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反思《可爱的家乡》
大班主题可爱的家乡有感教案(幼儿园)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可爱的家乡有感》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
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
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
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
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网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了“可爱的家乡—宝鸡”为教学主题,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一、设计思路1. 整体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让孩子们领略宝鸡美景,了解宝鸡历史文化以及陕西省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2.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玩游戏、听故事、制作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感受快乐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有关宝鸡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亲眼观察、感受宝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色。
2)讲解:为孩子们讲解宝鸡的概况、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3)活动1:制作宝鸡地图,让孩子们动手排列宝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著名景点等,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
4)活动2:听故事,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听宝鸡传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
5)活动3:制作泥塑,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制作宝鸡著名景点的泥塑,如法门寺、太白山等。
6)活动4:举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画画比赛、识别闻名风俗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7)总结:课程结束时,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所学知识,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1. 导入部分:在课前展示宝鸡的视频和图片,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特别是对于宝鸡的美景和传统特色感到非常好奇和喜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动手实践、通过体验来加深对宝鸡文化的了解。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宝鸡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更加深入。
2.学习实地采集自然材料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通过拼音学习,提高学生认识拼音的能力,掌握音形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宝鸡的相关图片、视频、书籍等资料。
2.实地采集的自然材料。
3.拼音卡片和相应的字卡片。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出发,探寻宝鸡1.老师简单介绍宝鸡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对宝鸡有一个初步认知。
2.老师与学生一起外出,走一走宝鸡的街道,看一看宝鸡的建筑、风景等,让学生感受宝鸡的特色。
3.带着采集工具,让学生采集一些宝鸡周围的自然材料,例如树叶、鲜花、松果等。
4.回到教室,让学生将采集来的自然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并通过手工活动进行创作。
第二课时:认识宝鸡的文化1.老师带着学生欣赏一些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国宝鸡传统文化,例如秦嬴政、关中之美、宝鸡石窟等。
2.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宝鸡的文化有一个初步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讨论宝鸡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第三课时:学习拼音1.让学生认识26个字母,并教授拼音规则。
2.通过音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拼音的音形基本规律。
3.让学生动手制作拼音卡片和字卡片,并进行拼音游戏。
3. 教学反思1.本教案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的活动性和感知经验,全方位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风俗等。
2.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实物、图画、人物及其他更为生动的形式和谐而统一地展示教学主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自主创作的机会,因此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的文化和特色。
4.教材的编撰比较简明和明了,在教学中更加容易实施和操作。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其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要求融入教学之中。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主题活动《可爱的家乡》有感

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
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
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
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
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网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
幼儿大班主题《可爱的家乡有感》教案

幼儿大班主题《可爱的家乡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家乡景物的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家乡的自然景物:山脉、河流、动植物等。
3. 家乡的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历史遗迹、名人故事等。
4.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作物、手工艺品等。
5. 保护家乡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家乡的景物,引导幼儿发现家乡的美。
2. 讲解法: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传统。
3. 互动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实践法:带领幼儿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家乡的景物、建筑、名人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的宣传片或纪录片。
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4. 环境保护工具:垃圾袋、清洁剂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基本情况介绍: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3. 观察家乡景物: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家乡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引导幼儿发现家乡的美。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清洁家园等。
6. 总结: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7.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了解家人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可爱的家乡—宝鸡引言本教案以宝鸡为主题,旨在通过学生对家乡宝鸡的了解和探索,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爱护自己的家乡。
通过教学反思与总结,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这个教案,使之更加适合大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2. 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了解宝鸡的特色建筑和风景名胜,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宝鸡的介绍–宝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宝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名人;–宝鸡的主要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
2.宝鸡的特色建筑–文峰塔:介绍文峰塔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泾阳古城墙:介绍泾阳古城墙的历史和保护措施;–大唐芙蓉园:介绍大唐芙蓉园的建筑特色和游览项目。
3.宝鸡的风景名胜–泾河:介绍泾河的地理位置、水域保护和文化意义;–太白山:介绍太白山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金丝峡:介绍金丝峡的地质奇观和旅游项目。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2.分组安排学生,每组4-5人。
步骤一:宝鸡的介绍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宝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基本情况;2.教师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名人,引发学生对宝鸡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3.教师简要介绍宝鸡的主要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并引导学生思考宝鸡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步骤二:宝鸡的特色建筑1.教师以文峰塔为例,向学生讲解文峰塔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展示相关图片;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峰塔的了解和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泾阳古城墙和大唐芙蓉园,并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
步骤三:宝鸡的风景名胜1.教师介绍泾河的地理位置、水域保护和文化意义,并与学生讨论泾河对宝鸡的重要性;2.教师以太白山和金丝峡为例,向学生讲解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旅游项目,并展示相关图片;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白山和金丝峡的了解和感受。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及反思

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了解家乡。
了解家乡概况,家乡的位置地形行政区划、物产丰俗及传说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以及孩子们为家乡的美丽富饶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概况。
教学难点: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及人民的热爱之情。
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教学准备:《可爱的家乡》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你知道这首歌中唱的自己的家乡是哪吗?那里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二、那么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吗?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它的地理位置?邻居?大小面积吗?同学们来听一下歌唱我们家乡的歌曲边看边想你会看到什么?播放歌曲《肥城之恋》三、看完提问回答。
板书可爱的家乡肥城市王庄镇教师引导我们的肥城非常美丽,有山有水,每年桃花开放的时候举行桃花节中外游人来观光旅游来投资。
它物产丰富盛产肥桃,粮丰物茂。
交通发达历史悠久人们生活幸福。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肥城。
四、我们的肥城很大,我们的王庄镇就是它的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五、了解家乡概况三)家乡概况王庄镇辖8个管区,56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至2O09年底全镇有14221户,55405人。
肥城市王庄镇政区图王庄镇地势东高西低,较明显地分为东部山区、丘陵,西部平原三种地形。
东部丘陵山区占全镇面积约三分之一,群山环绕形成天然的镇边缘分界线。
间闰屯五个管理区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二。
境内金线河、项白河、黄泥沟三条季节河均从东部、东北部的丘陵山区蜿蜒流向西南,流入东平县境内的汇河。
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以产小麦、玉米、棉花、地瓜、白菜、土豆为主,适宜农、林、牧、副各业生产。
肥城至梁山、王庄至湖屯、王庄至边院三条公路交叉过境,镇内道路纵横交错,绝大部分村通上了柏油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镇驻地王庄村位于全镇中央,商业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幼儿大班主题《可爱的家乡有感》教案

幼儿大班主题《可爱的家乡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特色和美丽之处。
2.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幼儿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山、水、田野等。
2. 家乡的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家乡的人物:名人、英雄、普通劳动者等。
4. 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等。
5. 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和美丽之处,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彩笔、贴纸等绘画材料。
3. 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等。
2. 主题活动一:家乡的自然环境活动目标:让幼儿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内容: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家乡的山、水、田野等自然环境,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活动步骤:a. 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
b.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3. 主题活动二:家乡的特色文化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幼儿的表达力。
活动内容: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家乡特色文化作品。
活动步骤:a.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文化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b.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创作,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家乡特色文化作品。
c.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4. 主题活动三:家乡的人物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物,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家乡的名人、英雄等人物。
活动步骤:a. 教师介绍家乡的名人、英雄等人物,让幼儿了解他们的故事。
b.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家乡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反思《可爱的家乡
》
在第8周我们大班开展了《可爱的家乡》主题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让我感到很震惊:社会活动——平湖风光。
原本我以为这个活动肯定会让很多的孩子感兴趣,课前也在家园共育中提到让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家乡风光,同时准备了很多平湖风光的照片、图片、明信片,并将这些东西展示在黑板上。
谁知让我大失所望,“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地方吗?”当我以期待的眼神等待着孩子的回答时,出乎我的意料,有个孩子指着“莫氏庄园”说成“皇宫”,指着“嘉兴发电厂”说成“工厂”,指着“工业区”说成“水厂”,指着“乍浦港口”说成“工厂”,“吴一峰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一点都不知道,就连关帝庙商城也花了好多时间也才认出来。
本来我以为这个活动很有趣,结果想不到孩子对家乡的风光知之甚少,这让我感到悲哀,尽管我对这些图片一一作了介绍,并把景点的名字告诉大家,但效果却不好,甚至有孩子说:“这些名字这么难,我记不住。
”
虽然这个活动很失败,但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孩子可能对家乡的风光根本不会去关注。
在活动的最后,我对孩子们说:“这么多的图片你们可能一下子记不住,我把图片贴到后面墙上,有空的时候可以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一下不认识的地方。
”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知识和见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培养方式,有一点值得庆幸,班里还有几个孩子能认识一些家乡的风光,从这几个孩子身上我
看到了家长的用心,细心,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局限于念几首儿歌、教几个数字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增长知识和见识。
我们的平湖很美丽,看着黑板上的照片我从来没有觉得平湖是这样的美丽,也难怪孩子会错认成其他的城市。
孩子们的家长,请你们带孩子多去看一看平湖这个美丽的家乡,让孩子更爱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