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孔子、老子政治思想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设问法、讨论法、创设情景启发法四、教学用具计算机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孔子三千弟子的图片,然后引用近代学者夏曾佑的一段话,他曾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讲授新课]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小档案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子诞辰五十五周年庆典、德国和韩国所立孔子的塑像、世界看孔子、当代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设计

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2. 探讨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3. 分析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有多少?他们对中国古代教育有什么影响?2. 提示学生: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试讲的方式,了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主体(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扮演孔子,另一个代表扮演老子。
2. 孔子试讲:孔子代表向全班讲解自己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包括“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理念。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老子试讲:老子代表向全班讲解自己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包括“无为而治”、“道德经”等核心理念。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学生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以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3.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写作:要求学生以“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对我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为题,撰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分享给同学,并进行互动交流。
教案评估:1. 分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质量。
2. 学生对孔子与老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短文的写作水平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教案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孔子与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的研究报告。
2. 进一步探讨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解读:(1)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 进入新课 】探究1:孔子及其思想问题1:孔子的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年轻时在鲁国曾先后担任过管理粮仓和牛羊的下级官吏,有机会接触广大人民,后来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成为四方效法的榜样;直到五十多岁才相继担任鲁国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事务的官吏)、司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事务的官吏),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主要思想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孔子的生平与主要思想;孔子思想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
老子的生平与主要思想;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 过程与方法孔子的主要思想由学生归纳和概括,教师讲解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认识;由学生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师讲解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
学习老子的哲学思想,认识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教学重点 】孔子及老子思想主张与评价。
———————————————————— 【 教学难点 】 对孔子与老子思想的理解。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莆田三中洪家珊(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形成,以及二者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的能力,如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如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的局限性。
3、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学生在学习本课后,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基本思想,培养一种尊重生命和人本身的人文精神;追求“超我利他”的奉献精神以及达者兼济天下的时代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和老子的学说主要内容。
难点: 孔子和老子学说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历史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板书设计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之思想学说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3、教育思想4、历史地位二、老子之思想学说1、哲学思想2、政治思想3、历史影响(六)教学过程导课:近几年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传遍大江南北,我每次观看都深受感动。
现在我愿将它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看看大家从广告中能感触到什么?播放:“尤浩然早期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从广告中你感触到了什么?爱,孝。
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重要思想。
孔子认为孝就是仁。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孔子的仁的思想。
讲授新课:一、孔子之思想学说1、政治思想(1)“仁”的思想诵读经典(感悟孔子的仁):《论语》“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从诵读中你感悟到孔子的仁指什么?a、含义:“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因此,日常教学中,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里,这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中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里,孕育着我国教育法的雏形。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众所周知,孔子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演变”出发,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孔子思想部分。
课前,安排同学们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要求同学们对二者的思想核心和特点进行归纳并模拟春秋时代孔子与老子的生活。
课前,我开始播放《三字经》,同学们就迅速的回到座位跟着朗读。
开始上课,《三字经》视频暂停,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教师说:《三字经》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等,它不仅属于汉民族,还有满文、蒙文译本;它不仅属于中国,还有英文、法文译本。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掀起热潮,成为儿童的必背读物。
同学们知道他的思想源头吗有同学说是儒家思想,有同学说是道家思想等,自然的切入主题(多媒体展示老子与孔子图片)。
随后,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自行组队——孔子代表队和老子代表队(剩下的同学做适当调整,作为两支代表队争取的中间派),推选出组长代表本队阐述各自的思想。
假设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你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主张被大多数人接受怎样让我们这些中间派站在你们一边孔子代表队说:我们曾经也是显耀的贵族,现在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都是统治者的任意刑杀、苛政所为,要让国家稳定,统治者在政治上应做到“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即”仁者爱人”。
孔子与老子 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教案标题:孔子与老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比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并探索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孔子与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与老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观点;2.分析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之处;3.理解孔子与老子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5.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孔子与老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观点;2.分析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之处;3.理解孔子与老子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相关文献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知识。
步骤二:介绍孔子与老子(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与老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观点,重点突出他们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步骤三: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例如“孔子与老子的人性观”、“孔子与老子的政治观”等,让他们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分析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之处,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步骤四: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加深对孔子与老子思想的理解。
步骤五:思考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与老子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观点进行联系。
最后,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孔子与老子思想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看法。
教学延伸:1.学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孔子与老子的其他思想观点,例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2.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及反思

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孔子与老子试讲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和教育观点;2. 探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孔子和老子的背景和生平简介;2.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要观点;3.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主要观点;4.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展示孔子和老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对孔子和老子有什么了解?他们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讲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另一个学生代表讲解老子的哲学思想;2. 学生代表进行简短的讲解,其他组员提问和补充。
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进行辩论和交流;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运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3.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提问和评价。
反思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2. 教师总结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反思:1.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他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3. 部分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巩固。
教案建议:1. 引导学生在课前做一些预习,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基本背景和思想;2. 在讲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时,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故事情节,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3. 在团队合作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解决问题;4. 在反思与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教学课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
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老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话进行解释,自然进入到本课学习。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生平、主要活动、著作和历史地位。
(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材料展示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是否值得肯定?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介绍相关现实(如城管与小贩冲突),学生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的学说、“为政以德”的思想和责任意识,如何处理城市管理问题,避免悲剧重演。
3.敬天地远鬼神(孔子的鬼神观或天命观)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所以儒家思想是一种世俗文化和理性文化。
这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特点
4、孔子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
再由教师自己总结
ppt展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依然没有过时,与今天的教育思想多有吻合,如全民教育、启发式教学法,个别教育,孔子当之无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总而言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
过渡:现在,我们来作一个判断,有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政府呢?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教材如何介绍老子的?
(二)老子的思想
下面,我们根据《老子》的摘录概括概括老子的主张。
1、“道”的哲学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昆(同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透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老子的什么主张?
2、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通过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子有什么哲学思想?是否还知道《老子》中含有辩证思想的语句吗?
也许是对物极必反规律的洞察,老子特别重视对立面中柔弱卑贱的一方。
如对柔弱与坚强、有与无的看法。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无为而治,效仿自然)
古为今用(老子思想在现实中的运用)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结合美国的传统和自己的了解,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孔子的治国主张?
课后作业:尝试阅读《论语》和《老子》
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处,老子的主张有消极的地方,你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