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测定

导热系数测定
导热系数测定

导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为了使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和计算符合实际情况,必须正确确定所用建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系数。一些设计手册和材料手册推荐了这类材料的物理指标固然可供参考,但是甚至同一类和规格的材料,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其热物理性能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用实测法测定建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系数是获得材料性能的准确数据以解决热工设计问题的一个可靠方法。建筑材料常用的热物理性能系数概括材料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容和蓄热系数。本实验主要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加深对一维稳定传热原理热流计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利用导热仪进行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

三、测试原理

将材料试件置于稳定的一维温度场中,根据稳定热流强度、温度梯

度和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材料的导热系数λ

λ=qd/(t1-t2) (t1>t2)

在稳定状态下,装置的中心计量区域内,存在一维恒定热流,通过

测定稳定状态下流过试件计量单元的一维恒定热流量Q、计量单元的面积

m、试件的厚度d、试件冷、热表面的温差(t1-t2),根据上公式便可计算

出试件材料的导热系数。

本实验所用仪器可直接计算并输出结果,并可现场打印。

四、测试设备

JW-Ⅲ型热流计导热仪、钢尺

五、实验步骤

1、制作试件规格300mm×300mm 含量2%的秸秆页岩烧结砖试样一块,厚度39mm

2、安装试样,玻璃罩盖上,启动电源开关。

3、设定热板温度为40℃,为保持冷板25℃温差以上,设定冷板温度10℃。开启工作台前板

开关,温度显示器显示冷板水槽内的温度,将拨动开关指向“预置”。

4、打开加热开关。

5、监测热流计输出热电势的变化,其变化值小于±1.5%时,仪器进入稳定状态,此时,每隔15min打印一次,连续四组读数符合给出的热阻差别不超过±1%,并且不是单调地朝一个方向改变时,试验结束。

6、关闭仪器。

六、注意事项

1、冷板温度在室温一下,热板温度在室温以上,并保持温差在25℃以上。

2、恒温水域水槽内应注入蒸馏水,加热器内不得进水。

3、试件表面要求平整,两平面的平面度误差<0.1mm。对于硬质试件不平度<0.05mm,平行度误差小于厚度的2%。

4、保证试件表面与仪器充分接触,同时不能太紧,以防改变时间的厚度。

5、仪器进入稳定状态后在进行测量、打印。

6、测试过程中,应用有机玻璃罩罩住,避免室内温度有太大的波动而影响测试温度。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八、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秸秆页岩烧结砖属于烧结普通砖一类,烧结普通砖由粘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烧而成的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所以秸秆页岩烧结砖的导热系数应该与这些类型的烧结砖的导热系数相接近或更小。因此查询了煤矸石烧结砖的导热系数0.63w/(mk),粉煤灰烧结砖的导热系数0.50w/(mk),页岩模数烧结砖的导热系数0.45w/(mk),烧结淤泥普通砖的导热系数0.50w/(mk),比较得出了实验结果与实际相符。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精选报告.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 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 ( 公用 ) 、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实验原理】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温度分别为T1、 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均为 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Q S (T 1 T 2 ) (3-26-1 ) t h 式中,Q 为热流量; 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t 的温度相差 1 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m K )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 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 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 A 盘传到 B 盘,再传到 P 盘,由于 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 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 T1、T2,T1、 T2分别插入 A、P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 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 A、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 )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 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Q (T1 T2 ) R B2 (3-26-2) t h B B B 1 2 的值不变,式中, R 为样品的半径, h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 T 和 T 遇事通过 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 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 2 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 1 2 盘 P 在稳定温度 T t T 和 T 后,即可将 B 盘移去,而使 A 盘的底面与铜盘 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 T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 A 移开,让 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T 随时间 t 变化情况, 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T2的冷却速率T T , 而 mc , 就是铜盘 P 在温度为 T2时的散t T T2 t T T2 热速率。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T 是铜盘 P 在完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t T T2 其散热表面积为 2 R B2 2 R P h P。然而,在观察测量样品的稳态传热时,P盘的上表面是被样品覆盖着的,并未向外界散热,所以当样品盘 B 达到稳定状态时,散热面积仅为: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中文

材料的导热系数 日期:2007-2-17 22:28:48 来源:来自网络查看:[大中小] 作者:不详热度: 1889 附录A 材料的导热系数(l) A.0.1 表A.0.1中给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A.0.1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

聚硫胶1700 0.40 纯硅胶1200 0.35 聚异丁烯930 0.20 聚脂树脂1400 0.19 硅胶(干燥剂)720 0.13 分子筛650 to 750 0.10 低密度硅胶泡末750 0.12 中密度硅胶泡末820 0.17 附录B 气体热物理性能 B.0.1下列表的线性公式系数,计算填充空气、氩气、氮气、氙气四种气体空腔的导热系数、粘度和常压比热容。传热计算时,假设所充气体是不辐射/吸收的气体。 表B.1气体的导热系数 气体系数a W/(m·k) 系数b W/(m·k2) λ(0℃时) W/(m·k) λ(10℃时) W/(m·k) 空气 2.873×10-3 7.760×10-5 0.0241 0.0249 氩气 2.285×10-3 5.149×10-5 0.0163 0.0168 氪气9.443×10-4 2.826×10-5 0.0087 0.0090 氙气 4.538×10-4 1.723×10-5 0.0052 0.0053 其中:[W/m.K] 表B.2气体的粘度 气体系数a N·S/m2 系数b N·S/(m2·k2) μ(0℃时)μ(10℃时) 空气 3.723×10-6 4.940×10-8 1.722×10-5 1.771×10-5 氩气 3.379×10-6 6.451×10-8 2.100×10-5 2.165×10-5 氪气 2.213×10-6 7.777×10-8 2.346×10-5 2.423×10-5 氙气 1.069×10-6 7.414×10-8 2.132×10-5 2.206×10-5 其中:[kg/m.s]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报告人学号 同组人学号 理论课任课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报告日期 实验成绩 批改日期

1.数字毫伏表 一般量程为20mV。3位半的LED显示,分辨率为10uV左右,具有极性自动转换功能。 2.导热系数测量仪 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可用稳态发测量不良导体,金属气体的导热系数, 散热盘参数

傅里叶在研究了固体的热传定律后,建立了导热定律。她指出,当物体的内部有温度梯度存在时,热量将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如果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相距为h 的两个平面,其面积元为D,温度分别为21T T 和,则有 dt dQ =–dS dx dT λ 式中dt dQ 为导热速率,dx dT 为与面积元dS 相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表示热量由高温区域传向低温区域,λ即为导热系数,就是一种物性参数,表征的就是材料导热性能的优劣,其单位为W/(m ·K ),对于各项异性材料,各个方向的导热系数就是不同的,常要用张量来表示。 如图所示,A 、C 就是传热盘与散热盘,B 为样品盘,设样品盘的厚度为B h ,上下表面的面积 各为B S =2 B R π,维持上下表面有稳定的温度21T T 和,这时通过样品的导热速率为 dt dQ =–B B S h T T 21 -λ 在稳定导热条件下(21T T 和值恒定不变) 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 的导热速率与散热盘的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则可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图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差。 c. 对于导热材料,选用合适的导热率、厚度是对性能有很大关系的。选择导热率很高的材料,但是厚度很大,也是 性能不够好的。最理想的选择是:导热率高、厚度薄,完美的接触压力保证最好的界面接触。 d、使用什么导热材料给客户,理论上来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很难真正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出选 用何种材料合适。更多的是靠测试和对比,还有经验。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材料。 e、不专业的用户,会关注材料的导热率;专业的用户,会关注材料的热阻值。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一、固体的导热系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 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 1% 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 · K ,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 W/m · K 。表 4-1 常用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固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铝300 230 镉18 94 铜100 377 熟铁18 61 铸铁53 48 铅100 33 镍100 57 银100 412 钢 (1%C) 18 45 船舶用金属30 113 青铜189 不锈钢20 16

石墨0 151 石棉板50 0.17 石棉0~100 0.15 混凝土0~100 1.28 耐火砖 1.04 ① 保温砖0~100 0.12~0.21 建筑砖20 0.69 绒毛毯0~100 0.047 棉毛30 0.050 玻璃30 1.09 云母50 0.43 硬橡皮0 0.15 锯屑20 0.052 软木30 0.043 玻璃毛-- 0.041 85% 氧化镁-- 0.070 二、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表 4-2 和图 4-6 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 4-2 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醋酸 50% 20 0.35 丙酮30 0.17 苯胺0~20 0.17 苯30 0.16 氯化钙盐水 30% 30 0.55 乙醇 80% 20 0.24 甘油 60% 20 0.38 甘油 40% 20 0.45 正庚烷30 0.14 水银28 8.36 硫酸 90% 30 0.36 硫酸 60% 30 0.43 水30 0.62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

材料导热系数表

材料导热系数表 金属导热系数表(W/mK)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银429 铜401 金317 铝237 铁80 锡67 铅34.8 各种物质导热系数! material conductivity K (W/m.K) diamond 钻石2300 silver 银429 cooper 铜401 gold 金317

aluminum 铝237 各物质的导热系数 物质温度导热系数物质温度导热系数 亚麻布50 0.09 落叶松木0 0.13 木屑50 0.05 普通松木45 0.08~0.11 海砂20 0.03 杨木100 0.1 研碎软木20 0.04 胶合板0 0.125 压缩软木20 0.07 纤维素0 0.46 聚苯乙烯100 0.08 丝20 0.04~0.05 硫化橡胶50 0.22~0.29 炉渣50 0.84 镍铝锰合金0 32.7 硬质胶25 0.18 青铜30 32~153 白桦木30 0.15 殷钢30 11 橡木20 0.17 康铜30 20.9 雪松0 0.095 黄铜20 70~183 柏木20 0.1 镍铬合金20 12.3~171 普通冕玻璃20 1 石棉0 0.16~0.37 石英玻璃4 1.46

纸12 0.06~0.13 燧石玻璃32 0.795 皮棉4.1 0.03 重燧石玻璃12.5 0.78 矿渣棉0 0.05~0.14 精制玻璃12 0.9 毡0.04 汽油12 0.11 蜡0.04 凡士林12 0.184 纸板0.14 “天然气”油12 0.14 皮革0.18~0.19 甘油0 0.276 冰2.22 煤油100 0.12 新下的雪0.1 蓖麻油500 0.18 填实了的雪0.21 橄榄油0 0.165 瓷1.05 已烷0 0.152 石蜡油0.123 二氯乙烷0.147 变压器油0.128 90%硫酸0.354 石油0.14 醋酸18 石蜡0.12 硝基苯0.159 柴油机燃油0.12 二硫化碳0.144 沥青0.699 甲醇0.207 玄武岩2.177 四氯化碳0.106 拌石水泥1.5 三氯甲烷0.121 花岗石2.68~3.35 氨气* 0.022 丙铜0.177 水蒸汽* 0.0235~0.025 苯0.139 重水蒸汽* 0.072

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实验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2)利用物体的散热速率求传热速率. 二、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红外灯、调压器、杜瓦瓶、数字式电压表. 三、实验原理. 导热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播热量的过程.当温度的变化只是沿着一个方向(设z方向)进行时,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可写为 dT dQ=?λ ????????? ---------------------------------------------() 它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

热量dQλ为导热系数,它的大小由物体????dT 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W????1????1,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大小的物理量,式中符号表示热量传递向着温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在图中,B为待测物,它的上下表面分别和上下铜、铝盘接触,热量由高温铝盘通过待测物B向低温铜盘传递.若B很薄,则通过B侧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视热量只沿着垂直待测板B的方向传递.那么在稳定导热(即温度场中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情况下,在?t时间内,通过面积为S、厚度为L的匀质圆板的热量为??? ?????? ---------------------------------------------()式中,???为匀质圆板两板面的恒定温差,若把()式写成 ?Q=?λ ??????

=?λ?? ---------------------------------------------()的形式,那么???便为待测物的导热速率,只要知道了导热速率,由()式即可求出λ. 实验中,使上铝盘A和下铜盘P分别达到恒定温度??1、??2,并设??1>??2,即热量由上而下传递,通过下铜盘P向周围散热.因为??1和??2不变,所以,通过B的热量就等于C向周围散发的热量,即B的导热速率等于C 的散热速率.因此,只要求出了C在温度??2时的散热速率,就求出了B的导热速率???. 因为P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C的散热面积只有下表面面积和侧面积之和,设为????,而实验中冷却曲线是C全部裸露于空气中测出来的,即在P的上下表面和侧面积都散热的情况下记录的.设其全部表面积为??全,根据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可得??? ?????? ???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张沐天 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 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 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 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 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 1K ,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λ由简化的傅里叶导热定律 dx dT -q λ 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 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高的单质都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3)成分和晶体结构 合金中加入杂质元素将提高热阻,使导热系数降低。杂志原子与基体金属的结构差异较大的元素,对基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也较大。 4)压强,密度,气孔率等 压强,密度,气孔率等因素也会对材料的导热系数产生影响,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是复杂的。 4.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材料的导热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Q:热量,W;K: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仪器: YBF-5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含加热盘A、散热盘P、数字电压表、计时秒表等)、测试材料(硅橡胶、胶木板)测温PT100、测试连接线、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 热传导定律: 通过上部加热盘加热、下部散热盘散热达到稳态在材料内部维持均匀度温度梯度分布; 系统平衡时加热速率=传热速率=散热速率=冷却速率,故通过测量散热盘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其T-t曲线,则 由此得 ①实验步骤: (1)测量测试材料及散热盘的厚度及直径; (2)在加热盘和散热盘间夹入胶木板; (3)设置加热温度为90度,加热至上下两盘温度稳定,记录此时上下两盘温度T1、T2; (4)迅速将胶木板换成硅橡胶,重复步骤(3); (5)将散热盘加热至较高温度再使其自然冷却,测定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 查阅铜密度ρ=8930kg·m-3,比热容c=0.385kJ·K-1·kg-1。根据铜盘直径及厚度,计算出散热盘质量m=537.6g。 由T-t表绘得T-t曲线如下: 由图得到T2处的斜率: k(胶木板)=-0.0425 K/s k(硅橡胶)=-0.0426 K/s 带入①得 (胶木板)==0.427 W/(m·K) (硅橡胶)==0.279 W/(m·K) 总结与讨论: 思考题: 1.测导热系数要满足:维持材料内部均匀的温度梯度以及测得传热速率。通过上部加

热盘加热、下部散热盘散热达到稳态在材料内部维持均匀度温度梯度分布;系统平衡时加热速率=传热速率=散热速率=冷却速率,故通过测量散热盘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其T-t曲线,求其在稳态温度处的斜率即为传热速率。 2.因为只有处于稳态温度时冷却速率与传热速率相等;通过在稳态温度附近使铜板自然然冷却绘制T-t曲线,取其在稳态温度处的斜率作为冷却速度。 3.测试材料具有一定侧面积,因而达到稳态时有少量热量从侧面散失,则上下铜盘的温度差略小于材料实际散失的热量,即(T1-T2)偏小,故计算所得导热系数可能偏小。

导热系数的测定讲解

导热系数的测定 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它不仅是评价材料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应用材料时的一个设计参数,在加热器、散热器、传热管道设计、房屋设计等工程实践中都要涉及这个参数。因为材料的热导率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热导率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对材料的热导率常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测量热导率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稳态法和动态法两类。本测试仪采用稳态法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其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实验方法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测量物质的导热系数是热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3.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1、YBF-3导热系数测试仪一台 2、冰点补偿装置一台 3、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一组 4、塞尺一把 【仪器简介】 仪器的面板图 上面板图 下面板图 加热温度的设定:

①.按一下温控器面板上设定键(S ),此时设定值(SV )显示屏一位数码管开始闪烁。 ②. 根据实验所需温度的大小,再按设定键(S )左右移动到所需设定的位置,然后通过加数键(▲)、减数键(▼)来设定好所需的加热温度。 ③.设定好加热温度后,等待8秒钟后返回至正常显示状态。 仪器的连接 连线图 从铜板上引出的热电偶其冷端接至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入端,经冰点补偿后由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到导热系数测定仪的信号输入端。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传导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Z 方向传导,那么在Z 轴上任一位置Z 0 处取一个垂直截面积d S (如图1)以 表示在Z 处的温度梯度,以 表示在该处的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d S 的热量),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 (S1-1) 式中的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式中比例系数λ即为导热系数,可见热导率的物理意义:在温度梯度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的热量。 利用(S1-1)式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两个:一个是 在材料内造成一个温度梯度 ,并确定其数值;另一个是测量材料内由高温 区向低温区的传热速率 。 1、关于温度梯度 为了在样品内造成一个温度的梯度分布,可以把样品加工成平板状,并把它 dt ds dz dT dQ Z ?-=0)(λdz dT dt dQ dz dT dt dQ dz dT

导热系数测定

实验一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器材 TC-3型热导率测定仪、橡胶样品、游标卡尺、冰水、硅油、TW-1型物理天平。 本实验采用杭州富阳精科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如图5.4.1所示。该仪器采用低于的隔离电压作为加热电源,安全可靠。发热圆盘和散热圆盘的侧面有一小孔,为放置热电偶之用。散热盘放在三个螺旋头上,调节螺旋头可使待测样品盘B的上下两个表面与发热圆盘A和散热圆盘P紧密接触。散热盘下方有一个轴流式风扇,用来快速散热。 两个热电偶的冷端分别插在放有冰水的杜瓦瓶中的两根玻璃管中。热端分别插入发热圆盘A和散热圆盘P的侧面小孔内。冷、热端插入时,涂少量的硅脂,热电偶的两个接线端分别插在仪器面板上的相应插座内。温差电动势用量程为的数字式电压表测量,根据铜—康铜分度表可将温差电动势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附录1)。 仪器设置了数字计时装置,计时范围,分辩率。设置了自动温度控制装置,控制精度,分辨率,供实验时加热温度控制用。 图5.4.1 TC-3型热导系数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等因素都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来具体测定。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 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而在动态法中,待

测样品中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本实验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 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温度分别为,的平行平面(设>)。若平面面积均为,在时间内通过面积的热量满足式 (1),(5.4.1) 式中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 实验中待测样品盘B两个表面与发热盘 A、散放盘P紧密接触,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盘传到盘,再传到P盘。由于,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盘上、下表面的温度,。,分别由插入,盘边缘小孔热电偶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切换、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5.4.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5.42) 式中为样品的半径,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和的值不变,于是通过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在稳定温度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的和后,即可将盘移去,而使盘的底面与铜盘直接接触。当盘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值若干摄氏度后,再将圆盘移开,让铜盘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T随时间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的冷却速率,而(5.4.3) 式中: 为紫铜盘的质量,为铜材的比热容,(5.4.3)式就是紫铜盘在温度为时的散热速率。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是紫铜盘的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其散热表面积为(其中分别为紫铜盘的半径与厚度)。然而,在观察测试样品的稳态传热时,盘的上表面(面积为)是被样品覆盖着的。考虑到物体的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固体的导热系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 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 1% 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 45W/m · K ,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 16 W/m · K 。表 4-1 常用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固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铝300230 镉1894 铜100377 熟铁1861 铸铁5348 铅10033 镍10057 银100412 钢 (1%C)1845 船舶用金属30113 青铜 189 不锈钢2016

石墨0151 石棉板50 石棉0~100 混凝土0~100 耐火砖① 保温砖0~100~ 建筑砖20 绒毛毯0~100 棉毛30 玻璃30 云母50 硬橡皮0 锯屑20 软木30 玻璃毛-- 85% 氧化镁-- 二、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表 4-2 和图 4-6 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 4-2 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醋酸 50%20 丙酮30 苯胺0~20 苯30 氯化钙盐水 30%30 乙醇 80%20 甘油 60%20 甘油 40%20 正庚烷30 水银28 硫酸 90%30 硫酸 60%30 水30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第四章

第四章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一、测试方法分类 二、稳态法 1、 待测试样在一个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里,当达到热平衡后,一次测出导热系数公式中的值,即可得到导热系数。 2、稳态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是面对的两个根本问题 -要得到一个与建立物理模型是所作的假设相符合的热流图像 1、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沿着一维方向流动) 2、设计各种形状式样,以便于数学描述 3、推导相应的数学公式描述便于制备的样品的热流图像 -待测样品的热流速率 1、测定流过试样的热量 2、测定用来加热试样的热量 稳态法 非稳态法 按热流的状态分 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又可把稳态法分为 纵向热流法 横向热流法 按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 绝对法 包括平板法,圆柱体法,圆球体法,椭球体法 比较法 包括纵向热流发,径向热流法,比较器法 t F L Q ???==τλ t grad q -

3、同时测定全部或部分的输入热量和热损 4、使热量等同通过待测样和标样 三、非稳态法 试样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测试时往往是使试样的某一部分温度作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 测试中的标准样品: -必要性:为缩短研制周期并对测试装置的准确度或误差作必要的验证 -入选标样的要求:在宽广温度范围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价格合适 -常用标样: 一种是作为非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小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多晶32O Al -α 另一种是作为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大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阿姆可工业纯铁 第三节 平板法 1、平板法是一种试样形状为圆盘形或方板型的纵向热流法,按其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又可分为绝对法和比较法两种。 2、平板法优缺点: 优点:试样容易制备,操作方便;具有相当高的测试准确度和实验温度。 缺点:试样太大,加工困难,径向热损很难减小到最低限度,测试周期长。 因此已被许多国家列为低导热系数材料的标准实验方法。 3、平板内纵向一维热流如何实现 (1)利用试样的低导热系数特点,把试样做的很薄,直径很大。 (2)把试样夹在带有加热器的热板和没有加热器的冷板间,试样冷面和热面的重心区域便有一较好的等温面,等温面之间产生均匀的热流。 4、测定Q 方法很多,直接测主发热器电功率,也可以在试样的冷面用水卡计测定。 5、平板法也可以测纤维或粉末材料的导热系数,试样需要用试样匣,匣盖和匣底均用高热导的金属或碳化硅簿圆片做成。 平板法还可以测导热系数较小的液态物质,注意防止对流传热,控制液体沿热流方向的厚度。 6、导热系数的测试误差随着不同试样和不同温度而变化。一般,热导高的材料,在较低温

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导热系数测量方法(一)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又称为非稳态法)两类; 稳态法有:平板法、护板法、热流计法、热箱法等 瞬态法有:热线法、探针法、热盘法、热带法、激光法等 各种导热系数测试方法,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由于物质具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不同状态时,其导热系数会差异很大;而不同状态时导热系数的测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相比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导热系数测量更加困难,因为流体状态物质内更容易发生自然对流,温度场会很快发生变化,需要采集的速度相当快(如1秒),以避开自然对流的影响,所以对于仪器的要求会更高。 稳态法是指当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即试样内温度分布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的温度场时,通过测定流过试样的热量和温度梯度等参数来计算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方法。它是利用稳定传热过程中,传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导热系数。 稳态法具有原理清晰、模型简单、可准确直接地获得热导率绝对值等优点,并适于较宽温区的测量;缺点是实验条件苛刻、测量时间较长、对样品要求较高;为了获得准确的热流,需要严格保证测试系统的绝热条件,附设补偿加热器并增加保温措施,以减小漏热损失;为了保证一维导热,通常对样品的尺寸要求较大,而且为了保证整个受热面温度场的均匀一致,对样品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 稳态法主要用于测量固体材料,特别是低导热系数材料(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而要把它用于研究湿材料,如生物质、土壤等会遇到很大困难,因为试样会由于长时间保证一定的温度场而引起含湿量的变化将导致试样物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不正确。而将稳态法用于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更是非常困难,由于流体在温度梯度下产生自然对流,即使在一维热流下也难以做到纯粹的一维导热。 热流计法为相对测量方法,通常需要参比样品,且参比样品的导热系数测量必须由更高精度的方法或仪器获得,且热流计法的测量准确度永远不会高于参考样品的导热系数测量准确度;同时,热流计的应用范围应在参比样品导热系数数值附近区域,否则将引起较大误差; 激光法是获得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如果需要获得导热系数,还需要有其他方法测量得到的密度值和比热值,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与上述三个物理量的测量准确度相关。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完整版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