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加氢站技术规范》
汽车加油加氢站技术标准

汽车加油加氢站技术标准汽车加油加氢站是为汽车提供燃料和氢气充电服务的设施。
为了确保安全、高效和环保,汽车加油加氢站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标准。
以下是对汽车加油加氢站技术标准的详细介绍。
1.设计标准-建筑设计:汽车加油加氢站的建筑设计应满足消防安全、结构稳定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材料和构造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
-设备布局:加油加氢站内设备的布局应合理,以确保顺畅的流程和安全操作。
不同类型的燃料或氢气应有独立的存储和供应系统,以防止交叉污染。
-安全设施:加油加氢站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火灾报警系统、泄漏检测系统、紧急停止装置等,以及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处理措施。
2.燃料加注技术标准-燃料选择:根据加油加氢站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燃料类型,例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
同时,应确保所供应的燃料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质量标准。
-安全控制:加油站应配备自动关闭阀、漏油检测装置、防爆设施等安全控制装置,以确保加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流量计量:加油站应使用精准可靠的流量计量设备,确保对车辆加注的燃料量准确计量,并提供准确的结算依据。
3.氢气充电技术标准-设备要求:氢气充电站应使用高效、可靠的氢气充电设备,包括压缩机、储氢罐、氢气输送管道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国际或地区的相关标准。
-安全措施:氢气充电站应配备氢气泄漏检测系统、紧急停止装置、火灾报警系统等安全设施,以及消防器材和应急处理措施。
-充电效率:氢气充电站应具备高效的充电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氢气充入汽车氢气储存装置,以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4.环境保护标准-废弃物处理:加油加氢站应建立合适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燃料残余、废弃液体和固体等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污水排放:加油加氢站应具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以防止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排放标准。
-空气质量控制:加油加氢站应采取措施减少尾气排放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以降低空气污染的风险。
加氢站技术规范局部修订条文

《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注:1 地上油罐与储氢罐等具有可燃气体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均按表中埋地油罐的防火间距增加5m,其间距应从地上油罐的防火堤基脚线计。
2括号内数值为储气井与储气井之间的距离。
3加氢机、加油机、加气机与非实体围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4撬装工艺设备与站内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制氢间或相应设备的防火间距确定。
5站房、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
其他建筑物、构筑注:1 地上油罐与压力容器等具有可燃气体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均按表中埋地油罐的防火间距增加5m,其间距应从地上油罐的防火堤基脚线计。
2括号内数值为储气井与储气井之间的距离。
3加氢机、加油机、加气机与非实体围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加氢站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hydrogen fuelling stationGB 50516—20XX条文说明2.0.1 本条补充说明了加氢站中的氢燃料包括气态氢和液态氢燃料。
全文统一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表述。
2.0.3根据2.0.1的修改做相应修改。
2.0.4 本条明确了加氢加气合建站中的天然气既可以是CNG也可以是LNG。
根据上下文做相应修改。
2.0.10术语修改为固定式储氢压力容器,包括储存氢气的储氢气瓶、储氢罐等。
2.0.11根据2.0.10做相应修改。
2.0.11A增加了液氢储存容器的术语和定义。
2.0.11B增加了液氢增压泵的术语和定义。
2.0.12根据上下文做相应修改。
2.0.13使表述更准确。
2.0.18因上下文修改而相应修改。
2.0.19增加了液氢罐车的术语和定义。
2.0.20增加了加注率的术语和定义。
2.0.21增加了临氢材料的术语和定义。
3.0.1补充了采用液氢罐车运输氢气的方式。
3.0.2本条加大了加氢站各等级的总容量规定,主要是根据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状况以商用车为主,加氢量大,并依据已运行的加氢站经济性综合考虑确定。
氢气站设计规范

总则1.0.1 本条是本规范的宗旨。
鉴于氢气是可燃气体,且着火、爆炸范围宽,下限低,氢气站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各种制氢方法均需消耗一定数量的能量,有的制氢方法需消耗比较多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如水电解制氢需消耗较多的电能,因此,应十分注意降低能量消耗,节约能源。
氢气目前主要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电力、轻工、玻璃等行业,用作保护气体、还原气体、原料气体等,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对氢气的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应充分满足生产对氢气质量的要求。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能的应用将会逐步得到推广。
因此,氢气站、供氢站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切实采取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分析比较,采用先进、合理的氢气生产流程和设备;认真执行本规范的各项规定,使设计做到安全可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满足生产要求,达到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
1 近年来,国内工业氢气制取方法主要有:水电解制氢、含氢气体为原料的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甲醇蒸气转化制氢以及各种副产氢气的回收利用等。
各种制氢方法因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单体设备的不同,各具特色和不同的优势,各地区、行业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氢气制取方法。
如上海××钢铁公司,在一期工程时,采用水电解制氢方法,装设2台氢气产量为200Nm3/h的水电解制氢装置,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氢气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该公司在扩建工程中采用于利用公司内焦化厂的副产焦炉煤气(含氢气50%~60%)为原料气的变压吸附提纯氢气系统,氢气产量为2000Nm3/h、氢气纯度大于99.99%。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技不及装置已在我国石化、冶金、电子等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能源效益、经济效益。
甲醇蒸气转化制氢也在国内外得到积极应用,据了解国内有多家制造单位已商品化生产,仅北京、天津就有多套500Nm3/h左右的甲醇蒸气转化制氢系统正在运行中。
加氢站氢气取样安全技术规范

加氢站氢气取样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加氢站氢气取样的安全要求、样品容器、取样准备、取样步骤、样品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加氢站外供氢气进行检验前的间接取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62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TSG 23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间接取样indirect sampling在取样介质与分析单元没有直接相连的情况下进行的取样。
取样口sample point能够从其中采集到有代表性样品的接口。
样品容器sample container当需要间接取样时,用来收集气体样品的容器。
4 取样安全要求通则加氢站氢气取样应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保证样品代表性。
质量控制应建立详细的加氢站氢气取样操作规程,指导规范加氢站氢气取样操作。
人员安全取样人员应严格遵守加氢站氢气取样操作规程,并经过技术和安全培训,掌握氢气主要性质及危害因素、取样装置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熟知取样操作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
取样人员进入加氢站,应严格遵守加氢站的安全管理规定。
取样操作应由2名以上(含2名)人员同时参加,并安排1名安全监护人员(安全员)值守。
个人安全防护取样人员应穿戴防静电阻燃服装,配备听力保护装置和安全防护眼镜。
设备安全取样涉及的装置设备应处于合格使用状态,如压力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样品容器应检验合格等。
在每次取样操作前,应检查取样装置、样品容器功能是否正常。
应检查取样装置中所有密封件的使用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更换。
取样装置应设置防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10Ω,并在首次连接取样口时进行测试。
宜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等。
应配备应急、消防器具。
操作安全在取样前,操作人员应消除人体静电。
GB50177-2005氢气站设计规范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3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氢气站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氢气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77-2005,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 3.0.3、 3.0.4、 4.0.3(1)、 4.0.8、4.0.10、 4.0.11、 4.0.13、 4.0.15、 6.0.2、 6.0.3、 6.0.5、 6.0.10、7.0.3、 7.0.6、 7.0.10、 8. 0.2、 8.0.3、 8.0.5、 8.0.6、 8.0.7(4)、9.0.2、 9.0.4、9. 0.5、 9.0.6、 9.0.7、 11.0.1、 11.0.5、 11.0.7、12. 0.9、12.0.10(2)(5)、12. 0.12(4)(5)、12.0.1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氢氧站设计规范》GB 50177-93及其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1 总则1.0.1 为在氢气站、供氢站的设计中正确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确保安全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满足生产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氢气站、供氢站及厂区和车间的氢气管道设计。
1.0.3 氢气站、供氢站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甲”类。
氢气站、供氢站内有爆炸危险房间或区域的爆炸危险等级应划分为1区或2区,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0.4 氢气站、供氢站和氢气管道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氢气站 hydrogen station采用相关的工艺(如水电解,天然气转化气、甲醇转化气、焦炉煤气、水煤气等为原料气的变压吸附等)制取氢气所需的工艺设施、灌充设施、压缩和储存设施、辅助设施及其建筑物、构筑物或场所的统称。
2.0.2 供氢站 hydrogen supply station不含氢气发生设备,以瓶装或/和管道供应氢气的建筑物、构筑物、氢气罐或场所的统称。
加氢站技术规范

加氢站技术规范加氢站技术规范一、设备选型1. 根据投资成本和加氢站规模确定设备选型,包括压缩机、冷却器、分离器、储氢容器等设备。
2. 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设备安装1. 加氢站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安装,确保安全可靠。
2. 设备安装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定位和管道布置等。
三、设备调试1. 完成加氢站设备安装后,应进行设备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设备调试应包括压力测试、泄露检测和容器充装试验等。
四、设备运营1. 加氢站设备运营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2. 设备运营期间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和异常情况。
3. 加氢站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五、安全管理1. 加氢站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和各项安全措施。
2. 加氢站设备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泄漏报警系统和紧急停机装置等。
六、环保要求1. 加氢站设备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控制排放物的种类和浓度。
2. 加氢站设备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处理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和处置。
七、应急预案1. 加氢站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进行应对措施。
2. 应急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八、监测与数据记录1. 加氢站设备应配备监测系统,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氢气质量和氢气泄漏等情况。
2.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备份,以便日后分析和参考。
九、人员培训1. 加氢站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的知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氢站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加氢站安全运营的基础。
加氢站经营者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确保加氢站的安全可靠和环保性能,提高加氢站的经营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NFPA 2《氢技术规范》

..."Il””''III!III!,.Ill'Ill,Il,Ill,,In”Ill,lit(•科技信息•>NFPA2《氢技术规范》)NFPA2(氢技术规范》是为应对氢行业快速;(发展,从美国消防协会的标准规范中选取相关内( )容,专门形成针对氢技术的规范。
规范对气态氢){和低溫液态氢所涉及的制备、安装、储存、管道、使{)用和运行等提供了基本要求。
NFPA2《氢技术规) j范》现行版本为2016年版,规范共18章,13丁附j )录。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2016年版修订了第7章) J“紧急隔离要求”、第10章“气体车辆加注设施”,{)增加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停车库和修车库等章节,j J新增了氢设备附件的相关规定。
iI李国辉供稿i "””'i n...1..................."I,.....in............风管内壁面处的环形热边界层区不断扩大,并呈现沿流向不断增厚的分布趋势。
温度较为恒定的主流区面积不断缩小,直至被面积更大温度更高的新主流区替代。
(2)有风速工况下,空气在风管内呈受迫对流状态。
相较无风速工况,大部分热量被送风快速携带出管道,仅在贴近风管内壁面处形成一层很薄的环形热边界层,而占据主要空间的主流区的温度变化不大。
(3)对于温度场达到稳态的各工况,当送风速度一定时,随着风管横截面边长的增大,横截面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呈下降趋势,当横截面边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横截面最高温度趋于稳定。
(4)对于温度场达到稳态的各工况,当风管横截面边长一定时,无风速各工况处于热边界层内的最高温度低于各有风速工况,但风管横截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各有风速工况。
有风速各工况的风管横截面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随送风速度的增大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并随风速的进一步增大逐步趋于稳定。
(5)各考察切面最高温度的最大值为155.8乜,仅位于靠近管壁的一层很薄的环形热边界层内,各考察切面平均温度的最大值仅为40.41,不会对人员疏散产生不利影响。
加氢站安全技术

加氢站安全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氢能车辆加氢站的氢气输送、站内制氢、氢气存储、压缩、加注以及安全与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供氢方法的氢能车辆加氢站,也适用于加氢加油、加氢加气、加氢充电合建站等两站合建或多站合建的加氢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GB/T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1部分:总则GB/T .2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2部分:资料GB/T .3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3部分:设计GB/T .4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4部分:制造GB/T .5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GB/T .6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第6部分:安全防护GB/T 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技术要求GB/T 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请求GB/T 氢气、氢能与氢能系统术语GB/T 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GB/T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T 汽车用压缩氢气加气机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氢气站设计标准GB 加氢站技术规范GB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TSG 21固定式压力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界说GB/T 和GB 中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界说适用于本文件。
3.1加氢站XXX为氢能车辆,包括氢燃料电池车辆或氢气内燃机车辆或氢气混合燃料车辆等的车用储氢瓶充装氢燃料的固定的专门场所。
3.2加氢XXX XXX加氢站与汽车加油、加气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设施两站合建或多站合建的场合的统称。
4基本请求4.1加氢站可采用氢气长管拖车运输、液氢运输、管道运输或自备制氢系统等方式供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