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优秀教学案例

3.讲解地球圈层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大气圈与水圈的循环过程等。
4.结合实例,如地震、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阐述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制作地球圈层结构模型、调查地球圈层结构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担任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圈层结构的力量,激发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展示地球圈层结构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直观认知。
3.利用实际案例,如地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圈层结构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讨论交流等方式,探讨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确保讨论的深入进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课件(29张PPT)

(2)图中有几个界面 ?在界面附近,地震 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 的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
• 2.地震波 • (1)定义 •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地震 波。 • (2)分类:横波、纵波
• (3)特点: •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主 要 由 含 铁 、 镁 的 硅
钠、钾、镁等,硅酸 酸盐类矿物组成,由 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
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 上而下铁、镁的含量 下的铁和镍
布最广
逐渐增加
厚度不均;地壳上层 为硅铝层,不连续分 布;下层为硅镁层, 连续分布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 流层,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之一。上地幔 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 圈
导入新课
观察鸡蛋的蛋壳、 蛋清、蛋黄。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
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 1.划分依据 •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1.地震波
(1)图中有几种地震 波?它们的传播速度 随深度发生什么变化 ?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全球的地壳厚度 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 较厚, 高原和高山地
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 壳较薄,各大洋地壳的 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
的圈层是 水圈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氧 和 氮 ;水 圈的中底的部水、处水于不圈间的断全的部循和环岩运石动_圈之的中上;生部物。圈这占些有圈层大之气间相圈 互 联系、相互 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活动探究
教材P23活动
(点拨:这是一个拓展内容,对四大圈层的学习,重点放在其空间分布上,对它们 的相互联系,不要求此时就能完全回答,可留待以后章节再深入探讨。)
如开放性问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 2.地震、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它们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生态系统内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却是守恒的? 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洋流与潮汐是一回事吗?
新知导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新知讲解
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新知讲解
1.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新知讲解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新知讲解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 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 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如下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如上图)。
(3)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新知讲解
3.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理解生物圈特殊性的思路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 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化学性质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 岩石构成,平均厚度约为33公 里。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 体积的约82%,主要由硅、镁 、氧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层,位于地 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组成。
内核
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固态铁 和镍组成,具有强烈的磁场。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与功能
地壳
地壳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
地幔
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对地 球板块运动、地震等有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轨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时离太阳 较近,有时离太阳较远。
地球的磁场与地震波
外核
外核是地球磁场的来源,通过流动的对流运动产 生热量和磁场。
内核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通过铁、镍的固态晶 格结构固定地球的磁场方向。
地球内部圈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壳活动
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威胁。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对人类 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
04
地球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 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对点演练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波,B是__________波,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会变化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6.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 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典型例题剖析
例1、(2014·江苏常州高一检测)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称,北京 时间2013年2月6日9:22,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圣克 鲁斯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8千米,震中位于所 罗门群岛东部347千米处。 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局已发布海啸 预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2月7日22时57分,在云南 省昭通市盐津县(28.0°N,104.1°E)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 深度为10千米。结合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1.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是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件(共20张ppt)(共20张PPT)

小试牛刀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 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小试牛刀
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 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一个来自微博网友的“奇葩”提问
“大家都说,我们生活在地球 上,可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地球里 面还是地球外面?”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
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
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横波
较慢
纵波
较快
所经物质状态
板书小结
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
球
的
内部圈层结构
圈
层
结
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上地 幔
岩石圈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外部圈层结构
水圈
生物圈
一个来自微博网友的“奇葩”提问
“大家都说,我们生活在地球 上,可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地球里 面还是地球外面?”
Thank you!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课中探究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组成物质
地壳
莫霍面
17(平均)
岩石
特征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最小,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4张PPT)

岩石圈
气
大生
物
圈
圈圈 水
圈 水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请同学们将各圈层的名称填入下表
4
生物圈
1 大气圈 2 水圈 3 岩石圈
回顾目标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 分依据和基本特征。 2.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状态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平均6km),大陆部分厚(平 固态 均33km),平均厚度17km.
地 上地幔 莫霍界面 幔 下地幔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固态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地 核
外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2900
1.外核呈液态,横波不能通 过;2.温度、压力和密度很 大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中国人的飞天梦
“入地”——钻井
• 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是由前苏联人钻出 的,洞深约11.2公里。
• 中国最大深度的钻井是1978年在四川钻 出的钻井,约7 .175千米。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
分依据和基本特征。
2.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 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 •定义:烈形冲式击 向, 四产 周生 传弹 播性 ,震 这动种,弹并性以波波叫的地
震波。
• 分类
纵波(P波) 横波(S波)
纵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叙述地震波的分类和各 自的特点,说出地球内部圈层划 分的依据 2、写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分 界及特征 3、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和特 征
整体感知全文
地 球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思考:左图中,纵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其速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
在地下33千米处, 速度明显增加; 在地下2900千米 处,速度突然下 降。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33
个软流层
固
(可能是岩 态
纵波减 浆的发源地)
古登 堡面 面
慢,横 2900Km 波消失
温度、压力
液 态高 大
和密度很大 固 态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的人们感受到:D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
地壳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地 外地核 核
内地核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由岩石组成;
17Km
莫霍面
(全球 平均)
纵波、 横波波
●厚度大洋薄, 大陆厚
固 态
速明显
加快 ●顶部由岩石
低
小
组成;
●上部存在一
1000Km
思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圈吗?
岩石圈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即软 流层以上的地球的 内部圈层部分。地 壳的厚度比岩石圈 要小。
A
地幔
地核 B
地壳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P )
(S )
··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km·s−1 15
(P)
12
9
(S)
6
3
0
/km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地震波 速变化
主要特征
状态
温度
压力 密度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 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地震波的分类
地震波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面之上; 平均厚度17Km;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较薄。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厚度>2800Km; 可分为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软流层是岩浆源地。
古登堡面以下; 厚度约>3400Km; 可分为内核、外核; 外核可能呈熔融态,内核因高 温、高压呈固态(金属球)。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当太平洋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一艘 轮船正好从该地经过。此时,船上乘客感
受到: A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固态: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 ●地核——液态(熔融状态):横波不能传播。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33
0
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横波
29300000
12 15
4000
纵波
5000 6000
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 面叫做不连续面
(2)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PS
2900 P
S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地震波的传播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000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上
下
地
地
幔
幔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2 0 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 张PPT)
速度(千米/秒)深 度来自330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横波
29300000
12 15
4000
纵波
5000 6000
思考:左图中,横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其速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
在地下33千米处, 速度明显增加; 在地下2900千米 处,横波完全消 失。