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统第四套习题(附答案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B. 《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C. 《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答案:A2.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情人节答案:B3.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玫瑰C. 菊花D. 荷花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

答案:火药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徵、______。

答案:羽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红包等,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8. 描述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三拜九叩”仪式。

答案:“三拜九叩”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人需向天地、高堂(双方父母)及彼此三拜,每拜三次,共九次,以示对天地、长辈及配偶的尊重和敬意。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其艺术特点包括脸谱化的角色分类、夸张的表演手法、丰富的唱腔和音乐、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动作和舞台设计。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

答案: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著称。

线条流畅自然,结构均衡和谐,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展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国开(宁夏)5075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学前专业形考作业四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宁夏)5075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学前专业形考作业四复习资料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学前专业形考作业四作业资料答案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题目】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a. A:温带气候b. D:海洋气候c. B:亚热带气候d. C:高原气候[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A:温带气候【题目】在某一历史时期,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a. B:文化政策b. D:文化思潮c. A:文化产品d. C:文化事项[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C:文化事项【题目】《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a. B:文化b. D:文采c. A:品德d. C:文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A:品德【题目】中国戏曲发端于a. 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b. 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c. B:汉魏时期的百戏d. 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题目】明确指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a. A:荀子b. D:刘禹锡c. B:董仲舒d. C:张载[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张载【题目】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系统简述的是a. C:《春秋》b. B:《尚书》c. D:《国语》d. A:《论语》[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尚书》【题目】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律是a. B:《九章律》b. A:《唐律》c. C:《大清律例》d. D:《法经》[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大清律例》【题目】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a. B:分封制的确立b.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c. D:三省六部的确立d. A:宗法制的确立[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D:三省六部的确立【题目】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b.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d.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题目】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a. A:望貌b. B:闻息c. D:切脉d. C:问询[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D:切脉【题目】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a. C:晋武帝b. B:魏文帝c. A:汉武帝d. D:唐太宗[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魏文帝【题目】氏族制度形成于a. D:商代b. A:旧石器时代c. B:新石器时代d. C:夏代[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新石器时代【题目】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最新版精选2020年传统文化完整题库49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版精选2020年传统文化完整题库4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考试题库49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道家思想是(A)。

A.道教的主要理论来源B.道教的另一名称C.与道教无关D.道教的一个派别2.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C)。

A.《论语》B.《诗经》C.《礼记》D.《太平经》3.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B)。

A.音乐B.戏曲C.雕塑D.绘画A.《春莺啭》B.《凌波舞》C.《胡旋舞》D.《霓裳羽衣舞》5.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D.书法6.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B.《白石道人歌曲》C.《百鸟朝凤》D.《葬花吟》7.成语“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动听,久久萦绕,其出自(D)。

A.《论语》B.《老子》C.《诗经》D.《列子》A.制造琵琶的材料B.演奏琵琶的方式C.少数民族语言9.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B)有关。

A.刘伶B.嵇康C.王戎D.阮籍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C.《梅花三弄》D.《广陵散》11.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C)。

A.孟子B.荀子C.邹衍D.韩非12.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申不害B.管仲C.邹衍D.吴起13.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开始的。

A.先秦C.西汉D.东汉14.“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这段话表明的是(A)。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法家的权术思想C.墨家的尚同思想D.儒家刑政思想1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 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桀骜不驯D.奸诈多疑1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出自(A)。

A.《老子》B.《庄子》C.《周易》D.《太玄》17.京剧《单刀会》《群英会》《华容道》,取材于以下哪部小说?(C)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18.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B.仁D.兼爱20.道家的创始人为(B)。

中国文化传统 第四套习题 (附答案版)

中国文化传统 第四套习题 (附答案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套习题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 《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筮占之书,也是一本哲学书,亦或者是一本历史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西周,秦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象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人文主义。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是一种国家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

21.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____的态度。

民俗文化四级考试题库

民俗文化四级考试题库

民俗文化四级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春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开始?A. 正月初一B. 腊月三十C. 正月十五D. 腊月初八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A. 牛郎织女B. 梁山伯与祝英台C. 孟姜女哭长城D. 红楼梦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角色类型?A. 男角、女角、反派、辅助、丑角B. 男角、女角、老生、花脸、丑角C. 男角、女角、反派、花脸、丑角D. 男角、女角、老生、反派、丑角4. 以下哪个节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A. 泼水节B. 火把节C. 中秋节D. 那达慕大会5.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A. 农历B. 阳历C. 月相D. 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新娘在婚礼上要穿红色的_________。

7. 春节时,人们会贴_________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8.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进行_________和扫墓等活动。

9. 端午节时,人们会吃_________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10.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并吃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中国的“龙”在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2.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3. 请简述中国京剧的起源及其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15. 论述如何通过教育和媒体等途径保护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C5. D二、填空题6. 婚纱或喜服7. 对联8. 踏青9. 粽子10. 月饼三、简答题11. 龙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好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12. 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小孩压岁钱等。

13. 京剧起源于清朝,是融合了多种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戏曲艺术,其艺术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等。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C. 后羿
D. 二郎神
答案 D
解析 二郎神,又称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等,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20 (1分)秦观《鹊桥仙》一词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问民间传说中,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的人物是
A. 牛郎和织女
B. 梁山伯和祝英台 C. 董永和七仙女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3 (1分)“七步成诗”是哪位诗人的故事
A. 陶渊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曹植
C. 屈原
D. 王维
答案 B
解析
魏文帝曹丕称帝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 机杀曹植,就要曹植于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曹丕故意为 难自己,但君命难违。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他吟下 这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现在“七步成诗”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人才 思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答案 C
解析 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D. 白居易
17 (1分)下列成语中不包含十二生肖的是
A. 打草惊蛇
B. 亡羊补牢
C. 马不停蹄
D. 如鱼得水
答案 D
解析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8 (1分)下面哪个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7 (1分)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四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A.宋元话本B.宋词C.唐诗D.元曲【答案】:A2.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气韵生动B.怪诞离奇C.朴质浑厚D.小巧精美【答案】:A3.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西藏B.青海C.台湾D.云南【答案】:A4.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答案】:D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C.儒、道、墨、阴阳D.儒、道、法、阴阳【答案】:A6.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

A.王实甫B.白朴C.关汉卿D.马致远7.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A.《庄子》B.《史记》C.《春秋左氏传》D.《诗经》【答案】:B8.()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这正是中华民族善良、淳朴、团结、友爱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会道德基础。

A.德B.善C.“礼”D.“仁”【答案】:D9.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

A.兼爱B.“礼”和“乐”C.法治D.无为【答案】:B10.()将百姓比喻为水,君主比喻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形象地揭示了百姓与君主二者关系的实质。

A.荀子B.唐太宗C.孔子D.孟子【答案】:B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A.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B.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C.乐府诗D.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答案】:ABD1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A.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刘徽的《九章算术注》D.造纸术13.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章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章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章试题1.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运用想象,巧妙地点出了“春”的主题,诗题中的“惠崇”是指() [单选题] *A.一幅画B.地名C.僧人(正确答案)D.码头【答案】C2.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的“怜”的意思是指() [单选题] *A.怜悯B.喜欢(正确答案)C.可怜D.悲伤【答案】B3.下列古诗与《大林寺桃花》作者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小池》B.《咏柳》C.《清明》D.《池上》(正确答案)【答案】D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单选题] *A.《论语》B.《道德经》C.《韩非子》D.《荀子》(正确答案)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我们珍惜时间。

下列情境中属于珍惜时间的是() [单选题] *A.小强放学后,拿起手机开始打游戏B.丽丽正在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正确答案)C.壮壮总是把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做D.芳芳赖床导致上学迟到【答案】B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更”意思是指() [单选题] *A.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正确答案)B.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C.又,再D.改变,更换【答案】A7.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请问,张衡是哪一时期的人物?() [单选题] *A.春秋B.战国C.东汉(正确答案)D.西汉【答案】C8.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是() [单选题] *A.《尔雅》(正确答案)B.《康熙字典》C.《说文解字》D.《辞海》【答案】A9.在北京,有一条流经朝阳区与通州区的河流叫“通惠河”,它是由元代()主持挖建的漕运河道。

曾是北京经济命脉的通惠河,如今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单选题] *A.郭守敬(正确答案)B.赵元钦C.祖冲之D.徐光启【答案】A10.1276年,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下令制订新历法,郭守敬等人经过四年的努力,完成了(),它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套习题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 《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筮占之书,也是一本哲学书,历史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西周,秦代以后名存实亡。

10. 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11. 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13. 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4. 《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象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 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6. 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 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18. 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19. 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人文主义。

20. 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是一种国家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21. 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____的态度。

A.整理国故B. 全盘否定C. 完全肯定D. 批判继承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____的哲学思想。

A. 神秘主义B. 相对主义C. 虚无主义D. 浪漫主义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____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B.礼经C.乐经D.易经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有____。

A.超个人性B.历史性C.地域性D. 民族性。

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____。

A.性善论B. 性恶论C. 性无善恶论D. 性有善有恶论亦或者是一本是指兼爱。

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心态文化层。

以群体为主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____。

A.虚假之言B. 圣人之言C. 帝王之言D. 百姓之言7. 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____。

A.文化特征B. 文化现象C. 精神文明D. 物质文明8. “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____。

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庄子9.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____。

A.个人理想B.国家民主C. 群体道德与和谐D.个人尊严与自由10. 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____。

A.隆礼重法B.性恶论C.性善论D.四端说11. 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____。

A.人之初,性本善B. 性相近,习相远C. 性善者伪也D. 生之谓性1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____的观点。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13.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是以____为基础。

A. 个体道德B. 君主至上C. 法律D. 群体道德14. 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___的眼光看问题。

A. 以悲为乐B. 排恶崇善C. 生命发展D. 绝对差异15. 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 儒家治理B. 家国同构C. 宗族关怀D. 宗产继承16. 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 殷周B. 近代C. 宋明D. 先秦17. 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____。

A. 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 分化为大、小乘C. 创立唯识宗D. 创立禅宗18. 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______ 。

A. 道德观B. 逻辑观C. 阴阳观D. 五行观19. 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__A. 分封制B. 世袭制C. 贵族制D. 推恩制20. 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____。

A. 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B. 具有独特的时空观C. 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D. 具有稳定的历史观三、判断题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

2. 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

3. 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

4.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5. 《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

6. 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

7. 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8. 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9. 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

10. 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

11. 孔孟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

12. 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

13. 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

14. 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

15. 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以控制对方 四、简答题1. 简述文化的特征。

(1) 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2) 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 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2.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1)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 大的作用。

(3) 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

3.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

这种对于他人 的关爱是人人都可 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

孔子更强调的是内 在的自觉追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 才能取得的。

作为君子,在任情况 下都不能没有仁。

仁是全德之德, 恭、宽、信、敏、惠、敬、忠、 礼、恕、 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

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

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 带来益处。

4. 简述孔子的礼学。

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 动荡而不稳定, 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 礼,即复归周礼。

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 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 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

5.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

人们的认 识能力有强弱, 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 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

井底之蛙、望 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 的思考。

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 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 角度思考问题。

6. 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

每卦皆有卦 爻辞组成。

义理与象 数都是周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辞、变、象、占四者皆可 成为学易的门径,但四者皆知才能真正懂易。

7. 什么是文化传统?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指“软文化” 部分)特征或个性。

8.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强为,顺应道而为。

道并非不作为,而是无心于作 为,无意于作为,而 是为而不宰治,为而不居功,为而不图报。

无心于万物, 无心于为仁,任其自然,顺其自然。

而 无不为并非目的,它只是顺从道作为 的自然而的结果。

9. 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1) 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

(2) 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

如阴阳 双方,有别 有序。

示。

关系会发挥更(3) 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

10. 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

(1) 儒家需要方法,道家需要沟通。

(2) 儒家需要内化,道家需要外合。

(3) 儒家需要远,道家需要近。

11. 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征,即其地域性。

但其文化又能超出原有地界,因而带有一种普遍性质。

这是因为①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有一些东西为全人所共有。

②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

如儒学。

12. 简述“智圆行方”。

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的理想规范。

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方是意象。

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

13. 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自以为然,自本自根的。

“道法自然”,非谓道之外更有其自然。

“自然”不过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之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之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

“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 。

(2) 如果说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则是道的运作方式。

无为不是不做为,而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敢为即不做违背自然之道的行为。

(3) 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亦可分而言之。

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曰自然无为。

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之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

(4) 老子认为自然无为的结果必无为而无不为。

14. 简述荀子的化性起伪。

荀子认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 他认为人的自然需求、趋利避害的本性会导致恶的结果,因而人性是恶的。

所以要消除人性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必须用后天人为的礼义法度去限制它,即用人为之性去化除人之自然本性所带来的恶。

15. 简述儒家的人文精神。

(1) 儒学对人的关注,是希望个体通过对人世间伦理关系的践履下学而上达,安顿生死之间,养浩然正气,成大人成贤人成圣人。

所以儒家以做人为人生根本,以希贤希圣希天为做人规模,以内圣外王为做人之极至。

概言之,儒学是教人做人以通达人生。

(2) 儒学对个体道德的关注只是其学说的基础,其思想的主旨是在经由内圣道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学在本质上更近于一种国家学说,它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