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力学性能总结
力学性能个人工作总结

力学性能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力学性能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在此向大家分享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我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试设备和工具,丰富了自己的实操经验。
同时,我还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与同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视野。
其次,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在与同事合作中,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我也能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我在力学性能工作中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我始终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了工作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我也注重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抱歉,虽然我很想帮助你,但我还不能继续为你写1000字文章,因为这将是超出
我的能力范围。
但我可以继续帮助你写大约200字的段落,你再将它们组合起来。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开始写第一段。
金属力学性能总结

金属力学性能总结第一篇:金属力学性能总结金属力学性能1、拉伸试验条件:光滑试样室温下进行的轴向加载静拉伸。
2、屈服强度:许多金属拉伸时会出现物理屈服现象,而又有许多金属没有物理屈服现象。
把规定产生0.2%残余伸长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3、抗拉强度:是试件拉断以前的最高载荷除以试件原始横断面积,用σb表示4、弹性模数的物理意义:(1)弹性模数是弹性应变为1时的弹性应力;(2)弹性模数实际是原子间静电引力的表征,其数值反应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3)弹性模数是弹性变形时应力和应变的比值,或比例常数;5、包申格效应:试件预加载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然后再同向加载σe升高,反向加载时σe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包申格效应。
6、弹性后效:当试件沿OA加载时,呈线性。
在A点保持负荷不变,随时间延长变形在慢慢增加,产生变形AB。
到B时卸曲线落到D 点。
这时可以看到变形OD。
OD称为正弹性后效。
随时间的延长,又从D慢慢回复到O,DO为反弹性后效。
我们把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称为弹性后效。
7、金属在加载和卸载时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叫做弹性滞后环。
8、布氏硬度计:软材料,如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铸铁等。
洛氏硬度计:淬火,硬材料。
维氏硬度计:涂层,硬度梯度变化的材料。
9、金属强化方法: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形变强化。
10、物理屈服现象: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应力不增加,时而有所降低,而变形仍在继续进行的现象。
产生机制详见P53。
11、形变强化的意义:(1)形变强化可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安全(2)形变强化可使金属塑变均匀进行,保证冷变形工艺的顺利实现(3)形变强化可提高金属强度,和合金化、热处理一样,也是强化金属的重要工艺手段(4)形变强化还可降低塑性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12、颈缩实际过程:塑性变形→形变强化→塑性变形不停→塑性变形转移不出去→不停塑变→颈缩。
金属力学性能及其他性能

02
金属的其他性能
金属的物理性能
密度
金属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越大,金 属的质量越重。
电导率
金属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的电量称为电导 率,是衡量金属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ABCD
热膨胀性
金属受热时,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会相应增加, 这种性质称为热膨胀性。
热导率
金属的热导率是指热量在金属中传递的速度,是 衡量金属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要点二
精密零件加工
金属材料在机械加工中用于制造各种精密零件和工具,如 切削刀具、量具和夹具等,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高精度和 高效率的加工要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飞机结构材料
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结构, 如铝合金、钛合金和镍合金等,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能够 承受高速飞行和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应力要求。
应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在承受外力时,其内部会产生应力。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应力的增加,金属的 强度和硬度会提高,但当应力超过某一极 限值时,金属会发生断裂。因此,应合理 选择金属的应力范围,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
04
金属力学性能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建筑结构稳定性
建筑构件连接
金属材料如钢铁、铝等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如强度、刚度和延展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结 构中,如桥梁、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厂房等, 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航天器材料
金属材料在航天器中用于制造各种部件,如火箭发动机 、卫星天线和航天器框架等,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高强 度、轻质和耐腐蚀的要求。
05
金属其他性能的应用
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电磁性能
金属在电磁场中表现出导电、导 磁等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 、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中。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1,E,弹性模量,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2,δs: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的应力,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3,σbb:是灰铸铁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是灰铸铁试样弯曲至断裂前达到的最大弯曲里(按弹性弯曲应力公式计算的最大弯曲应力)4δ:延伸率,反应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
5,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6低温脆性:某些金属及中低强度钢,在实验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集聚型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态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7 Kic:断裂韧度,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度,表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变失稳扩展的能力8 弹性比功(弹性比能):表示单位体积金属材料吸收变形功的能力9σ-1:疲劳极限,表明试样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所对应的能力10循环韧性(消振性):表示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加载)11Ψ:断面收缩率,缩经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12Ak:冲击功、,冲击试样消耗的总能量或试样断裂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13蠕变: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4σtて: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て)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15:氢致延滞断裂: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
17.δ0.2:屈服强度18.△K th: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表征阻止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19δbc:抗拉强度,式样压至破坏过程中的最大应力。
20.包申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加载产生少量塑变,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减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效应。
21.NSR: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δ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δb之比。
22.力学行为:材料在外加载荷,环境条件及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金属的力学性能有哪些

金属的力学性能有哪些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性等。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其中包括: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及疲劳强度等,它们是衡量材料性能极其重要的指标。
1、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屈服点(6s):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
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3、抗拉强度(6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如铝锂合金抗拉强度可达689.5MPa 4、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工程上常将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铝、铜等;而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玻璃、陶瓷等。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HBS、HBW)和洛氏硬度(HRA、HRB、HRC)。
7、冲击韧性(Ak):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2(J/cm2)。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
一般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
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等。
其中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称为“工业的骨骼”。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化学材料和新型非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使钢铁的代用品不断增多,对钢铁的需求量相对下降。
但迄今为止,钢铁在工业原材料构成中的主导地位还是难以取代的。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金属材料是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指标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力学性能指标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强度、韧性、塑性、硬度等指标。
下面将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强度是评价金属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能力的指标。
强度可以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其中,屈服强度是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压强度是材料在受到压缩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强度指标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其次,韧性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韧性指标包括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等。
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断裂韧性是材料在受到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韧性指标反映了材料在受到外部冲击或载荷作用下的抗破坏能力,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塑性是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收缩率等。
伸长率是材料在拉伸破坏前的延展性能指标,收缩率是材料在受力破坏后的收缩性能指标。
塑性指标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成形性能,对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成形工艺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硬度是材料抵抗划伤、压痕等表面破坏的能力。
硬度指标包括洛氏硬度、巴氏硬度等。
硬度指标反映了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对于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依据,强度、韧性、塑性、硬度等指标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程应用。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综合考虑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
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钢、铝、铜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
其主要的力学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2. 延展性: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
延展性可以通过材料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指标来描述。
3. 韧性:金属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能够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发生断裂或破坏的能力。
韧性也可以通过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指标来描述。
4. 硬度: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和外界划
痕的能力。
硬度可以通过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进行测量。
5. 弹性模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能力。
弹性模量可以描述材料的刚
度和变形的程度。
6. 疲劳性能: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交替或
重复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抗疲劳性能。
疲劳性能可以通过
疲劳寿命、疲劳极限等指标来描述。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力学性能参数,不同的金属材
料在这些性能方面有所差异。
这些性能参数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金属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和性能优势。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力学强度、变形能力、抗疲劳性和韧性等。
首先,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
力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金属材料的力学强度高,意味着它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和抗弯能力。
这使得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如建筑、桥梁和航空器等。
其次,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变形能力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可通过冷加工、热加工和轧制等工艺方法来实现变形,使其形状得到改变。
这种良好的变形能力使金属材料具有可塑性,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工件。
金属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
抗疲劳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频繁循环加载下的抗损伤能力。
由于外界应力的作用,金属材料会发生变形和损伤,如果应力循环次数过多,将导致断裂。
但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极限,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循环次数,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断裂前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的韧性意味着它在受到外界冲击或载荷时能够吸收能量,防止突然断裂。
这种优良的韧性使得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安全保护装备,如安全带和防护网等。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较好的变形能力、良好的抗疲劳性和韧性。
这些力学性能使得金属材料成为广泛使用的工程材料,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材料的拉伸性能1、对拉伸试件有什么基本要求?为什么?答:1、实验条件光滑试件 室温大气介质 单向单调拉伸载荷2、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圆柱试件:l 0=5d 0或l 0=10d 0板状试件:l 0=5.650A 或11.30A原因:为了比较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延性,要求试样的几何相似,l 0/0A 要为一常数。
其中A 0为试件的初始横截面积。
2、为什么拉伸试验又称为静拉伸试验?拉伸试验可以测定哪些力学性能?答:拉伸加载速率较低,s MPa dt d /10~1/=σ,故称静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的力学性能为:弹性模量E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ψ3、试件的尺寸对测定材料的断面收缩率是否有影响?为什么?如何测定板材的断面收缩率? 答:断面收缩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与试件的几何形状无关。
测定板材的断面收缩率的方法:断面收缩率ψ=(a 0b 0-a 1b 1)/ a 0b 04、试画出示意图说明: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区别?高塑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又有何区别?答:1、左图近似为一直线,只有弹性变形阶段,没有塑性变形阶段,在弹性变形阶段断裂,说明是脆性材料。
右图为弯钩形曲线,既有弹性变形阶段,又有塑性变形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断裂,说明是塑性材料。
2、左图曲线有弹性变形阶段与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没有颈缩现象,曲线在最高点处中断,即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断裂,且塑性变形量小,说明是低塑性材料。
右图曲线有弹性变形阶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颈缩后的局集塑性变形阶段,曲线在经过最高点后向下延伸一段再中断,即在颈缩后的局集塑性变形阶段断裂,且塑性变形量大,说明是高塑性材料。
5、能否由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来判断材料的属性:脆性材料、低塑性材料、高塑性材料?答: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ψδ>ψ,无局集塑性变形,为低塑性材料。
δ=ψ,只发生弹性变形,为脆性材料。
δ<ψ,有局集塑性变形,为高塑性材料。
6、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b 点的物理意义?试说明b 点前后试样变形和强化的特点? 答: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b 点的纵坐标代表抗拉强度,定义为试件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
b 点之前,试样的塑性变形是均匀的:哪里有变形,哪里就强化,难于再继续变形,变形便转移到别处,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就达到均匀变形的效果。
b 点之后,试样的塑性变形集中在颈缩区附近:由于形变强化跟不上变形的发展,于是从均匀变形转为集中变形,导致形成颈缩。
7、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用哪两个指标表征? 脆性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答:两个指标表征:弹性模量和脆性断裂强度。
使用原则:脆性材料抗拉断裂强度低,抗压断裂强度高,在工程中多被用于承受压缩载荷的构件。
8、试画出连续塑性变形强化和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两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屈服强度?答:左图为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右图为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
对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屈服强度为产生0.2%残余伸长率时的应力。
对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屈服强度为屈服平台的下屈服点(右图B 点)对应的应力。
9、 何谓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何谓真应力和真应变?两者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答:工程应力是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σ=P/A 0)。
工程应变是总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e=(l-l 0)/l 0)。
真应力是载荷除以瞬时截面积(S =P/A )。
真应变是瞬时伸长率的积分(⎰==ll l l l dl 00ln ε)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两者之间定量关系:)1(100e A A A P A P S +=-=⋅==σψσ )1ln(ln 00e l l l dl ll +===⎰ε 10、 拉伸图、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有什么区别?答:拉伸图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但坐标物理含义不同,单位也不同。
拉伸图横坐标为伸长量(单位mm ),纵坐标为载荷(单位N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横坐标为工程应力(单位MPa ),纵坐标为工程应变(单位无)。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坐标单位相同,但坐标物理含义不同。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在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左上方。
11、现有do=10mm 的圆棒长试样和短试样各一根,测得其延伸率d10与d5均为25%,问长试件和短试件的塑性是否一样?答:不一样。
长试件塑性好。
因为对同一材料105δδ>。
补充1. 工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弹性变形)。
2. 工程构件在生产过程中要(降低)材料的塑性,(降低)材料的强度。
3. 工程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材料的塑性,(提高)材料的强度。
4. 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抗拉强度值会(不变 ),延伸率会(越低),断面收缩率会(不变)ψ 通常满足关系:第二章 金属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1、名词解释: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环答:弹性后效:加载卸载时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弹性滞后环: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线2、什么是条件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试画图并叙述两种力学性能的求解方法。
答:书16页3、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与原子间作用力和距离有关,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
金属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有:1、溶质元素:溶质原子可改变原子间作用力,进而影响弹性模量,但影响不大。
2、温度:温度升高,原子间距增大,原子间结合力减弱,弹性模量下降。
3、加载速率:弹性变形速率与声速相当,加载速率一般远小于声速,故基本不影响弹性模量。
4、冷变形:弹性模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影响不大。
5、热处理:弹性模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金属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4、试述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答:内因:1、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屈服现象来源于位错的运动,位错运动阻力是由金属原子本性及晶格类型决定的。
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界与亚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一般晶粒越小,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障碍数越多,屈服强度越大。
3、溶质元素: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应力场,使位错运动受阻,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
4、第二相:弥散型和聚合型第二相都可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屈服强度。
外因:1、温度: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
2、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增大,屈服强度增高。
3、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越低。
5、若室温下纯铁的晶粒大小为16个/mm 2时,σs =100MN/m 2;而当晶粒大小为4096个/mm2时,σs =250MN/m 2;试求晶粒大小为256个/mm 2时σs 的值。
答:根据Hall-petch 公式:5.0-+=D k s i s σσ。
变换后得:25.0ρσσk i s +=。
(注:σs σi 单位为MN/m 2,ρ单位为个/mm 2,k 为系数。
)100=σi +k160.25250=σi +k40960.25 得σi =50,k=25当ρ=256时,150256255025.025.0=⨯+=+=ρσσk i s故当晶粒大小为256个/mm 2时σs 的值为150 MN/m 26、什么是包申格效应,这一现象有何实用意义?哪些金属与合金在什么情况下最易出现这些现象?如何防治和消除?答:包申格效应:产生了少量塑性变形的材料,再同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升高;反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实用意义:经微量冷变形的材料,如使用时的受力方向与原变形方向相反,应考虑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的降低。
加工过程中,使材料交替承受反向应力,以降低材料的变形抗 力。
材料经微量预应变后,疲劳极限降低。
补充:1. 材料的弹性常数是(E,G,ν)。
2. 影响弹性模量最基本的原因是(原子半径)。
3. 机床底座常用铸铁制造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内耗大,模量大)。
4. 当合金中晶粒愈细小时,其(强度提高 ,韧性提高,耐热性降低,塑性提高 )。
5.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是(非同时性,非均匀性,协调性)。
6. 位错增殖理论可用于解释(屈服现象)。
7. 细晶强化是非常好的强化方法,但不适用于(高温)。
第三章 其他静加载下的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应力状态柔度系数答:应力状态柔度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τmax 与最大正应力σmax 之比,记为α,max max /στα=。
α(拉伸)﹤α(扭转)﹤α(压缩)2、如何根据实际应用条件来选择恰当的试验方法(单向拉伸、扭转、弯曲,压缩和剪切试验)衡量材料的性能? (了解)答:扭转试验的特点及应用:(1)扭转时应力状态的柔度系数较大,能测定拉伸时表现为脆性的材料。
(2)能测定高塑性材料的变形抗力和变形能力。
(3)能区分材料的断裂方式。
(4)检验表面质量。
(5)研究有关初始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的问题。
3、能否根据扭转试验中试样的断口特征分析引起开裂的力的特征?答:切断断口:断口与轴线垂直,断裂是由最大切应力造成的,说明切断强度较低。
正断断口:断口与轴线呈45°,断裂是由最大正应力造成的,说明正断强度较低。
木纹状断口:说明轴向切断抗力比横向的低。
4、哪些材料适合进行抗弯试验?抗弯试验的加载形式有哪两种?各有何优缺点?答:抗弯试验适合于测定铸铁、硬质合金、陶瓷等脆性与低塑性材料的强度和显示塑性的差别。
抗弯试验的加载形式:1、三点弯曲优点:方法简单。
缺点:试件总在最大弯距附近处断裂,不能反映材料的缺陷。
2、四点弯曲优点:试件通常在两加载点之间具有组织缺陷处断裂,能较好的反映材料的性质,实验结果也较精确。
缺点:操作复杂,必须注意加载的均衡。
5、为什么拉伸试验时所得的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下,而压缩试验时正好相反?答:条件应力是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σ=P/A 0)。
真实应力是载荷除以瞬时截面积(S =P/A )。
拉伸试验时,A 0> A ,故σ <S ,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下。
压缩试验时,A 0< A ,故σ >S ,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上。
6、材料为灰铸铁,其试样直径d=30mm ,原标距长度h 。
=45mm 。
在压缩试验时,当试样承受到485kN 压力时发生破坏,试验后长度h=40mm 。
试求其抗压强度和相对收缩率。
答:抗压强度MPa A P bc bc 686)230(48500020=⋅==πσ 相对收缩率%1.1145404500=-=-=h h h ck ε 第四章 硬度1、硬度试验有哪些特点?答: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造成表面损伤小,基本属于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