠NQG=180°﹣∠QGR ﹣∠NQG=180°﹣12(∠AQG+∠QGD ) =180°﹣12(180°﹣∠CQG+180°﹣∠QGC ) =12(∠CQG+∠QGC ) =12∠AC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1)242∠=︒;(2)理由见解析;(3)12∠=∠,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平角定义求出∠3=42°,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B 作BD ∥a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2+∠ABD =180°,∠1=∠DBC ,则∠ABD =∠ABC−∠DBC =60°−∠1,进而得出结论;(3)过点C 作CP ∥a ,由角平分线定义得∠CAM =∠BAC =30°,∠BAM =2∠BAC =6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BAM =60°,∠PCA =∠CAM =30°,∠2=∠BCP =6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148∠=︒,90BCA ∠=︒,3180142BCA ∴∠=︒-∠-∠=︒,//a b ,2342∴∠=∠=︒;图1BD a,(2)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B作//图2∴∠+∠=︒,2180ABDa b,//∴,//b BD∴∠=∠DBC,1ABD ABC DBC∴∠=∠-∠=︒-∠,601∴∠+︒-∠=︒,2601180∴∠-∠=︒;21120∠=∠,(3)12图3CP a,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C作//AC平分BAM∠,∴∠=∠=︒,CAM BAC30∠=∠=︒,260BAM BACa b,又//∴,CP b//∠=∠=︒,160BAM30PCA CAM ∴∠=∠=︒,903060BCP BCA PCA ∴∠=∠-∠=︒-︒=︒,又//CP a ,260BCP ∴∠=∠=︒,12∠∠∴=.【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平角的定义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1)∠BPC =65°;(2)∠BPC =155°;(3)∠BPC =155°【分析】(1)如图1,过点P 作PE ∥MN ,根据题意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BPE=∠DBP=40°,1CPE PCA DCA 252︒∠=∠=∠=,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2)如图2,过点P 作PE ∥MN ,根据平角可得∠DBA =100°,再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得∠BPE =130°,1PCA CPE DCA 252︒∠=∠=∠=,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3)如图3,过点P 作PE ∥MN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DBP =∠PBA=40°,由此得出∠BPE =∠DBP =40°,然后根据题意得出1PCA DCA 652︒∠=∠=,由此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CPE 度数,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过点P 作PE ∥MN .∵PB 平分∠DBA ,∴∠DBP=∠PBA=40°,∵PE ∥MN ,∴∠BPE=∠DBP=40°,同理可证:1CPE PCA DCA 252︒∠=∠=∠=, ∴∠BPC =40°+25°=65°;(2)如图2,过点P 作PE ∥MN .∵∠MBA=80°.∴∠DBA=180°−80°=100°.∵BP平分∠DBA.∴1DBP DBA502︒∠=∠=,∵MN∥PE,∴∠BPE=180°−∠DBP=130°,∵PC平分∠DCA.∴1PCA DCA252︒∠=∠=,∵MN∥PE,MN∥GH,∴PE∥GH,∴∠EPC=∠PCA=25°,∴∠BPC=130°+25°=155°;(3)如图3,过点P作PE∥MN.∵BP平分∠DBA.∴∠DBP=∠PBA=40°,∵PE∥MN,∴∠BPE=∠DBP=40°,∵CP平分∠DCA,∠DCA=180°−∠DCG=130°,∴1PCA DCA652︒∠=∠=,∵PE∥MN,MN∥GH,∴PE∥GH,∴∠CPE=180°−∠PCA=115°,∴∠BPC=40°+115°=1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EPF+2∠EQF=360°;(3)∠P+3∠Q=360°.【分析】(1)首先过点P作PG∥AB,然后根据AB∥CD,PG∥CD,可得∠AEP=∠1,∠CFP=∠2,据此判断出∠AEP+∠CFP=∠EPF即可.(2)首先由(1),可得∠EPF=∠AEP+CFP,∠EQF=∠BEQ+∠DFQ;然后根据∠BEP的平分线与∠DF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推得∠EQF=1(360)2EPF⨯︒-∠,即可判断出∠EPF+2∠EQF=360°.(3)首先由(1),可得∠P=∠AEP+CFP,∠Q=∠BEQ+∠DFQ;然后根据∠BEQ=1 3∠BEP,∠DFQ=13∠DFP,推得∠Q=13×(360°﹣∠P),即可判断出∠P+3∠Q=360°.【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P作PG∥AB,∵AB∥CD,∴PG∥CD,∴∠AEP=∠1,∠CFP=∠2,又∵∠1+∠2=∠EPF,∴∠AEP+∠CFP=∠EPF.(2)如图2,,由(1),可得∠EPF=∠AEP+CFP,∠EQF=∠BEQ+∠DFQ,∵∠BEP的平分线与∠DF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EQF=∠BEQ+∠DFQ=12(∠BEP+∠DFP)=1[360()] 2AEP CFP︒-∠+∠=1(360)2EPF⨯︒-∠,∴∠EPF+2∠EQF=360°.(3)如图3,,由(1),可得∠P=∠AEP+CFP,∠Q=∠BEQ+∠DFQ,∵∠BEQ=13∠BEP,∠DFQ=13∠DFP,∴∠Q=∠BEQ+∠DFQ=13(∠BEP+∠DFP)=13[360°﹣(∠AEP+∠CFP)]=13×(360°﹣∠P),∴∠P+3∠Q=36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1)证明见解析;(2)∠CDB+∠AEC=2∠DCE;(3)图3中∠CDB=∠AEC+2∠DCE,图4中∠AEC=∠CDB+2∠DCE.【分析】(1)依据DE、DF分别是∠CDO、∠CDB的平分线,可得∠CDF=12∠CDB,∠CDE=1 2∠CDO,进而得出∠EDF=12(∠CDB+∠CDO)=9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D=90°,即DE⊥AO;(2)连接OC,依据∠DEO=∠DEC,∠EDO=∠EDC,可得∠DOE=∠DCE,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CDB+∠AEC=∠COD+∠OCD+∠EOC+∠ECO=2∠DCE;(3)如图3中,依据∠CDB是△ODG的外角,可得∠CDB=∠DOG+∠DGO,依据∠DGO 是△CEG的外角,可得∠DGO=∠AEC+∠C,进而得到∠CDB=∠DOG+∠AEC+∠C=∠AEC+2∠DCE;如图4中,同理可得∠AEC=∠DOE+∠CDB+∠C=∠CDB+2∠DCE.【详解】解:(1)如图1,∵DE、DF分别是∠CDO、∠CDB的平分线,∴∠CDF=12∠CDB,∠CDE=12∠CDO,∴∠EDF=12(∠CDB+∠CDO)=90°,又∵DF∥AO,∴∠AED=90°,∴DE⊥AO;(2)如图2,连接OC,∵∠DEO=∠DEC,∠EDO=∠EDC,∴∠DOE=∠DCE,∵∠CDB是△COD的外角,∠AEC是△COE的外角,∴∠CDB=∠COD+∠OCD,∠AEC=∠EOC+∠ECO,∴∠CDB+∠AEC=∠COD+∠OCD+∠EOC+∠ECO=2∠DCE;(3)图3中,∠CDB=∠AEC+2∠DCE;图4中,∠AEC=∠CDB+2∠DCE.理由:如图3,∵∠DEO=∠DEC,∠EDO=∠EDC,∴∠DOE=∠DCE,∵∠CDB是△ODG的外角,∴∠CDB=∠DOG+∠DGO,∵∠DGO是△CEG的外角,∴∠DGO=∠AEC+∠C,∴∠CDB=∠DOG+∠AEC+∠C=∠AEC+2∠DCE;如图4,∵∠DEO=∠DEC,∠EDO=∠EDC,∴∠DOE=∠DCE,∵∠AEC是△OEH的外角,∴∠AEC=∠DOE+∠OHE,∵∠OHE是△CDH的外角,∴∠OHE=∠CDB+∠C,∴∠AEC=∠DOE+∠CDB+∠C=∠CDB+2∠DC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6.(1)见解析;(2)225°;(3)3∠CNP=∠CIP+∠IPN或3∠IPN=∠CIP+∠CNP.【分析】(1)如图1中,过E作EF∥a,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FM∥a,GN∥b,设∠ABF=∠EBF=x,∠ADG=∠CDG=y,可得x+y=45°,证明∠AFB=180°-(2y+x),∠CGD=180°-(2x+y),推出∠AFB+∠CGD=360°-(3x+3y)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当点N在∠DCB内部时,②当点N′在直线CD的下方时,分别画出图形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过E作EF∥a.∵a∥b,∴a∥b∥EF,∵AD⊥BC,∴∠BED=90°,∵EF∥a,∴∠ABE=∠BEF,∵EF∥b,∴∠ADC=∠DEF,∴∠ABC+∠ADC=∠BED=90°.(2)解:如图2中,作FM∥a,GN∥b,设∠ABF=∠EBF=x,∠ADG=∠CDG=y,由(1)知:2x+2y=90°,x+y=45°,∵FM∥a∥b,∴∠BFD=2y+x,∴∠AFB=180°-(2y+x),同理:∠CGD=180°-(2x+y),∴∠AFB+∠CGD=360°-(3x+3y),=360°-3×45°=225°.(3)解:如图,设PN交CD于E.当点N在∠DCB内部时,∵∠CIP=∠PBC+∠IPB,∴∠CIP+∠IPN=∠PBC+∠BPN+2∠IPE,∵PN平分∠EPB,∴∠EPB=∠EPI,∵AB∥CD,∴∠NPE=∠CEN,∠ABC=∠BCE,∵∠NCE=12∠BCN,∴∠CIP+∠IPN=3∠PEC+3∠NCE=3(∠NCE+∠NEC)=3∠CNP.当点N′在直线CD的下方时,同理可知:∠CIP+∠CNP=3∠IPN,综上所述:3∠CNP=∠CIP+∠IPN或3∠IPN=∠CIP+∠CNP.【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相交练习题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填空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
相交成()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其中()线段最短。
5、数学书相邻的两条边互相(),上下的两条边互相()。
6、在一个正方形中有()组对边互相平行右图中有4 条直线a,b,c,d,其中
7、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和位置关系如果不平行,那它们肯定()。
8、两点之间,()最短。
9、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10、一束鲜花20元,买4束送1束。
李阿姨一次买4束,每束便宜()元。
二、判断对错。
(16分)
1、小方在纸上画了一条平行线。
……()
2、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
4、上午九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
……()
5、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垂直且平行。
………()
6、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它垂直。
………()
7、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
8、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三、选择。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
A、线段
B、直线
C、垂线段
2、正方形的相邻两边互相()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3、右图中有()组平行线。
A、2
B、3
C、4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
A 180°
B 90°
C 45°
5、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A 相交
B 平行
C 不相交就平行
四、画图(
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用直尺和三角板画)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用三角板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