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区域地质背景》课件
高二地理(中图版-旅游地理)-中国的世界遗产(2)-2ppt课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后拓展练习
收集我国某项世界遗产材料,制作一 张它的名片,从地理视角介绍该遗产的分 布、价值及保护。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 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 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
➢ 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 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
➢ 是人类进行长距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 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
讨论2
(1)甲骨文等文物的发现有何意义? (2)安阳殷墟有何价值?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1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多为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 底座。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 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位于北京中轴 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 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 之一。
3.保护
(1)对历史负责 (2)对当代人负责 (3)对未来负责
中国的世界遗产
由来 标志 分类
世界遗产
中国的 世界遗产
北京的世界遗产
分布 价值 保护
课堂练习
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位于四川省 ②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青城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
④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讨论1
(1)澄江化石代表的古生物曾经生活在哪里? (2)为何现在这些化石会出现在云贵高原上? (3)澄江化石群的发现有哪些重要价值?
澄江生物化石群

澄江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
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
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1.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内容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
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
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
1.1 藻类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
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1.2 多孔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
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1.3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
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
现生线形虫动物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
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澄江动物化石群》课件

5.寻找矿产。
寒武纪早期海洋复原图
澄江动物群的杰出价值
澄江化石保存在黄色 的泥岩内。化石本身主要
以红色的氧化铁或黑色的
碳质保存,在黄色的背景 下极具质感和美感。
澄江动物群的杰出价值
澄江化石保存质量 为我们研究寒武纪早期
动物的解剖学特征提供
了无与伦比的证据。
澄江动物群的杰出价值
澄江化石最独特 之处,是95%以上是世
界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
带有软体躯体构造的化 石。
澄江动物群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自然环境优越,难以受外界影响。
课后思考
澄江动物群化石为什么会被成为“二十肌肉、 皮肤和昆虫的外骨骼也被保存下来的化石。
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形成
1.风暴—泥石流说 2.火山爆发埋藏说
3.强辐射环境埋藏说
澄江化石群的科学价值
1.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 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划分地层。 3.重建古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 4.解释地质构造。
生物本身必须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 或者腐烂硬体部分。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 化石形成条件
2.快速掩埋
生物死后尸体尽快被沉积物掩埋,以免遭受
氧化腐烂或遭受破坏。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 化石形成条件 3.物理或化学变化
掩埋后的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填充、置换或升
馏等石化作用。
软躯体化石
• 何为软躯体化石?
澄江动物化石群
课文导学
我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澄江动物群,是寒 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实证,也是中国唯一的化石
类世界遗产。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 化石 概念:
化石是指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
澄江(2)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至今 仍是一个国际学术界的科 学难题。可贵的是,“澄 江动物群”化石,为探索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 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 学之窗。
帽天山—申遗之路
申请概况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 物研究所发布了一则震惊中外的消息: 1984年7月1日,在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 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 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 界古生物之最,因此,澄江化石群被誉 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2004年 针对帽天山矿企密布的现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时作出重要指示: “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 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 产”。也就在这一年,玉溪启动了澄江 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
•
•
•
帽天山—申遗之路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 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 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 界,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 大科学难题”之一。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 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 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 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 “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 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 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 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 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 武纪生命大爆发”。
帽天山—申遗之 路
2011年9月迎来国际大考,未来一切未有定数 9月24日、25日两天时间里,澄江帽天山化石地迎来了关键 的“大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两位专家帕特里克〃迈 克基维尔教授和莫哈〃塞非亚〃莱马教授抵达玉溪,并对 帽天山进行考察、评估。 据介绍,此次“大考”,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两位专家, 主要评估的内容是提名地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及其完整性,以及提名地的保护管理能力。而此次评估考 察所得出的评估报告经世界遗产工作小组审定后,将提交 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且将成为帽天山是 否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而对于此次专家考核的结果,澄江县委宣传部的相关人员 表示,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帽天山申遗之路还需要走最后 的两步。“预计在今年年内可以形成对于帽天山的考察报 告。”而最后一步则是2012年6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考察报告将提交至世界遗产大会,最终的审议结果也就是 申遗是否成功将最终定论。
抚仙湖畔的生命宝库

展品档案▲ 奇虾的化石(左)与想象复原图(右)▲ 澄江化石群想象复原图▲ 澄江动物化石群(摄影:周江)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出土的化石群,是关于寒武纪生命爆发猜想的起源。
但那里有许多化石不够完整,比如奇虾只挖出了一个爪,被误判成尾巴,从而得到了“奇怪的虾”这个将错就错的名字,而在澄江化石群中挖出的三只完整奇虾化石,颠覆了世人的认知;除此之外,头尾上下被误判的“怪诞虫”随着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也得到了修正。
在澄江动物群中,还发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古生物,比如最早的脊椎动物“丰娇昆明鱼”,它的脊索被骨质包裹,可以说是我们脊椎动物的老祖先。
并且,随着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关于寒武纪大爆发真实性的争论也基本尘埃落定。
澄江群要比在布尔吉斯页岩看到的寒武纪动物群早1 500万年,给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提供了许多的证据,更加印证了进化论的观念:寒武纪大爆发,实质上是一次生物集体矿化事件,虽然从地球的几十亿年历史来看,它的确呈现爆发态势,但这次突发性的演化事件也是由一次次演化有层次地形成的。
如果说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是一场各路人马纷纷出场的大戏,那么澄江群就是大幕开启后的演员暖场。
20211-233进化之“匙”——Hox 基因从爆发到辐射之前我们说到,前寒武纪时代的物种匮乏和缺少Hox 基因有关。
Hox 基因是同源异形盒(homeobox )的一种,它被比作动物体内的“建筑师”,负责给出图纸,指导动物身体发育的结构和顺序,比如扰乱实验室果蝇的Hox 基因表达,它就可能把翅膀表达成腿。
Hox 还是一个极度保守的基因,不仅我们高等脊椎动物长几节脊椎,从第几根开始长肩膀由这个基因说了算,连海绵里都有Hox 基因。
但鉴于栉水母就没有这种基因,我们猜测它是在震旦纪末和早寒武纪才有备而来,可能就出现在5.5亿年前。
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可谓是创新法,让海洋里无脊椎动物的类别尽数就位,但主要体现在门、纲级别的框架。
随之而来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不仅填充了目、科、属级别的生物类别,整体的生物量也提高了。
《澄江动物化石群》课文理解-化石的形成

一、被堆积物埋没
生物遗骸如果要形成化石
必须很快被砂或者泥覆盖,如
果暴露在海底,很容易由于物
理性(洋流等)或生物性(外 壳的穿孔和附着)因素而破坏。
二、堆积物的固结
埋入的堆积物中的遗骸,其 软组织首先被分解,只留下难以 分解的骨骼和外壳。经过很长的 年月,堆积物一层一层地叠加, 其重量将遗骸和周围的堆积物压
缩固结,这个过程叫做固结成岩
作用。
三、地层的隆起
遗骸由于堆积物的不断增 加二深埋海底,曾经的海底
也变成了岩石。然后,堆积
物由于海水下降变为陆地,
因地壳运动地下深层的地层
渐渐隆起至地标附近。
四、露出地表
隆起至地表附近的地层, 被水冲刷侵蚀,地层内部露 出地表,最终被人们发现。
澄江动物群洪家冲剖面沉积环境分析

下寒武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洪家冲剖面位于云 南省澄江县右 所乡矣旧办事处洪 家冲村村北东 30 度村头。洪家冲村地理位置 处于东经 102 56!, 北 纬 24 37!。洪家冲剖面挖掘在山坡上的冲沟中, 全 长 150 m, 平均宽 8 m, 深度随地形变化, 平均深 度在 3 2 m。整个剖面总计挖掘土石方 1 600m 3 多。 剖面的起点选在磷矿的废旧采场坑内, 沿冲沟北东 向测量, 由于地层露头好, 加之废旧磷矿的人工露
非均衡构造活动及沉积作用的非均匀性, 导致地区 间在各个时期的构造运动方式、沉降速度、补偿速 率、坳陷幅度等出现较大差异, 不同地区沉积环境 演变历程亦有较大差别, 因此产生了沉积相、岩石 组台及岩层厚度的地域性差异 [ 3 ] 。
早寒武世初期, 滇东陆表海域被东南的牛首山 岛陆、西南的滇中岛陆、西北的泸定一西昌岛陆三 面环绕。岛陆的地理位置及构造活动, 控制着滇东 盆地的陆源碎屑来源方向、沉积性质、相带展布。
化石种 类比较单一, 主要是三叶虫、鳃足类、 金臂虫、腕足类。
( 2) 灰红色、暗紫红色薄层绢云母泥岩。底部 颜色较深, 灰红色、浅褐色, 逐渐向上变为浅灰绿 色, 岩石粒 度细, 手感 细腻 光滑, 微 层薄, 易风 化, 风化后为灰黄色。岩石主要由重结晶微鳞片状 绢云母、铁泥质和部分粉砂状石英、泥质岩屑等组 成, 重结晶绢云母和铁泥质常混杂产出, 少量粉砂 颗粒零星散布于岩石中。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遗址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遗址澄江动物化石群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境内抚仙湖东岸的帽天山。
这一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
澄江动物化石群是中国科学院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先光首先发现的。
1984年7月1日,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西坡发现了“纳罗虫”化石,此后的10年间,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迄今为止已发现40多个门类的近200种动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
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还有许多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
因此,澄江动物化石群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
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截至目前,化石遗址已累计发现200余种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区域。
据介绍,在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而澄江化石地记录下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澄江化石遗址位于云南省的山地丘陵地区,占地512公顷,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展现了门类广泛的无脊椎与脊椎生命体的硬组织及软组织解剖构造。
澄江化石群记录了早期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
澄江遗址至少保存了160种生物门类和诸多神秘的种群以及其他196个物种,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现今地球上主要动物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部: 小舌形贝
三叶虫 鳞舌形贝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中部: 三叶虫
林乔利虫
云南头虫
刺虫
纳罗虫
小昆明虫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下部: 三叶虫
金臂虫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底部: 三叶虫
金臂虫
谢谢观看!
澄江化石地区域地质背景
课文导学
同学们,在前面一课,我们学习了澄江化石 的完美保存需要什么条件,我们首先来回忆一 下需要哪些条件。
区域地质构造
澄江化石地处于什么位置?
澄江化石地属中国华南板块扬子地 块西缘,位于四川-云南南北向断裂带 上的小江断裂带南段。
区域地质构造
澄江化石地的构造:
澄江化石地的地质构造以北东向和东 西向断裂和褶皱为主。
区域地层
澄江化石地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上 统,寒武纪下统、泥盆纪中上统、石炭系和第 四系,周边出露震旦系下统、二叠纪地层。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澄江动物群化石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玉案山段上部的黄绿色页岩中。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澄江动物群化石所在的玉案山段上亚段由
上至下可分为四部分:
1.底部为黑色粉砂岩 层,产中国最古老 的三叶虫及金臂虫 等。
褶皱
澄江化石地整体为不对称斜向构造,东翼 陡、西翼缓。轴向N30°E,延伸6000米,被断层 切断,两翼地层也分别被断层构造切割.澄江化 石地总体上为一断块向斜山。
断裂
澄江化石地断层裂发育,主要由东北向和 东西向两组断层,断层长度几百米至几千米不 等。东北向断裂时小江深断裂带的次生断裂, 东西向断裂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产物。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澄江动物群化石所在的玉案山段上亚段由 上至下可分为四部分:
2.下部为黑色页岩层, 产三叶虫和金臂虫 等。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澄江动物群化石所在的玉案山段上亚段由
上至下可分为四部分:
3.中部为黄绿色页岩 层,以页岩为主, 夹少量粉砂岩和细 砂岩。
澄江动物群化石层位
澄江动物群化石所在的玉案山段上亚段由 上至下可分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