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讲精选)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讲精选)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小学英语《A butterfly》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A butterfly》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Step1 Warming-up and lead-inAfter greeting the students, I will play the song “The bear”, whose lyrics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he students. I will write down a segment of the lyric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view the past form of some verbs, such as “look-looked”, “meet-met” and “say-said”, with the whole class.Step2 PresentationI will enjoy the strip pictures of butterfly growth with the whole class to introduce the simple past tense. I will ask students questions while watching the pictures. The questions are: “what was the color of the egg?”, “what did a caterpillar eat?” and “how long did the cat erpillar live in the small cocoon?” By orders of strip pictures, the growth a butterfly is showed clearly, and time sequences are showed by “the first”, “then” and “finally”.As the students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nswers are written down on the blackboard. I will invite students to work out the rul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Simple past tense is usually used to talk about a completed action or state that occurred in the past, and to form this tense, one needs to add -ed to the end of a regular verb and remember the past forms of some irregular verbs.Step3 Practice1. Conversion task: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nverse the following simple present tense simple past tens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 structure:I usually eat an egg for breakfast.I _____ an egg for breakfast yesterday morning.People often live in houses.John _____ in the small village for about two years.Do you come to your grandma’s twice a week?He _____ to see his grandma last week.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There _____ many butterflies here 5 years ago.2. Translation task: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我妹妹早餐吃了一个橙子和一片面包。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2024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2024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2024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嘿,各位准备参加2024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组面试试讲真题,这可是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和趋势,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哦!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真题一:大班语言领域《彩虹色的花》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彩虹色的花,了解彩虹色的花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彩虹色的花,观察彩虹色的花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彩虹色的花的美。

3.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彩虹色的花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基本环节:A.让幼儿观察彩虹色的花,引导幼儿说出彩虹色的花的特点。

B.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了解彩虹色的花的成长过程。

C.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彩虹色的花的美。

D.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

二、真题二:中班科学领域《认识三角形》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图形世界的奇妙,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三角形进行创意拼搭。

3.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三角形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基本环节:A.让幼儿观察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B.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运用三角形进行创意拼搭。

C.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意作品。

三、真题三:小班社会领域《我会打招呼》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礼貌地打招呼,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礼貌地打招呼,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将相和》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将相和》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将相和》1.题目:《将相和》2.内容: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灌相如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基本要求:(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的特点;(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你是怎么实现本节课的小组合作的?谈谈你对小组合作的理解。

2.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教学重难点?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片段教学。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片段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插荆”,引导学会猜一猜是哪部名著,在得出结论《史记》后,初步了解《史记》,引出本课课题《将相和》。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动物儿歌》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动物儿歌》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动物儿歌》1.题目:《动物儿歌》2.内容:蜻(qīng)蜓(tíng)半空展翅(chì)飞,(hú)蝶(dié)花间捉迷藏,蚯(qiū)蚓(yǐn)土里造宫殿(diàn),蚂蚁地上运食粮(liáng),蝌(kē)蚪(dǒu)池中游得欢,蜘(zhī)蛛(zhū)房前结网忙。

3.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3)合理设计板书。

答辩题目:1.请你谈一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

2.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单元第5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蜻、蜓”等12个生字,准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识读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儿歌中涉及的小动物的习性,提高对小动物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形声字的特点,用多种方式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顺势引入课题《动物儿歌》,齐读课题。

(二)识字朗读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边读边圈出文中动物的名字。

2.开火车读动物名字。

(带拼音读)3.去掉拼音,同桌两人用“你指我读”的方式互相指读。

提示纠正:“蜻蜓”是后鼻音。

(三)了解形声字第一部分:我会学,学习生字词引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任务一:“我会破解生字秘密”。

1.观察这些字,你能发现什么? (都虫字旁。

)2.为什么他们都有中字旁? 是小动物,是昆虫)3.去掉了这些虫字旁,又有什么发现?(右边的读音跟这个字的读音一样)4.教师明确形声字含义。

(像这样在一个字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叫形声字)5.读一读这些形声字。

任务二:“我能端正书写生字1.师生共同书空生字词,提示“迷、造、运”等的笔画。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英语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英语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英语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试讲】1.题目:口语教学试讲2.内容: Tastes3(江南博哥).基本要求:(1)采用全英语授课;(2)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3)注意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5)试讲时间约10分钟。

【答辩】1. The core competencies are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Then what are the core competencies made up of?2.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参考解析:【试讲参考解析】Teaching Procedures:I. Lead-inGreeting.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fruit and food and students review the names of them.Ⅱ. Presentation1.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nfirm their prediction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tastes.2.Students listen again and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How is it?"and"It's..." to ask and answer the tastes.3.Students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Ⅲ. Practice1.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2.Students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n try to make short conversation with the given food on the screen according to the text. IV. ProductionCreate a scene: You are the taste tester in a first-class hotel. You are going to test all the food there.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short pla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act it out in the front.V. SummaryStudents summarize the lesson and the teacher makes supplements. VI. HomeworkStudents will share the short play with their parents after school. Blackboard Design:略【答辩及解析】1. The core competencies are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Then what are the core competencies made up of?【参考答案】The core competencies are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which consists of the values and attitudes, indispensable qualities and key abilities.The core competencies achieved through the English curriculum include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awareness, thinking capacity and learning ability.2.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参考答案】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创设丰富的语境,在理解和表达活动中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真题(小学数学)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真题(小学数学)

试讲要求:1、10分钟内完成试讲,有学生活动。

2、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3、引导学生感知1公顷。

答辩题目:1、怎么让学生理解1公顷有多大?2、你觉得你的试讲表现的怎么样?试讲要求:1、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体现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答辩题目:1、这节课中解决问题用到了哪些方法?2、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讲要求:1.在已有对称图形,对称知识的的条件下,认识圆的特性2.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知道圆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3.有学生活动。

答辩题目:1、你认为你讲的怎么样?2、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试讲要求:1.引导同学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2.会读、会写小数3.结合生活实际,要有师生互动。

答辩题目:(1)你这节课讲了什么内容?(2)你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辩题目:(1)简单说一下小数和分数?(2)如何使小学数学与生活相融?(3)小数加减法注意事项?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1)什么是质数,有何应用?(2)在数学的世界里,如何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3)如何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适当结合板书进行教学。

答辩题目:1.分数的注意事项?2.如何培养低学段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1)简单说一下除法法则?(2)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改掉做题马虎的毛病?(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运算;(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雷雨》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答案《雷雨》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1)试讲约 10 分钟;(2)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1) 《雷雨》是一篇有情境性的文章,请问你在教学时如何有步骤引导学生复述课文?(2)结合本篇课文请举例说明积累语言主要有哪些常用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第六单元第 2 课。

知识与能力:认识“压、蝉”等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重点:会认记本课时 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

有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描写。

(一)导入由甲骨文中的“雨”字导入。

顺势引入课题《雷雨》。

(二)初读1.观看课文朗读的动画。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圈出生字,互相纠正。

3.学生以小组、同桌等方式自我检查,请小老师带读。

4.生词去掉拼音帽,生词变生字,依次读一读加深印象。

5.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一起读一读(三)析读感知雷雨前景象1.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雨来前、风来了以及暴风雨来了)2.提炼一下这三部分的顺序,应该就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结合配图,自读 1-3 段,体会雷雨前的样子(压抑的)4.边读边想,思考雨前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5.雷雨来临之前都有哪些特点?(天气闷热)6.天气非常闷热,一点风也没有,是从哪儿知道的?(“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7.应该怎样读?才能显得再安静一些呢?(齐读再次感受课文)8.还能了解到雷雨前的哪些特点?(天上布满了乌云,感觉就像天黑了一样。

)9. “压”字有什么感觉?结合图片,问:乌云密布,漫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很闷、乌云来势凶猛。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黄山奇石》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黄山奇石》答案试讲模板试讲稿逐字稿及答辩

《黄山奇石》1.题目:《黄山奇石》2.内容: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3.基本要求:(1)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的妙处;(2)用“好像”造句答辩题目:1.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会如何讲述妙处?2.如果你抛出问题后,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举手,不回答你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景”的拼音,“些的书写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朗读前三段,学会用“好像”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图画,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感受"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妙处2、用"好像”造句三、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引导学生领略黄山景色秀丽神奇。

并询问观后感。

引出课文2探究新知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解决两个问题:问题一:画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问题二:本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提问学生读老师展现的多媒体上的生字词找学生诵读,预设学生“景”的读音,并加以纠正同时强调些”的书写。

提问学生概括黄山石头的总体特点?找到文章中的一个字/词。

预设学生的答案:奇3.析读感悟(一)仙桃石(1)说说为什么叫仙桃石?(因为它好像一个大桃子)(2)你觉得仙桃石它从哪来?(好像从天上飞下来)(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比喻)(4)用什么好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仙桃石的外在形态)(5)你能用"好像"造个句子吗?(同学们的笑脸好像绽开的花朵)(6)你们想不想看看仙桃石?(出示“仙桃石”图片)(7)看完有什么感受?(很逼真;大自然真奇妙,想亲眼去看看)(二)猴子观海(1)说说哪里有趣?(“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 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 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 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 元,一双皮鞋164 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 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 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 米,小袋鼠蹦跳33 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 个,每包日记本25 本。

2、出示书第70 页例2 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 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 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 元钱去够吗?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 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2、怎么才能知道8X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 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X30 = 240,所以8X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X 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 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X6 49 X5 218X4 581 X2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 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 页“做一做“中的4 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估算结果, 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2 、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

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没实现方便计算,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2 页—43 页例2、例3以及第44 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⑵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⑶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1) 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 分米,宽4 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2) 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 4 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3)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 米,宽是3 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四、机动发展题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教学反思:通过实物开展教学,找周长,求周长,学生清楚长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喜欢用加法求,对与简算(即公式)思维上差生不理解,需进行差生补导。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节)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

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 )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 页“做一做”第1 题。

(四)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 和1/4 。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 和1/4 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 和1/3 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 页“做一做”等2 题。

(五)作业:完成第9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教学反思:表以内的除法(二)第1 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 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1.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2.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7、8 的乘法口诀求商问题:1. 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2. 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式吗?3. 7X 8你们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4. 56- 8和56- 7你们又分别用的是哪句口诀呢?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七八五十六” 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加强练习1. 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呢。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做了多少个?2.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列式算一算。

3. 为什么用除法算呀?49 - 7= 7想:七()四十九4. 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用的是哪句口诀?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运用规律,练口诀问题:1.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8 X 6 = 48宁6 = 48宁8 =8X 2 = 16- 2 = 16-8 =7 X 4= 28宁4= 28宁7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1. 做一做。

7- 7= 32 - 8=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 拔河比赛。

(1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问题:① 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②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系的信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说说你的想法。

4. 篮球比赛。

问题:(1)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5. 猜一猜。

2014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追问:一个星期是几天?(2)要想知道是几个星期,能列个算式吗?(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四、课堂作业作业:第38 页“做一做”,第3 题。

第40 页练习八,第3 题。

教学反思:第2 课时教学内容:用9 的乘法口诀求商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用9的乘法口64 宁8= 21* 7 = 49 宁7 =40- 8=诀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我们带来27 个气球。

每9 个摆一行。

问题:根据信息,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9 的乘法口诀求商1. 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2. 谁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3. 解决这两道题用的是哪句口诀?4. 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这句口诀的?小结:在口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想所对应的乘法口诀,也就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运用规律,练口诀63- 7= 63- 9= 72- 8= 72- 9 =54宁6= 54宁9= 7X 9= 8X 9= 9X 6=问题:1.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2. 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作用可真大啊!口诀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1. 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