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恭王府沾沾“福气”

合集下载

参观恭王府

参观恭王府

参观和珅豪宅恭王府卢宗长在环境幽美,人杰地灵后海和北海之间有座驰名中外的恭王府,在恭王府附近有徐向前、郭沫若、宋庆龄、梅兰芳等诸多名人的故居。

据说,这里是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是京城最为宜居的风水宝地。

2015年3月24日,我随游人踏进恭王府,身历其境,一睹这座豪华府邸的风采,从中也增加了不少历史知识。

一、前世今生据考,北京现存的22座王府,多数被占用或破败不堪,其中保留完整并且能够整体对外开放的只有这座恭王府。

恭王府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称。

最早建于1776年,是为大学士和珅所建的宅院。

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没收,嘉庆皇帝将宅第一分为二。

东部留给了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是和珅的儿媳也是乾隆帝的幼女,机敏聪慧,胆识过人,是乾隆帝的掌上明珠,虽然和珅倒台,但她未受株连,仍居于此;西部赐给了“宁住和珅府,不愿做皇帝!”的弟弟庆僖亲王永璘,后来两家后人败落,直到1851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始称恭王府。

奕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于1850年在道光帝的遗诏中被封为恭亲王。

他与慈禧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是晚清政局中是一位举足轻重、影响颇大的人物。

在当时又以办理洋务而著称于世,所以时人便送他绰号“鬼子六”。

民国初年,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将恭府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

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王府的后花园先后被多家机关单位“瓜分”。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恭王府时说“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尔后北京市对恭王府进行了30年的腾退,国家投巨资进行大修,于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

二、豪华府邸走进恭王府,仿佛走进了大观园,那种“候门深似海”的感觉悠然而生。

恭王府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王府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9篇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9篇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北京恭王府导游词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恭王府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1由于恭王府有着某些《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景物,因此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

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王府的主人奕诉,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显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级,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

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的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就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

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阔3间的大门和面阔5间的二门,门里原有正殿银安殿,已毁,现存后殿,即嘉乐堂;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是恭亲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点周接,气派非凡。

在三路院落之后,环抱东西长160米的40余间两层后楼,东边名瞻雾楼,西边名宝约楼。

楼后即花园——苹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

园内建筑分中东酉三路,也有约略的轴线,散置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

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台、大戏台、沁秋亭等。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2尊敬的各位旅客,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梁景雯,很荣幸能做大家的向导,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市的恭王府,请大家耐心等待!朋友们,我们来到著名的北京恭王府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叫恭王府吗?它曾是和珅的府邸,1851年恭亲王奕昕成了宅子的主人。

恭王府导游词

恭王府导游词

恭王府导游词 各位游客⼤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贪”的和珅的家,后被嘉庆帝⽴下⼆⼗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

因最后⼀任主⼈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是京城中轴线,⼆是护城河。

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

⽽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

和珅曾⼤⾔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

龙头虽掌⼤局,却还要龙尾⾏⼤事。

”听听,和珅野⼼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九只“蝙蝠”。

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形似蝙蝠的建筑。

和珅想让⾃⼰很幸福,便取“福”的谐⾳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九只“蝙蝠”。

进门后,⾸先映⼊眼帘的,便是⼀只硕⼤的“蝙蝠”。

这是⼀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福池”。

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碎⽯。

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福池时,和珅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我和珅的囊袋中。

”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便来⼀扇门前。

这是⼀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彩鲜艳,做⼯精细。

据说这也是他⼆⼗四条罪状之⼀。

因为这⼀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观⾳”⽯雕,便是和珅家的戏园了。

戏园前是⼀⽚花园,修剪整齐的灌⽊丛中开着些许花⼉。

《环珠格格》中“⾹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拍摄的。

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是故宫的太和殿,⼆便是和珅家的戏台了。

因为青砖的扩⾳效果⼗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具,偌⼤的戏场⼈⼈都能听到⾳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珅等权贵⼤⾂唱戏也是⼀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珅的书斋。

书斋四⾯假⼭⽵林环合,清幽宁静。

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砖砌的。

这座书斋是⽤⼀种特殊的⽵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珅最爱待在这⾥了。

出书斋,前⾯那座⼗分⼤⽓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珅会客的地⽅。

“福“文化

“福“文化

如果说故宫是宫廷文化的象征,那么,恭王府则是王府文化的代表。

作为王府文化,恭王府最典型的就是“福”文化。

导游们都说,北京旅游有“五气”:到故宫沾王气,到长城沾霸气,到颐和园沾秀气,到万寿宫沾灵气,到恭王府沾福气。

恭王府坐落于风光秀丽的什刹海地区,四面环水,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因为恭王府建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

府邸建筑格局为三路五进,东西分三路,南北呈五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世事沧桑,这座王府几易其主。

它始建于1776年,为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乾隆宠臣和珅所建私宅,时称“和第”。

1799年和珅被赐死后,此宅被赐与庆郡王永璘所有,改称庆王府。

咸丰初年,恭亲王奕 成为王府的主人,始称恭王府。

从乾隆盛世到丧权辱国、民愤四起,这座王府一直处在权利的中心,它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

恭王府中的“藏宝楼”恭王府的前院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但最为吸引人的眼球则是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

这座楼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据说是和珅的“藏宝楼”,此楼后墙上共开88扇窗户,造型各不相同。

当年每扇窗户都对应了不同宝物,和珅只要一看窗户,就能明白那里藏了什么。

和珅还有另一处藏宝的地方——夹缝墙。

和珅被抄家时,有26000两黄金就是从夹缝墙内抄出的。

嘉庆皇帝共抄得和珅家产折合白银约9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故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藏宝楼上造型各异的窗户恭王府的后花园,也叫萃锦园,长廊,亭台,楼阁,竹林,牡丹园,戏楼……作为清朝规模最大的王府,恭王府仅次于故宫的建筑规格。

后花园中有“三绝一宝”。

第一绝就是中轴线上的西洋门,是恭亲王改造时所留下的。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

北京游记20141/54纪晓岚故居,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为清式砖木结构,其布局为坐北朝南,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占地570平方米,现存的纪晓岚故居占地面积只是原先的三分之一。

2/54纪晓岚故居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

纪晓岚于11至39岁和48至82岁两个阶段在此生活的62年。

1805年去世后,其子孙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后屡易主人,1958年10月后产权归晋阳饭庄所有。

3/54故居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门上匾额“纪晓岚故居”系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门前枝干虬曲紫藤树据说是纪晓岚亲手所植,原先身处两进院前院之中,如今因前房已拆,临街裸露。

时下,门前常有旅游三轮车“趴活”。

4/54故居于2001年10月开始修复,2002年11月完工对外开放。

参观要从宅院的东南角的门进入。

传说,当年老舍先生常在门前的藤树下,赏景品茶赋诗,留有七绝:“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5/54故居老宅原二进院两侧有东西厢房,以抄手游廊将南北房相连接。

如今东西厢房早已荡然无存。

从小东门进入,可见游廊雕梁画栋、红油绿漆,一律色泽鲜亮、光彩夺目,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6/54从游廊进入院内,南面是正厅,厅门正对面是与人等高的纪晓岚画像,长须飘飘,面庞清峻,风流倜傥的模样,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纪大学士完全两样。

厅内东面是展品陈列区,西面是纪念品销售区。

7/54厅内西面的展区并不是很大,摆放着九个展柜,展柜中陈展着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在纪念馆落成时捐献的一些纪晓岚曾用过的明清瓷器和用品及四库全书(仿品)及纪晓岚原稿的复印件。

展柜上的墙面上摆挂着多幅纪晓岚的字画(仿制品)。

8/54厅内的正南面的门上有一牌匾,“纪晓岚纪念馆”六个大字由启功书写。

9/54厅内中央面对正北的是一尊纪晓岚半身雕塑,雕塑的背后摆放着古色古香的屏风(仿古家具)营造出一种当年庄重的气氛。

说说北京恭王府!

说说北京恭王府!

今天有时间独自一人对北京恭王府一探究竟。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说北京的恭王府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地方。

早之前恭王府并没有对游人开放很多。

而如今的恭王府已经将东、西两院以及后花园全部向游人开放。

今天到恭王府终于知道什么叫有钱,什么叫奢华了。

和珅当时所谓的富可敌国今天也都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现。

不得不佩服这位迄今为止最大的贪官,但是他的博学也铸就了他贪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资本。

下面我就好好的来讲述一下恭王府,这些都是今天蹭团跟着导游听到的呵呵。

自己一个人开始真的不知道要怎么逛。

首先从大门说起,恭王府的大门前现在已经成为了马路,在最早这里是一条河,河水是从积水潭引流过来经过这里,流向什刹海的前海而后到后海。

民间俗称为“蟠龙水系”进入恭王府大门,就是一条甬道。

分向两边,分别可以进入东西两院。

中间大道有一宫门、二宫门一直通到后花园。

在这里就要先简单说一下恭王府的历史了。

恭王府从乾隆开始历经了六个朝代。

其间有三位重要的主人。

还有一位与和珅有关联的人。

首先这三位主人是和珅、永磷(嘉庆的同胞兄弟庆王爷)、奕(被后人所熟知的恭亲王)而那位与和珅有关系的人就是乾隆最得宠的公主和孝固伦公主。

这位公主可谓是文武双全,乾隆曾有话说“如果你是一位阿哥,朕定将皇位传于你。

”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位公主的喜爱。

当然这位公主也就是和珅的儿媳妇,和孝公主被乾隆赐婚于和珅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

而这夫妻俩就一直居住在恭王府的东院。

和珅死后嘉庆皇帝在收回王府的时候为了这个妹妹特地将东院留下又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继续居住。

庆亲王永磷入住王府时所拥有的只有王府的东院也就是和珅曾经居住的地方。

直到和孝公主去世,才又将东院也收回。

直到后面恭亲王奕入主王府,格局再没有改变过。

恭王府能够在今天这样称呼也是因为这里的最后一个主人恭亲王奕。

OK,下面历史说完了就随着探索路线开始王府的探秘之旅。

来恭王府主要参观的就是西院也就是和珅曾经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进入的是和珅居所的前院,是一间大四合院。

恭王府游览攻略讲解

恭王府游览攻略讲解

恭王府游览攻略讲解
以下是 8 条关于恭王府游览攻略讲解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恭王府那可是个超级有意思的地儿!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咱去发掘!一进那大门,哇,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你难道不想去好好逛逛,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氛围吗?比如到那气派的银安殿,站那儿你就想象自己是个古代的大人物,多带劲!
2. 来恭王府,一定得去花园转转呀!那简直就是个美丽的仙境。

和那些普通公园可不一样,那景色,啧啧,真绝了!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画里。

你不想在那曲径通幽的小道上走走,没准还能偶遇个古装小姐姐呢!
3. 哎呀呀,恭王府的建筑那叫一个精美!雕梁画栋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

你看看那繁复的雕花,难道不像是艺术品吗?这可都是古代工匠们的心血啊,可得好好欣赏欣赏。

4. 逛恭王府的时候,你可别走马观花,得细细品味!就说那福字碑,那可是宝贝啊!好多人都抢着去摸一摸沾沾福气呢。

你难道不想也去凑凑热闹,给自己也讨个好彩头吗?
5. 嘿,在恭王府里,你要是留心,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听导游讲讲那些过去的事儿,感觉特别奇妙。

这可不像课本上的知识那么枯燥,就像听评书一样精彩呢!你不想听听吗?
6. 恭王府的布局也很有讲究啊!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有它的门道。

这不就跟咱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样嘛!你在里面逛,就好像在走迷宫似的,充满了惊喜和未知,多有意思啊!
7. 哇塞,恭王府的院子那叫一个多!一个院子接着一个院子,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有的庄严,有的雅致,你能想象出来吗?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等你去品尝呢!
8. 总之啊,恭王府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好好游览一番!这里有太多的惊喜和美好等你去发现。

别犹豫啦,赶紧去吧!。

游览故宫随笔

游览故宫随笔

游览故宫随笔篇一:故宫博物院参观笔记故宫博物院参观日记我这回参观选择的是故宫博物院,虽然这里我已经去过几回,但这回的意义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在学过工艺美术史以后,故宫就仿佛是一座充满工艺美术精品的宝库,吸引着我去参观学习。

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是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的地方。

这座古老而闻名的建筑位于北京城的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约有六百年历史,前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近500年。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它们各自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参观故宫,除了要欣赏它宏伟的建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观赏其中的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其中有不少的绝无仅有的珍品国宝。

以下,就我参观到的一些地方来写一些故宫的文物珍宝。

“外朝”三大殿主要用于皇帝举行朝会使用,所以并没有设立珍品展览,几乎所有的展览和文物都被设立债“内廷”中,但是众多的青铜器物,如铜狮、铜炉、铜铁缸,和门框上精雕细琢的龙纹都显示着一种文化的沉淀,这不禁让我为故宫中时刻流淌的文化血液所震撼。

穿过乾清门,我就来到了皇帝的“内廷”,一个屹立在乾清宫背后的不起眼的小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样一个小小的殿怎么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中心位置呢?原来这个殿叫做交泰殿,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盛放清朝皇帝象征着权力的25颗玉玺的,虽然如今玉玺都用厚厚的绸布盖住,我已无法亲眼看到它们的威荣,但是我还是了解到一些关于这25方玉玺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北京恭王府沾沾“福气”
过大年,北京人常喜欢到恭王府沾沾福气。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永?U的宅邸。

1851年恭亲王奕?成为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清王朝由盛而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这恭王府与“福气”有何渊源呢?那是因为在恭王府里有一块“天下第一福”的石碑,为康熙御笔,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一直是大清国宝,曾珍藏于紫禁城内,后来辗转藏于恭王府,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美誉。

天赐鸿福的传说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两处。

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
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说起这“天下第一福”来,还有着不凡的经历。

康熙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却突染沉疴,太医们用遍名方也不见起色。

康熙帝寝食不安,愁肠百结。

这时,有大臣进策,说是史书上记载古有“承帝事”请福延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这幅笔酣墨饱的“福”字经过精心裱糊,送至孝庄太后的寝室,陪伴左右。

没想到,得“福”字不日后,久病的太后竟百病全消,平平安安地过完六十大寿。

十五年后,孝庄太后以七十五岁高龄善终,无疾无病,成为一段佳话。

宫廷内外都说这是仰赖康熙“请福延寿”之功。

此后,康熙无论如何再也写不出那幅气韵流畅,浑然天成的“福”字了。


就是民间盛传的“天赐鸿福”的来历。

天下第一福的内涵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

有福无寿是为无福可受”。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以来很少有书法家将其合二为一,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被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更由于其上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除了“福”、“寿”二字外,还可分解成“才”、“子”、“多”、“田”四个字,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五福之寓,意味深长,因而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福”。

又因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福字碑的流传之谜
康熙的“福”字帖被拓成石碑后,安放在紫禁城内。


乾隆年间却神秘失踪,不复得见,据说为权臣和?|盗取。

这宫闱大内,戒备森严,要盗取如此重要而且沉重无比的石碑,绝非易事,自然非一般人可为。

1962年恭王府重修,在整理恭王府内假山时,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藏匿假山内的“福”字碑,“天下第一福”得以与游人见面。

至于这块福字碑缘何会出现在恭王府花园,至今仍是一段历史悬案。

民间因此而演绎出了多种说法。

有的说这是乾隆给爱女固伦和孝公主的陪嫁,有的说是乾隆赐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绅。

而和绅得到此碑后,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巨龙,而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

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

或许正是有了它的庇佑,和?|从此官运亨通、富可敌国。

可这一发现很快又带来了另外一个谜团:既然历代皇帝如此记挂此“福”,而福字碑在恭王府的藏身之处并不甚隐秘,嘉庆及其后世的君王到底有没有找到过此碑呢?如果曾经找到,为何没有将其请回紫禁城?……
于是,又一个传说诞生了:福字碑正好被镶嵌在秘云洞内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处,拆碑必将寿字拦腰折断,岂不成了“折寿”?而整个寿字又构成了滴翠峰的基石,拆碑势必损毁假山。

而假山山形被垒成了二龙戏珠中的龙首,拆碑就是拆龙头。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便会断龙脉――取回福字碑要以毁龙
头、断龙脉、损福折寿为代价,这是任何一位天子都不会做的事情。

或许,这真的是“中华第一福”在恭王府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吧。

无论福字碑是怎样走进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的名声却从此不胫而走。

传说谁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

而且,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就越长寿,至正月十五则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

待来年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之日方可再挂出。

自此,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政要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也成为赠与海内外贵宾的国礼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