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
摇滚音乐赏析选修论文

摇滚音乐赏析论文一、前言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音乐的美感以多种形式存在,并被不同的人群欣赏。
有人喜欢古典音乐的悠扬,有人喜欢乡村音乐的淳朴,有人喜欢摇滚音乐的热情。
而显然,不同的音乐风格起源于不同的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对于各种风格的乐曲,我都较为喜爱,但最钟爱摇滚。
今天,我将浅谈一下我对摇滚音乐的赏析!究竟什么是摇滚呢?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讲,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
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
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综述,摇滚乐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它更着重的是倾听人的内心,倾听本源的欲望和期待。
因而,形成了其特有的蛊惑力和感染力。
二、摇滚发展史历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摇滚烙印的作品是美国的白人音乐家Bill Haley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录制的《整日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
那个时候的Bill Haley穿着笔挺的西装,而且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现在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一定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唱摇滚,可偏偏历史把它定义成第一首摇滚作品。
这也没什么奇怪,原来人们还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原来人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时代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五大流行音乐形式的批判分析

五大流行音乐形式的批判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增多,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五大流行音乐形式——摇滚乐、流行乐、电子舞曲、嘻哈音乐和乡村音乐,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
本文将以批判视角,对五大流行音乐形式进行分析,探寻背后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第二章摇滚乐摇滚乐是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类型,以电吉他、低音吉他和鼓为主要乐器。
它的初衷是反抗社会现状和传统道德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乐逐渐演化出了多种流派。
现代摇滚以强劲的节奏、激烈的吉他演奏和原创的歌词著称。
然而,它也常常被批评为在音乐和文化上是过度反叛和不负责任的。
许多歌词涉及毒品、性、死亡和自毁等主题,被认为是对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破坏。
第三章流行乐流行乐是一种广泛流行于80年代至今的音乐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它的特点是易于听懂、简洁的旋律和歌词。
流行乐通常以单一的人声和数码音乐为主要卖点。
虽然流行乐作为商业化的音乐形式,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关注。
但是,一些人也认为流行乐在音乐和文化上过于商业化,没有真正的新意和思想性。
第四章电子舞曲电子舞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发起的一种音乐类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制作方法。
它的特点是律动强烈、音效多样化、极具现代感和未来感。
电子舞曲被认为是另类音乐和地下文化的代表。
它突破了音乐流派和文化地域的界限,形成了一个较为宽广的群体。
然而,电子舞曲在不断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音乐内容单一、曲风过度重复、缺乏个性化等。
第五章嘻哈音乐嘻哈音乐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类型,以RAP为主要表现形式。
它的特点是节奏强烈、唱腔独特、具有强烈的表达意义。
嘻哈音乐被认为是城市青年的文化和生活的反映。
它的歌词涉及种族、阶级和社会问题,反映了黑人群体和穷人群体的现实和心态。
但是,嘻哈音乐也受到了各种批评,如歌曲涉及贩毒、帮派暴力等不良内容,引发了一些争议。
试析美国摇滚乐

当代音乐2018年第9期MODERN MUSIC试析美国摇滚乐杜凌飞[摘 要]回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摇滚乐诞生至今,摇滚乐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路程㊂如今再次回望摇滚乐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与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得不说,在音乐历史长河中难有哪种音乐能如摇滚乐这样造成如此广泛的世界影响㊂本文将围绕摇滚乐成因与其独创性,进一步探讨在全球化影响下摇滚乐的文化价值㊂[关键词]摇滚乐;社会成因;独创性;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87-02[收稿日期]2018-04-29[作者简介]杜凌飞(2001 ),男,北京人,美国欣斯代尔中区高中学校(Hinsdale Central High School)高中学生㊂(美国伊利诺伊 60521)一㊁关于摇滚乐摇滚乐,作为一种城市通俗音乐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㊂由于这种音乐迎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美国青少年对音乐的多元审美追求,因而在整个美国流行起来㊂不仅如此,摇滚乐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 拿下”世界多地的流行音乐市场,占领了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内心㊂摇滚乐是一种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流行音乐 品种”,也是具有 白话”特征的一种社会性大众音乐㊂这主要是由于摇滚乐吸收了多种黑人音乐,如蓝调㊁布鲁斯㊁拉格泰姆,吸收了白人乡村音乐而形成㊂或许正是由于摇滚乐建立在非洲㊁美洲㊁欧洲三个大陆上独特的属性,使其展示出无尽的生命力与原创力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仅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已经令摇滚乐的发展壮大成为其他任一音乐品种难以匹敌的对手㊂摇滚乐不仅从黑人㊁白人音乐中获取灵感,而且在迫切发展的过程中从一切它能够窥探到的领域汲取各类资源,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身㊂因而,在受众上,摇滚乐 霸占”了青年一代的审美㊂摇滚乐不仅在不断迎合年轻人的 口味”,而且成为专属于青少年的一种特殊文化产物㊁特殊精神产物㊂世界范围内青年人对摇滚乐的热衷已经超出音乐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追捧早已经超越音乐本身,而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㊁社会意义㊂因而,摇滚乐成为了一种 摇滚乐现象”,凌驾于音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鲜明凸显㊂二㊁摇滚乐出现的社会成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摇滚乐出现之前,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是围绕爵士乐,包括大型爵士乐队演奏的摇摆乐㊁乡村音乐㊁传统流行歌曲展开的㊂面对千篇一律的大众音乐,物质丰裕的青少年们想追求刺激㊁追求时尚㊁追求新鲜,追求具有时代特征的㊁个性化的 新音乐”㊂首先,摇滚乐出现的重要成因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物质条件的繁荣为摇滚乐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其发展过程中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空前的繁荣为美国历史上罕见之势㊂面对如此稳健的社会进步㊁优良的家庭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投入养育下一代的 婴儿潮”进程中㊂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中产阶级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消费阶层㊂他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家庭消费支出,如电视机㊁汽车㊁房屋等刚性需求,以及一些提高生活品质的活动,如外出度假㊁提供子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㊂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婴儿恰逢五十年代步入青少年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这些青少年有更加充裕的金钱可供支配,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给这些青少年更加丰富的眼界,使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娱乐方式㊁消费方式,以体现一种由经济繁荣带来的消费自由㊂因而,五十年代摇滚乐的出现正恰恰满足了青少年们多样的文娱要求㊂其次,摇滚乐出现的重要成因之二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作用,这其中主要涉及唱片业㊁电台㊁电视㊁电影等产业的完善与繁荣㊂大众传播媒介以其重要的宣传话语权在摇滚乐繁荣的热潮中推波助澜,在这一过程中谋取商业利益,并且使青少年沉浸并陷入对摇滚乐的迷恋中起到重要作用㊂其中,唱片业领域凭借其多年混迹流行音乐潮流中的敏锐感知,成为推动摇滚乐生长蔓延的一大主力㊂二十年代,唱片业将许多美国南方的乡村音乐推向全国㊂三四十年代,唱片业将爵士乐㊁流行音乐推向全国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唱片工业继续蓬勃发展,不仅在古典78音乐唱片的制作与发行过程中获得大量利润,而且也积极推动流行音乐唱片的市场㊂其中,主要是在黑人圈中大力发售布鲁斯㊁爵士乐㊁黑人灵歌类的唱片,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唱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迎来唱片业的春天㊂五十年代,唱片业业主们瞄准二战后婴儿潮的崛起㊁抓住青少年具有的反叛精神,通过分析研究消费群体的喜好与购买力,制定商业策略与推销手段,对摇滚乐进行大批量生产销售㊂同时,由于唱片转速推进的技术革命影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录音质量大幅提升,唱片销售的价格锐减㊂科技的进步与唱片业敏锐的直觉共同使摇滚乐 生意兴隆”,使青少年 上下求索”㊂与此同时,电台㊁电影㊁电视行业也借助摇滚乐繁荣自身㊂早在二三十年代,收音机由于成本较高而限制其发展,时至五十年代,收音机成本的大幅降低使民众能够承担㊂由此开始,广播电台开始充当美国文化娱乐届的主要声音,许多电台专门制作与摇滚乐相关的节目,大量播放摇滚乐,以此吸引众多青少年成为电台的忠实粉丝㊂由于受众的增多,电台的广告业务也不断激增,电台由此而获得利润㊂五十年代,美国原本就兴旺的电影电视业也借助摇滚音乐获得新一轮的发展㊂许多摇滚歌手㊁歌星在电影中演出,甚至担任重要角色㊂同时,许多电影电视片为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专门以青少年为观看对象,以其文化审美㊁精神追求制作出一些影片,或描述青少年对家庭的反叛,或描述青少年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蔑视㊂总之,反映摇滚青年等现实题材的影片不断推出,这必然引致影片中的许多摇滚歌曲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音乐㊂三㊁摇滚乐的独创性摇滚乐的歌词主要围绕爱情主题展开,如此以便于更加吸引青年人的关注,并反映年轻人的心声㊂摇滚乐在音乐处理部分较强调激荡的节奏㊁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摇滚乐的演唱通常是近乎疯狂的㊂面对这样一种前所未见的大众音乐形态,青年人在其中感受着疯狂㊁感受着震撼㊁感受着爱情㊂青年人着迷于这种音乐,倾倒在这种音乐之下,在这种音乐的陈述中呼应情感㊁发泄情感㊂这种表达着青年人思想㊁情感㊁认知世界的摇滚乐成为最时尚㊁最紧俏㊁最刺激㊁最被崇拜的一种音乐㊂因而,毫不夸张地说,摇滚乐不仅在迎合青少年的音乐欣赏口味,更是在主宰青年人的音乐审美观,也主宰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㊂摇滚歌手成为青年人争相模仿的对象,青年人模仿这些歌手的装束㊁语言,从而将摇滚歌手推升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推升为体现青年人自我价值的代言者㊂摇滚音乐㊁摇滚歌手成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两类人群通过有形与无形的交流建立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群体,不仅促使摇滚乐风靡全球,而且,使摇滚乐成为世界音乐历史上影响最广㊁听众最多的流行音乐㊂四㊁摇滚乐的社会文化价值摇滚乐能够迅速蔓延是因为其具备的反抗精神瞬间唤起了青年人的共鸣㊂于是,摇滚乐以其独有的姿态打破了国界㊁消除了文化隔膜㊁冲破了等级制度㊁鄙视着政治观念的枷锁㊂因而,摇滚乐在禁锢中获得自由㊂摇滚乐强烈的感染力使听众们尽情放纵自我,手舞足蹈地诠释自我㊂摇滚乐将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功能扩大,上升为一种社会性㊁商业性㊁大众性,这种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二十世纪的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蔓延至今㊂摇滚乐已不仅是一种流行音乐的类型,它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并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㊂摇滚乐不仅隶属于音乐界,更重要的是摇滚乐扩大至音乐界外,包含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与之相关的听众群体㊂其中,社会环境尤其对摇滚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社会环境包含经济㊁政治㊁文化规则㊂同时,摇滚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还体现在摇滚乐表演者自身与听众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演出行为,而且还体现了参与者的整个生理结构㊁心理结构㊁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㊂摇滚乐手的多种行为方式,听众的多种行为方式体现了音乐与之关联的所有活动,更进一步地反映出摇滚乐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多方面的状态㊂因而,摇滚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被欣赏的音乐种类,而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依赖经济社会㊁围绕政治语境㊂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摇滚乐已不再是一种音乐形式,而是一个集合体,集合演奏者㊁听众参与㊁关联社会现象的一个集合体㊂这个集合体追求一种整体的活动方式,以形成一种音乐的社会文化活动㊂正如西方著名音乐学家阿多诺指出,社会语境,包括生产方式和接触音乐方式,是决定音乐的重要性和观众反应的重要因素㊂因为,摇滚乐群体并不把音乐视为音乐,而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方式㊂由此能够得知,摇滚乐是一种不纯粹的音乐形式,它本身集音乐现象㊁文化现象㊁商业现象㊁社会现象于一身㊂作为文化载体的摇滚乐,是历史上任何一种音乐现象都不可比拟的一股席卷全球的社会文化浪潮㊂[参考文献][1]刘小山.认识摇滚 摇滚乐系列研究之一(上篇)[J].交响,2000(12).[2]刘小山.认识摇滚 摇滚乐系列研究之一(下篇)[J].交响,2001(03).[3]钟子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4]洛 秦.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J].音乐研究, 2003(09).(责任编辑:张洪全)88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9期。
摇滚乐的反叛精神

摇滚乐的反叛精神摇滚乐,这个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音乐流派,以其独特的节奏、强烈的电吉他音效和充满力量的鼓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摇滚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音乐风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反叛精神。
这种精神,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是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反叛的起源摇滚乐的反叛精神可以追溯到其起源时期。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正处于战后的繁荣之中,但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对个体的压迫和对传统的盲目追求。
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反叛,摇滚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和表达自我的平台。
反叛的表现摇滚乐的反叛精神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从音乐风格上,摇滚乐打破了传统流行音乐的温柔和甜美,以其粗犷、直接的方式冲击着听众的耳膜。
其次,从歌词内容上,摇滚乐往往直面社会问题,如反战、自由恋爱、反对种族歧视等,这些主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此外,摇滚乐手的形象和行为也是反叛精神的体现,他们通常穿着非主流的服饰,留着长发,表现出一种不羁的生活态度。
反叛的意义摇滚乐的反叛精神并非无的放矢,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青年心理和社会状态。
通过摇滚乐,年轻一代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自我,不断探索和创新。
反叛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乐的形式和风格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内在的反叛精神始终未变。
无论是朋克摇滚、重金属还是另类摇滚,它们都继承了摇滚乐反叛传统的精髓,继续向社会传达着不满和抗议的声音。
这种精神不仅在音乐领域内传播,也影响了时尚、电影、文学等多个文化领域。
总之,摇滚乐的反叛精神是其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象征。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摇滚乐及其反叛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追求真实、自由和公正。
摇滚音乐魅力解析与欣赏指南

摇滚音乐魅力解析与欣赏指南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音乐流派,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音乐爱好者。
它独特的节奏,强烈的音乐表达和激动人心的演出,使其成为了年轻人最喜爱的音乐之一。
本文将深入解析摇滚音乐的魅力,并为您提供一份摇滚音乐的欣赏指南。
一、摇滚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摇滚音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是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的结合,融合了蓝调、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等多种元素。
最早的摇滚音乐家们如艾尔维斯·普雷斯利和小理查德通过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充满活力的舞台表演,掀起了一股摇滚音乐的热潮。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音乐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形式。
有充满叛逆精神的朋克摇滚,有独具个性的另类摇滚,还有充满激情的重金属摇滚等等。
每个摇滚音乐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成为其忠实粉丝。
二、摇滚音乐的魅力所在1. 自由自在的精神:摇滚音乐以其强烈的个性和反传统的态度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摇滚音乐是一种自由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歌词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情感。
它敢于挑战权威、揭示社会问题,是年轻人宣泄情感、追求个性的良好出口。
2. 强烈的节奏与音乐表达:摇滚音乐以其独特的鼓点和强劲的节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通常采用电吉他、贝斯和鼓等乐器,通过高强度的演奏和情感的宣泄,将音乐中的激情和能量传递给听众。
3. 激发创造力和反叛精神:摇滚音乐是一种反叛的艺术形式,它鼓励人们勇敢表达自己的声音,挑战主流观念,追求个人的价值和梦想。
许多经典的摇滚音乐歌曲激励了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音乐偶像。
三、摇滚音乐的欣赏指南1. 多样化选择:摇滚音乐中有许多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音乐需求来选择。
从经典的摇滚乐队如滚石乐队和披头士乐队,到现代的摇滚乐团如冷王子乐队和魔力红乐团,都值得一听。
2. 深入理解歌词:摇滚音乐的歌词常常充满着思想性和表达力,通过积极的歌词来激励和启发听众。
【音乐】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

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1️⃣ 摇滚乐的起源与定义摇滚乐,这一源自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美国音乐流派,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反叛精神震撼着世界。
它不仅仅是音乐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对自由与个性的极致追求。
摇滚乐融合了蓝调、乡村、R\u0026B等多种音乐元素,通过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以及富有力量的歌词,传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不公的抗争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2️⃣ 摇滚乐的分类与风格摇滚乐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子流派。
从最初的摇滚与滚石(Rock \u0026 Roll),到后来的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重金属(Heavy Metal)、朋克(Punk)、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等,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不同的音乐理念和情感表达。
迷幻摇滚以其迷幻的音效和超脱的意境著称;重金属则以强烈的吉他失真、激烈的鼓点和粗犷的嗓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感;朋克则以其反叛、直接、粗糙的音乐风格,成为年轻一代的代言人。
3️⃣ 摇滚乐的鉴赏要点鉴赏摇滚乐,首先要关注其节奏与旋律。
摇滚乐的节奏往往明快而有力,能够迅速点燃听众的热情,让人随之舞动。
旋律方面,摇滚乐既有激昂高亢的,也有深情细腻的,这些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共同构建起摇滚乐丰富的情感世界。
其次,歌词是摇滚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摇滚歌曲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个人情感,它们通过直白或隐喻的方式,传达着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在鉴赏摇滚乐时,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往往能够让我们更加贴近音乐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摇滚乐的精神内核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摇滚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代表着对自由、独立、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鉴赏摇滚乐时,感受其背后的精神力量,无疑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音乐流派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摇滚乐作为一种充满魅力的音乐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无数乐迷的喜爱。
学摇滚鉴赏及内心感想[推荐5篇]
![学摇滚鉴赏及内心感想[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01cd0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9.png)
学摇滚鉴赏及内心感想[推荐5篇]第一篇:学摇滚鉴赏及内心感想学摇滚鉴赏及内心感想刚开始选音乐鉴赏是因为喜欢音乐,经过这段时间对摇滚音乐的学习和了解,我也深深的爱上了摇滚乐。
下面跟我一起认识摇滚乐吧:到底什么是摇滚?可能你会说:有着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等等外在形象的人;有着吉他、贝司、鼓等乐器组成的音乐;像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等这样的人;有着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等感觉;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等特点。
对,也不对。
这只是人们眼中的表相,真正的摇滚就是遮藏在这些“表相”之下的“核”你想了解它吗?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
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正是因为如此,摇滚乐有别于一般的流行音乐(Pop Music)。
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细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综述摇滚乐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它更着重的是倾听人的内心,倾听本源的欲望和期待。
因而,形成了其特有的蛊惑力和感染力。
摇滚音乐是在美国产生的,是青少年们追求爱好和自由的表达,音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强烈的节奏感更适合新一代青少年的性格,他们精力充沛,胸怀大志;摇滚音乐把无拘无束和青少年的叛逆心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摇滚音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摇滚音乐出现了三足鼎立的现象。
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
摇滚乐的正式产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这个名词却在50年代初期出现。
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我们要去妖,我们要去滚》中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这个名词。
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

浅谈摇滚乐摇滚乐是我最喜爱的一种音乐类型。
它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的喜爱。
一、摇滚乐的发展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
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
60年代,由The Beatles开始一群英国乐团在一瞬间打进了美国市场,即“第一次英伦入侵”。
但在60年代末美国乐团又再次主领大局,那就是以Jim morrison、Jimi Hendrix及Janis Joplin引领而起的迷幻摇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摇滚乐,在迷幻摇滚势微后,随即迈入风光的摇滚年代。
经由60年代的铺陈,遂使70年代的摇滚曲风丰富至极,由David Bowie 引领而起的华丽摇滚就是在70初崛起的,此外为了不囿于既有的摇滚类型,前卫摇滚、古典摇滚和艺术摇滚也随即而起并成为当时乐界的新像,既而爵士摇滚亦逐渐扬名。
庞克摇滚风靡一时,但仍不长命。
80年代,除了蓝领摇滚、流行摇滚和融合雷鬼曲风的摇滚外,要能闯出一片天就得以技巧取胜,所以一些强调速弹和速度的摇滚遂应运而生,而他们引起的风潮亦不容小觑,至今速金仍然有广大的听众。
90年代,接着90年代初期引领摇滚潮流的即是西雅图之声油渍摇滚,但随即被充满电子音乐的英伦摇滚所淹没,而因这些来自英国各地的乐团很快的征服新一代的摇滚迷,故将之称为第二次英伦入侵。
此外90年代末期带有庞克风或充满电音的的一些另类摇滚也虏获相当多的歌迷。
或许摇滚风潮不在,承如麦克阿瑟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摇滚新血不断产生,电音、工业、嘻哈,或许摇滚曲风已不若以往,但至少是另一种摇滚形态的延续。
二、分类及简介1、Punk(朋克)朋克摇滚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我有一个朋友十分喜爱流行音乐,他不光听港台流行歌曲,也听美国歌。
有一次我去他家,在他的CD架上发现了许多玛丽亚·凯莉等美国歌星的唱片,他也在一旁不停地向我夸耀自己的收藏。
当我翻出角落里的一张沾着不少灰的CD时,居然发现是一张猫王精选。
“噢,这张!别提了。
”他说,“当初我听说“温柔地爱我”(Love Me Tender)是他唱的,就马上跑去买了这张精选,可刚放第一首就把我吓着了,什么呀!快把人吵死了。
”我一看曲目,就在心里偷偷地笑起来,原来那是猫王的成名曲“猎狗”(Hound Dog)。
我这位朋友是个知识分子,人绝对聪明,也绝对是个追求高雅的人。
拿他当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保准没什么反对意见。
可他一听见摇滚乐就头疼,更别说欣赏了。
当然,我绝不是说他的口味不好,可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美国摇滚乐呢?要知道,在当今美国,象我朋友这样的成年知识分子最爱听的就是摇滚乐,而流行歌曲的爱好者多半是中学生,或者那些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
是什么妨碍了我朋友这样的中国人欣赏美国摇滚乐呢?我的理由是,对于中国听众而言,我们欣赏美国摇滚乐有三大障碍。
这不仅对我的那位被猫王吓了一大跳的朋友适用,而且对于许多已经开始喜欢美国摇滚乐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妨碍我们更深入了解这种音乐的障碍。
请听我慢慢道来。
障碍一:语言。
这一条看上去简单:听不懂歌词自然就没法听懂一首歌。
但实际上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
也许你英语已经好到看电影不成问题,但你得承认许多歌的歌词你还是听不懂。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中国人听英文歌时习惯于只把它当音乐听,或者最多也就是听个嗓子。
其实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庸俗呆板得一塌糊涂的。
在那些专为中学生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听众制作的流行歌曲里面,你经常可以遇到“I will make love to you, when you want me to”这类翻成中文后绝对平庸的歌词。
要是一个中国的歌手唱了这么一句歌词,不管他的歌声多么优美,你可能都会写篇文章骂他俗,可就因为那个美国乐队唱的是英文,很多人就没把歌词当回事。
也正因为如此,只有那类旋律优美,歌词简单,唱功出色的美国歌曲才能在中国老百姓中流传开来。
而国内的先锋乐评们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诸如朋克或者工业噪音这类形式大于内容的音乐上。
语言的障碍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真正出色的歌曲。
我绝不是说摇滚乐的歌词比流行歌曲好,其实许多摇滚乐的词也很糙。
但总的来说,摇滚歌曲里面好歌词非常多,绝对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位。
国内的许多乐评人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
你去读他们写的乐评,你会发现他们绝少提到歌词的水平,这样的评价是很不全面的,有的甚至会误导听众。
有这类毛病的乐评经常会对一些专辑盲目叫好,但如果你把有些专辑里的歌词翻给他们听的话,我想他们自己也会脸红。
更有甚者,我发现国内权威的几本有关外国流行音乐的杂志里对摇滚乐的介绍错误百出。
有的仅是十分可笑,有的就严重误导读者(比如把一个叫Fabian的歌手译成“费边主义”!)。
有许多误译其实稍微下点功夫就可以改正,不知现在国内是实在缺编辑还是大家都认真不起来。
障碍二:黑人音乐。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或者曾经喜爱过已广泛采用西方音乐体系的所谓中国民歌。
我们接受那些起源于白人传统的美国流行音乐来一般不成问题。
但摇滚乐的基础有一大半来自黑人音乐,其旋律特点,节奏方式,乃至音调高低等都与西方古典音乐有所不同。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黑人音乐充分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中国人的人生观有很多不同。
不用说,早年的美国黑人受尽了白人的压迫,有一肚子怨要诉。
咱们中国人讲究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讲究不失态(即使唱起失恋的歌来也都字正腔圆,顶多闭上眼睛作痛苦状,但唱功是绝对不能丢的)。
而黑人则大都性格外向,痛苦起来该叫就叫,该吼就吼。
不信你去听早期的黑人布鲁斯,听不懂歌词也能感觉到歌手内心的痛苦。
听完他们毫无禁忌的感情宣泄之后,你就会明白后来那些暴躁的白人摇滚乐手都是从哪里来的了。
黑人喜动不喜静。
比如,白人和亚洲人到了教堂都安静得怕吵醒了耶酥,可黑人兄弟姐妹们则会在教堂里又唱又跳,生怕主没注意到他。
黑人善舞,从早年风靡美国的摇摆舞到70年代风靡全球的迪斯科都是黑人起的头。
黑人还发明了诸如雷击、疯克等许多不同的节奏,每一种都比中国人喜欢跳的交谊舞来得更疯狂。
早期布鲁斯中的悲伤实在是被逼出来的。
其实黑人大都生性乐观,在生活开始有了好转后,他们很快就把幽怨的布鲁斯变成了节奏布鲁斯(R&B,一种快节奏的布鲁斯),给在酒馆里喝酒的黑人工人带去娱乐。
再后来,他们把R&B的节奏再加快,就成了原始的摇滚乐。
早期的黑人摇滚乐手大都很狂放,你觉得猫王的扭胯动作太夸张了?比起同时期的黑人歌手小李查得(Little Richard)来他简直不算什么。
你想啊,普通黑人听众都疯狂到敢在教堂里大唱大跳,作为歌手你不得更上一层楼才行?这种夸张的舞台风格一直是黑人歌手的传统。
他们把摇滚当成了娱乐,把生活当成了舞台。
黑人乐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
这个词可以译为职业道德。
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穷,上台也要穿西装,因为他觉得这是职业歌手起码的装束。
后来的黑人摇滚乐手在表演时一个比一个疯,演出服一个赛一个地夸张。
这要在中国准会被骂为奇装异服、哗众取宠,可他们没人认为自己是在丢人现眼,而是觉得让观众满意是自己的责任。
这个词还可以译为表演技巧。
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对即兴演奏的重视。
其实早期的西方古典音乐很重视即兴演奏,据说莫扎特就是一个天才的即兴演奏大师。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把这个美好传统给丢掉了。
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
在那种嘈杂的环境下,面对喝得醉醺醺的听众们,没有什么比一大段出色的即兴演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了。
美国摇滚乐吸收了黑人音乐这一特长,极为重视器乐独奏,在主副歌之间总要来上一大段Solo,极为出彩。
这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是少见的,这和中国乐手缺乏演出机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黑人的狂放不羁,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从压制到鄙视,再到认同和模仿,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先从骨子里欣赏并接受黑人文化的是40年代的一批纽约的边缘文化人。
黑人的“自由精神”(Free Spirit)成了他们的一面镜子,从中他们看见了白人传统社会中“一切为了功名”的本质。
于是,他们放弃了以发财或者传宗接代为目的的传统生活,要么整日沉浸在曲风自由的黑人爵士乐中,要么就搭便车浪迹天涯。
这些人对黑人文化极为崇拜,从语言到行为都极力模仿黑人。
美国人管他们叫做Beat,中文的翻译呢?垮掉的一代!这些人可以说是后来风靡美国的所谓“另类文化”的开山鼻祖。
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扩展了人们的视野,鼓励人类第一次越过贫富、阶级和肤色这些表面的差异,挑战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念。
不管这种挑战是否有意义,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美国的文化艺术(尤其是摇滚乐)的发展受了他们很大的影响。
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后果就是:人们比过去更能容忍另类的思想和艺术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鼓励个性发展,崇尚标新立意。
没有这种态度,没法想象美国摇滚乐在这四十多年里会出现那么多独特的歌手,那么多富有个性的作品,那么多不同的流派。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
1995年我在北京遇见了女歌手王秀娟,她曾在《摇滚北京II》里唱过一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魂魄》。
那时她正在所谓“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的一个酒吧里唱歌,唱的都是港台歌曲。
我问她为什么不唱自己的作品,她说:“听众不喜欢没听过的东西。
”现代人追求个性成了时髦,但容忍个性其实更重要,能欣赏个性则最难得。
障碍三:毒品。
由于历史的原因,咱们中国人都很憎恶毒品,摇滚评论在谈到它时也总是极力回避这个敏感的问题。
但总回避不是个办法,为了禁毒而故意把毒品“妖魔化”有时反而会产生负作用。
如果我们想避免毒品的伤害,就应该了解它的真相。
从广义上说,毒品可以定义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的化学药物”,从狭义上讲,毒品是指所有被法律禁止使用的药物。
从那个广义定义你会得出咖啡和酒精也是毒品的结论,于是你可能会认为狭义的毒品比咖啡酒精要“厉害”得多,所以政府才会禁止它们的使用。
这个想法并不完全正确。
首先,咖啡酒精用多了也会对人有极大的伤害(美国摇滚史上许多死于毒品的歌手其实是死于酒精),这个不用我多说。
其次,许多毒品对人体的作用比酒精要小得多,它们并不是一吃就死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轻视了它们的潜在危害而继续使用下去的一大原因)。
所以,毒性大小并不是划分合法非法的唯一标准,这种划分更多地是受到了历史、文化、习俗、民意,甚至商业的影响,想想酒在美国的遭遇你就会明白了。
一般认为,毒品对人类的最大害处是会使人成瘾,最终导致滥用(Drug Abuse)。
的确,象鸦片、海洛因和可卡因这类烈性毒品(HardDrug)都会使人在生理上产生依赖性,其后果相信读者都听说过。
许多摇滚歌手服用这类毒品的本意是想借助它们来支撑过于频繁的巡回演出,可其结果却使他们从心理上变得悲观厌世。
这样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很暴躁,或者很灰暗。
如果这种情结和某时期人们的某种心情合拍的话,会产生出巨大的力量。
Nirvana乐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著名乐队最后以其主唱自杀而告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由毒品一手造成的悲剧。
象这样的悲剧在美国摇滚史上发生过多次。
这些英年早逝的歌手们确实值得同情,但绝不值得崇拜,更谈不上效仿。
据说国内某电台著名DJ总爱在其外衣口袋里插一支针管,不知他是想表现什么思想。
不过我敢打赌他老兄一针海洛因也没敢往自己血管里打过。
其实美国的大部分毒品使用者也不敢这么干。
他们使用的是另一类毒品:迷幻剂(Hallucinogen)。
就像酱油和醋会使菜产生截然不同的味道一样,不同的毒品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特定的反应。
鸦片等烈性毒品会使人产生愉悦感,而致幻剂则会使人产生幻觉,这才是毒品对传统社会最大的威胁。
不过,人类其实很早就发现并学会了利用某些植物的致幻作用,比如,印地安巫师就经常在宗教仪式上使用一种名叫Peyote的仙人掌来增加效果(不知李大师是否有此秘方?)。
最著名的迷幻剂是一种名叫“麦角酸二乙酰胺”(LSD)的化学合成药物。
LSD的药效十分强烈,人稍微沾上一点就会出现强烈的幻觉。
在他眼里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象有生命一样会不停地动,他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会象掉进河里的一块石头一样在他的眼前产生出不同的波动花纹,更奇妙的是,这些花纹还是五颜六色的。
在这样一个迷幻的世界里,他会完全失去自我意识、方向感、时间概念和辨物能力。
在正常人看来,他变成了一个疯子。
神经生理学家会说:LSD的这种作用完全是因为它干扰了神经信号的传递路径,使人对环境刺激产生了不正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