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技术(2017)
卡介苗接种规范-终

卡介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是一种活菌体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
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保护率约在80%。
一、接种程序:出生时接种一剂。
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
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二、接种方法:接种部位为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用0.1ML 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型固定剂量疫苗注射器(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三、接种禁忌:1、对于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能接种;2、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以及患有湿疹或其它皮肤病的儿童暂时不接种卡介苗。
四、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2、疫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个别接种者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 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卡介苗注射操作流程

卡介苗注射操作流程
1.准备及检查物品。
准备1ml注射器、卡介苗、75%酒精棉球,并检查注射器、卡介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误后则可以进行注射。
2.暴露注射部位。
充分暴露左臂,并固定住孩子的肩胛和左臂肘关节。
3.消毒。
医生用75%酒精消毒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并待干。
4.注射。
医生用1ml注射器抽取卡介苗,并排尽空气;待局部干燥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然后左手固定针管,右手推注射器注入0.1ml卡介苗,之后旋转针管45度,拔出针管,无需按压。
特别提示:
1、接种卡介苗后2-5天,局部会出现红肿,接着会逐渐出现中心软化、硬结,有的会形成脓肿,最后破溃形成结痂,属于接种有效的标志。
大多数宝宝会在接种以后1-3个月,结痂脱落形成瘢痕,家长无需特别担心。
2、如果接种后局部出现的明显的脓包或破溃,通常无需擦药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宽松的衣服即可。
如果有脓液渗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擦拭干净,但不要
挤压。
3、结痂后需等待其自然脱落,不要人为去掉痂皮。
卡介苗接种技术

⑤如注射中途针头脱出,注射量不足时,可 另换一针头在原针眼处继续注射,总量不 得超过0.1ml。
⑥出针时针头向内侧旋转45度后拔针。
知情同意书
准备用物
BCG接种操作八个字要求
冷——菌苗避光冷藏。 精——精选针头、针管,采用0.1ml专用注
射器。 严——严格无菌操作。 匀——菌苗充分摇匀。 浅——浅刺入皮内。 准——部位剂量准确。 足——足量注入0.1ml。 转——旋转推出针头,防止注后菌液外溢 。
资格证)上岗
预防不安全接种的其他事项
BCG接种后的监测
联合接种问题
需考虑的因素:一是相互间的干扰免疫应答, 二是会否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原理:1个T淋巴细胞有多种受体,可以同时 处理多种抗原,不存在抗原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注射减毒活疫苗+口服减毒活疫苗
• 疫苗储运 –储运过程中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监测温度, 使疫苗能在规定的温度内保存
➢ 领取菌苗原则是不见冰包(冰瓶)不发菌苗。
卡介苗的保存
➢光线也能影响卡介苗效能,在直接日光下, 5min即有50%的卡介苗被杀死。在间接日光 下,仅需15min。因此卡介苗在储存和运输过 程中需冷藏、避光。
➢卡介苗无论在安瓿中还是吸入针管内,都不 宜放在光下,应2-8 ℃冷藏,开启30min后 未用完应丢弃。
• 任何差错事故及严重反应,一经发现必须逐级上报 。聘请包括生物制品鉴定人员在内的有经验人员会 诊,并迅速做出诊断,积极进行处理。确属接种引 起的异常反应,参照国家计划免疫工作规定进行处 理。
局部脓肿
局部溃疡
接种处混合感染
BCG接种腋下淋巴结脓肿
瘢痕疙瘩
卡介苗的说明书

卡介苗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适应症】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用法用量】1 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2 菌苗稀释,用灭菌的1毫升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发的稀释液定量加入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安瓶中,放置约1分钟,摇动安瓶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动数次,使充分混匀。
每支安瓶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3 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毫升蓝心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菌苗,皮内注射0.1毫升。
【不良反应】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1 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
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或在接种处有小脓疤。
皮内注射者反应往往较划痕法者强,另外旧结核菌素(OT)试验呈阳性者,接种后也可产生较强反应。
2 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 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作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卡介苗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疫苗,它是一种活体疫苗,可以在人体内产生保护作用,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接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疫苗的效果,还可以避免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 接种时间
卡介苗的接种时间应该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这样可以
最大程度地保证疫苗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点,也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4周内进行接种,但是接种的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2. 接种部位
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上臂外侧的皮下组织,接种部位应该是清洁、干燥、无污染的皮肤。
在接种前,应该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接种部位,避免引入细菌。
3. 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皮内注射,注射的剂量是0.05毫升。
在接
种前,应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疫苗,并将疫苗注射到上臂外侧的皮下组织中。
接种后,应该用棉签压迫接种部位,避免疫苗跑到皮肤表面。
4. 注意事项
在卡介苗接种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肿胀和红肿,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喉咙肿痛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接种前应该告知医生婴儿是否有过敏史或患有某些疾病,避免因疫苗引起不良反应。
(2)接种后应该注意观察婴儿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3)接种后应该避免婴儿接触病毒、细菌等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总之,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非常重要,正确的接种方法可以保证疫苗的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卡介苗的接种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卡介苗接种技术和操作要点

卡介苗接种 基本要求
冷 2°-8° 避光
严禁注入 皮下和肌肉
精 0.1M L /人
左上臂三角 肌外下缘皮内
浅
准
疫苗稀释后 必须充分摇匀
匀
卡介苗 补种原则
3个月以内
可4岁以上 (含4岁)
不予补种
结核菌素试验
*左前臂下内侧1\3处
BCG-PPD
局限化。
卡介苗与免疫
接种卡介苗 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
特别是预防可能危及儿童生命
的结核性脑膜炎、急性血行播散 型结核等重症结核病具体明显的效果。
卡介苗接种 禁忌症
为慎重起见,下列情况可暂缓接种或不予接种: *体重<2500克 *发烧:体温>37.5℃ *早产儿及难产儿,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分娩创伤 *正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感等) 包括痊愈后不满一个月者 *全身广泛性皮肤病(如湿疹) *有过敏史(如敏性哮喘、荨麻疹) *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肝炎、肾炎、心脏病、结核病等)
卡介苗 接种方法
*皮内注射法 *每人0.1ML *左上臂三角肌外 下缘 *酒精消毒 *勿按压注射部位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 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 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 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 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 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 分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 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 后,拔出针头。
卡介苗 与预防接种
间隔14天及以上:包含多糖,灭活,基因疫苗 (如:A群流脑、A+C流脑、B型流感 嗜血杆菌、兰菌净,IPV、二类乙 肝、五联苗等) 间隔28天及以上:减毒和含佐剂的疫苗 (如:无细胞百白破(免费)、麻 疹类疫苗 、OPV 甲肝 乙脑、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可同一天接种不同部位:(如麻疹减毒、OPV、免费 乙肝、百白破(免费)等)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卡介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皮内接种和皮下接种两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接种方法。
皮内接种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卡介苗接种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找到接种部位,一般为上臂外侧二头肌三头肌之间的区域。
之后,使用酒精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接种时的卫生。
然后,通过加力压缩注射器,将卡介苗注射液注射到皮内,注射角度一般为15度。
注射完成后,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情况,若有,则轻轻按压几分钟至止血。
最后,将注射部位覆盖好,保持干燥和卫生。
皮下接种是卡介苗的另一种常用接种方法。
接种步骤如下:首先,找到接种部位,一般为上臂的三角肌区域。
然后,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接种时的卫生。
接着,将卡介苗注射液放置到注射器中。
然后,将注射器插入皮下组织,注射器的角度一般为45度。
注射完成后,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情况,若有,则轻轻按压几分钟至止血。
最后,将注射部位覆盖好,保持干燥和卫生。
无论是皮内接种还是皮下接种,接种后一般会在注射处留下一个小小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
接种后,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接种后应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使用手触摸或揉搓。
其次,避免剧烈运动或过于激烈活动,以免摩擦导致注射部位感染。
再次,观察接种部位是否有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此外,卡介苗不适用于以下情况:已经感染结核病的人、曾接受抗结核病治疗的人、免疫缺陷患者等。
卡介苗接种通常在出生后一个月至三个月内进行,也可以在其他时间进行接种,但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接种卡介苗后并不表示终生免疫,因此,在需要的情况下,需要接种其他疫苗以增强对结核病的防护能力。
总的来说,卡介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皮内接种和皮下接种两种。
无论哪种接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接种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并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并不能终生免疫,其他的预防措施也是必要的。
卡介苗接种技术(2017)PPT课件

-
13
六、接种步骤与方法
(一)持证接种
卡介苗接种人员须通过专项培训并考 核合格,取得《卡介苗接种上岗证》方可 从事卡介苗接种工作。未经培训及不持有 《卡介苗接种上岗证》者不得从事卡介苗 接种操作。
-
14
(二)登记与告知
1、根据计免要求登记婴幼儿及家属 的相关信息。
2、向家属告知接种卡介苗的目的、 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家属配合做好接种 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婴幼儿如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应于出生后1、 2、3、6个月复查全部-为阴性时可接种。 19
2、孕妇未经充分治疗或妊娠晚期 (28周及以后)进行治疗或未用青霉素 治疗的,婴幼儿应在预防性治疗或正规 治疗结束后符合上述观察条件后予以接 种。
-
20
以下情况不能接种:
-
3
一、接种卡介苗的目的
卡介苗接种是用人工方法使未感染的 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 原发感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减少 结核病的发病。
国际肺病联合会(IUATLD)及世界卫 生组织(WHO)指出:“在年感染较高的发 展中国家,在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方面以早 期接种BCG为宜”。
-
4
现代观点认为:卡介苗接种可以减少 儿童原发结核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结核病 高流行国家可以防止严重的儿童结核性脑 膜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生。但卡介 苗所能预防的原发结核病大多数不是传染 源,传染性肺结核绝大多数是成人继发性 结核,对此卡介苗无预防作用。
(全省有统一的知情同意告知单)
-
15
注意事项:
登记前,应了解婴幼儿出生时未种原 因,近期有无接种史、过敏史,近一个月 内身体状况有无异常,如有上述情况应暂 缓接种卡介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用1ml一次 性蓝芯注射器将专 门配套的0.5ml注射 用水射入冻干卡介 苗安瓿内来回抽取 数次、充分摇匀后, 用0.1ml自毁一次性 注射器抽取菌苗放 入无菌治疗盘内备 用。
0.1ml注射器和0.1ml自毁注射器。
7、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日光 直接照射5分钟,或间接照射15分钟, 有50%卡介苗死亡。
六、接种步骤与方法
(一)持证接种
卡介苗接种人员须通过专项培训并考 核合格,取得《卡介苗接种上岗证》方可 从事卡介苗接种工作。未经培训及不持有 《卡介苗接种上岗证》者不得从事卡介苗 接种操作。
(二)登记与告知
1、根据计免要求登记婴幼儿及家属 的相关信息。
2、向家属告知接种卡介苗的目的、 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家属配合做好接种 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如有下列情况者暂不补种: 体温超过37.5℃; 体重< 2500克或体形瘦弱者; 黄疸尚未恢复正常; 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腹泻等; 有较严重奶癣或其他皮肤疾病; 重要脏器先天缺陷或疾病尚未愈; 各种传染病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一个月内; 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左上臂已接种其它疫
注射后可形成黄豆大小(6-8毫米)的园 形凸起白色皮丘,细看表面可见毛孔,皮丘 不可揉摩。
2、注射完毕后,留观30分钟,观察 婴幼儿无异常情况后家属签字离开。
3、注射中疫苗漏出致剂量不足时可 按漏出量补足(总量不得超过0.1ml) 。注 意原针眼处进针,避免二个针眼处均发生 反应被误为二次接种。
(三)接种前准备
1、接种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门诊应 设立专室或专桌。
2、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 罩,双手要洗净。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根据登记人数合理准备菌苗。 5、有问询诊医生。
5、接种前,接种人员应仔细察 看婴幼儿两上臂是否有卡介苗疤痕和 身体其它异常情况。
PPD检查者先查看结果,确认为 阴性并做好记录。
2、持证者长时间不接种,需要接种时 最好重新培训学习。新老人员更换时必须 老带新。
3、下列情况为接种反应不正常: 脓肿形成在1个月之后; 反应范围1cm及以上; 接种3个月后反应仍未结束。
七、不同疫苗同时接种
根据研究结果,1986年卫生部颁布的 儿童基础免疫程序确认卡介苗可同时与百 白破、麻疹和脊椎灰质炎疫苗接种,1988 年又有研究认为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同时 接种。
注意事项:
1、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注射后2-3天时接种处有时可出现轻微 红肿,以后会消退。一般3周后开始形成红 肿、脓包、破溃、结痂的过程,可反复多次, 时间约一个月左右。然后形成较牢固的痂, 至接种3个月后自行脱落,形成一略凹陷的 疤痕,大小一般 5-8 mm。
反应过程中应保持接种处干燥,不 可挤捏、碰撞。如脓疱自行破溃时可用 消毒干棉签吸去脓液,可局涂甲紫。脓 液被衣袖吸附后应及时换衣,避免衣服 上脓液干燥后僵硬,与反应处皮肤磨擦 造成皮损等不良反应。
脏彩超、黄疸、血液检查等)发现异常 的需要提供检查正常依据,且近期健康 体检正常。
(四)卡介苗补种门诊的具体设置和 要求请参考: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 接种管理的通知》(苏卫疾控[2014]4号) 江苏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提高预 防接种服务水平的通知》(苏卫疾控 [2014]11号)
(二)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提高预防 接种服务水平的通知》(苏卫疾控[2014]11 号)规定:
补种对象年龄为4周岁以下。 补种婴儿达到3个月及以上时不可直接 接种卡介苗,应经PPD检查为阴性时才能接 种。PPD由省统一供应,免费测试。
(三)可以补种条件: 1、满月后经健康体检正常且未种
原因已经消失。 2、因相关检查(如CT、B超、心
4、安瓿打开未用完时可用棉球盖住 瓶口放冰箱,但超过半小时未用完的菌苗 应废弃。
放置一段时间再次使用时要重新混匀 菌苗,否则菌苗沉淀会形成上面浓度淡而 下面浓度高,导致接种效果不好或异常反 应发生机率增高。
整个接种过程可归纳为八个字: 冷——疫苗冷藏、避光; 细——仔细核对无误; 严——严格无菌操作; 匀——疫苗混合均匀; 浅——注射越浅越好; 准——部位、方法准确; 足——足量注入0.1毫升; 转——旋转退出针头,防止注后菌液外溢。
2、疫苗必须保存在2-8℃的冰箱内最 低层,要用黑色塑料袋包扎,并特别注明 名称,不与其他疫苗、药物混放,不接触 冰与水。
3、采用冷藏包(箱)运输多种疫苗 时,卡介苗应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四、卡介苗接种部位:
左上臂三角肌外 侧下缘(外侧三 角肌中部附着处)
五、门诊补种要求
(一)对象:因孕妇孕期或生产过程 中的原因,或是婴儿自身的原因,导致出 生时医院无法实行随生随种,需要在预防 接种门诊实施补种的婴幼儿。
(全省有统一的知情同意告知单)
注意事项:
登记前,应了解婴幼儿出生时未种原 因,近期有无接种史、过敏史,近一个月 内身体状况有无异常,如有上述情况应暂 缓接种卡介苗。
有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者不能直 接接种卡介苗,需经PPD检查结果为阴性。
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出生医院开具的 盖有公章的卡介苗未种证明材料,如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 记卡”,不能以家长口述或无接种记录 为依据。
苗的,应间隔至少四周。
有梅毒病史孕妇所生婴儿接种判断: 1.孕妇经过充分治疗的
1)婴幼儿如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RPR、TRUST)、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TPPA、TPHA、TP-ELISA、RT)阳性, 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6个月时如呈阴性可接 种。如仍阳性,需观察到18个月转阴时方可 接种。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 定: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卡介苗原则上 种左臂)。二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 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八、常见异常反应与差错事故
肉芽组织生
湿疹
淋巴结反应(腋下)
淋巴结反应(锁骨上窝)
重复接种
皮下接种
臀部肌肉注射
处理:
卡介苗接种技术
卡介苗是由法国医学家卡美特和他的 助手兽医学家介云1907-1908年间使用一 株有毒牛型结核菌,经过13年231代的人 工培养制成的减毒结核活菌苗(BCG)。
1921年,卡介苗开始应用于人类预防 接种,至今已有96年的历史,全球已有30 多亿人接种卡介苗。
目前卡介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确 定的第一类疫苗,规定出生时接种 1剂次。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 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卡介苗是由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 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四)接种操作
1、用75%酒精(禁用2%碘酊)棉球作 皮肤消毒,待酒精完全干燥后,用左手握 住被接种者左臂内侧并同时绷紧皮肤,右 手水平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和刻度必须一 致向上,于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侧处进针。
进针时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呈10-15度 角剌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 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 分,右手慢推注射器活塞缓缓注入,边推 边观察局部皮肤,如未见有皮丘形成应立 即停止注射,重新调整进针角度。注射完 毕旋转退出针尖,不得用酒精棉签(球) 压或擦拭注射部位。
二、卡介苗的种类
卡介苗分为新鲜(液体)和冻干(白 色粉沫)二种制剂。
我们现在用的是冻干卡介苗,每毫克 菌苗的活菌数不得低于100万,专供皮内 注射用,有效期为二年。每支疫苗为5人 份, 以专用0.5ml注射液配兑。每人次注 射0.1ml(0.05mg)。
三、卡介苗的运输与保存
1、疫苗应使用冷藏车在2-8℃下运输, 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 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2)婴幼儿如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应于出生后1、 2、3、6个月复查全部为阴性时可接种。
2、孕妇未经充分治疗或妊娠晚期 (28周及以后)进行治疗或未用青霉素 治疗的,婴幼儿应在预防性治疗或正规 治疗结束后符合上述观察条件后予以接 种。
以下情况不能接种:
1、有结核病史,包括治疗已愈者; 2、免疫缺陷疾病或体质; 3、PPD阳性; 4、已经接种卡介苗,即使卡痕未形 成。
一、接种卡介苗的目的
卡介苗接种是用人工方法使未感染的 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 原发感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减少 结核病的发病。
国际肺病联合会(IUATLD)及世界卫 生组织(WHO)指出:“在年感染较高的发 展中国家,在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方面以早 期接种BCG为宜”。
现代观点认为:卡介苗接种可以减少 儿童原发结核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结核病 高流行国家可以防止严重的儿童结核性脑 膜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生。但卡介 苗所能预防的原发结核病大多数不是传染 源,传染性肺结核绝大多数是成人继发性 结核,对此卡介苗无预防作用。
异常反应、差错事故根据相关规定和 程序逐级上报,及时诊治,妥善处理。差 错事故要吸取教训。
注:市疾控中心卡介苗反应门诊根据 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卡介苗补种及 不良反应处理工作的通知》(常卫监控 〔2016〕275号),于今年1月1日起移交 市儿童医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