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1)
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

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小猫吃鱼”。
教材分析:材料中安排的“小猫吃鱼”是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景,通过这一故事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景,逐步引出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食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经验。
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体验加减法呼你关系的思想。
4.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本节课的意图主题图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游戏.互相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数学问题。
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过生日”的场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原课题“小猫吃鱼”改为“小猫过生日”,体现了以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
(二)细看画面,展开想象告诉学生今天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特意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小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猫吃鱼数学课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猫吃鱼数学课9篇小猫吃鱼数学课 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我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圆形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
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小猫吃鱼数学课 2新课标要求,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外,还应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对学生计算的要求上,以往教材的标准是:要求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熟练计算技能。
例题枯燥无味,思路局限,算法单一,练习形式比较机械,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
而《课程标准》指出:“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和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计算是不容忽视的数学内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年级才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们,如何把这节课上下去?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这短短的40分钟受益?我设计先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案:小猫吃鱼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3节,小猫吃鱼。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我们会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来学习如何将两个数相加,以及如何从总数中减去一些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小猫吃鱼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小猫吃鱼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然后又吃了几条鱼,还剩下几条鱼。
2. 例题讲解:根据观察的结果,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小猫一开始吃了3条鱼,然后又吃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这个情况:3 + 2 = 5。
同样,如果小猫吃掉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表示:5 2 = 3。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例如,小猫吃了4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小猫吃鱼的故事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a. 小猫吃了5条鱼,又吃了2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b. 小猫吃了7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2. 请将你的答案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计算练习题时,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他们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例如计算自己吃了几块糖果,又吃了几块糖果。
在课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拓展,尝试计算更大数的加减法,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让它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小猫吃鱼教案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勉县逸夫小学李勉利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页《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故事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播放小猫钓鱼儿歌)小花猫以前钓鱼时三心二意,结果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能不能像小花猫一样三心二意呢?活动二:小花猫改掉了三心二意的坏习惯,它终于能钓到鱼了。
一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小花猫就去河边钓鱼,到中午小花猫就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小花猫把钓的鱼放在盘子里,小花猫一共钓了几条鱼?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副图,问:小花猫一共钓了几条鱼?(3条鱼),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小花猫看着自己钓的鱼好高兴呀!现在他有没有吃鱼呢?一条鱼也没有吃,我们就可以说他吃了几条?(0条)怎样列式呢?(3-0=3)2、出示第二幅图:小花猫特别想吃,就忍不住地吃了一条。
(1)老师问:原来盘子里有几条鱼?(3条)小花猫吃了几条?(1条)盘子里还剩几条?(2条)(2)谁能完整的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小花猫忍不住吃了一条,还剩下2条鱼。
(3)用算式怎么表示?(3-1=2)小花猫吃了一条鱼之后,坐在盘子旁边不走,眼睛不停的转着,心里想:小鱼真好吃,盘子里还剩下2条,小猫接着会怎么做呢?3、出示第三幅图:鱼实在是太好吃了,小花猫忍不住又吃了一条,还剩几条?(1条)怎样用算式表示?(2-1=1或3-2=1)又吃完一条鱼之后,小花猫手拖着脑袋,猜猜它是怎么想的?4、出示第四幅图:让学生说图意。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0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学会分享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求解。
(3)情境教学中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引发学生思考,为新知的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用教具或PPT展示小猫吃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结合小猫吃鱼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计算。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小猫吃鱼的教具,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等。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数学教案设计:小猫吃鱼

数学教案设计:小猫吃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数数、计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数和计数的方法,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数和计数的方法,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教学准备:1. 小猫吃鱼的图片或故事情境。
2. 计数工具,如计数棒、算盘等。
3. 练习题或游戏道具。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小猫吃鱼的图片或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小猫吃鱼的数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授数数和计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2. 举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游戏环节(10分钟)1. 设计关于小猫吃鱼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数、计数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进步。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里的小猫设计一份美食计划。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数、计数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加减法运算。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运算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故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将围绕“小猫吃鱼”的故事展开,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 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运算过程。
难点-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 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特别是退位减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小猫和鱼的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 学具:学生自备的10以内加减法练习册。
第一阶段:导入1. 情境创设: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引出加减法运算的问题。
2. 问题提出:提出一些基础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尝试口头解答。
第二阶段:探究与学习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一张加减法运算卡片,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
2.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 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猫吃鱼”的游戏,巩固加减法运算。
2. 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和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内容:- 加法运算示例- 减法运算示例- 10以内加减法运算规则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 选做题:尝试编写自己的“小猫吃鱼”故事,并解决其中的加减法问题。
本节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猫吃鱼1

小猫吃鱼教学目标:1. 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 通过套圈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套圈、水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只猫咪叫大黄,它非常喜欢吃鱼,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吃鱼的吗?请翻开书P28,看看可爱的大黄,小组内讨论,讲讲大黄吃鱼的故事。
指名讲故事,填空。
指名根据图片列算式。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观察每幅图的意思,直观找出答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2-1=1、3-2=1、1-1=0、3-3=0,只要能结合题意讲明想法都可以。
二、试一试1. 游戏导入:套圈游戏①师套圈,生列式。
②指名套圈,生列式。
③完成书上练习。
2. 吹泡泡④小组内讨论并列式计算。
⑤指名说想法。
⑥集体订正。
学生对于吹泡泡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并且抢着提问列式。
三、练一练1. 计算①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 算一算③理解题意。
④生独立完成。
⑤指名汇报,说想法。
⑥集体订正。
有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需要个别辅导。
3. 小鸡吃米⑦根据图意展开想像。
⑧独立完成题目。
⑨小组内交流想法。
⑩指名说想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交流得出答案。
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写出可能的情况。
四、数学故事:差几只杯子?①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图意。
②指名汇报小组意见。
③综合得出结论。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1)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
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
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