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俄国的改革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的改革》教育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的改革》教育教学课件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56年4月亚历山大 二世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时间(年) 数量(人)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1865年 38.1万
1890年 162万
1898年 300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天星咂咂嘴,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问:“对了,孩子救出来了么?” 夜四心里明白,王妃说的孩子自然是筱依郡主的孩子。 于是摇摇头道:“还没有,已经加大力度了孩子被千面郎君带走了。” 莫天星点点头,孩子被千面郎君带走就不会有危险,如此莫天星微微放心。 那个千面郎君究竟想要什么,为什么几天了还不出现? 第577章 孩子弄哪了 这几天,夜幽冷都是早出晚归,让莫天星很疑惑。 “你又去哪里了?” 莫天星看着踏着深夜而归的夜幽冷,十分不解。 夜幽冷看着莫天星的眼神,带着浓浓的心疼。 他上前,一把将莫天星楼进自己的怀里。 莫天星这是第二次感觉到他的不安,第一次因为他们之间的误会。 可是这一次,究竟是为了什么? “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莫天星推开夜幽冷不安的怀抱,问道。 夜幽冷看着莫天星的眼神有些闪烁:“没事,星儿夜深了早点睡。” 莫天星哪里肯就这样算了,他强行扳正夜幽冷的脸。 目光直视他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关于我的事?” 他的星儿向来都是极为聪明,所以明白,就算瞒着也瞒不了多久。 “星儿,为夫一定不会让你有事的。” 莫天星拉着他,再次道:“我们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事都不会再隐瞒对方,无论有什么困难,共同面对,你难道忘了?” 莫天星的话让夜幽冷感到很内疚,总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的小女人。 夜幽冷再次紧紧搂住他的小媳妇,这几天他压抑的很难受。 将头埋在莫天星的玉白勃颈内,不停的重复着一句话:“对不起,对不起……” 听得莫天星心都揪了起来:“冷,不要说了你告诉我究竟怎么了?” “星儿,你中了蛊。” 莫天星眉头皱起:“他来找你了?” “嗯,为夫把他关起来了。” “孩子呢?” 夜幽冷有种想狠狠敲莫天星脑袋的冲动:“都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还想着孩子。” 莫天星一本正经道:“孩子可是我哥的,我当然惦记了。” 夜幽冷无奈,只能给莫天星披上厚厚的披风,拉着她一起出门了。 马车是往城外赶去的,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达目的地。 是夜幽冷的私牢,怪不得千面郎君这么几天都不来找自己,原来是自己丈夫两人抓起来了。 莫天星刚刚进入关押千面郎君的地牢,就有人值夜的人殷勤的打开牢门。 “亏你还睡的着,真是没心没肺。”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自学思考归纳
对比“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
PART.01
相同点:
改革的方式相同(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实力。)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1
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话说明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2Leabharlann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861年改革)
改革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彼得一世骑士铜像 圣彼得堡 俄罗斯的标志-双头鹰
彼得一世改革
政治: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军校,培养军事人才。 社会: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提倡文明开化。
割胡子,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当时的俄国,却是破天荒的大胆举动,是彼得决心在俄国破除陈规陋习,转变人们观念的开端。在他看来,胡须是宗教、迷信、偏见和旧势力的象征。他要带领俄国臣民朝着欧洲的文明方向迈进,就必须先拿胡须开刀。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 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 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从材料中总结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前提 和实质。
7.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 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总结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性质。
9.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诵1: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2.目的: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4.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 的法令。 5.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 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的方式 获得一块份地; (3)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17世纪末,俄国远远落后西欧国家 2、时间: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富国强兵。
5、内容: (1)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 (2)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 (3)实行义务兵役制 (4)发展教育,改革习俗
6、意义:为俄国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看伴你学P76第2题的材料一、二, 回答问题:
从两则材料中能总结出1861年改革的积极影响 吗? 6.影响: (1)积极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沙皇陛下仁 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 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 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 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地方贵 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监督农 民的连环保制度…… ----亚历山大二世 从两则材料中,能否总结出改革的消极 影响? (2)消极影响: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沙皇专制统治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第17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3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政治: 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
材料4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 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 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降至居世界第 18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 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 生产长期落后。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
工业(侧重点):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 业自主权) 农业:①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③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2.评价
材料一: 1975年社会总产值比1960年增长2.8倍。 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和石油产量翻一番, 钢产量增长1.5倍,汽车的年产量增长三倍多。九 五期间,谷物产量从1.3亿吨增长到1.8亿吨,肉 类从930万吨为1400万吨。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1.(09广东文基,34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 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 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 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在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 部的调整,以促进社会主义制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 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俄国的改革》PPT精品课件

《俄国的改革》PPT精品课件
意义: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 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 罗斯引入西欧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 罗斯能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 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 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 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 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 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 坠海溺死。还假扮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 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 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 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一、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农奴制盛行 ,俄国 封闭落后 ; 工商业 发展 极其缓慢
为发展工商业,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并 给他们以宗教宽容与司法特权。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 欧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2)军事:训练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进入军队 (3)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鼓励发展工商业,派遣留学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新课探究
封建 农奴制
资本主 义制度
资本主 义制度
思考
0017- 0157
这幅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新课探究
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购买力,这直接导致 了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对资本主 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一)背景:
1、19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 2、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俄国的改革》PPT课件

《俄国的改革》PPT课件

寻找春天之思
读了《猎人笔记》的片段,你还有那些困惑? 是什么原因促使农奴制的废除?俄国改革顺利吗?
学习《猎人笔记》和俄国的改革,对于中国有什么价值?
剥削、赋税,使农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
堪言。
——《猎人笔记》
俄国农奴的春天,已不远。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 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经济 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农奴制盛行, 封闭落后。——本课导言
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 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 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 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 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 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最终结局
俄国农奴的春天,终到来!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然而, 自19世纪中叶以后,改革的“规模和 实际成效却是由大到小,呈现出拾级 而下的局面”。
改革暂时延缓革命
俄国难逃革命宿命
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 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 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 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 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列宁《列宁全集》
改革后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列宁为何说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俄国农奴的春天,来了吗?
材料四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 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 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大国崛起》
世界发展形势和俄国发展的现实有什么矛盾? 思考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第17课俄国的改革授课教师组长签字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2.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英国、法国和美国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新知:(一)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期,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沙皇_____________实行了全面改革,涉及________、经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方面。

这次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_________________;2.改革者_______________3.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失败。

4.内容:废除农奴制。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2)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和自由选择职业。

5.改革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革的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

7.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不彻底8.通过本课学习后,你知道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改革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三、要点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第17课俄国的改革第17课俄国的改革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17世纪末期,俄国不管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2.目的: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3.人物:沙皇彼得一世。

4.内容(1)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2)经济上,鼓舞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舞出口。

(3)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4)其他:还进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5.阻碍:彼得一世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进展预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知识点2废止农奴制的改革6.缘故(1)全然缘故:19世纪初,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展的庞大障碍。

(2)直截了当缘故: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惨败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腐朽,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7.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幸免人民革命。

8.开始: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止农奴制的法令。

9.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能够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农奴能够拥有自己的财产,能够自由选择职业。

10.阻碍(1)进步性:俄国废止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的进展道路。

(2)局限性: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繁重的经济包袱。

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的要紧目的是(C)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进展C.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D.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进展2.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为俄国后来资本主义进展预备了有利条件B.改变了俄国的社会风俗C.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D.从全然上克服了俄国的落后性知识点2废止农奴制的改革3.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进展的最大瓶颈,他的改革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明显加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主备:审核:
【学习目标】2′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的能力。

【自主学习】15′
【巩固目标】26′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17世纪,俄国在、、等方面远远落后西欧。

2.改革人:。

3.时间:。

4.内容:政治上:设立,掌管。

,经济上:鼓励兴办,引进西方,实行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建立和,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同时,他还发展,改革。

5.评价:
(1)作用:为俄国后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增强了国家的和
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

(2)局限: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引进西欧的和,而拒绝西欧先进的。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背景:(1)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2)
导火线:战争的失败。

2.时间:
3.人物:
4.目的:
5.主要内容:


②;
③。

6.实质:
7.性质:
8.影响(评价):①废除了,缓解
了,使国家;②沙皇俄国的。

【知识积累】2 ′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时间、领导者、目的、性质。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
2、1861年改革意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改变,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知识链接】
如果说20世纪是美苏争霸的时代,19世纪是强国瓜分弱国的时代,那么17~18世纪之交就是世界三大封建马车并驾齐驱的时代。

这段时间欧亚大陆的版图上同时出现了三位伟大的帝王:西边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中部的沙皇彼得大帝,东部的康熙大帝。

这三个人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幼年登基(路易十四5岁继位,康熙8岁,彼得10岁),都是在位时间超级长,(路易十四在位72年,康熙61年,彼得43年)。

他们的人生经历也都颇为坎坷,路易十四幼年时经历了投石党人叛乱,被迫出走巴黎~康熙大帝经历了鳌拜专权和三藩之乱~彼得大帝经历了姐姐索菲亚乱权和射击军叛乱,他们也都进行了锐意改革,并且发动了数次战争,巩固了自己的疆域和地位。

路易十四拓展贸易,发展海军,鼓励商业,对外扩张,先后对西班牙,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发动战争,前后打了50多年,而且始终保持了法国是欧洲第一强国(拿破仑都做不到)。

路易十四一生征战,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有一句话:“朕即国家。

”晚年把法国打的民穷财尽,经济濒临崩溃,有点汉武大帝的感觉,《乌德勒支和约》的签订更是让他的太阳王形象在法国人民心中荡然无存,他一手打造的专治制度也跟随他本人一起逝去,并引发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

康熙大帝废圈地,修漕运,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废匠籍,尊孔,笼络黄教,平三藩,收台湾,北征雅克萨,三征葛尔丹,奠定了中华秋海棠叶的版图。

康熙大帝的一生文治武功,轻摇薄赋,给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虽然他本人文韬武略,东西学融会贯通(据说退朝后在后宫用手摇计算机开方,治河的时候帮大臣计算水的流量,还解剖过动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但是晚年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让中国失去了近代化的机会。

彼得大帝派遣使团去学习西方,甚至本人都到荷兰的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在本国发展工业,建立了第一批图书馆,医院,博物馆,强制性改掉了俄国人留大胡子的传统………全方位的改造了俄国,发动了对传统强国瑞典的战争和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甚至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最后失败),死后留下了从白令海峡到波罗的海,黑海的庞大帝国。

彼得大帝彼十分勤政,兴趣也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甚至热衷于做解剖和牙医手术。

他的一生是如此丰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

1724年,他在海滩搭救几个遇险的士兵时受凉得病,第二年初去世。

他所留下的,是一个强大而生机勃勃的帝国。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总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亲自参加出国考察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改革是
()
2
A.亚历山大二世
B.彼得一世
C.明治天皇
D.罗斯福
2.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
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这表明()A.农奴没有获得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D.改革是封建性质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历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发动克里木战争
C.废除农奴制
D.领导二月革命
4.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
一场残酷掠夺
5.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
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
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1861年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斯大林模式
6.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请你们相信,为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





了。




3





世材料二:“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列宁
材料三: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法称之为“赎买”。

(1)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2分)
(2)从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3)材料二中农民获得了哪些自由?(2分)
(4)列宁说农民被剥夺的“一干二净”,说明上述事件的实质是什么?(2分)
(5)材料三事件中,对于土地问题的规定是什么?(2分)
(6)回忆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土地问题有怎样的规定?(2分)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