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

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

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消毒效果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方法对2021-2021年我院消毒灭菌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结果共采样7212份,合格6723份,总合格率93.22%。

2021-2021年合格率分别为91.10% 、92.92% 和95.82%。

结论对采样不合格的科室和工程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监测合格率,控制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医院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环节,开展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手段。

【1,2】为了解我院消毒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院消毒工作质量,控制医源性感染,标准我院的消毒管理,对全院2021-2021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手、室内空气、物体外表、透析液、透析用水、消毒剂、灭菌剂及无菌物品等进行了监测。

2 监测标准监测方法和评价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

3 结果2021-2021年我院共采样7212份,合格6723份,平均合格率93.22%。

2021-2021年合格率分别为91.10% 、92.92% 和95.82%。

不同监测工程中,室内空气、透析用水、消毒剂、灭菌剂及无菌物品合格率最高,为100%;透析液最低,为83.33%4 讨论监测结果显示,2021-2021年我院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监测中仍发现医院在消毒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监测不合格工程主要是透析液、物体外表和工作人员手指。

引起透析液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有透析液未做到无菌配制;透析机未实施严格消毒;透析机外表未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等。

引起物体外表监测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如消毒液浓度的配置不符合要求,物体外表每天未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医院 社区和诊所
空气质量 83.4 76.3
表1 首次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表(表中部分数据为平均值)(%)
医务人员手面 89.4 82.8
医疗用品 85.5 83.5
压力灭菌器 90.4 82.4
污水处理 83.7 78.9
总合格率 88.5 79.8
P值 0.038
பைடு நூலகம்
【收稿日期】2011-12-17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一期·上 109
的差异性。
3 讨论 根据首次对医疗机构的检测结果对
不达标医疗机构及不达标项目进行系统 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通过 对医疗机构采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和普及消毒技术知识等措施进行整改,从 整体上提高医院对消毒质量监测的重视 程度,通过专业的消毒技术培训,提高专 业人员及全院所有人员的消毒技术水平, 达到提高消毒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医疗机 构消毒质量的目标。复检结果证实采取提 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普及消毒技术知 识等措施。明显的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消毒 质量[3]。
体表面涂抹采集样本,使用无菌剪将棉拭 头剪下装入含有采样液和中和剂的试管 内。进行振荡洗脱操作后取洗脱液对活菌 进行培养,检测并计算细菌总数;(3)压力 蒸汽灭菌器检测:将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 杆菌芽孢菌液管置于灭菌包中进行常规 灭菌后,放到56℃保温箱中进行培养,对 样本中的细菌进行观察[2];(4)医疗污水的 采样和处理: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在 污水排放口采集500mL样本,对样本进行 肠道致病菌、粪肠菌群及残余氯的检测。 1.4 数据分析方法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根据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要求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监测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供应室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各类监测要求如下: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2、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3、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5、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原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计委《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报告摘要】目的:在对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来促进工作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方法: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所抽检对象进行监测,如空气、医务人员手、透析液、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等。

结果:合格率高达100.00%的有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剂、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其次为紫外线新灯管强度、物体表面、空气、软式镜内腔冲洗液,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医务人员手,这与不重视洗手、洗手方法不正确和习惯不良好有很大关系。

结论: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整体来说比较好,但仍有少数监测项目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为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消毒与灭菌工作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监测报告【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65-01消毒与灭菌可以保证医院感染的控制质量,是一项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

为了能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质量[1],现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通过科学监测医院Ⅱ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效果,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医院Ⅱ类环境室内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透析液与透析用水、消毒剂和各种无菌器械等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

1.2 方法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法。

室内空气的采集主要借助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然后按照自然沉降法进行为期5分钟的暴露采样;用无菌棉拭沾湿采样液对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涂抹采样,采样洗脱液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在9ml中和剂试管内中加入1ml消毒液,中和作用10分钟,取样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关于透析器出入口液、透析液、反渗水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后的无菌器械可以省去上述繁琐的步骤,直接进行取样和活菌计数培养或行无菌检验[2]。

2015年某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分析

2015年某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分析

2015年某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分析目的了解某县县乡村三级医院院感防护工作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方法采取现场查看和微生物采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根据采样内容填写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样品采集/送检单,对某县85个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对85家医疗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抽取八大类样品768份,经检测合格718份,合格率为93.4%。

其中合格率最高的是高压灭菌效果、内窥镜和紫外线,均为100%,合格率最低是医护人员手卫生,为83.7%。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采集样品数分别为360份、56份和352份,其中县级合格率最高为96%,乡级合格率为95%,村级合格率最低为90%,经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85家医疗机构采集卫生手样品135份,113份样品合格,合格率为83.7%。

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手合格率最高为98.1%,乡级最低为71%,村级为75%,经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85家医疗机构采集样品768份,其中二类环境160份合格率为94.38%、三类环境160份合格率为97.5%以及四类环境448份合格率为91.7%,经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引起各级卫生主管领导的重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级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

建立健全能够切实发挥职能的感染控制组织体系,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技术水平。

标签: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管理随着医疗质量不断深入,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是目前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系统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1]。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对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院感控制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对其消毒质量进行抽样检测。

1 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5年抽取县级医疗机构3家,分别为某县人民医院、某县中医院和某县妇幼保健院;抽取某县5个乡镇,其中乡级卫生院6家、村卫生室76家。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与媒介防制科 电话:
Report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汇报人姓名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意义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1、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成分的测定 2、使用中消毒液或无菌器械保存液染菌量的测定 (1)涂抹法: (2)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 ml,加入到9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0.5ml放入2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20℃培养7天,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温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同时按检测致病菌。 使用中消毒液或无菌器械保存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20 结果判定: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地面1.5米(GB15982-1995: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类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或无菌器械保存液 灭菌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 紫外线灯 灭菌物品

医疗机构消毒状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医疗机构消毒状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医教管理医疗机构消毒状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于守美山东省莒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山东日照276500【摘要】医院机构消毒工作是影响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果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不过关,会造成医疗服务水平降低,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引起医患纠纷。

故此,需展开对医疗机构消毒状况的监督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选择有效的消毒强化工作,改善医疗结构的整体质量,实现医疗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状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医疗机构的消毒主要是针对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材进行消毒,选择适宜的消毒材料和消毒设备,实现对各类医疗用具的消毒,从而保障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如果医疗机构的消毒结果不够理想,必然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亟待改进[1]。

基于此,本文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的监督检查,分析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1医疗机构消毒的作用医疗机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重要场所,借助各类医疗设备,可以完成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

但是由于医疗机构长期接触患者,这也就使得医院成为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地方,如果不能选择有效消毒方式,必然会增加医院的感染几率,不利于医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具体的医疗机构消毒作用如下[3]:1) 消毒是医疗机构的基础工作,借助有效的消毒工作, 可以完成对医疗器具和设备,并完成医疗机构内部的无菌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医疗机构消毒可控制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从而保障医疗机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 医院消毒灭菌可完成对外源性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 降低外界病菌对医疗机构的不利影响,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现阶段,医疗机构的消毒主要选择化学消毒的方式,其中主要运用含氯消毒剂、碘伏、新洁尔灭等化学消毒剂,可以有效完成对医院机构消毒工作。

2医疗结构消毒状况监督检查分析2.1监督检查对象现选取某县的医疗机构为监督检查对象,该县共有二级以上医院3家,乡镇医院20家,民营医院7家;个体诊所和社区服务站102家,一体化卫生室596家。

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

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

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进步,不如让我们小结经验,展望未来。

那么你有了解过小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1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依据《20xx年民勤县卫生监督所采样监测计划》,我所于20xx年8月至11月对县乡所有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消毒效果检测,现将检测情况小结如下:一、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对象:民勤县内县级医疗机构、乡村级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为监测对象。

2、监测内容:各医疗机构内工作台物体表面、消毒器械、灭菌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致病性微生物进行监测。

3、监测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进行采样及检测。

结果判定评价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有关的标准执行二、结果下半年共检测样品331份,合格311份,合格率为93.96%。

其中:消毒器械采样206份,合格率93.69%,物体表面采样91份,合格率98.9%,医护人员手采样26份,合格率80.78%,灭菌器械采样8份,合格率87.5%。

三、存在的问题从本次监测结果看,我县医疗机构在消毒效果监测中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个别乡镇级医疗机构工作台面肮脏,物品堆放混乱,未按规定早晚用消毒剂擦试。

2、乡镇医护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无菌操作程序淡化,医生在查房及换药、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操作前后无洗手习惯。

不能坚持洗手消毒,且医院的洗手设备不到位,臂碰式、脚踩式水龙头少,洗手后习惯用毛巾擦干造成手上细菌超标,部分医护人员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消毒产品,达不到消毒效果3、乡级卫生院消毒人员消毒知识贫乏,排冷气时间不足,物品包装不规范,排放不合格,有的医疗机构无消毒指示卡等,不能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莲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五莲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隐患,促进消毒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方法:按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五莲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

结果:合计检测341份样品,合格率为83.87%。

各监测对象的合格率分别为:使用中消毒液91.11%、物体表面85.00%、医护人员手88.29%、空气66.23%,不同样品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县级、乡级及个体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1.47%、85.00%和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五莲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检测合格率不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个体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医院内部各类环境的消毒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75—01
新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代替gb 15982—1995)颁布实施后,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加强医院消毒工作,摸清五莲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我们对全县所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进行了采样监测。

1 方法
1.1监测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县直属医院,乡镇卫生医院及个体诊所,监测
内容为医疗机构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和使用中消毒液等。

1.2 监测方法
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对空气采用3点平板暴露法采样,检测空气细菌总数;对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采样,检测单位面积细菌总数;对使用中消毒液检测细菌总数。

根据不同的采样环境类别和不同检测对象,对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卫生标准值判定合格与否。

2 结果
2.1 不同对象总的监测结果
通过对不同监测对象监测结果比较,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均较高,均在85%以上,而空气合格率最低,仅有66.23%(表2)。

此与文献报道一致〔1〕。

不同样品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查表χ20.01,3=11.345,则p﹤0.01。

见表1。

2.2不同级别机构总的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分别对县直4家县医院(含1家民营医院)、12家乡镇医院、25家个体诊所,共41个医疗机构的281份样品进行了采样监测,样品总合格率84.34%,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显示,越往基层合格率越低,消毒效果以县级医院最好,乡镇卫生院次之,个体诊所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查表χ20.01,
2=9.21,则p﹤0.01。

见表2。

3 结论
3.1 从整体监测结果来看,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工作亟待加强,不同医疗机构应充分认识医院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医院消毒管理,认真分析医院消毒的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不同监测对象中医院空气合格率最低
空气监测超标主要见于部分门诊的注射室,换药室及口腔科等,分析主要原因:紫外线灯使用不规范,另外用紫外线直照的方式易受多种因素(安装方式,消毒时间、温度等)的影响,穿透能力差,消毒有死角〔2〕,而许多医院没有采用其它消毒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这些均导致室内空气合格率偏低。

3.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效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越往基层合格率越低,统计学处理差异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个体诊所合格率最低,县级医院合格率最高,这种情况反映出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硬件设施及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

3.3 建议
针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应把医院消毒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开展医院消毒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医院消毒工作水平,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家芳.基层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控制与监测[j].中国消毒学
杂志,2004,21(3):251.
[2] 徐文体,宁培勇,丁津华,等.空气消毒研究进展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327~329.
作者简介:
吴宝瑞(1974~),男,本科,主管技师,从事检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