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引言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独特的水乡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到来。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其中不可持续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本文将分析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并以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保护江南水乡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参考。

二、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1.旅游业过度开发随着江南水乡的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涉足旅游业,大量的旅游项目如水上乐园、主题公园和度假村等相继兴建。

然而,这种过度的开发方式对于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景观失真等问题。

2.资源过度开采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这些资源的开采也导致了不可部分资源的快速消耗,如石头、泥土和水资源等。

短期内的利益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长期下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实际价值带来了损害。

3.城市化进程加快江南水乡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的城市建设增加了河流的混浊度、废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江南水乡投资建设,使得江南水乡原本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逐渐被人工建筑所取代。

4.环保法制不健全江南水乡的环保法制不健全是造成其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之一。

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和意识,环境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很多旅游企业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影响了江南水乡的环境保护。

5.游客过多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然而这些游客也给江南水乡带来了压力。

游客的间接影响包括:交通堵塞、垃圾围城以及黄鸟繁殖受到干扰等。

此外,游客的恶性竞争和景区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景区环境的不断恶化。

三、相关案例分析1.桃花源桃花源是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景色优美的自然村落,这里被誉为“江南秘境”。

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周庄古镇为例

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周庄古镇为例

江 南 古 镇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内涵

江 南 古 镇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困 境
1江南古镇。 . 江 南 古 镇 , 指 江 苏 、 江 、 海 三 省 市 位 于 长 江 以 泛 浙 上
1古 镇的原真性受到破坏 。 . 在城 镇化和现代 化背 景下 , 旅游 活 动的深 入开 展使 江南古镇 原汁原味的氛围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
第 1 卷 第 2期 1 2 1 年 2月 01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0URNAL OF J XIUNI ERS T l V IY
V0 _ l No 2 Il . F b2 1 e . 0l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2—0 5 2 17 6 5 (0 1 0 0 5—
镇为 中心辐射其他 古镇 的辐射 状旅 游线 路 , 在实 际旅 游
线路 中 , 古镇旅 游基本上是“ 独立 性的” 散点 式的” “ 。 不仅缺少相互 间的旅 游联 合 , 一些 江南 古镇 也缺乏 对 自身文化旅 游资源 的整合 开 发 , 只注 重旅 游景 观的 营 建 。古镇 的开 发与建设 过 多注 重旅 游者 的需求 , 为了使

建筑和文化遗存 , 带来 了无 法挽 回的伤痛和遗憾 。
3 雷 同化 问题 严 重 。 .
种旅 游 发 展模 式 , 目 的 在 于 为 旅 游 者 提 供 高 质 量 的 其
感受和体验 , 提高旅游地居 民的生 活质 量 , 切实维护 旅 并 游者 和旅游地居 民共 同依 赖的生态环境 。 3 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本质 。 . 江南古镇旅游可 持续 发展 , 质是 江南古 镇 的科学 本 发展 , 发展 江南古镇 旅游 的一个 重要 目的就是 为 了更好 的保护江南古镇 , 否则就 会成 为 目光短浅 的发展 , 否则就 会成为破坏历史文化的发展 。只有保护好 了江南 古镇 的 旅游资源 , 才能保证江南古镇 的可持续 发展 , 江南古镇 所 蕴涵的丰富文化价值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 。

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江南水乡,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

旅游业是江南水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也是提高该地区经济活力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江南水乡地区受到环境污染、游客过多、文化消解等问题困扰,使得旅游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江南水乡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旅游业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旅游需求、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需求:核心是满足游客需求旅游业是一种服务业,其核心是满足游客的需求。

江南水乡素来以水乡风光和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而如今,江南水乡旅游业正面临着环境破坏、价格过高等问题。

因此,要想江南水乡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方面,江南水乡需要保护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其独特的水乡风光,以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江南水乡还需要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游客等待时间,降低门票价格,提供更具吸引力和高价值的旅游线路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只有迎合游客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多元化和协调性发展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城镇、运河、江南园林等。

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开发旅游产品的基础。

但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江南水乡需要多元化和协调性发展资源。

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旅游资源外,还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同时开发旅游资源时也要考虑协调性。

即尽可能地保留江南风光,尽量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个方面,政府和旅游企业有着很大的责任。

产业结构:多元化和适应性发展旅游业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如果仅仅做这行业,对其可持续发展是有很大的限制的。

因此,对江南水乡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周全规划,具有多元化和适应性发展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江南水乡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等支持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来降低其旅游经济所承受的风险,形成更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水乡古镇而闻名于世,如苏州、杭州、嘉兴、乌镇等地都是著名的水乡古镇,这些古镇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时期商业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水网街巷、独特的建筑艺术、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浓厚的地方风情而著称,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旅游业的兴起,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不仅仅是为了继承和传承历史文化,更是为了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保护古镇原有风貌的又能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古镇保护。

古镇不仅仅是一片风景,更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

保护古镇,首先要保护其独特的建筑风貌。

古镇的建筑风格多为传统的江南水乡建筑,保留着独特的江南民居建筑特色,这些建筑是古镇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古镇的保护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些传统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也要保护古镇的环境,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古镇的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古镇的开发,可以通过挖掘古镇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美食、传统节日等来进行。

可以发展适合水乡古镇风格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开发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尊重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避免随意改变古镇原有的风貌。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大对古镇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古镇保护的政策措施。

政府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古镇开发建设。

企业在古镇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为了谋取暂时的利益而损害古镇的原有风貌。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参与,增强古镇保护的意识,使古镇得到更好地保护。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古镇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对策。

我们需要认识到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受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古镇面临着毁坏、退化甚至消失的风险。

保护与开发古镇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维护。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保护和开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保护是为了保留古镇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开发是为了使古镇焕发新的活力和创造新的价值。

保护与开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只有合理地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研究古镇保护与开发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发展演变。

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古发掘,了解古镇的建筑风格、布局规划和文物保护情况。

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看法和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和调研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加强古镇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

注重古镇的活化利用,开发和利用古镇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打造古镇特色产业和文化产品。

应加强古镇的管理和维护,提升古镇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塑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体现古镇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注重与当地居民和民间组织的互动和合作。

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才能实现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双赢目标。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对策,我们有信心将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镇的规划与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 古镇规划的重要性古镇规划是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古镇时,应当综合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2. 古镇规划的原则古镇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文关怀原则和参与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古镇的传统建筑和风貌。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符合古镇的自然环境特点,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文关怀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福利,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参与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3. 古镇保护的策略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古镇的保护责任和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建设和破坏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色。

同时,要加强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镇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4. 古镇发展的策略古镇的发展是保护的基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首先,应当发挥古镇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镇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古镇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还可以发展与古镇相关的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等,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

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洛带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洛带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景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古镇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洛带古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以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洛带古镇发展现状分析1. 旅游资源丰富:洛带古镇拥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和古运河,保留了大量传统的水乡风貌,成为了游客观光旅游的热门景点。

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坊和特色小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味。

2. 交通便利: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它位于苏州市中心,毗邻上海,拥有完善的公路和水路交通,游客前往十分方便。

3. 保护和开发不足:尽管洛带古镇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保护和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古建筑和古街道的保护工作缺乏规范,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和特色小吃的开发还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4.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古镇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专业的服务人员,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改善策略3. 促进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古镇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古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创新营销模式:采用新的营销模式,如互联网营销、线上线下结合等,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洛带古镇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理优势,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保护和开发、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创新营销模式等一系列措施。

相信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洛带古镇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南水乡古镇商业化现象分析及可持续对策研究——以周庄与乌镇为例

江南水乡古镇商业化现象分析及可持续对策研究——以周庄与乌镇为例

果不尽如人意。
三、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增加体验式场所,提升游客的社区参与感 在景区内部具有特色的作坊中设置一些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制 作的活动,例如在染坊中让游客参与染布的制作过程,了解染布 上色的原理;增加原住居民养蚕桑丝织布场景,提升游客的参与 感与体验感;再如,增加闻名世界的苏绣工艺现场展示等。 (二)注重景区规划,限制景区中心客流量 对景区整体结构布局加以规划,合理利用,包括店铺数量的 设置分配、公共服务中心的设置等,这样既可以分散景区中心人 流,也可以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使景区的人流量在景区内部尽可能达到“均匀分布”。 (三)发展景区现有特色产品,深层次挖掘产品内涵 在景区特色产品销售店铺中,增加产品介绍这一环节,包括 介绍产品的历史渊源、产品的所代表的文化以及产品的功效等, 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深刻地感受到其购买的不仅仅是商 品,而是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
一、发展模式对比
周庄和乌镇是江南两大经典的水乡古镇,白墙黒瓦的民居错 落有致地被建立在河道的两旁,优雅别致。二者虽然有着截然不 同的经营开发模式,但相同的是在景区的规划开发中都依托于自 身的特色,将商业化有机地融入到古镇文化中,商业化在这两个 古镇中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或者“用力过猛”,反而增添了古镇 整体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周庄和乌镇的开发成为了江南水乡古镇 开发中的经典成功案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镇凭借其自身独有的自然风貌和浓厚 的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得 投资者看到了古镇旅游的巨大商业潜力。古镇的商业化即是在对 古镇的开发与规划过程中,突出旅游的经济功能,将商业化的经 营模式融入到景区规划当中。而过度商业化是指人们在景区规划 中,没有处理好商业化与保持原生态之间的关系,使得古镇原有 的生态景象以及文化资本被经过改造的商业资本所侵蚀,“古镇 味道”不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画乌镇”之美 ;南浔 11 2 km2 ,人口 51 5 万人 ,有 “财富南浔”之赞 ;西塘 11 08 km2 ,人口 11 3 万人 ,有 “生活西塘”之誉 。旅游业在三镇体系中占据重要地 位 ,收入分别占家庭收入来源的 251 9 %、241 8 %和 331 9 %[3] 。浙北水乡及古镇景观的变化正呈现以下 特征 : ①景观原真性 。江南水乡是历史形成 ,整体空 间环境呈现相对稳定和有序的景观格局[4] 。自明清 发展至今 ,临河而筑 、因水成街 、傍河兴市 ,创造了 “家家有水埠 、户户有河棚”的整体人文景观格局 。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时尚元素侵 入古镇 ,使古镇居民以水龙会 、灯会 、香市节 、古戏 、 皮影戏 、龙船 、庙会等为主的传统休闲活动和节庆转 变成以卡拉 O K、酒吧 、上网 、逛街 、打牌 、散步 、麻将 等外来的消闲方式为主[8] 。与此同时 ,古镇的传统 文化因子正逐步淡出 ,传统民俗如走三桥 、桐乡花鼓 戏 、乌镇拳船等大都变为单纯为招徕 、愉悦游客的商 业行为 ,而不再是古镇居民传统活动的有机组成部 分 。对游客的调查显示 ,旅游者中 43 %认为古镇居 民的生活受到现代生活习惯影响 ,34 %认为受到现 代生活习惯影响较大 ,9 %认为居民生活已经现代 化 ,仅 14 %的旅游者认为居民生活仍旧保持原有风 貌 。居民入户调查显示 ,三镇居民态度虽各有差异 , 但对生活方式变化的认同率却仅有 231 8 % ,561 6 % 认为一般 ,而 191 6 %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 ,其中南 浔认同率最低为 121 5 % ,西塘最高为 2816 %(表 1) 。
关键词 :江南水乡古镇 ;城市化倾向 ;可持续发展 ;浙北三镇 文献标识码 :A
江南水乡古镇是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 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 ,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且已成为中国传统优秀聚居文 化的代表 ,体现吴越文化闲适 、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怡 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城市化已使 无数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牺牲品 ,江南水乡古镇也不 例外 。20 世纪 90 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 ,带动 了江南水乡旅游开发热潮 。经过 20 多年发展 ,已取 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随着古镇社会经济发展和 外部环境逐步融合 ,旅游业成为推动水乡古镇城市 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江南水乡古镇正面临前所未有 的冲击与挑战[1 ,2 ] 。
表 2 古镇商业经营人员来源分析表 Tab. 2 St ruct ure Analysis of Businessman in Water2
towns in t he Sout hern Yangtze River Area
本地业主
西塘 (户) 乌镇 (户) 南浔 (户) 三镇综合 (户)
50. 3 % (84) 90. 3 %(56) 98. 0 %(49) 67. 7 % (189)
外地业主 49. 7 % (83) 9. 7 %(6) 2. 0 %(1) 32. 3 % (90)
总计 100 % (167) 100 % (62) 100 % (50) 100 % (279)
2. 5 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发生矛盾 现代商业入侵 ,外来人员涌入 ,居民价值观 、生
象达到 24 处 ,西塘 15 处 ,南浔为 18 处 。全部受访 者的 341 1 %认为水体景观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中乌 镇最高达到 48 %。 2. 2 开放空间利用方式的城市公园化和广场化
开放空间是古镇社会群体活动的重要景观空 间[6 ,7] 。18 %被调查者认为开放空间城市化倾向比 较明显 。城镇街口 、公园入口 、道路路口 、公共设施 场所等开放空间呈现高度城市广场化的特征 。以西 塘入口广场为例 ,仿古亭廊本是为同周围景观相协 调 ,但其结构 、布局 、绿化以及大面积草坪和硬质铺 地等都透出了现代城市广场的气息 。同时 ,在古镇 美化和环境建设中 ,以道路 、绿地 、绿化带 、花坛 、基 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为主的景观要素呈现出高度城 市公园化特征 。以南浔“文园”为例 ,现代造的仿古 公园虽具有几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 ,但园内游船 等设施 、道路和雕塑等景观要素 ,都体现出了现代城 市公园的特点 。 2. 3 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于 2006 年 7 月在乌镇 、西塘 、南浔发放游客问卷 500 余份 ,有效问卷 450 份 ,占 90 % ;随机访问古镇 居民和发放入户问卷 150 余份 ,有效问卷 122 份 ,占 811 3 %。重点调查古镇产品构成 、旅游发展状态 、社 区参与旅游的态度及方式和途径 、社区发展与古镇 保护的协调模式等 。调查还取得了相关社会经济统 计 、研究文献等 ,为该研究提供了基础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0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 16 卷
2. 4 现代城市商业街模式与传统文化行为商业化 古镇因商而兴 ,商是古镇不可缺少的组成 。古
第16卷第6期 2007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 urces and Enviro 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
Vol. 16 No . 6 Nov.(2007) 0620700204
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乌镇 、西塘 、南浔三镇为例
王云才1 , 李 飞1 , 陈 田2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 200092 ;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 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 ,江南古镇不仅在传统景观 、人工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古镇的功能上持续发生演变 , 而且体现出水体景观艺术化和水网功能的时尚化 、开放空间利用方式的城市广场化和公园化 、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 现代化和多样化 、现代城市商业街模式和行为商业化 ,以及现代生活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冲突等严重的城市化倾向 和特点 。立足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 ,在城市化过程中古镇应保护和延续农业社会聚落特征 ,强化古镇时空异化过程 ;规 划景观遗产隔离廊道 ,保护江南水乡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保护古镇水乡文化的原真性 ,营造和谐的整体人文生 态系统体验 ;合理调控容量 ,降低聚集密度和强度 ,控制服务设施和规模 ,再现诗意生活场景 ,实现可持续发展 。
②现代化推动古镇环境快速变化 。各种构筑物 、纪 念地 、基础设施和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以及居民信 仰 、价值观 、道德观 、行为方式与文化活动一起构成 古镇整体景观环境 。在现代化进程中 ,城市化 、工业 化和时尚化成为整体景观环境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 ③古镇功能的都市化与现代化 。旅游发展与城市化 冲击 ,生活由宁静自然祥和转变为时尚浮躁与嘈杂 , 工作方式由务农 、传统作坊转变为经商和现代工人 ; 生活和旅游并存 、传统产业和现代工业共同发展 ,古 镇正变成越来越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现代旅游小镇 , 逐渐失去原有安静纯朴的生活氛围 。 1. 2 研究方法
表 1 古镇居民对旅游开发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态度 Tab. 1 Attit ude Change Befo re and After Tourism Develop ment in Water2towns in t he So ut hern Yangtze River Area
古镇生活方式的变化
图 1 研究区域区位图 Fig. 1 Location of Case St udy Area
2 江南水乡古镇的城市化倾向及特征
2. 1 水体景观的艺术化与水网功能的时尚化 水体景观和水网功能是江南水乡的灵魂 。现代
工业发展和旅游者涌入 ,造成古镇水体污染日渐显 现 ,规划设计者为满足旅游发展需求 ,将现代景观理 念嵌入到古镇水体景观保护与建设中 ,使人工景观 池塘 、园林造景水体 、花园驳岸等水体景观艺术化的 现象广泛存在[5] 。河网水系逐步摆脱原有货物运输 和提供居民生活用水的功能 ,开始提供泛舟江南水 乡的旅游体验 。水网又与现代时尚的模特选秀活 动 、大型演艺活动 、体育竞赛等连接 ,成为现代时尚 活动的载体 。调查显示 ,在乌镇水体景观艺术化现
镇商业化大多采用了商业街模式 ,将保护与开发高 度集中在一条街上并形成商铺林立的格局[9 ,10 ] 。商 业成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主要途径 ,西塘 511 9 %、 乌镇 441 8 %和南浔 431 7 %的居民纷纷以各种形式 参与到旅游业中 ,主要经营商店、开设家庭旅馆 、开发 古镇特色产品 、出租房屋给外地人经营旅游服务业 等。古镇家庭从事旅游业的比率为西塘 2917 % ,乌镇 2418 % ,南浔 2618 %。旅游业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一 些外来人员来此经商 (表 2) ,西塘外来业主比例高达 4917 % ,与当地居民业主持平 ;乌镇 91 7 % ;南浔最低 为 2 %。古镇开始逐渐向现代商业城市的方向发展 。 同时商业经营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时尚化 、现代化和 艺术化的包装 ,将古镇传统文化展示完全转变为一种 商业行为 ,使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严重下降。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域 江南水乡近代专指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
带 ,分处太湖东部和南部 ,通常意义上的苏州 、嘉兴 和湖州地区 。以江南六镇为代表已列入联合国世界 文化遗产正式预备清单 ,是江南水乡区域景观整体 保护的典型地区 。本研究以浙北乌镇 、南浔和西塘 三镇为典型 。乌镇面积 21 5 km2 ,人口 11 2 万人 ,有
采用社会学问卷调查和入户访问 、座谈的方法 ,
收稿日期 :2006208222 ;修回日期 :200621121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2002BA807B10) 作者简介 :王云才 (1967~ ) ,男 ,陕西省勉县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规划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E2mail :wyc1967 @mail . tongji. edu.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